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为什么是科学(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8 22:1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自我修复功能
前面我们在分析生命如何提高自己以及子代的成活率的时候,讲到了生命体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生命要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生命体必须是一个可以自如控制、具有自我学习,自我修复、自我适应功能的智慧体,和我们制造出来的简单器物是不一样的,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看我们人体的表现。
有时我们不小心手指被刀子割伤了,于是我们手指的伤口处立即流出鲜红的血液,不久这些鲜红的血液开始凝固了,流出体外血液的颜色也逐渐变成黑色了,伤口不再流血了,只是伤口有些疼痛,伤口被一层血痂所覆盖。再过几天,发现血痂边缘开始与皮肤之间有缝隙了,血痂开始脱落了,又过了两天,这个受伤地方的血痂完全掉下来了,我们的手指又完好如初了,好像没有受伤一样。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不言而喻的事情。可是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切为什么就理所当然呢?你可否知道我们身体在这一司空见惯的过程中完成了多么复杂而伟大的一件事情。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的肉体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伤口的流血止住。现在我们当然知道,这是血液中血小板的功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心脏泵出的血液中血小板是一直存在的,为什么通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小板不起作用呢,而一定要等到我们身体出血之后才发挥作用呢?这一定靠某一机制来完成。
第二件人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死亡的细胞清除掉,把受伤的细胞能修复就修复,不能修复就要把受伤的细胞也清除掉,同时要合成新的细胞和血管,把被破坏的血管再修复起来,把被割开的皮肉用新的细胞填满;我们表皮细胞和皮下肌肉的细胞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合成的细胞必须分类型,当合成的新细胞把伤口弥合好之后,必须停止这一合成过程,否则伤口就会鼓起来,如果还不能停止生长就成为癌细胞了。
人体要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必须把死亡的细胞,以及凝固的血痂从人体已经长好的皮肉中脱离出来。
人体完成的这三件事情,现代科学还没有办法完成。这一切都是多么神奇和伟大,是一般的智慧无法比拟的。我们现代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人类现在可以制造出机器人了,可是人类至今还无法制造出一个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机器人来。我们制造出的机器人是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我们人类目前还不能制造出不靠人工干预,完全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工具。在生命科学这一领域,人类的科技水平和我们的生命体还不在一个档次上,差距还非常大。
自如的控制功能
上面只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件小事,再想想我们身体为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其实非常不简单。再举一个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口渴了,要喝水,我们发现前面有一个纸杯,已经盛满水,这时我们要把杯子中的水送到我们的嘴唇边喝掉。当我们的大脑决定这么做的时候,我们的手立即就会伸向这个纸杯,如果够不着,我们就会移动脚步,直到手能够够着纸杯为止,够着之后我们的手指立即会拿起这个纸杯,并且把它移到我们的嘴唇边,而后张开嘴唇把水喝掉,这样一个我们日常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如果按照类似设计机器人的方法来分析人类这一行为,这一连串的动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搜索目标——水源,要寻找水在哪里。要判断每一件东西都是什么,这个是桌子,这是椅子,那才是一个纸杯,可能会有水,而且还要确定纸杯中确实有水。在机器人工程中目标搜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人类的机器人还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不能像人类一样能够轻易区分各种复杂的事物。
