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为什么是科学(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8 22:1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放我们的肉体
在我们睡觉后,我们的意识对躯体的控制就减弱了,所以我们的身体就敏感了。由于大脑意识的控制已经休息了,我们人体本能的东西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梦境有时是不可思议的,不能仅仅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来解释,《黄帝内经·灵枢》中的第四十三篇《淫邪发梦》、《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第十七篇《脉要精微论》、第八十篇《方盛衰论》都有身体不同状况对梦境的影响。经常听到报道:在大的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都有异常反应。低级动物为什么可以预测地震呢,它们为什么会有预感呢?就是因为对于低级动物而言它们的“思维”很弱,它们的肉体接收的信息轻而易举就从信息的竞争中冒出来,自然很容易就反映在它们的“大脑”中,由于是不熟悉的信息,于是动物们就开始不安了,在我们的眼里就出现了动物反应异常。而我们人类大脑的进化方式则是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势,我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越来越强从而对我们身体的其他本能信息的抑制作用也越来越强,所以我们对于周围环境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反映越来越不敏感了。地震来袭之前,一定会表现出一些我们不能察觉的异常变化(假定为当地磁场的异常变化),但是动物们却已经感受到了,动物们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和它们的日常感受到的信息中很不一样。前面我们在分析动物对付不可预测的危险的时候讲过,动物们收到异常情况首先的反映就是警戒、当危险越来越近、信号越来越强后本能的反应就是逃离危险区域,所以它们就表现为惊恐不安,试图逃离威胁,但是我们人类由于意识的抑制作用,我们察觉不到,于是在我们的眼中地震前期“许多动物都发疯”,群群结对大规模迁徙。
打坐就是放松我们意识对肉体的控制的一种方法,打坐要求我们驱除一切杂念,其实就是解除意识对肉体的控制,让肉体回归自然,给肉体这个我们意识的‘奴仆’以自由,让我们的肉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我们现代的人们之所以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一方面是我们缺少必要的锻炼,祖先由于生产效率低下,不得不长期进行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欲望无穷,导致我们大脑的高级中枢过度支配我们的肉体,不关心我们的肉体,不让我们肉体的自愈能力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才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疾病。本来肉体告诉大脑:我们已经饱了,但是我们的意识却经不住美味的诱惑,过度进食;喝酒之后我们的肉体已经有反应了,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经不起别人的威逼利诱,我们强迫我们的肉体吞下大量的酒精;本来我们的肉体没有性欲的冲动,由于外界的诱惑、或者为了某种目的,我们“意不欲,而强用之”从而损害了我们的肉体,所以我们很少能够尽享天年。世界上的长寿村都远离现代生活,那里的人们大都过着与世无争、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笔行于斯,我忍不住想说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尽享天年”的问题。我学过营养学,那时常给别人讲营养的理念,讲如何长寿。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的自然寿命。按照科学家的各种推算方法,人类的寿命都应该在100~150岁之间。这些推算方法有:生长期推算法、有性成熟期计算法、有细胞分裂代数算法[7],虽然方法各异,但所有这些算法的结果都是:人的自然寿命都在100岁以上,相对而言动物们却常常可以“尽享天年”。无独有偶《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也说人的“天寿”应该是一百多岁。原文是这样写的:“(黄帝)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今天我们被饿死的人寥寥无几,可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寿命也就7080岁,百岁老人寥寥无几,看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尽享天年,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相对寿命反而不如哺乳动物寿命,这是为什么?
