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administrato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存废辩论赛-正方辩题:13、阴阳五行定义是什么?是内经的,还是教材的,还是自己...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5-11-26 13:4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1-26 11:28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26 09:32
你们不在用风热湿燥寒辨证吗?你们有本事把哪味中药,哪个方剂的化学成分,对应生物因子、化学因子 ...

(接上)
                    第八、《伤寒论》六经辨证改为六病辨证
    《伤寒论》在包含了《内经》中六经病的同时,还包含了几乎全身脏器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不同病理变化。因此将《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等同于《内经》中的六经,进一步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病称之为六经病,以致将六病辨证称之为六经辨证是错误的。况且十二经循行路线并不存在。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辩辞:《内经素问  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
回复:已经证实,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故“六经”为空中楼阁。

                              第九、废除心主神明说
       “心主神明说是由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观点
五行学说成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时,不惜人体的全部生理、病理扭曲变形,而必须分类、归纳入五大系统——“心肝脾肺肾中。而其中的心主神志,是因主血脉,与神志的关系比较其它脏器相对密切,故将神志归于心脏管辖,而不是说心脏本身能直接主宰神志
                              第十改换五行相生称谓  
滋水涵木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养肝法
益火补土法或可直接改为益火补肠法
金水相生法或可直接改为滋阴益肺法
培土生金法或可直接改为补胃肠益肺法

                           第十一、改换五行相克称谓   
培土制水法或可直接改称增加营养利水法
抑木扶土法或可直接改为调肝理胃肠法
泻南补北法或可直接改称泻火补水法 
佐金平木法或可直接改为清肺泻肝法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的辩辞:西医的胃肠与中医的脾是两回事,不能够等同!

      大光明云先生的辩辞:五行的生克关系,是气机的生克关系,调理气机的生克关系,就是维系脏腑气机运动的平衡,在乘侮的不平衡状态下,才去按五行的生克规则去调理,以达到这种平衡,因此 不讲气机的升降指向的五行生克法,完全是自己的臆想的乱造。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775&extra=page%3D1&_dsign=4258191d
————————————————————————————————————
回复:人体的任何脏器组织,即使一个小小的细胞也同样兼具生发、宣通、运化、肃降、闭藏等功能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而共同完成人体赋予它的应有的使命,从来就没有什么 肝木只能生发; 心火只能宣通; 肺金只能肃降;肾水只能闭藏的特性。
       无论五行学说其实质属于五材,还是五气,都只不过是古人的主观愿望。但脏腑之间事实上都不存在这些特点与关系。如果按照上面先生们所说的五行学说如此神奇,那么,中医们应该个个是活神仙。事实却不然,当代中医现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第十二、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经络现象即神经、循环等系统功能的集合
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   经络现象的本质是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及肌肉组织等功能的集合
              
于殿生  家传中医   中医自学考试毕业  从事中西医门诊病房工作三十余年。
        1
、十二经循行路线是由五行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2
、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证实:
         
1)、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2)、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3)、胆囊、膀胱不过是替肝脏、肾脏贮存胆汁、尿液的一个囊而已,自然不能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相提并论。
         
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来。
         
5)、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有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的范围。
       3
、经络现象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4
、经络现象与腺体   腺体分泌的激素,既然进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二、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没有运行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许进京先生     著有《经络学说的真面目》等    作者曾担任中医内科医师、针灸科医师、门诊部主任、院长。现任定州市卫生学校中医教师。
      
三、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郑金生先生 1946.5-)男,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首届医学史硕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曰本茨城大学人文学部客座研究员,现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科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荣获国际传统医学年度大奖。
      
郑先生在两极看中医与中医理论蚕山(《科学文化评论》第6 52009)一文中说:在经络学说研究方面,我特别赞同我的朋友黄龙祥教授的观点。什么是经络理论?就是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内脏和体表的某种联系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形成的东西。,,,。可是现行的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