第二件,人体要做的事情就是注视着这个纸杯,而后指挥我们的手臂从起始位置移向纸杯,(我们的手臂这个时候才开始运动,没有命令是不会乱动的),而不是别的目标;移到纸杯这个目标后,我们的手指就要触握这个纸杯,感知纸杯的重量,以便调整我们持握纸杯的力量,使我们的握力不是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就拿不起纸杯,力气太大就会把纸杯捏扁,力度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刚好合适。接下来人体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纸杯移到我们的嘴唇边,而不是别的地方。纸杯移到嘴唇边后,手臂就要停止移动,嘴唇接着就要张开,而后大脑再指挥我们的手指抬起纸杯的底部,倾斜纸杯以使水流出,接下来大脑又指挥手指动作使纸杯竖立回原位,接着大脑又指挥嘴唇合上,而后又是嘴唇张开,纸杯倾斜,纸杯复原,嘴唇合上,直到水杯中的水全部喝完。这样一个对于人体而言,简单的动作其实是由这么多复杂的过程来组成,在这些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正确无误,必须目标准确,动作到位,否则就可能出现差错。细细想起来人体是不是非常伟大,要让机器人来完成这样复杂的过程目前还不行。主要是寻找装满水的纸杯比较困难,目标的搜寻在现代控制中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
再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们每天把各种各样的食物,吞进肚中,我们的身体要把这些物质分解成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而后把废物排泄出去。虽然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各异,但我们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还是比较固定的,这中间的转化过程非常复杂(中医认为这些转化由脾土来完成)。这些转化而来的营养物质,有的变成了血液、有的变成了唾液、有的变成了骨头、有的变成了肌肉。我们的心脏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跳动,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我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们说话、我们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都需要我们的身体分解化学能来提供…,所有这些,我们的身体都运用自如。你说我们的身体复杂不复杂、伟大不伟大!还有更神奇的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在子宫内就可以孕育出一个伟大的生命。我们细细想起来,我们的身体的确是一个神奇、伟大而充满智慧的生命体。我们的肉体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学习与自适应能力。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石,能量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推动力,人体如果不能自我释放能量的话,生命也就不存在了。人体的活动是以生存和延续生命为目的;自我调整内部结构,适应环境作为手段;自我修复作为保障的。人体是一个具有自我学习,分析推理能力的智慧体。
自我适应能力
人体具有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这些功能是为了人体能够更好地存在于地球而具有的功能,而人体的自我复制功能是人体延续生命的需要。(可以参考前面的《生命的目的性》、《生命如何提高子代的生存率》两节)
前面我们所举的手指被割伤之后,身体通过止血、结痂、掉痂而后手指又像没有被割伤过一样,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表现。
我们手中起茧,其实也是人体自动适应我们生活习性的一个例子,对于体力劳动者应该都会深有体会。小时候家在南方农村,农忙的季节是需要帮大人干活的。在夏天双抢的时候,多数的任务是割稻子和插秧。收割稻子一般都会持续许多天,由于平时上学,好久没有用过割禾刀,第一天高强度地使用下来,手掌是必定要起水泡的。手掌会疼,把水泡中的水刺出来之后,就不理他了,过两天起泡的地方就长起了一个肉墪了,也就是起茧了,于是再怎么使用割禾刀割稻子都没事了,手掌再也不会疼了,手掌已经适用了这种工作要求。稻子收割完后,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就不会再使用割禾刀了,几个月后手掌中的茧子又会自动脱皮,皮脱掉后茧子又没有了。
上面的例子说明,我们的身体是具有自我学习与自我适应能力的。还有就是倒班工人的倒班;出国飞行的倒时差;出远门到一个新地方水土不服到适应;喝酒从不舒服到有酒瘾,毒品上瘾等都是我们身体自我学习,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或者我们生活习性的例子。
还有许多我们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只是这些都写进我们的基因里面了,身体能够准确地执行,以至于我们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熟视无睹,不当一回事了。比如天气炎热了,我们皮肤毛孔就会自动打开,加大热量的散失,如果还不行,这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出汗,把超过我们身体需要的热量排出体外,这一机制已经写进我们的基因里面了,基本上都可以准确地完成,以致于我们不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如果这一过程不能正确地完成,表现就是中暑了。我们的体内有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我们人体内温度的变化。一旦发现体温变化超过了一定的阀值就会启动出汗机制,加速热量的排出。天气变冷了,我们的身体也会做相应的调整,首先会关闭我们皮肤上的毛孔,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身体分配血液时也会往体内倾斜,如果我们身体的体温还是比较低,这时身体就会启动寒颤机制来增加身体的热量,以维持体温。
