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 . 3、有关脉诊的实质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十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8 21:4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7-1 13:11 编辑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青岛  仁海诊所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第二部分   五行学说脱离中医学后产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处理建议

                                                             
                                        第三节  有   关   脉   诊   之   实   质
                                   ——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之十七

                                                                   概    述:
       评脉也是科学,既不能迷信,又不能不相信,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她是根据不同的脉象来推断病情的,可以了解身体是否倾向于健康,摸清疾病的部位、性质和进退等等情况。大体说来,又分正常脉象和不正常脉象,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正常脉象,也就无所谓反常脉象。正常脉象即是指:在平静状态下,脉搏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快不慢、往来和缓而有力。另外,又有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的不同。
       那么,什么样的是病脉呢?除了上述的正常脉象之外,均是反常脉象,也就是病脉。之所以称正常脉象,是因为她是在阴阳平衡状态下、并与各种不同环境相适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脉象;之所以称反常脉象,是因为她是在阴阳不平衡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可以认为,反常脉象,轻者可称为不正常脉象,重者就是病脉,因为这也符合大多数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规律。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得出结论:中医疾病的概念,就是阴阳不平衡。也可以认为,一般地说,当人体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身体就不会发生病变;反之,当人体打破了这种动态平衡,疾病也就随之发生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的道理。其中说的就是,阴阳平衡就身体健康;阴阳分离,生命就会终结;介乎平衡与分离两者之间,就是病态。
       如此,具体地病脉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就从这正常脉象“不上不下、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往来和缓而有力”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的不同情况为参照。任何事物的适度,就应该是“无太过、无不及”,通俗地说,就是既不要超出、也不要达不到这个适宜的范围。

                                                    有关脉诊的实质现分述如下

       一、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脉的搏动以倾向于内外而分为浮沉。轻按于肌肉之上脉搏清析、重按于肌肉之下即变得小或无力、甚至触不到,这就是浮脉;反之,就是沉脉。出现浮脉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外感时,病人调动有生力量到边防前线抵御外侮,故脉浮;身体因病虚弱,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故脉浮。沉脉,则是气血虚少、或肥胖压迫脉管、或水湿停留、精神萎糜等导致脉管变细。脉但浮不沉,则气机过升、过上;脉但沉不浮,则气机过降、过下。无论过升、过上,还是过降、过下的情况,均是病理反应。

       二、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正常脉象是正常人的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四至五次,低于这个范围就是脉搏慢,也就是心率慢,经常四次叫缓脉,三次就叫迟脉。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或是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或由于一些病因导致心脏的搏动功能受到抑制,这时往往伴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腹泻等症。反之,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六次,就叫数脉。或因为体内热量过剩、或外有病邪、或阴虚已极阳气相对偏盛时,均可引起心率和脉搏的加快。并伴有阳盛的口渴、头痛、牙痛、便秘、溲黄、脉数而有力等证,或伴有阴虚的口干而不欲饮、目涩、耳鸣、五心烦热、便秘、脉数而无力等证。

       三、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脉搏过大,分两种情况:大而有力为实证,或身体强壮、营养过剩,致使体内壅塞不能;或体质强壮而与病邪剧烈抗争,因而出现脉搏亢进的情况,可伴有头痛、胸腹胀满、便秘等证。大而无力为虚证,为外强中干之象,大多为身体虚衰,阴虚无以敛阳,而出现的阳气浮越的情况,可伴有面红如醉、头晕目眩、口干不渴、心慌气短等证。脉搏过小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而致,一种由于病因造成脉管受压迫而成,前者多为虚证,后者则多为实证。
       至于脉搏大小的标准,则以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饮食及情绪等因素影响下,健康未婚的男、女青年各十人所表现出来的,脉搏大小的大约平均数值为标准。

       四、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往来”是指脉搏的前后时间,“和缓有力”是指脉搏柔和、不急不躁而又不虚弱。也就是脉搏节律一致、柔和而不软弱、有力而无倔犟之意。