四、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
       ――
刘亦之先生
      
作者:祖传中医针灸   
      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
      总之,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不存在。
可以看出,以上诸位对于传统理论中十二经循行路线的认识大致相同,于殿生先生是根据五行学说的配属错误及人体解剖脏器的功能等方面,认为经络循行路线不存在。许进京先生疏理经络起源及其演变,从而得出“经络循行路线”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郑金生先生经过研究认为,经络循行的线条是人为构建的。刘亦之先生从临床实践证明,得出结论:经络现象即神经功能的表现。
      通过大量临床事实表明,经络现象,或者说中医针灸作用的基础,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刺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附  于殿生先生对杨鹏举先生(研究《内经》的专家    有校注《黄帝内经素问》出版)辩辞的回复:
(因为“经络循行路线”是否存在,在“五行存废”辩论赛中是重中之重,故将辩论内容附于此。)

       杨鹏举先生(下同):《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脾与肾以膜相连耳”说明脾有有具体所指。由于黄帝内经不是解剖的专著,不能因为描述简单而否定。
————————————————————————————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下同):那么,这个的解剖位置离肾有多远?没有确切的位置,何由立一经线


      由于黄帝内经不是解剖的专著,不能因为描述简单而否定。
——————————————————————————————
        既然《内经》不是解剖的专著,那么,竟能描绘出位置相对精确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来,今人到目前为止尚无法找到“经”线,这就充分说明《内经》时代的“十二经循行路线”是总结临床观察到的大量现象后,通过人为虚构并经过艺术加工等而成。——因为古人也是人,而不是神。


      驳斥反方“(4)、”   反方说“(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不能因为其描述简单而否定其经脉的存在。
——————————————————————
      没有确切位置、没有事实存在的脏器,何来煞有介事的一“经”?因此,这个“经线”就是虚构的。



      如果反方认为其进入“经”的范围,加上“大脑经”,就破坏了“如环无端”,因此没有必要出现“大脑经”,
————————————————————————————————
      古代犯人被砍掉头颅后,这十二经还在“如环无端”的运行?人还能正常存活?



      十二经也好,十四经也罢,都是成对出现,一旦加入大脑经,请问反方,大脑经和谁称谓表里关系?
——————————————————————————————————
       必须成双成对,还必须有表里关系?男性阴茎、女性阴蒂,是否也要成对?请问,创立医学理论等同于搞艺术创作,可以随意而为?



      古典文献有记载“经”或“络”本身有腔隙,且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如《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
隧,
————————————————————————————
       几千年之后,先生也成古人了,如果您的书到那时也成经典了,您认为您书中的说辞,几千年之后的人们会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必须生搬硬套,还要世世代代高呼“经典”万岁?——这样的中医后来人不是有病吗?!



       既然承认“古人观察到体表和体表、内脏和体表的某种联系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形成的东西”的这个事实,根据事实就不能描绘经络循行的
线条吗?根据事实描绘经络循行的路线就是人为构建的?据此推理,我们现在看到植物用线条描绘的图就是人为构建的?岂有此理?
————————————————————————————————
       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例如,经过针剌,病人有时会感到某个线上有或胀、或麻或痛的感觉,这恰好证明是神经传导的功能,因为这种传导并没有按照“经络循行路线”在有感觉的部位处,自起始点至终结点运行完毕。



      反方论据“4、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刘亦之先生”
      反方在论证中说“四、否认经络传统循行路线    经络的本质——不过是古人对于神经的深入认识  ――刘亦之先生”
既然反方说针感神经的反应,请问胃痛针刺足三里,这个腧穴的神经没有联通到胃,所以用神经学说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如果说“治疗胃病的
主穴在任脉上”,而对脾胃虚寒的胃痛,主穴则是脾腧、胃腧没有联通到胃,也看不到“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
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所以神经学说就是经络学说不成立。
——————————————————————————————————
       脾腧、胃腧均通神经对消化系统起调节作用,这是经过解剖可以证实的。但未见有单独应用“足三里”治疗胃病的,没有经络线路的支持,足三里治疗胃病就缺乏理论依据。
刘亦之先生用“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的见解,恰好用客观事实证明我们古人的伟大。能在没有精确解剖的情况下,能探索出针剌与神经的关系。



