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dministrato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存废辩论赛-反方辩题:8、《伤寒论》是“六病辨证”而非“六经辨证”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5-10-28 23:12:38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0-28 23:05
一个足矣,你能不能驳斥?你不能驳斥,就锁帖。

请您正论,您不论。您不论,只好我论,一个例子,怎么也不能说“足矣”。六经嘛。论不够六个,怎么也得三两个吧。先举上一个吧: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向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冲、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


先举上一个吧,您和伤寒论阳明病对照一下。


82
发表于 2015-10-29 00:08:31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所说之伤寒六经病的表现与经络所循行部位的对上并不难,关键是你所举得灵枢经之“是动则病”之后的疾病是不是伤寒?如果你引证的例证不是伤寒,犹如猪和狗的,驴唇不对马嘴,不是胡搅蛮缠是什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5-10-29 10:17:25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0-28 20:08
伤寒论所说之伤寒六经病的表现与经络所循行部位的对上并不难,关键是你所举得灵枢经之“是动则病”之后的疾 ...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与《内经》“六经”包含的脏腑不同:
  1、《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不但包括足太阳膀胱经病,而且还有手太阴肺(大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之咳喘)。
  2、阳明病,不但包括足阳明胃病,还包括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承气汤之便秘、葛根芩连汤之协热利)。
  3、少阳病,不但包括足少阳胆病,而且还有足阳明胃中之泻心汤痞满证(胃受伤而蠕动减慢)、陷胸汤丸、大柴胡汤之结胸证(消化液分泌不畅而致胃中食物停留不下)。
  4、太阴病不但有足太阴脾,还有手太阳小肠、足太阳大肠的参与。
  5、少阴病,不但包括足少阴肾,而且还有足太阳膀胱的参与。少阴病与太阴病的鉴别点,就在于太阴病便溏、口不渴,少阴病则下利、口渴、厥冷。总由肾阳虚衰后,中医称水液下漏、津不上承,西医,则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水的再利用率降低所致。其下利又包括手阳明大肠。
  6、厥阴病,其中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为足少阳胆病;下之利不止则为手太阳、手阳明之肠病。
       7、少阳病是胆系感染所致,任何太阳病、抑或阳明病都不能转化为少阳病,充其量,能成为少阳、阳明合病之大柴胡证而已。太阴、少阴病也同样不能转变为上有“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之木火燔炽,下有阳虚之下之利不止”的厥阴病。
  ——以上足以说明,仲景所用的三阴三阳的名称,尽管与《内经》的十二经脉相同,但其含义已大相径庭。
从上可以看出:
1、《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病”包含了《内经》中的六经。
2、《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病”超越了《内经》中的六经。
3、同时证明医圣张仲景已经明确表示不承认十二经循行路线的存在。
      ——这就是《伤寒杂病论》之所以高于《内经》的最重要的高明之处。
       将《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病误以为是六经,是受了《内经》的误导。当一个人先学《伤寒杂病论》,而不受《内经》的影响,或其师辈的误诱,自然会读出“六病”,断然读不出“六经”来。
       既然贵方已数次请求锁帖,我方的llyyjj老师又无异议,本人也就予以赞同,因为我方参加〈五行存废辩论赛〉,不是为了谁输谁赢,只是想借此为中医学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的是非曲直,自然任凭管理监督小组定夺。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
       llyyjj先生所说的:伤寒论的核心价值是辨证论治体系,在中医史上,对伤寒论创立辨证论治的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中医(学)可以没有《内经》,但不能没有《伤寒》(〈伤寒论〉)。没有〈伤寒论〉,〈内经〉现在也就是考古文物。这一公允评价,是本辩论中所获得的唯一的留给中医初学者启迪的珍贵礼品。希望后学能够特别珍惜。




点评

对于仁海、李榆军说“中医(学)可以没有《内经》,但不能没有《伤寒》(〈伤寒论〉)。”我方不认同。理由是:本末不能倒置,犹如妈妈能生孩子,孩子不会生出妈妈来的道理一样,在《灵素》的基础上,才能孕育出《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29 10:56
84
发表于 2015-10-29 10:56:04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0-29 10:17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与《内经》“六经”包含的脏腑不同:
  1、《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不但包括 ...

对于仁海、李榆军说“中医(学)可以没有《内经》,但不能没有《伤寒》(〈伤寒论〉)。”我方不认同。理由是:本末不能倒置,犹如妈妈能生孩子,孩子不会生出妈妈来的道理一样,在《灵素》的基础上,才能孕育出《伤寒论》。因为《灵素》六经在先,《伤寒论》的六经辩证在后。因此是非容颠倒。
《伤寒论•伤寒例三》:“太陽受病也,……以其脉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你核对一下《灵枢经·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伤寒论•伤寒例三》:“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以其脉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你核对一下《灵枢经•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下膈,属胃,络脾……起于胃口,下循腹里。”
《伤寒论•伤寒例三》:“少陽受病也……。以其脉循脅絡於耳,故胷脅痛而耳聾。”。你核对一下《灵枢经•经脉》:“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循胸,过季胁下”
《伤寒论•伤寒例三》:“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以其脉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
你核对一下《灵枢经•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其支者,复从胃……”
《伤寒论•伤寒例三》:“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以其脉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你核对一下《灵枢经•经脉》:“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伤寒论•伤寒例三》:“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脉循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你核对一下《灵枢经•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
  请仁海先生你将二者对照看一下, 如果《灵素》在先与《伤寒论》在后而出现在时间顺序没有错误,没有《灵枢经·经脉》等内容的基础,那么《伤寒论》的六经病症的辩证,也就无从谈起。
  既然我方提出锁帖,反方现在也已经同意锁帖,请管理监督小组锁帖,予以仲裁。
85
发表于 2015-10-29 10:57:20 | 只看该作者
更正:“因此是非容颠倒”,改为“因此是非不容颠倒”
86
发表于 2015-10-29 14:35:57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10-29 06:56
对于仁海、李榆军说“中医(学)可以没有《内经》,但不能没有《伤寒》(〈伤寒论〉)。”我方不认同。理 ...

       就有关《内经》与《伤寒论》孰重孰轻的问题,可以立专题讨论,我方不在本辩题中进行争鸣。

       同意贵方锁帖的请求。谢谢!
8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20:19:47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双方的意见,我现在锁帖,请各位管理人员不要在此贴后面跟帖。等所有辩题完成之后,我们会放开所有正反方辩题帖子,到时,让大家自由讨论。谢谢各位的支持。
  同时,请正方提供正方辩题8的相关资料给我,准备发辩题开帖。
88
发表于 2016-1-4 21:52:5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俺先前来清扫街道,尽地主之谊,欢迎老朋友。——将帖子顶起来!
89
发表于 2023-8-3 21:51:21 | 只看该作者
三阳三阴是症状,属于病症,并非经络中的六经。但十二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人体的经络数目远远大于此数,只是大多数不为人感知或直到关键性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7 04:07 , Processed in 0.0580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