我们人体对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体内都要做不同的调整。如果外部环境变化了,而我们身体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生病了。《黄帝内经》讲“风、寒、燥、湿、暑、火”六淫致病:说的就是由于这六种气候变化太过,人们的身体没有及时调节过来,以适应新的气候环境,所以就生病了。
寒暑的致病分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夏天感冒。在炎热的夏天,许多人喜欢把空调开到最低16℃,而后从外面三十几度高温环境下,立即钻到空调房中,当时是非常舒服,第二天起来发现感冒了。这就是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身体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的典型例子。处在夏天的高温环境中,人体的血液是往外奔向体表的(与此对应,人体寸口脉处的脉搏呈现洪而浮的特征),身体的毛孔都打开,以便把体内的热量及时地散发出去。从外面高温环境突然钻入温差很大的空调房。由于空调房温度很低,而这时全身的毛孔又都打开了,空调房里的冷空气就很容易通过打开的毛孔侵入体内,尤其是有些小孩还喜欢还对着空调吹冷风。由于室内空气温度很低,和人体的体温相差很大,冷空气必定要和热的身体之间形成空气对流,由于人体的毛孔是打开的,冷空气必定会侵入人体,在侵入体内的过程中,必定与人体体内的高温环境进行热交换,这样当然就会使局部体温迅速降低。我们人体的细胞必须在37℃左右的恒温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突然降温就会把体内局部的一些细胞,局部组织胶体冻伤冻坏,等到人体体表的温度传感器感受到体温的急剧变化,再通知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再命令身体关闭毛孔时,为时已晚,已经有许多地方的体表细胞以及组织胶体被冻伤冻坏——成为身体的垃圾。由于人体具有自我诊断功能,它会自我诊断出这些有问题的细胞,于是就着手清理这些垃圾。当然清理这些垃圾细胞是需要能量的,身体必须加速该处的血液微循环,由于垃圾在体表所以血液的分配进一步倾向于体表,这时就表现为脉洪,这是身体自我修复的表现,中医的术语就是:‘阳气起而抗邪’。
这时人体的血液奔向体表,因而日常用于杀灭细菌、感冒病毒的工作被暂时放一放,全力来清理被冷空气冻死冻伤的细胞及组织胶体。由于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工作被暂缓执行,细菌、病毒得以迅速繁育,细菌、病毒繁殖到一定的程度后身体又不得不进行这方面的处理工作了,因为再不处理就要危机机体安全了,细菌、病毒侵蚀的地方也会给出报警信号;另一方面清理被冷空气损伤的细胞,也需要大量的能量。人体可以利用的能量主要靠三羧循环来提供,而在三羧循环分解六磷葡萄糖的过程中,约有超过50%的能量必须以热能的方式散发出来,余下百分之四十几的能量被储存在ATP中,而且只有以ATP形式储藏的能量才能被身体利用,所以这时身体就要逐步释放更多的热量,但是这时体表的毛孔由于外寒的袭击又被肌体主动关闭了,身体释放的热能又不是骤然增加,对于身体素质差的人而言,身体已经不太敏感,热能的增加速率还不足以让人体的温感受器产生动作,所以毛孔还是关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身体发烧。西医的抗菌素就是帮助人体来完成杀灭细菌的工作,由于细菌被杀死,这样人体感受器产生的神经脉冲就大幅减少,身体释放的能量也迅速减少,我们就表现为病好了,烧退了。为什么抗菌素用多了之后,人体的素质会越来越差呢,这是由于身体有自学习功能,每次一感冒就打针,输入抗生素,身体就学会了:出现这种情况,直接把杀死细菌和病毒的工作去掉就行了,因为会有别的东西来帮助完成这项工作。我们的肉体并不知道这是由于打针输液的原因,是外界的强力介入所至,是我们大脑自己欺骗了我们自己的身体,是我们的科技在替代人体的工作,所以现在许多人大声疾呼减少抗菌素的滥用,因为它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懒惰了。
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就是帮助身体迅速释放能量,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以及微循环,应付当前的危机。比如:中医治疗感冒病无汗而发烧可以用《伤寒论》中的经方麻黄汤。麻黄汤中用到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共四味药。麻黄中有效成分为麻黄碱,麻黄碱的作用就是使心跳加速,心跳加速的结果就是身体释放的能量迅速增加,只有局部温升的速率达到一定的值,我们身体的毛孔才会被打开,因为我们身体温、寒感受器感受的都是温度的变化,而不是温度本身。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帮助身体把毛孔重现打开,以使热量迅速散发出去,用的药物就是桂枝,中医说桂枝的作用就是发汗,主要作用是使血液奔向皮肤。甘草,现代认为其主要起作用的为类醣皮质醇,其作用为帮助营养物质进入细胞释放能量。通过桂枝和甘草这些药物,让体表细胞能努力工作释放能量,使局部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告诉身体的温传感器,温度已经升高了,要打开毛孔了,于是皮肤的立毛肌松弛,毛孔打开,散出热量,同时带走垃圾。从上面可以看出,麻黄使心脏努力工作,桂枝让血液奔向目标体表,甘草让营养和氧气进入细胞,三者相辅相承。杏仁味苦、温,这里主要取其持久的降血压作用,使麻黄不致于带来血压过高的副作用。