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人类有分析推理能力。人类和动物一样是需要安全感的,人类虽然当前取得了安全,但是由于人类有分析推理能力,所以还要考虑未来的安全问题,现代社会的竞争又是非常激烈的,谁又能是常胜将军呢?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焦虑症,没有多少快乐,我们的精神常常使我们的肉体处于一种紧张而非放松状态。
第二,就是我们前面所述的,我们欲望无穷,过度使用我们的身体。动物为什么快乐,一方面也因为哺乳动物不会分析推理,不会考虑未来;另一方面,哺乳动物除了填饱肚子和交配外就基本上没有别的欲望了,所以它们可以尽享天年。
对于如何养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这样写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神’指的就是控制五脏六腑的“软件”但不包括我们的思维意识,形就是我们的肉体,这段话说的是我们的思维意识不能过度使用、指挥我们的肉体。所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说道:“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要求人们意识上“恬淡虚无”,而后肉体的“真气从之”,按照肉体自己的规律办事,“从”是遵从我们肉体的要求,不要对肉体进行瞎指挥,强迫肉体做它不愿意做的事情(有的类似我们爱惜我们的车子的道理)。
当然《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的这一节还讲到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它是指人体如何与自然相适应,是一些技术细节,这我们将在后面说明。这里的阴阳是物质和能量的引申,即地面一年四季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也就是我们现代的气候变化。
心灵感应大脑的功能结构
我们的大脑是具有自我编程功能的,我们大脑的“软件”是大脑自编程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大家不要被名词吓住了,以为自我编程技术很高深,其实现在的电脑专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而且有了初步的成果。这是我在百度搜索到的一条专利信息:自我编程大规模并行处理仿生结构计算机[6],专利申请号为0113980,公开号为1354444。摘录下来只是为了说明,自我编程技术是可行的。如果说为什么自然会有自我编程功能呢?可能现代的耗散结构理论有助于解释这一问题[5]。
那么我们的大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有没有比较形象一些的说明呢?我们的大脑不像我们通常看到的个人电脑,我们的大脑更像一个由许多处理器组成的超级电脑。在这个超级电脑里,所有的处理器都是同时独立运行的,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并行处理,每一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软件”。这些处理器相互之间由信息宽带联系着,这些处理器处理的信息任意一个时刻,只有一个信息在这些所有的处理器中他的“强度”是最强的,这个最强的信号在我们的大脑中表现为当时的意识。这些并行的处理器有的是管理语言的、有的是处理视觉信息的、有的是处理听觉信号的、有的是负责我们情感的、也有协调运动的、还有一个人类特有的,它主管分析推理。这些所有的“软件”、“硬件”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肉体应对自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以维护自己生存、有利于自己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完成生命的目的性这一目标。
心灵感应
有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个时候突然感到不安,不久就得知自己的亲人出大事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物场,这个生物场既发射信息,同时也从外界获取信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生物场呢?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存在生物电现象,神经冲动其实就是一些神经电脉冲,大脑的思维活动的内在表现基本上就是一些神经电脉冲在有序地在适宜的地方传递,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搞清楚这些电脉冲是如何产生思维活动的。生物电脉冲的活动就一定伴随着一个变化的生物电场,这个生物电场是会向远方传播的。这个生物电场虽然很微弱,但是还是可以检测出来的。我们的空气中也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场,这些电场是一定会和我们人体的生物电场相互作用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当我们的亲人出大事的时候,他的生物场就会剧烈变化。虽然相距遥远,信号非常微弱,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接收得到的。由于是我们的亲人,所以彼此之间的生物场具有某种相似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相似度尤以双胞胎最为相似(所以双胞胎最容易产生共鸣)。这种信息与我们自身的信息产生谐振,收到的信息得以不断地加强,最后达到我们自己可以感觉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就有反映了。由于这一信息是我们不曾遇到过的,是我们不熟悉的信息,所以就会引起我们的不安。
