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草泻心汤消口糜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6 22:4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癸巳年(2013年)清明后6日,笔者接诊张某,女,52岁。

  患者近3年来易患口腔溃疡,一发则疼痛难忍,心情烦躁异常,且溃疡经久不愈,严重影响食欲。3年来,每遇口腔溃疡发作,便服凉散药、抗感染消炎药无数,局部外用消毒药水、含漱剂不少,效均不显。每次口腔溃疡发作,迁延20余日,始慢慢愈合。每年反复发作3~4次,发病之日,烦痛异常,脘腹痞满,坐卧不安,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患者平素性急躁,易失眠,体偏瘦,停经已2年。

  刻诊:舌红无苔,舌面见小溃疡4个,周围有淡红晕,溃疡面上无脓点,脉细弦。细思之,此寒热错杂之甘草泻心汤证是也,治宜寒温并用,辛开苦降。

  方药:炙甘草2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半夏10克,生姜15克,党参15克,大枣10克,干姜10克,肉桂6克(研成细粉,用煎成的汤药吞服,每日3次,每次1克)。

  余药开水煎服,每次200毫升,两日服1剂,连服2剂。

  服药后第5日二诊:患者喜言相告,口腔溃疡已封口愈合,喝水吃饭不再疼痛,脘腹痞满,心烦失眠大为减轻。患者直言,所服中药从未遇到过如此捷效者。

  笔者见患者舌有津,脉弦有和缓,上方去肉桂,加焦山楂15克,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

  按: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用治脾胃虚弱,痞利俱甚之证,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见《伤寒论》158条)

  《金匮要略》用甘草泻心汤治狐惑病,证见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

  近年来,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明显,诸多文献屡见报道。临床应用当仔细询问病史和用药情况,辨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方加少量肉桂研粉吞服,意在引火归元,使上下阴阳相调而升降协和,则诸证悉除。

  经方之用,贵在辨证准确。用之方证相应,药证相和者,服之立效,所言不虚也。(杨鸿 云南省宾川县中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5 16:18 , Processed in 0.0460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