西医的办法就是:让我来接管你的一部分工作,这些事你交给我就行了。由于我们的身体有自学习功能,会根据内部和外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可是它并不知道人类已经发明了抗生素,已经有了打针、输液技术,可以让外界直接帮助我们的身体,于是我们的身体就变得懒惰了,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了。为什么有时病人输液没用呢,那是由于病人体内的细菌很少,减少这部分工作可以提供的支援很少。去掉这些小事对身体的这次危机没有多大的帮助,所以少部分人的这种感冒输液无效,感冒症状依旧。
身体素质好的人,血液充足,心脏的储备能力足,不需要减少日常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工作量,就有足够的储备力量来对付新增加的垃圾。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如果资金充足虽然突然出现一个急需大量用钱的地方,也不需要东挪西凑,疲于应付,一切可以自如应付。如果资金不充足,那么就必须东挪西凑、削减日常开支,以应付危机,西医的做法是减少开支,中医是增加收入。
这里还想啰嗦几句:那就是为什么身体可以处于高烧状态,或者低温状态?身体不是有寒和温感受器吗?人体不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吗?难道不会自动调节?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体寒感受器大约是人体温感受器的十倍,而且寒感受器和温感受器感受的是温度的变化,是人体温度降低和升高的变化率,是△值,如果只是缓慢变化呢,那么我们的寒或者温感受器就可能“检测不到信号”,如果人体的温度是缓慢上升或者下降,但是我们的身体浑然不知,因而虽然发高烧,却不去调节。我们人体发高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突然降温,人体体表的寒感受器检测到了信号,于是自动调节让皮肤的立毛肌动作关闭毛孔,停止汗腺的工作,让皮肤起到一个隔热的作用,以抵御寒冷的袭击。可是由于外寒已经使体表的部分组织细胞、胶体变性,人体的自我诊断系统检测到这种变化,启动自我修复机制,让身体的血液分配趋于体表,加强体表微血管的搏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这时中医医生就可以摸到一个浮脉,中医的术语就是“正气起而抗表邪”。由于人体自我修复驱除“外邪”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加强微血管的搏动,推动经络的运行来排出被冻死、冻伤的细胞、组织胶体——“外邪”。微血管剧烈搏动的结果就是细胞努力工作身体释放了大量的热量,可是由于这时体表的毛孔又被关闭了,热量无法排出,同时由于毛孔关闭,冻死、冻伤的组织胶体也无法通过汗腺排除出去,只能往体内走,于是更多的地方检测到威胁,微循环进一步加剧,释放的热量进一步增加,形成正反馈,所以人体就高发烧。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剧烈运动出汗也是一种治疗感冒的方法,因为剧烈运动可以使细胞大量释放能量,从而使体温快速升高,于是人体自动打开毛孔散热,这时毛孔被关闭的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运动使身体的微血管剧烈搏动,经络的运行也会因此加速,加速“外邪”通过汗腺这一最短的路径排除。所以,“甘温除大热”是中医治疗的这类疾病的正法,甘温的药物使人体大量释放能量。我们一般的退烧药就是利用化学药物强行让身体打开毛孔,让汗腺工作出汗带走身体的热量,可是并没有帮助身体把冻死、冻伤的细胞和组织胶体清楚出去,产生高烧的问题并没有根除,所以,药物一旦被肾脏代谢完成后,体表的毛孔继续关闭,人体继续发烧,这就是退烧药不能治疗感冒发烧的根本原因。
由于人体寒感受器大约是人体温感受器的十倍,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发高烧的病人,却较少有低温的病人。因为温度降低较容易被身体检测出来,而温度升高的反映程度却很低,温感受器少意味着发出的信号也少,身体重视的程度也小,所以许多人体温低却没有任何疾病的表现。我在新华书店的营养类书籍处看过一本书,具体书名忘了,只记得是曰本的一个博士出的书,书名和内容的大意就是人体的体温比正常体温高一度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很少生病也不会得癌症。这也就是中医所谓阳气旺盛的人‘鬼魅’都不能加害于他,而一个阴气重(体温低,人体释放的能量不足)的人,经常会‘鬼怪’缠身,从而产生疾病。
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人体不是一个机械、简单的东西,不是我们日常的一台电视、电脑,那部分出问题了,直接更换就行了。我们修理电器的方法就是,电阻坏了,换一个好的就行了;器件出问题了,直接换一个好的就行,问题与故障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生命体,是具有自我修复、自我诊断、自适应、自我学习功能的智慧体;物质和能量是她的主线,她的一切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生存、更好的延续自己的生命而展开,我们的人体至少比目前人类所设计出来的任何一个器物都要高级、复杂、精美、奇妙。