      没有确切位置、没有事实存在的脏器,何来煞有介事的一“经”?
正方回答: 关键是没有读内经,这是其一,其二,你是按照西医的标准而言。就其目前你废 五行的行为,就是根据西医的理论而来。
———————————————————————————————————
       既然人类进化、科技发展到今天,那么当代的医学理论就要以当代人类的共同认识为准,而不分中医、西医。而应用标准,是以谁的理论能客观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在对疾病的诊疗方面的本质。
    综上所述,通过杨鹏举先生的辩辞等的证据,恰好也证明了“十二经循行路线事实上并不存在,只是人为的通过临床上的一些现象、艺术加工等等形式编制而成”。


       以下是我方llyyjj老师的发言:
       建国后即开始的经络实质研究,几十年无任何进展,对于针灸疗效的研究,多从神经生理学来印证。其中最著名的是韩济生院士的内啡肽说,阐明了针刺针刺可促进神经系统中分泌出5-羟色胺、内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后来还获得国际脑研究组织与美国神经科学基金会联合颁发的"杰出神经科学工作者奖学金",这些研究,都与经络学说无关。

       从古籍记载到现在研究,都可以看出,经络循行路线是古人通过针灸效果的总结,对针灸穴位的整理,用一个个虚拟的路线串连起来,对古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总结经验的办法,但几十年的研究,并无法证明这种线路的存在。


       综上所述,通过我方两个人的辩辞中提供的证据已经完全证实,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不存在”。在本帖辩论题中,正方仅仅是照搬经文作为经络存在的依据,无视几十年研究毫无结果的现实,也无视我方提出的证据,现在正方已无新话题提出,且屡次申请锁帖,故我方同意锁帖停止讨论。
(未完待续)

22
发表于 2015-11-26 13:4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1-26 10:10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26 09:43
(接上)                    第八、《伤寒论》“六经辨证” 改为“六病辨证”《伤寒论》在包含了《内经 ...

(接上)
       综上所述:中医的发展,首先应该从传统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演绎出来的一系列错误理论,然后积极地吸收必要的西医精华与可被中医学所能利用的现代科技成果,为中医学的腾飞打下坚实而又必要的基础。

       以上是我方(废除五行学说方)——仁海中西医(于殿生)与llyyjj老师历经二个月有余的辩论结果,特向全球中医药论坛管理监督小组汇报。是非曲直敬请管委会诸位师长同仁定夺。谢谢!


       我和llyyjj先生谨借此,感谢论坛管理员举办了这场在中医发展史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五行存废”辩论赛。管理员先生辛苦了!真诚地谢谢您!
       谨向参与辩论赛的“挺五行学说方”的下列人士表示非常地感谢!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并表示我们对各位的真挚的敬意!
      一吐了之先生、杨鹏举先生、中西医融合观先生、杏园春先生、太白侠先生、董建军先生、高智海先生、大光明云先生(排名不分先后,以“全球中医药”发布的辩论赛公告所列为序)。

      谨向在场外鼎力支持我们的下列中西医师长、同仁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美好地祝福!
      赵洪钧先生(建议去掉六淫中的风邪)、哲医先生(经络循行路线,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刘亦之先生(解剖学中脊神经支配图,再对比一下中医经络的背部内脏腧穴图,两个图有着惊人的相似。)、河间金栋先生(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比附推演而来——解剖不能证实)、千秋雪先生、王锡民教授、萧铁先生、南京陈斌先生、罗鸿声先生、梁常兵先生、马文辉先生、杨金峰先生、再来先生、悉尼张有和先生、川耗子先生、岳毅科先生、gl0101先生、红莎草先生、何九公先生、无敌的烈士先生、王叔文先生(排名不分先后)。
       并谨向支持我们的但我方一时没有记起名字的朋友们,有“挺五行方”的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而给我们出谋画策的英雄们,在心中默默地支持我方的朋友们,默默观看辩论赛的中西医师长、同仁、中医爱好者、中医粉丝们、网友们,我们真诚地感谢你们!

       最后,向上面提到的所有朋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礼!我们爱你们大家!