                                                             因时因地因人因病而异
       一、因时而异:
       如春弦(柔中略带刚劲)、夏洪(浮大有力)、秋毛(浮而弱)、冬实(沉而有力)。反之,均为病理情况,可根据不同情况诊断之。
       二、因地而异:
       地有南北,南方地处炎热,外周血管扩张,故脉管大而浮数;北方寒冷,外周血管收缩,故脉搏沉迟而细。南方汗多,而尿结石较多;北方寒凉,则支气管炎较常见。
       三、因人而异:
       人有胖瘦。体胖者,体内容积密度大,血管受压迫,故脉管细;体瘦者,体内容积密度相对减小,血管相对松弛,故脉浮大。体强者,心脏鼓动脉搏有力,而脉较盛;体弱者,恰恰相反,心脏鼓动脉搏无力,故脉细弱。
       四、因病而异
       不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相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但相同的病,不同阶段,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的脉。
       外感病脉多浮大,外邪入侵,正气奋起抵抗,自然在边境交战,故脉浮;抗争激烈,故脉大。但脉见沉细者,或为正气不足以抗邪,或为病情过重,正气被迫退却实行防御措施。
       另外,上部病变而脉搏过浮者,其气机上而不下;下部病变而脉搏过沉者 ,其气机下而不上。然而在冶疗方面,过上者,下之;过下者,上之,务使以平为期,则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寸脉主上,关部主中,尺脉主下
       将双臂上举,自是寸部在上,尺部在下。心脏鼓动脉搏有力时,则脉可及寸(远端),否则,尺部或不能及(近端)。故身强者,寸脉亦觉盛大;否则,身弱者,尺脉亦或微细。此即满则溢,缺则亏的道理。


                                                                 综    述
      不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相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但相同的病,不同阶段,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的脉。
      以上略述脉诊实质之大概,以证明脉诊与传统理论中根据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所谓的左寸主心、右寸主肺、左关主肝、右关主脾、两尺主肾等情况,没有必然的联系。



                                                            参与辩论交流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辩论交流,即无论中医、西医、非医务人员、暨欲取消中医之人士均可。

        2、由于参与人士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不得不求教于有关老师与同仁、或需查寻相关资料时,回复的时间一定会延迟,届时尚请各位鉴谅。

        3、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师长同仁们不吝赐教,以期碰撞出灿烂的中医思想火花。如此,中医幸甚,于殿生幸甚。

        谢谢大家!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8:4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19 17:53 编辑

论点:脉诊无需五行学说而应该以上、中、下分配寸口法取代脏腑分配寸口法

论据:
第一、寸口脉根据五行分配脏腑的错误《中医诊断学》: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目前多以下列为准:

左寸可候:心与膻中 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 右关可候:脾与胃

左尺可候:肾与小腹 右尺可候:肾与小腹


  寸口脉脏腑分配法是根据五行分配脏腑、东西南北中方位配属五行等理论衍生出来的。
  A、 先看地球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 南方火(心);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 北方水(肾),右手尺:北方水(肾)
  B、 再看地球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左手寸:南方水(肾);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北方火(心);右手尺:北方火(心)
(亦可有其它脏腑分配法)
  由此可知,传统上用五行学说在寸口配属脏腑的理论,只适应于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这就说明五行学说配属方位的适应性并不符合实际。这同时也说明,如果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可以利用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 在寸口部位分配脏腑,但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则无法用这套理论。
  如此这般,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到南半球时,又如何评脉呢?反之,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到赤道以北来生活时,又如何将五行分配在寸口上呢?
  毫无疑问,在现实中,地球南、北半球人们的脉搏,除了受寒、温、燥、湿等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变化外,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这足以说明五行学说在寸口脉分配脏腑的应用上,是错误的。

第二、脉诊的实质

一、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脉的搏动以倾向于内外而分为浮沉。轻按于肌肉之上脉搏清析、重按于肌肉之下即变得小或无力、甚至触不到,这就是浮脉;反之,就是沉脉。出现浮脉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外感时,病人调动有生力量到边防前线抵御外侮,故脉浮;身体因病虚弱,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故脉浮。沉脉,则是气血虚少、或肥胖压迫脉管、或水湿停留、精神萎糜等导致脉管变细。脉但浮不沉,则气机过升、过上;脉但沉不浮,则气机过降、过下。无论过升、过上,还是过降、过下的情况,均是病理反应。

二、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正常脉象是正常人的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四至五次,低于这个范围就是脉搏慢,也就是心率慢,经常四次叫缓脉,三次就叫迟脉。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或是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或由于一些病因导致心脏的搏动功能受到抑制,这时往往伴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腹泻等症。反之,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六次,就叫数脉。或因为体内热量过剩、或外有病邪、或阴虚已极阳气相对偏盛时,均可引起心率和脉搏的加快。并伴有阳盛的口渴、头痛、牙痛、便秘、溲黄、脉数而有力等证,或伴有阴虚的口干而不欲饮、目涩、耳鸣、五心烦热、便秘、脉数而无力等证。