其实类似的技术,现代科技正在大量使用,这就是扩频技术中的直序扩频技术。直序扩频技术是利用一组数据,把所要传递的信号进行调制,而后再发射出去。这一技术可以让发射的信号通过很强的噪声环境,在传递过程中,背景噪声的强度可以远远大于我们所需要传递的信号的强度,而且这一技术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在我们的接收端再利用相同的数据序列进行调制就可以把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到足够大,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就检测出来。其实扩频技术在通信领域已被广泛使用,最早用于军事,现在已大量民用,CDMA技术就是一种扩频技术,由于使用扩频技术,所以它的基站的发射功率比GSM基站的发射功率要小很多,这也就是CDMA手机的发射功率也要比GSM手机低的原因,这就是联通为CDMA打广告时的广告为耳边放一串绿色葡萄的理由。我们经常说现代雷达可以探测到几千公里以外的目标,为什么遥远的地方那么微软的信号都可以检测出来呢!特定的信号虽然强度微弱,但是还是有一些特征的,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些特征,就可以把它分离出来而后放大,最终我们就检测出目标了。所以人类的心灵感应现象,仔细分析起来并不神秘,我们的神经系统传递的就是电脉冲,神经细胞在物理上就相当于电阻、电容组成的电路网络,这个电路网络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发射电磁波。
我很喜欢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就会很惬意,心情舒畅。如果很久没有接触大自然,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山青水秀的地方心灵常常会为之一颤,有时看到一幅风景特别优美的大自然的风景照片,心灵也会为之一颤,这可能就是自然的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产生了某种共鸣吧。
如何“得道”
分析到这里,我突然对高僧为什么会具有智慧,对悟道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在我们生物课堂讲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经常被提前的一个词语就是:“用进废退”。生物如果总是使用某项功能,那生物的某项功能就会逐步加强,如果长期不使用某一项功能,那么生物的该项功能就会逐步萎缩。其实我们的思维活动也是类似的,它的生物学基础就是所谓的传入侧支性抑制[35]。如果你爱好、迷恋权力,那么对于追求权力的方法和手段就会越来越多,你的思维活动也是经常不自觉地往这方面努力,于是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你也会特别留意,这样其他方面的信息就会受到压制,有关权力方面的信息最容易从信息的竞争中冒出来,当你在权力方面取得进步的时候,按照自然的安排,我们的身体就会分泌啡肽类物质奖赏你。当这些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你就会痴迷上权力了,其他方面的行为就难以给你带来快乐了。因为你的思维活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往这方面靠,其他的信息自然就会受到了抑制。权力得到满足的时候,最容易得到奖赏,从而得到快乐。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爱好,比如:有的人爱好权力、有的人爱好帅哥、美女、有的人爱好金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只是这些都是一些物质方面的爱好或者迷恋,但是我们大脑不会理睬这些爱好的“社会评判标准的”,他只按照自己的法则办事,这就是:爱好什么那么在相应方面的信息就会在思维活动中加强、别的信息受到抑制,因为自然就是这么设计的,我们的神经传导是具有这样的特性的:当在某一神经纤维上传递生物电脉冲的时候,相邻神经的生物电脉冲就会受到抑制。
高僧是哪些人?首先是僧人,僧人的衣、食、住、行是不用考虑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剩下的就是性欲,这方面他们也是想方设法抑制的。这样的话他们的思维活动就不用考虑普通人日常必须花费大部分精力来考虑的事情,而把精力用于考虑自然、万物等容易使人产生灵感的东西。这样的话:一方面,自然给予他们的信息,自然就非常容易在信息的竞争中“冒”出来,从而产生灵感。自然给予我们的信息是无穷的,所以高僧的智慧也是超群的。另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有着各式各样的探测器的,可以检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只是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方面的信息压制了我们肉体自身检测到的信号,我们意识不到而已,所以我们对于我们肉体自身的功能发掘较少。而高僧们对物质的欲望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也就比较关注,按照“用进废退”原理,他们对于自身肉体的信息就会越来越敏感,他们对人体功能的发掘就会越来越强,从而开发出我们常人很难显现出来的人体本能,正是由于这些功能是常人不容易显现的人体本能,所以我们称之为特异功能。
入佛门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了却一切红尘的烦恼,戒除一切物质的欲望。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打坐,要打通大小周天强身健体。打坐的第一步就是,要减慢呼吸、静下心来,减少肢体的运动,把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处。由于人的呼吸和心跳是存在一定的比率关系的,减缓呼吸,心跳相应也会减慢,身体释放的能量也会减少。心静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躁动,把意念集中到身体的某处,就是要使我们某处的感觉信息从信息的竞争中冒出来,使我们肉体检测到的信息得以加强,让我们肉体的本能得以加强,让该处微血管的搏动加强。
所以,人思考时抑制了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处,而气功入静则让大脑的思考停止或者指向这些感觉区,让人体的低级活动的信息充分表现出来。
灵感
我们大脑的生物电脉冲的幅值大约是-70mV,这是一个非常低的电压值。而且这还只是神经脉冲传递的幅值,引起神经脉冲冲动的条件应该更低。大脑的活动产生的生物电场,一定是会受外界电磁场影响的,如果外界的影响通过电磁场恰好在某处影响了电脉冲的产生,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改变了大脑‘软件’的运行,在我们的意识中产生反应,这就是灵感。
灵感有的人称为“神”的启示,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喜欢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比较容易产生灵感呢?