                                                                                  执笔人:仁海中西医(于殿生)   审阅校对:llyyjj
                                                                                                                                  20151126

23
发表于 2015-11-26 15:09:4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1-26 13:32
你们不在用风热湿燥寒辨证吗?你们有本事把哪味中药,哪个方剂的化学成分,对应生物因子、化学因子 ...

仁海和李老师啊,李老师口口声声讲辩论规则,你们自己回头看看,从2楼开始,你们有一处是直面主题予以驳斥的吗?
二位先生贴出这个无关主题的总结性发言,是想结束本辩题的辩论吗?
是的话,请再发一贴,建议锁帖;
不是的话,请来一次直面主题的发言。
24
发表于 2015-11-26 16:22:37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1-26 11:09
仁海和李老师啊,李老师口口声声讲辩论规则,你们自己回头看看,从2楼开始,你们有一处是直面主题予以驳 ...

      阴阳五行定义是什么?是内经的,还是教材的,还是自己理解的,证据在哪里?哪个依据正确?————————————————————————————————————
        现回复如下:

一、 阴阳五行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贵方提出的辩题“5、阴阳五行之质6、阴阳五行之源  7、哲学的阴阳五行与内经的阴阳五行,8、阴阳五行的分类和关系”中,已经反复辩论了无数次。也在整个“五行存废”辩论赛中的全部26个分题中进行过无数次的争鸣,因此,已经没有继续争鸣的必要了。

       我认为阴阳五行定义继承于《内经》、再归纳于现代的《中医教材》,也肯定增加了每个人自己的不同见解,尽管有量与质的区别。

二、我方数度(有论坛公告、通知、全球中医药论坛QQ群、全球中医药论坛版主QQ群、并分别向受邀请人员专门二次送达邀请函件等形式)邀请在全球中医药论坛上的“挺五行学说的人士”来参与辩论的日期(11月25日24时)业已过期。故我方不再就贵方的辩题发表意见,望贵方见谅!谢谢!

三、因为本辩题为贵方所提出,所以,按规定我方有权提出终止辩论的请求。

       基于上述原因,我方郑重向论坛管理监督小组与参与“五行存废”辩论赛的“挺五行方”(正方)提出终止辩论的建议,至于本辩论赛所产生的结果与影响,任凭论坛管理监督小组裁决。

       借此,我方向参与“五行存废”辩论赛的“挺五行方”(正方)师长同仁,再次表达我方的敬意!向论坛“五行存废”辩论赛管理监督小组中的师长同仁,再次表达我方的感激之情!也向所有支持、关心“五行存废”辩论赛的师长同仁、中医爱好者、中医粉丝、网友们,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

       祝大家感恩节快乐!!!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专业委员会
                                                                           2015年11月26日(感恩节)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17:14:41 | 只看该作者
  根据辩论规则,我现在锁帖,请各位管理人员不要在此贴后面跟帖。等辩论赛结果发布之后,我们会放开所有正反方辩题帖子,到时,让大家自由讨论。
  同时,请正、反方和关注辩论赛的各位朋友耐心等待监督小组投票和点评最终结果出炉。
谢谢各位的支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8-5 09:41:45 | 只看该作者
《内经》的五行就是阴阳主导下某些生理病理周期依照一定节律分出的五个(若干)阶段。天的运动过程是风热湿燥寒,地上植物生命过程是生长化收藏,人的生命过程是生长壮老已。

这段对五行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五行是控制阴阳转化过程中的五个重要因素,土是阴阳的载体,无土则无阴阳;火主管阳的输入,木主管阳的输出,金主管阳转阴,水主管阴转阳。药性中如果有其中一项功能,则定为该药的归经。
27
发表于 2023-8-5 10:3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23-8-5 11:26 编辑
“生命赖负熵为生”。又说,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产生和增加其自身的熵,当熵趋近最大值时,就是死亡。

这段话与人体科学无关,熵增原理不是重要原理,其背后的原理是势能最小原理,这主要是热力学原理并不成熟完美。用熵与负熵来解释阴阳错的离谱。
28
发表于 2023-8-5 15:05: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9
发表于 2023-8-5 15:08: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0
发表于 2023-8-5 15:20: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1 13:17 , Processed in 0.0637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