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姬领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月学懂中医》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6:51:59 | 只看该作者
经络是古人虚拟出来的
经络,就是我们常说经脉和络脉。
经,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为“织物的纵线”。
络,形声。从糸( mì),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为“缠绕,捆缚”。
脉,本意为提供血液循环的血管网络,后延伸为有体系分布的线路。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经脉,是指人体的纵线;络脉,是指缠绕人体纵线的横线。
1973年,考古学家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医药帛书。据考证,这些帛书都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的,它们编撰时间不同,最早的可能成书于春秋时期,而最晚的则是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的作品。就其内容而言,这些书较成书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典籍更为原始和古朴,所以,这里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全面记载了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路线及所主疾病的著作。其中,只谈了“经”,而没有谈“络”;只谈了人体的纵线,而没有谈及缠绕人体纵线的横线。
后来,在《黄帝内经》中,才出现了“络”,至此,经络系统才慢慢的走向完善。
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经络系统?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给人体定位。当人体体表的某一点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了表述方便,于是就有了经络。
看看我们的现在,要给一个地方定位,就用经度和纬度来定位,而经度和纬度却是人们虚拟出来的经线和纬线上的东西。
由于地球上的经纬线是虚拟出来的,取相比类,人体的经络也是虚拟出来的。经,是人体的纵线,络,是人体的横线。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6:52:26 | 只看该作者
经脉的起源很简单
当我们需要给阴或者阳来定量的时候,需要用三分法。中医上,用太阴、厥阴和少阴来表述阴的多少,用太阳、少阳和阳明来表述阳的多少。
我们先看阴的程度表述:
太,是一个指事字,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而成为现在的“太”。它的本义为过于、极大的意思,故而,当“阴”特别多的时候,我们就定为太阴。
厥,是一个形声字,从厂(hǎn),从欮(jué)。“欮”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厂”指“石崖”。“厂”与“欮”联合起来表示“采石于崖”。所以,厥的本义为憋气发力,采石于崖,后来引申含义为:1、憋气发力;2、突然喘不过气来而昏倒。再后来就出现了转义:古代采石辛苦,是一种接近体力极限的劳动,所以,“厥”有憋气过头而休克的意思,也有“好不容易”、“厉害”、“严重”等意思。
由于“阴”特别多的时候为太阴,故而,当“阴”较多的时候,就用“厥阴”来表示。
少,古今字义变化不大,为量少的意思,故而,当“阴”很少的时候,古人就用“少阴”来表示。
我们再看阳的程度表述:
阳,特别多的时候,古人就用太阳来表示;阳较少的时候,古人就用少阳来表示。
日月相连为明,而日,代表的是阳,月,代表的是阴,所以,和阴相连的阳,古人就用阳明来表示。
现在,我们对于三阴三阳的概念已经了解了,结合“前为阴、后为阳,内为阴、外为阳,下为阴、上为阳”这么几点,就能很快的搞清楚经脉的起源问题了。
将手臂的体表分为六等份,然后将手臂自然下垂:内为阴,前为阴,故而,手臂的前面和内侧相交之处就是“阴”最多的的地方,我们就说这是太阴区;内为阴,这时,太阴处往内走的一个等分区就属于厥阴区;再往内的一个等分区就属于少阴区。看看手指头,大拇指内侧最靠里且朝前,是“阴”最多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太阴经穴;中指端内侧为“阴”较多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厥阴经穴;小拇指端内侧,为“阴”较少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少阴经穴。
外为阳,后为阳,手臂的外侧和后面交汇之处就是“阳”最多的地方,故而,这里就属于太阳区;外为阳,从太阳处向外移动,第一个等分区就是少阳区,第二个等分区就是阳明区。阳明区刚好和太阴区相连。
腿脚部位的三阴三阳区的划分同手臂。
这就是经脉的雏形。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谈的固然不错,但毕竟是推理出来的,有什么东西能证明你的推理是正确的?
看看《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几条经脉循行分布,是不是和我谈的经脉三阴三阳分区基本一致?
呵呵,对比之后,你会发现真是差不多。其实,看看现在针灸书上的经脉分布,和我上面说的三阴三阳区的分布也大致一样。
看到这里,也许,还有人会问:从总体上看,《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十一条经脉在循行分布上有几个共同特点:1、经脉循行方向自下而上,各个经脉之间不相接续,而且与内脏不相联系; 2、经脉的起点多在腕踝部附近;3、经脉的循行路线描述非常简单,有的经脉甚至只有起点与终点的两点连一线的最简单形式。这些怎么解释?
我曾经多次说过:要了解古人写的东西,就要用古人的简单思维来考虑问题。想一想:我们人体内所需的东西,都是从体外而来,也就是从外而入的,故而,古人也就想当然认为人体经脉的走向也是从外而内,即从四肢走向胸腹和头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取象比类”思维模式。
由于三阴三阳有各自的分区,故而,各个经脉之间的不想连接也就不难理解了;由于这是体表的阴阳分区,故而,也就没有和内脏进行联系。
由于爬行的缘故,古人也许认为脚和手触地而看不到,更多时候,看到的人体是脚踝和手腕以上的部分,故而,经脉的起点就多从踝、腕部位附近开始。
至于经脉简单,甚至只有起点和终点的问题,这是因为只是用阴阳来区分了人体部位,还没有发现更多穴位的缘故。
最后,我必须说的是,要了解经脉的起源,就不能不谈三阴三阳经脉的脏腑所属问题,如足太阴经脉为什么命名为肺、手太阳经脉为什么命名为小肠?
呵呵,诸位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等我谈完经脉的发展及经脉体系的完善等有关内容之后再解答,好吗?
这里,也许有人要问:书上说的经脉好像是一条线,而你说的经脉是一个区,这是怎么回事?
问得好。
看看铁路,是不是也有宽度,但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把某条铁路说成是“线”?这是因为铁路很长,而宽度对于长度而言就太小了,所以,就用“线”来表示。人体之中,经脉区的宽度和长度的比例就如生活当中的铁路一样,所以,我们常把经络用“线”表示。
更有,随着穴位的发现,人们更多的是把穴位连接起来,这样,也就构成了一条线。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6:53:15 | 只看该作者
经脉的命名有说道
现在,我们都知道,十二正经都有唯一的所属脏腑,如手太阴为肺经、手厥阴为心包经、手少阴为心经、手阳明为大肠经、手少阳为三焦经、手太阳为小肠经、足太阴为脾经、足厥阴为肝经、足少阴为肾经、足阳明为胃经、足少阳为胆经、足太阳为膀胱经等,那么,为什么一条经脉要与唯一的脏腑相配,换句话说,为什么手太阴是肺经而不是其他的脏腑之经?
经过对现有典籍的查询,没有发现这类解释,故而,我们无法知道当时经脉的配属问题,不过,根据结果,我们可以用反推法来理解其中的缘由。
前面谈了,阴的本义是雾气的团聚,阳的本义是雾气的发散,根据象思维,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知道脏属阴,腑属阳。原因是脏为“藏精气而不泻”,就如雾气的团聚;而腑为“传化物而不藏”,犹如雾气的发散。
既然脏属阴,腑属阳,故而,阴经就用脏来命名,阳经就用腑来命名。这点,看看十二正经的经脉脏腑配属就可以知道。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五脏六腑,由于十二经脉为六阴六阳,既然阴经用脏来命名,但现在是五脏,缺少一个脏怎么办?
14
发表于 2014-3-5 20:58:37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姬先生!