三、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脉搏过大,分两种情况:大而有力为实证,或身体强壮、营养过剩,致使体内壅塞不能;或体质强壮而与病邪剧烈抗争,因而出现脉搏亢进的情况,可伴有头痛、胸腹胀满、便秘等证。大而无力为虚证,为外强中干之象,大多为身体虚衰,阴虚无以敛阳,而出现的阳气浮越的情况,可伴有面红如醉、头晕目眩、口干不渴、心慌气短等证。脉搏过小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而致,一种由于病因造成脉管受压迫而成,前者多为虚证,后者则多为实证。
  至于脉搏大小的标准,则以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饮食及情绪等因素影响下,健康未婚的男、女青年各十人所表现出来的,脉搏大小的大约平均数值为标准。

四、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往来”是指脉搏的前后时间,“和缓有力”是指脉搏柔和、不急不躁而又不虚弱。也就是脉搏节律一致、柔和而不软弱、有力而无倔犟之意。

五、脉诊因时而异:
  如春弦(柔中略带刚劲)、夏洪(浮大有力)、秋毛(浮而弱)、冬实(沉而有力)。反之,均为病理情况,可根据不同情况诊断之。
      
六、脉诊因地而异:
  地有南北,南方地处炎热,外周血管扩张,故脉管大而浮数;北方寒冷,外周血管收缩,故脉搏沉迟而细。南方汗多,而尿结石较多;北方寒凉,则支气管炎较常见。
      
七、脉诊因人而异:
  人有胖瘦。体胖者,体内容积密度大,血管受压迫,故脉管细;体瘦者,体内容积密度相对减小,血管相对松弛,故脉浮大。体强者,心脏鼓动脉搏有力,而脉较盛;体弱者,恰恰相反,心脏鼓动脉搏无力,故脉细弱。
      
八、脉诊因病而异
  不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相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但相同的病,不同阶段,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的脉。
  外感病脉多浮大,外邪入侵,正气奋起抵抗,自然在边境交战,故脉浮;抗争激烈,故脉大。但脉见沉细者,或为正气不足以抗邪,或为病情过重,正气被迫退却实行防御措施。
  另外,上部病变而脉搏过浮者,其气机上而不下;下部病变而脉搏过沉者 ,其气机下而不上。然而在冶疗方面,过上者,下之;过下者,上之,务使以平为期,则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论证:
  综上所述,传统上用五行学说在寸口配属脏腑的理论,只适应于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这就说明五行学说配属方位的适应性并不符合实际。这同时也说明,如果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可以利用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 在寸口部位分配脏腑,但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则无法用这套理论。
  如此这般,赤道以北半球的人们到南半球时,又如何评脉呢?反之,赤道以南半球的人们到赤道以北来生活时,又如何将五行分配在寸口上呢?
  毫无疑问,在现实中,地球南、北半球人们的脉搏,除了受寒、温、燥、湿等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变化外,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这足以说明五行学说在寸口脉分配脏腑的应用上,是错误的。如果将双臂上举,自是寸部在上,尺部在下。心脏鼓动脉搏有力时,则脉可及寸(远端),否则,心脏鼓动脉搏无力时,则寸口动脉变短小,尺部或不能及(近端)。故身强者,寸脉亦觉盛大;否则,身弱者,尺脉亦或微细。此即满则溢,缺则亏的道理。如《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鬲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同时,不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相同的病,可以出现不同的脉,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脉;但相同的病,不同阶段,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的脉。
  上述证据足以说明,传统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左寸主心、右寸主肺、左关主肝、右关主脾、两尺主肾等情况,既与临床实际不符,也缺乏理论根据的。故寸口脉应该以寸脉主上,关部主中,尺脉主下,浮主表、沉主里为宜。

结论:脉诊无需五行学说而应该以上、中、下分配寸口法取代脏腑分配寸口法


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21:4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9-19 18:00 编辑

十五难

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

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nanjing/102-3-1.html#m0-0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22:00:21 |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中医脉诊为哪般?
作者:李茂春
1:最简单的诊法成为最神秘的诊法
在中医四诊中,望诊本来是最低等的诊法,《六十一难》将四诊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但是到了现在的中医界,脉诊成为最神秘的东西,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
2:“老中医”让人望而却步
   现在的中医相信“老中医”,刚刚毕业的学生很难被人认可会中医,往往要熬到胡子一大把时,病号才认可,这种现象导致中医逐渐被年轻人所不齿,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将美好的青春抵押在“老中医”上。
3:中医脉诊自古模糊不清
   中医为啥推崇“老中医”笔者年轻时也很渺茫,跟着很多老中医学习,确实感到脉诊难学,随着自己中医经验的积累,逐步开始反思中医脉诊,接近不惑之年,逐步从脉诊的谜团中走出来了,“中医脉诊自古模糊不清”。

