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内科病名诊断多数是症状诊断[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3 12: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4-8-3 04:41 编辑

在内伤杂病领域, 除了少数一些中医病名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病诊断,绝大多数(如咳嗽、胃痛、水肿、头痛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本质是症状,中医辨病其实是症状诊断,中医诊治内伤杂病,是先进行症状(主症)诊断,然后针对主症进行直接辨证(病理诊断)论治。从一定角度讲,中医辨证治证,就相当于西医意义上的诊病治病。

以中医内科为例,具体的病名中属于疾病的有:感冒、哮病(支气管哮喘)、肺痈(肺脓肿)、肺痨(肺结核)、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疟疾。

其它完全属于症状的有:咳嗽、喘症、厥症、胃痛、痞满、呕吐、噎嗝、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 瘿病、水肿、淋症、癃闭、关格、阳痿、遗精、早泄、郁症、血症、痰饮、自汗、盗汗、内伤发热、虚劳、肥胖、痹症、痉症、颤症、腰痛。

中医中风病,是以口角歪斜、半身不遂为主症,可见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面神经麻痹等;中医消渴病,是以口干渴为主症,在西医可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烦渴等;西医的痢疾病,是指痢疾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而中医的痢疾,是以粘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在西医可见于痢疾病、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这些本质上都是症状诊断。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2:53:3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病名体系,以内伤杂病领域言,其实是症状名体系(或曰主症)。不是真正西医意义上的病名(病因名或病理名,整体上的)。

但中医以主症为纲,证候(内在病理过程或状态)为目,纲举目张的体系,却是可以为西医或中西医结合体系充分借鉴引用的,特别适合适用于内伤杂病领域的诊治规律与客观要求。以整个内伤杂病而不是单个具体的西医疾病为参考系,以更小的诊断单位(证或病理状态病理过程)去分析处理病人的状态状况。注重的不是单个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纵向的关系,而是病理与病理之间横向的关系(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标本转化轻重缓急关系)。这种横向间的关系,具有随机性,千变万化的组合性,唯有“要在随症推移消息尔”,“有是证用是治”,辨证论治的诊治模式,才能充分的反映并适合于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与客观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4 15:43 , Processed in 0.0516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