从前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关键是减少我们平时对物质追求的执着,让自己的内心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要求我们的大脑不能压制我们身体检测到的信息、我们的思维不能让物质欲望占据得太多,让身体捕捉到自然界的各种信息在大脑的信息竞争中“冒”出来,平时注意考察自然万物,经常注意联想。《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有一句话“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察同就是经常思考问题,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点,而后加以类比运用;察异,虽然看到了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可是却不能让人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中里巴人是一个很有灵性、经常产生灵感的人,下面这段话是记者田原采访他的对话,对我们寻找灵感也许会有所启迪的:
“中里巴人:有时候我觉得人生应该抓住几句话,这几句话就是一份力量。当我心里要产生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就会跟自己说,‘因无所驻而生其心’。然后就容易想开了。当下的人们,之所以每天都感到很焦虑,就是因为没有‘生其心’,因为总被思虑占着位置,其它的就不容易进来了。
那怎么办呢?我个人的体会,一是学会从大自然里培育感情,以此给内心补充一些营养,这样就会有一种自由的力量。为什么我会从一棵树或者一块石头获取能量呢?就是因为树木对人有一种关怀,石头的形状也有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我通过它们产生的感情,就获得一种心灵的力量。
田原:世间万物皆有情,只要把心智打开,学会接受,就会受益无穷无尽。”
魂魄神意志
中医认为: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绝大多数的人把,神、魄、魂、意、志,理解为精神活动,但从《黄帝内经》原文来看不太切合《黄帝内经》的原意。《黄帝内经》其实是祖先在用一套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自然、解释生命现象,是祖先在用他们的语言来阐述人体的工作机制,《黄帝内经》对与人们的思维等精神活动讲述得比较少,大量的是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描述。对于我们的思维活动主要是讲述七情六欲对我们肉体的影响。
从整个《黄帝内经》来看:魂、魄、神、意、志、是祖先对五脏为什么会有其相应的功能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对我们思维活动的分类。比如,心脏为什么可以有规律地跳动,现代医学认为这主要是心肌的自律细胞在起作用,但还是没有完全阐述明白心脏的自律细胞为什么会有规律地跳动,人体是如何对心脏的搏动进行调节的。我们现代科学都没办法阐明的东西,祖先更是没办法弄明白,但是圣人们还是对此做出了一个让普通大众可以理解的解释,就象部分人认为是“盘古开天地”创造了自然万物一样,他们认为有一个看不见的‘神’藏在心脏中,指挥着心脏进行有序的活动,所以祖先的《黄帝内经》中的‘神’应该理解为神经系统对心脏以及血管的调节机制。《黄帝内经》中“心”理解为整个心血管系统比较符合《黄帝内经》的本意,因为从《黄帝内经》的旨意看‘神’不仅指心脏的有规律跳动,还包括人体神经系统对微血管的收缩控制,也就是说不仅仅包括心脏的血液循环,还包括人体的微循环,由于神经系统对人体微血管的收缩控制是非常微妙的东西,因而称作为‘神’,所以‘神’的表现就变幻莫测;类似地,肺为什么可以有规律地呼吸,《黄帝内经》认为:这是肺中的魄在指挥的缘故,现代认为肺的呼吸活动主要靠神经来驱动,同样肺呼吸的整个工作机制现代科学也还没有阐述明白…。所以才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说。这里的魂、魄、神、意、志是对五脏功能解释的工具,而不是对我们大脑思维意识的分类。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这也说明,魂、魄、神、意、志不是五种思维活动的分类,是对五脏功能的解释更贴切,祖先认为是五个看不见的神秘东西在控制着人体,人体的功能失调就是它们出问题了;人要死了,人体的维持生命存在的功能就即将丧失。肝藏魂,肝的功能对应于人体释放的能量由一个逐步降低转换为逐步上升的状态,人死了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人体不能主动释放能量了,人体释放能量的工作机制停止了工作,所以祖先就解释:人为什么死亡,是由于“依附在人体肉身的灵魂飞走了”。对于祖先而言这样解释既切合实际又通俗易懂。从《黄帝内经》看,祖先由于不能用现代的方法,确定五脏的功能,所以他们是从现象推理分析而得出的五脏功能,所以五脏是神脏和形脏的混合体。在后面我们讲五行的时候我们还会讨论五脏。
四时脉象