      中医寸关尺脏腑定位到底以哪种为标准,至今学院派也无法定论,于是学习中医的人也知道从年轻开始到老了从经验中逐步确定自己取择哪种诊法定下来,这样就是老中医的脉诊真相,但是如果拿出来做学术交流,就会引发大的争议,中医脉诊也就没法教学了,“名老中医”混乱的百家争鸣局面也就在中医界蔓延,火神派,滋阴派,伤寒派层出不穷,中医本来就够乱了,还在分派分帮,其实哪一派也没有多大的实力,挑起中医复兴的事业啊
4:中医脉诊不能定论
     中医脉诊《黄帝内经》中主要在《三部九候论》中讲解,从这篇大论中我们知道谁对人体血流的整体判断,达到后来逐步形成“独取寸口”的脉诊法,而这一命题自古以来又没法定论,中医脉诊也就越来越模糊,如果大家对于现代医学脉管学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中医脉诊其实是血流动力学诊断法,如果这样的话,脉诊就有了现代医学基础,也就自然走出中医脉诊模糊不清的局面,如果这门新型的学科一点诞生,中医脉诊学也就年轻化,中医也就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老中医”。
5
发表于 2015-9-19 22:28:04 | 只看该作者
           A、 先看地球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 南方火(心);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 北方水(肾),右手尺:北方水(肾)
  B、 再看地球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左手寸:南方水(肾);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东方木(肝);右手关:中央土(脾)
左手尺:北方火(心);右手尺:北方火(心)

     回复:
     把寸口脉分为南半球、北半球,这段论据,出之哪一本书(作者、版次、出版时间……)?那一部经典著作?我们要进行核对!如果拿不出准确的出处,此论据无效。
      是不是自己胡诌的?!

6
发表于 2015-9-19 22:29:22 | 只看该作者
         正常脉象是正常人的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四至五次,低于这个范围就是脉搏慢,也就是心率慢,经常四次叫缓脉,三次就叫迟脉。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或是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或由于一些病因导致心脏的搏动功能受到抑制,
  
    回复:
       这一段话,中西医概念混搭,不伦不类。没有根据的胡诌。
       【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有什么根据?!热量是西医概念,可以用卡路里表示。迟脉的卡路里低到多少?有什么实验证据?如果回答不出来,这个论据就是错误的!
【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请出示这段话的出处!心脏的正常搏动是西医概念,阳气虚为什么能够引起无力刺激心脏正常搏动?有什么实验证据?!如果拿不出证据,这个论据又是错误的。

点评

越说越露馅  发表于 2015-9-19 22:34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9 22:32:1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19 18:28
A、 先看地球北半球寸口脉脏腑分配:
左手寸: 南方火(心);右手寸:西方金(肺)
左手关: ...

       把寸口脉分为南半球、北半球,这段论据,出之哪一本书(作者、版次、出版时间……)?那一部经典著作?我们要进行核对!如果拿不出准确的出处,此论据无效。
      是不是自己胡诌的?!
——————————————————————————————————
真正的教条者、、、、、唉、、、、、、、、、、、

点评

教条不教条,先不说,你拿出证据来!  发表于 2015-9-20 06:40
8
发表于 2015-9-20 06:35: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19 22:38 编辑

            
     有关脉诊的实质现分述如下

      一、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脉的搏动以倾向于内外而分为浮沉。轻按于肌肉之上脉搏清析、重按于肌肉之下即变得小或无力、甚至触不到,这就是浮脉;反之,就是沉脉。出现浮脉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外感时,病人调动有生力量到边防前线抵御外侮,故脉浮;身体因病虚弱,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故脉浮。沉脉,则是气血虚少、或肥胖压迫脉管、或水湿停留、精神萎糜等导致脉管变细。脉但浮不沉,则气机过升、过上;脉但沉不浮,则气机过降、过下。无论过升、过上,还是过降、过下的情况,均是病理反应。

       二、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正常脉象是正常人的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四至五次,低于这个范围就是脉搏慢,也就是心率慢,经常四次叫缓脉,三次就叫迟脉。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或是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或由于一些病因导致心脏的搏动功能受到抑制,这时往往伴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腹泻等症。反之,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六次,就叫数脉。或因为体内热量过剩、或外有病邪、或阴虚已极阳气相对偏盛时,均可引起心率和脉搏的加快。并伴有阳盛的口渴、头痛、牙痛、便秘、溲黄、脉数而有力等证,或伴有阴虚的口干而不欲饮、目涩、耳鸣、五心烦热、便秘、脉数而无力等证。