《黄帝内经》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体内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要作相应的调整,如果人体的这个调整是和外部环境一致,就叫‘顺’、为‘合一’,否则就称为‘逆’,中药就是帮助身体进行这些内部调整的,所以,刘力红博士的师傅讲中医开药就是开时间。因为时间不同,寒、暑、燥、湿等条件就不同,不同的药物,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使身体释放的能量增加,使身体发热,毛孔打开,如同人体处于夏天一样,所以,药性为热。有的药物使身体的毛孔收缩,血液分配往内脏倾斜,和人们处于寒冷的冬季类似,所以药性为寒,这应该就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理。在药物的气味一节中我们再详细讨论。
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通过外部药物的作用来帮助人的肉体调整人体内部的状态,以使内部的环境与外部的环境相适应,中医的术语就是体内的阴阳平衡了,天人合一了。
人体是具有自我检测和修复系统的,人体出现问题时,是人体的自检测系统首先发现问题,而后身体就立马调整自己血液的分配,加大对疾病处的血液供应,力求自己把疾病消除,只有当我们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没办法自己消除疾病,以致疾病的势力日益增大的时候,人体的自我检测系统的报警信号也会越来越大,当大到一定的强度时,才会在大脑的信息竞争中冒出来,于是我们的思维意识就感知到了,于是我们才感觉到某处不适了。比如,中医经常说道:人体表面感受风寒,于是人体正气起而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所以表现为浮脉。由于体表受到冷空气的侵袭,人体的体液和局部细胞被冻伤冻坏,人体的自我检测系统,很快就检测到了问题所在,于是就加大对体表的血液供应,由于切脉处寸口和体表血液供应是呈正相关的,相应地寸口切脉处的血液供应也会相应增加,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血管还没有扩大,脉象应该有紧与弦的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还不能迅速消除疾病,或者疾病在继续发展,长时间加大血液供应的结果就是血管扩张,于是脉象就可以表现为浮、洪大等血液充盈的脉象。所以,一般表邪的脉象多表现为浮等血液奔向体表的脉象,而五脏六腑有问题,则多表现为,毛、石等体表血液减少的脉象。
《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说的就是人体的血液分配和搏动,作为一个系统,人体各部分的血液供应和搏动必须协调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通过考察人体上、中、下三部共九个地方的血管搏动情况,从而了解人体血液的分配与搏动情况,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症结所在。刘宝义在他的《阴阳五行经义》,[23]举了一个自己的真实经历的例子:“急诊室来了一个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由于失血量太多,已有了明显的休克前期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细若绝,而神志清晰。脉细欲绝,是指的代表末梢循环的寸口脉而言的;神志清晰,则说明脑部供血尚好,可以断定,中央循环决不会如此,所以就随手当即检查了患者的颈总动脉(人迎),果然,确实搏动有力!”。在大失血的情况下,人体的血液供应是不足的,那么人体怎么办?人体就调整自己的血液供应,保证对于生存最重要部分的血液供应,而减少人体次要部分的血液供应。所以,就四肢冰冷而人迎脉仍然搏动有力。祖先为什么要繁琐地进行三部九候,共九个地方脉象诊断呢?为的就是全面考察人体的血液分配与搏动情况,血液分配与搏动比平时多,说明该处就是疾病所在的地方。所以,医圣张仲景在寸口脉不能确诊疾病时,是要参考人迎和趺阳脉象的。某处主管的小动脉搏动明显,说明该处附近的血液供应充足,微循环活跃,所以附近细胞的活动应该加剧,释放的能量应该增加,所以该处附近应该光泽很好,否则就代表有淤积。我们现在只诊断一个寸口处的脉象,当然从寸口处是可以了解到全身血液分配的情况,但是这对医生的细微洞察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医生首先必须心静、可以体察到细微的区别。人体不同经脉的血液供应应该有相应的检测敏感点,从这些敏感点来考察人体血液的分配要比只从寸口处来诊察要容易些,所以祖先就用三部九候的全面诊察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当然祖先后来受到封建礼仪的束缚是没办法进行全身的三部九候的诊察,所以,后来就逐渐的只能切寸口诊脉了,更有甚者只能悬丝诊脉,但是我们如果用现代的传感器逐步替代人手就没有礼仪的束缚了。
下面这些话是《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中的原文,可以看出三部九候的诊法目的是了解人体血液的分配。这里的气按照现代的理解就是血液在血管的搏动,这一点我们后面讨论‘气’的现代意义时再讨论。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岐伯最后回答的意思就是:人体的血液分配不正常了,诊脉的地方出现了独大、独小、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馅这些不一致的情况,说明人体的自我诊断系统改变了血液的分配,这就表明人体有问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01:50 , Processed in 0.0565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