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能量,到了黄昏时候太阳则日落西山。于是气温也是太阳出来后逐渐升高,到午后达到一日中的最高,而后逐渐又降低,到清晨的时候达到一日中的最低值,随着太阳的出没,气温、阳光等影响万物的因素每天都有规律地变化着。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且地球的赤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平面有一个倾斜角,导致我们所处的北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照有规律地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气候,祖先称之为四时。四季温度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很有规律地变化着。地面的温度既受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昼夜影响;又受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引起的四季影响。所以,地面的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就可以看作是物理上的“调制”,四季的气温变化就是被调制的温度波,而基波就是每日的温度波,这是一年内地面温度的变化的大体情况。
由于人为恒温动物,必须保持体温的基本稳定,所以气温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天气温度的变化,人体是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的。比如人体皮肤:
皮肤的功能之一是协助人体体温的调节,即恒定体温。它通过三个途径达到这一目的:扩张和收缩血管,发汗,毛发调节。如果体温升高,真皮血管扩张,使血液中更多的热量从体表散发。皮肤可能发红,汗液从汗腺渗出和蒸发,带走体表的热量。如果体温下降,外周血管收缩,减少热量的丢失,汗液减少。体毛在立毛肌的作用下竖直,以网罗空气作为隔热层。
冷觉,由于立毛肌收缩,体毛立起,在皮肤基底部产生小的鸡皮疙瘩,外周血管收缩,汗腺活动减少。
热觉,由于立毛肌的松弛,体毛倒伏,鸡皮疙瘩消失,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增加,汗腺增加汗液的排出[8]。
下图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五版第216页内容用相机拍下的图片。



从摘录[8]、上面图片和图片的文字叙述中可以知道: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因而升温体热的散失因此加强。与此相印证,《黄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有:“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其实人体血液的分配随季节的变化我们还是有感觉的,有的疾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规律,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部分人的心情都会好些。冬天人体的血液往体内倾斜,体表的血液减少,微血管的搏动也减弱,这时我们皮肤就会变得没那么好看了,而在盛夏我们的肤色会好一些,这一点我们的女同志应该有所体会。小孩的皮肤为什么非常好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孩的水分足,二是小孩的代谢旺盛,代谢旺盛的前提就是血液及血液循环要通畅,微循环活动活跃。
地球一年四季的气温的变化是非常有规律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为了适应这一温度变化规律,人体内部的血液分配也做出相应的、有规律地调整,以适应气温的规律变化。人体的血液分配流向哪里,哪里的血液的搏动也加强,因而温度也相应升高,所以人体皮下的温度也是四季有规律地变化:冬天温度最低,春天到来后随外界的温度升高而逐步升高,到了长夏季后上升到一个极点,而后随着秋季气温的降低,皮肤底层的温度也逐步降低,到冬季后到达一年中的一个低值极点;这时皮下温度低,血管相应也会坚脆一些,体温温度高时血管相应也会柔软一些。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寸口处的脉搏就表现出春弦、夏钩(洪)、秋毛、冬沉这种有规律的四时脉象。