      三、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脉搏过大,分两种情况:大而有力为实证,或身体强壮、营养过剩,致使体内壅塞不能;或体质强壮而与病邪剧烈抗争,因而出现脉搏亢进的情况,可伴有头痛、胸腹胀满、便秘等证。大而无力为虚证,为外强中干之象,大多为身体虚衰,阴虚无以敛阳,而出现的阳气浮越的情况,可伴有面红如醉、头晕目眩、口干不渴、心慌气短等证。脉搏过小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而致,一种由于病因造成脉管受压迫而成,前者多为虚证,后者则多为实证。
       至于脉搏大小的标准,则以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饮食及情绪等因素影响下,健康未婚的男、女青年各十人所表现出来的,脉搏大小的大约平均数值为标准。

       四、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往来”是指脉搏的前后时间,“和缓有力”是指脉搏柔和、不急不躁而又不虚弱。也就是脉搏节律一致、柔和而不软弱、有力而无倔犟之意。
=====================================================
     
回复:
                                               
【有关脉诊的实质现分述如下
      一、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二、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三、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四、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脉诊的实质是什么?请先生把概念交代清楚!
用这四条来分析脉诊的实质!出之哪部经典著作、哪部中医教材,请先生说明!
是不是自己胡诌的?!
       先生出示的论据,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是自己的误读,或者胡诌!
9
发表于 2015-9-20 06:3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5-9-19 22:40 编辑

            
     有关脉诊的实质现分述如下

      一、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脉的搏动以倾向于内外而分为浮沉。轻按于肌肉之上脉搏清析、重按于肌肉之下即变得小或无力、甚至触不到,这就是浮脉;反之,就是沉脉。出现浮脉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外感时,病人调动有生力量到边防前线抵御外侮,故脉浮;身体因病虚弱,阴虚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故脉浮。沉脉,则是气血虚少、或肥胖压迫脉管、或水湿停留、精神萎糜等导致脉管变细。脉但浮不沉,则气机过升、过上;脉但沉不浮,则气机过降、过下。无论过升、过上,还是过降、过下的情况,均是病理反应。

       二、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正常脉象是正常人的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四至五次,低于这个范围就是脉搏慢,也就是心率慢,经常四次叫缓脉,三次就叫迟脉。迟脉,一般指热量不够,或是因为体内缺乏动力如阳气虚(即有凉),无力剌激心脏的正常搏动,或由于一些病因导致心脏的搏动功能受到抑制,这时往往伴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腹泻等症。反之,一呼一吸,脉管搏动六次,就叫数脉。或因为体内热量过剩、或外有病邪、或阴虚已极阳气相对偏盛时,均可引起心率和脉搏的加快。并伴有阳盛的口渴、头痛、牙痛、便秘、溲黄、脉数而有力等证,或伴有阴虚的口干而不欲饮、目涩、耳鸣、五心烦热、便秘、脉数而无力等证。

      三、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脉搏过大,分两种情况:大而有力为实证,或身体强壮、营养过剩,致使体内壅塞不能;或体质强壮而与病邪剧烈抗争,因而出现脉搏亢进的情况,可伴有头痛、胸腹胀满、便秘等证。大而无力为虚证,为外强中干之象,大多为身体虚衰,阴虚无以敛阳,而出现的阳气浮越的情况,可伴有面红如醉、头晕目眩、口干不渴、心慌气短等证。脉搏过小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气血不足以充盈脉管而致,一种由于病因造成脉管受压迫而成,前者多为虚证,后者则多为实证。
       至于脉搏大小的标准,则以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饮食及情绪等因素影响下,健康未婚的男、女青年各十人所表现出来的,脉搏大小的大约平均数值为标准。

       四、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往来”是指脉搏的前后时间,“和缓有力”是指脉搏柔和、不急不躁而又不虚弱。也就是脉搏节律一致、柔和而不软弱、有力而无倔犟之意===============================================================
回复:
                                               
【有关脉诊的实质现分述如下
      一、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二、根据“不快不慢”来分析:
      三、根据“不大不小”来比较:
       四、根据“往来和缓而有力”来对比:】
脉诊的实质是什么?请先生把概念交代清楚!
用这四条来分析脉诊的实质!出之哪部经典著作、哪部中医教材,请先生说明!
是不是自己胡诌的?!
       先生出示的论据,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是自己的误读,或者胡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0 06:54:5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9-20 02:36
有关脉诊的实质现分述如下

      一、现在先根据“不上不下”来分析:

越说越掉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1 00:16 , Processed in 0.1135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