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有度:准备编辑出版《中医心悟感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5-7-21 14:29:14 | 只看该作者
最好的医学——感悟中医之三
      最好的医学不是什么科学的医学,而是自然的医学,即“道法自然”的医学。对此我深信不疑。

点评

科学与中医——感悟中医之四 在医学这门领域,应当是现代科学向中医“问道",而不是中医“问道”于现代科学。“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 在研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及其深层次规律的这一范畴中,中医无疑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4:33
22
发表于 2015-7-21 14:33:27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1 06:29
最好的医学——感悟中医之三
      最好的医学不是什么科学的医学,而是自然的医学,即“道法自然”的医学 ...

科学与中医——感悟中医之四
      在医学这门领域,应当是现代科学向中医“问道",而不是中医“问道”于现代科学。“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 在研讨人体复杂的生命现象及其深层次规律的这一范畴中,中医无疑是居于“绝岭”,而科学不过是要小于它的“众山”。
      我们不能把主宰健康的权力交给科学,也不能把中医、把人异化为科学改造的对象。

点评

自然是伟大的老师——感悟中医之五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中医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中变得聪明睿智。所以我说,自然是中医伟大的教师。是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神奇绚丽、多姿多彩,启迪了,蕴育了,教导了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4:34
23
发表于 2015-7-21 14:34:20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1 06:33
科学与中医——感悟中医之四
      在医学这门领域,应当是现代科学向中医“问道",而不是中医“问道”于 ...

自然是伟大的老师——感悟中医之五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中医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中变得聪明睿智。所以我说,自然是中医伟大的教师。是大自然的无穷奥秘、神奇绚丽、多姿多彩,启迪了,蕴育了,教导了中医,也丰富和完善了中医。

点评

中医文化——感悟中医之六 中医文化就是以“中”为主位、君位、准绳和圭皋的文化,就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的文化。“中”就是“一”,就是“道”,因此它(中医)归根到底是效法自然的。 中医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4:34
24
发表于 2015-7-21 14:34:58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1 06:34
自然是伟大的老师——感悟中医之五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中医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中变得聪明 ...

中医文化——感悟中医之六
      中医文化就是以“中”为主位、君位、准绳和圭皋的文化,就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的文化。“中”就是“一”,就是“道”,因此它(中医)归根到底是效法自然的。
       中医学的性质、面貌和发展,不是由“科学”决定的,它也决定不了。再先进、发达的科学,在充满无穷威力和奥秘的大自然面前,都显得渺小。试看钱塘江的大潮浩浩荡荡,如万马奔腾,是何等壮观!

点评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感悟中医之七 一、天人合一; 二、整体观与动态平衡; 三、致中和; 四、道法自然; 五、心为君主,重视七情; 六、治人与治未病; 七、执简驭繁;八、化不可代,阴阳自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4:35
25
发表于 2015-7-21 14:35:38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1 06:34
中医文化——感悟中医之六
      中医文化就是以“中”为主位、君位、准绳和圭皋的文化,就是“执中无权 ...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感悟中医之七
      一、天人合一; 二、整体观与动态平衡; 三、致中和; 四、道法自然; 五、心为君主,重视七情; 六、治人与治未病; 七、执简驭繁;八、化不可代,阴阳自和。

点评

中医学的特色——感悟中医之八 中医学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医学的特色应当是:顺天应时,阴阳自和,以自然为师,重视人的非实体性及养生,强调或重视人的自我感知与自我调和,重视七情致病,执简驭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4:36
26
发表于 2015-7-21 14:36:12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1 06:35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感悟中医之七
      一、天人合一; 二、整体观与动态平衡; 三、致中和; 四 ...

中医学的特色——感悟中医之八
      中医学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医学的特色应当是:顺天应时,阴阳自和,以自然为师,重视人的非实体性及养生,强调或重视人的自我感知与自我调和,重视七情致病,执简驭繁。再一言以蔽之,中医学的特色只有六个字,即:致中和,法自然。

点评

什么是中医——感悟中医之九 “中”与“和”是天下的根本,把它贯彻到医学和人们的生活中去,这就是中医。中医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正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此,中医就是天下最根本、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1 14:36
27
发表于 2015-7-21 14:36:52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1 06:36
中医学的特色——感悟中医之八
      中医学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医学的特色应当是:顺天应时, ...