冬去春来,春天是冬天之后紧随的季节,冬天天寒地冻,地面温度底,所以人体的气血在五脏,血液主要循环区域在体内核心区域。到了春天之后,大地的温度开始回升。为适应这一变化,于是人体的血液分配开始往体表倾斜。首先是血管的血液增加了,但是这时皮下的温度的增加是滞后血液增加的,血管的大小和硬度也是滞后血液流量增加的,血管还比较小、有点硬,所以,血液对血管就会始终存在一个往外的扩张的压力与冲动,所以就表现为如按琴弦的弦脉,似有波峰。《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是这样描述的:“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天,天气已经热了,人体分配到体表的血液已经最大了,皮下的温度也已经很高了,这时血管也已经完全扩张了,也比较柔软了,所以脉象就表现为洪大而浮。《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是这样描述的:“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到了秋天,气温开始降低,身体的血液分配开始往五脏倾斜,这样分配到体表的血液开始减少,皮下温度是滞后血管内血液流量的,这时血管还未相应地缩小,所以脉象表现为毛脉。你轻轻按下去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因为血管还是扩张的,但是由于血液的分配已经有些不足了,血液不再充盈血管,如按鸡毛。《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是这样描述的:“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天,外界的气温已经很低了,皮下温度也降到最低点,人体的皮肤相应也会硬一些,皮下结缔组织胶体的硬度也会增加一些,血管也收缩了,硬度也会增加一些,血液的分配也完全向五脏六腑倾斜了,所以,脉象必然为沉脉,要重按才可以触摸得到。《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是这样描述的:“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其实《黄帝内经》中时时提到对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体都会做出了相应的响应,这些响应会在人体的脉象、外部表征上有所表现,我们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表现,可以知道身体的变化是否和环境相一致。比如,草木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脉象的,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沉等。
从上面我们知道了四时脉象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分配血液的结果,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帝内经》中有三部九候的诊法、而不仅仅诊断寸口;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篇第九》中提出人迎和寸口脉搏强度的对比,从而确定疾病的病变所在;这也是仲景为什么诊断寸口脉象不能确定问题时还会参考腿部等身体其他位置的脉象;《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中会分别有六经的脉象——脉滑和脉涩而对应的疾病描述,因为祖先诊脉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体血液的分配和搏动情况,如果人体血液的分配和搏动不平衡,那么人体就会产生疾病。人体各条经脉的特征处的脉搏强度代表了人体血液的分配和搏动情况,从而基本上代表了五脏六腑的血液分配和搏动情况。
从《黄帝内经》的提示看:了解各脏腑的血脉的供应和搏动情况,可以从相应的经脉中寻找特征点来获得,而不一定要从寸口的细微差别中来体现。比如,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处的血脉搏动正常与疾病状态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肾脏的血液分配和搏动情况。这可能要比仅仅从寸口来诊断要明显些,虽然寸口也可以诊断,但是从推理上来说反映到寸口的幅度应该要比太溪穴处的搏动幅度要小不少。我每天早上起来时,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脚腕处太溪穴处血管的搏动。这再次说明为什么祖先要三部九候全身诊脉,而不仅仅切按寸口,三部九候的诊法之所以失传完全是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的原因,封建礼教不让医生在病人的全身切按。从《黄帝内经》看祖先为了查找病因,还要沿着人体的经脉扪摸查找,这更是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所以中医理论在兴儒的汉代以后的几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了,《黄帝内经》、医圣张仲景都是汉代和汉代以前的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04:46 , Processed in 0.0535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