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邹润安论薯蓣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5 17:3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邹润安论薯蓣丸
王昆文
薯蓣丸是《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症的一个著名方剂。然而仲景为何以薯蓣名方,其立方本意是什么?《方剂学》、《医方集解》(汪昂著)和《中医治法与方剂》(陈潮祖著)等书都没有对此方作一讲解,而邹润安先生在《本经疏证》一书中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
他说:“仲景书中凡两用薯蓣,一为薯蓣丸,一为肾气丸。薯蓣丸,脾肺之剂也;肾气丸,肺肾之剂也。”《金匮》言薯蓣丸之主治是“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那么,何谓“风气百疾”?邹润安先生的解释是:“风气百疾者,心肝脾之气懈于朝肺,肺遂不能输精于皮毛,斯外邪乘而客之。是其责虽在肺,而其咎究在脾。故薯蓣丸以薯蓣帅补气药为君,补血药为臣,驱风药为佐使。”因此,它是一个治疗因伤中而致之虚羸,因伤中而受之寒热邪气的主方。
邹润安认为,薯蓣肉最厚,体滑多涎,粘稠色白,不寒不热,不润不燥,为脾胃之所均喜。故其用为能致胃津于脾,而脾胃以和。薯蓣丸中,薯蓣用三十分为君药,且补气之参苓术草干姜大枣用量亦重,而补阴之芎归地芍麦冬阿胶则用量较轻,而驱风之桂枝防风黄卷柴胡白敛仅用共三十三分。可见其方立意在使补气药辅君药以扶正补中,使血药佐风药以祛邪;再用少许之杏仁桔梗以开肺而出治节,用神曲以启脾。全方补中有消,扶正祛邪,此正仲景处方精义入神之处。
他还认为,薯蓣丸既然所针对的病机是脾气受损而不运,是脾气不能散精上归于肺,因此此方虽谓之脾气丸也可。方剂之所以取名于此者,就表明“脾之气,固当散其精而归于肺也。”
他还特别指出,何以《本经》言薯蓣可“补中益气力、长肌肉”,而将其生捣又可消热肿?“斯固为肉中之气运掉不灵,致有所壅也。得厚肉多脂不爽生气之物,其壅何能不解?”
曹颖甫先生亦认为,薯蓣丸证为虚证中夹有实邪,即气血两虚而外感风邪,故含有中气虚、咳嗽、纳食少、里寒、畏风等症状。故补虚用重药(共12味),开表和里用轻药。
近代医家张锡纯可谓善用薯蓣者,其所自制之薯蓣纳气汤、滋培汤、资生汤和清带汤等方中,皆重用生山药一两,可治喘逆咳嗽、女子血枯不月等。又创薯蓣粥,单用生淮山一味,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大便滑泻、小便不利等,皆取其有健脾补肺益肾之功。
总之,《本经》记载“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为薯蓣之首功,而邹润安对此的解释是:薯蓣“补伤中而致之虚羸,除伤中而受之寒热邪气也”,“薯蓣所主之虚之邪,须审定其由伤中伤气分方得无误”。故薯蓣丸又可称之为脾气丸,为补中扶正祛邪之的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30 08:55 , Processed in 0.0491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