写书是件很劳神的事情,姬先生辛苦了
15
发表于 2014-3-5 21:04:57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4-3-3 08:20
阴阳不难懂
中医给人最初的印象就是玄,很神秘,非常不好理解,尤其是基础概念阴阳,一些人更是云里雾里的 ...

姬先生对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讲的特别好。比起把阴阳当成物质基本单位的观点,姬先生显然是切实掌握了阴阳的特性
16
发表于 2014-3-5 21:31:34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3-5 21:04
姬先生对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讲的特别好。比起把阴阳当成物质基本单位的观点,姬先生显然是切实掌握了 ...

呵呵  梁板,你明白[把阴阳当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意思吗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08:22: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梁院长的高抬!也谢谢仁海中医老师的厚爱!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08:20:30 | 只看该作者
《三个月学懂中医》前  言
提起中医,更多人,不管是业内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会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故而,对于《三个月学懂中医》这个书名,好多人会怀疑,甚至有人会说是绝无可能。
曾记得一句话,其意思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也许是以前很少有人或者没有人敢想让不懂中医的人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学懂中医的缘故,所以,也就没有人来做这件事。
现在,速成班多的是,比如英语,一周就能掌握语言交流;数学,一节课下来就能掌握心算法。神奇吗?呵呵,不神奇,因为,这是掌握了规律的缘故。
同样道理,只要掌握了学习中医的规律,那么,中医的学习也将变得简单,完全可以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学懂:中医的对象是人,中医的目的是防治疾病,故而,只要了解了人、了解了疾病,掌握了有关防治疾病的工具、知识和技巧,那么,中医就学懂了。
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第一个月,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掌握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有关内容;第二个月,学习中医的诊断,把诊什么、如何诊、断什么、如何断四个问题搞清楚就成了;第三个月,学习中医常用的治病方法,比如针刺、艾灸、刮痧、火罐、捏脊、刺血、推拿、中药等的应用。
只要每天拿出4—6个小时来学习中医,即使以前没有接触过中医的人也会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学懂中医的,最少明白中医是怎么回事,是怎么看病的。
这里,我必须要说的是,中医不神秘。
中医,来源于生活,中医之理就是生活之理,只要我们懂得了生活,就能很快的懂得中医。
以前的中医,不能指导临床的理论太多了,让人不懂的理论也太多了,不破不立,为了让更多的人在三个月内学懂中医,我对其理论解构重建,使其不但通俗易懂,而且拿来就能用。
由于这本书是《其实中医很简单》的升级版,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只想给在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如何用今天的科学知识对中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也按照其要求“用现代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医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保持中医学术的独立性和它固有的价值并发扬下去”。
此书在写作过程中,承蒙我的师爷朱良春先生题词并赐改书名、恩师曹东义先生指导,我的同学张玉红女士、师妹王红霞女士的帮助,这里,鞠躬感谢!
由于知识文化程度所限,本书的内容定会有一些不到之处,敬请同道不吝赐教。
                                                
姬领会
2013年12月1日于绿芸堂
19
发表于 2014-3-7 09:02:54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3-5 21:31
呵呵  梁板,你明白[把阴阳当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意思吗

没意思。

因为您还不知道“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意思。

“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单位?是体积?重量?质量?

单位是mm?mg ?
总不能就叫“基本单位”吧?

所以我不懂。

相信杨先生也不懂。

如果真的懂,请赐教。谢谢!
20
发表于 2014-3-7 09:07:19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4-3-5 21:31
呵呵  梁板,你明白[把阴阳当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意思吗

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咋又没大小?没多少?

既然没这没那,如何能说是基本呢?基本是和谁比较的?

既然没这没那,就说明这是一种属性,不会是基本单位的。

不奢望杨先生明白,只是希望杨先生说说“基本单位”是什么意思。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04:17 , Processed in 0.0512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