什么是中医——感悟中医之九
      “中”与“和”是天下的根本,把它贯彻到医学和人们的生活中去,这就是中医。中医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正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因此,中医就是天下最根本、最符合自然之道的医学。

点评

道出了中医之个中三昧!赞!!!  发表于 2015-7-25 15:13
说得好!  发表于 2015-7-24 17:04
言真意切,振聋发聩,赞!  发表于 2015-7-21 15:59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8
发表于 2015-7-21 16:4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7-21 15:54 编辑

      既然是“为迎接全国中医高校60年大庆,成都中医大学首届学子马有度先生,以八十高龄办两件实事:一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隆重推出《感悟中医》第三版,二是在全国征集“感悟中医格言”!”   那么,俺就把2014年发表在《国医年鉴》上的对中医学发展的期望发来增加一下气氛吧:

                                      

——致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教育发展论坛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一、中医药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中医药,什么是传统医药。所谓中医药,就是中国的医药,而不是什么传统医药。中国医药自古以来就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凡是有用的东西,均来者不拒,并随着时代的进步,随时吸收当代科技成果。她将汇集所有当代医药的精华于一身,为患者提供与时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相对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只是继承了某一时期医药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当代的中国医药,确切地说,就是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并吸收包括西医知识在内的中国传统医药。有人说中西医理论无法沟通,事实则不然,中、西医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病人,同一个病情,只是侧重于从宏观、微观不同的角度,对其解释不同,治疗方法各异而已。二者是完全可以结合、直至融合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毫无疑问,缺少了中医理论根本精髓的西医,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完整的人体割裂开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而不是完整的医学,其缺陷越来越让人们明了;而缺少了西医对危、急、重症抢救技术的传统中医是有病态的“骨感”美,虽气质高雅,但却不能成为丰腴的现代“美人”。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在宏观上的科学价值是任何医学都无与伦比的;西医在微观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中医最终必定在医学中占居统治地位,必定会将西医知识溶化在自己象海洋般的“机体”中,使西医知识成为中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中医自始至终注重整体调整,西医则往往顾此失彼。宏观可囊括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这是由于中医长于宏观、西医长于微观的医学特点所决定的,尽管人们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这是迟早的问题。
       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学说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涵盖得太大,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灵魂,西医知识是肢体。——这就是未来的中国医药。

二、中医的前途
       中医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就是既要坚定不移地继承中医精髓,又要主动地学习、吸收西医对危、急、重症等的诊疗技术,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当代科学技术。
       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主流医学,只是西医进入之后,因为在对病人危、急、重症的抢救方面逊于西医,所以才成了辅助医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医的缺陷越来越被大众所发现,中医的优势越来越让大众所明了,中、西医的主从地位也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缓慢地发生着转变。中医成为中国未来的的主流医学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吸收了西医长处的中医,才能成为未来中国的主流医学。作为政府应该顺应潮流,积极推动这一历史性的医学变革,以便为中华民族的繁延做出非凡的贡献。

三、随时代完善中医理论
       对于中医理论就应该持科学态度,其中的精髓,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其中的谬误,也要决不吝啬地摒弃。对于西医与现代科技的优秀成果,也同样要主动地吸收。如此使中医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适应于临床需要。
       中医主要是从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西医则主要是从微观入手的。从两种医学所用的思想特点、以及研究方法来说,西医知识恰好是中医理论的补充,是中医在微观方面认识疾病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医师们已经越来越明了这一医学发展趋势。

四、中医教育
       中医的振兴,首先在于中医教育。中医教育首先要灵活地不拘形式地实施,可公办、私办、学校、私授、自学等。教材方面,要在继承中医理论精髓上下功夫。过去的中医学生学到的东西不可谓不多,但能表现出中医本质的东西并不多。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等,理、法、方、药罗列得不可谓不详细,但是真正的中医精髓学习到了没有?我们是不是真正地从理论过渡到临床上了呢?没有。从中医的中专到大专,甚至到本科,我们的中医教育恰恰忽视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临床经典著作的充分重视。这三本经典临床著作才是开启中医宝藏的最直接、最正确的“钥匙”。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应该成为必修课。要在整个修业期的前半期修完,以便使中医学生先学好中医理论,这样可以做到先入为主,并一定要让学生明了中医比西医更科学,然后再学习西医知识,以避免学生西医化。其它诸如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针灸专业学生除外)应该毫不怜惜地做为课外读物,也可以将其中较重要的部分附在相应的西医教材上,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负担。——中医教育的宗旨,也同样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
       其次,中医学生要加大对西医知识的学习力度,诸如西医的生理、解剖、药理、诊断、内科、外科、妇科等为必修课,一定要让中医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后能独立地处理危、急、重症病人。

五、中医院校师资问题
       教师要由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员担任。为了加大加快中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防止教师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贻误中医子第,就应该从各地选调中医临床能手充实中医教师队伍。临床能手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不得低于70%。临床少于十年者不得从教,认为中医不科学者不得从教,反对西医者不得从教。


六、对中医医生的政策待遇问题
       国家政策要向中医生倾斜,以便鼓励中医生的成才、敬业。首先在执业范围问题上,要给中医毕业生中、西医双执业资格。因为中医生的成才要远比纯西医难得多,而事实上,这些学生经过一定实际训练,其集中、西医之长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也完全可以胜任中、西医临床工作。不得给有能力执业者任何执业范围的限制。
      中医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大体上要在纯西医工资水平上,再提高三分之一以上。以鼓励西医也积极学习中医,从而可有效减少纯中医与纯西医对病人的误治率与伤害率。
      对于民间中医,应该定期进行业务考核。视其考核情况,准许其或中医、或中、西医双资格执业资格。

七、不拘一格挖掘培养中医人才
1、在注重中医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应该不拘一格、广开才路,可定期(如二至三年)对社会人员(无年令、性别限制)进行中医招聘考试,充实到相应的医疗单位,或准许其自行开业,以便鼓励有条件、有意向的社会人员学习中医,从而可部分缓解中医人才匮乏的紧张局面。
2、对全国西医队伍进行中医培训,使其成为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在中国有中医这个得天独厚的特殊条件,应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有计划地改造纯西医,以避免很多用中医药极易治疗的疾病,却让纯西医任意失治、误治。要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髓,去武装西医头脑,指导西医临床,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治疗理念。并从根本上杜绝西医人为地对病人和社会增加巨大经济浪费,以及避免对患者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人身伤害。如此,将在大幅度提高国民体质的同时,也将大量节省医疗方面的人力、财力资源。

八、中医常识的全民普及
       中医理论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并非高深莫测。中医理论的根本所在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并通过“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理论来实施的。为了灌输这一中医原理,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浅入深地进行全民中医常识普及教育。
      中医普及教育首先是对在校学生,然后是普通民众。就如同学生普及“生理卫生”知识一样,要对学生从小学开始进行有关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养生、保健、诊断与治疗原理的常识灌输。例如感冒初起,在病情不复杂的情况下,就无需看医生。
       如此,不但可以为民众提供养生保健常识,还可以为生病后,自行判断应用何种方法治疗比较
科学、比较有效,以便打下有赖于自身的识别能力的基础,而不是任凭庸医草菅人命。
                                                                                                              二00九年八月三十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9
发表于 2015-7-21 18:36:01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不参透,纵有神助亦枉然
30
发表于 2015-7-21 19:5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5-7-21 20:01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5-7-21 18:36
阴阳五行不参透,纵有神助亦枉然

何以见得,阴阳五行不参透,纵有神助亦枉然?因为,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问题,所以,在这个根本的问题上,大家才会,争论不休。中医的临床事实,证明,中医的临床事实是有效的,这是谁都抹杀不了的。可是,中医的理论,确实出现了瓶颈。这个瓶颈,就是阴阳五行。突破了阴阳五行,这个中医理论的瓶颈,中医的发展,就会迎来另一个春天。可惜,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5 06:33 , Processed in 0.1214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