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时代>补注》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8 12: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恍若隔世的感慨
——《<内经时代>补注》序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4:40 | 只看该作者
金栋大夫的《<内经时代>补注》,让我非常感慨。如此感慨,主要不是因为金大夫对我和拙作《<内经>时代》说了些好话,而是因为一个人写的书,在他生前就有人全面做注,在我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换言之,即便有后人做注,都是在作者身后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会出现。也许只有《毛泽东选集》是例外。不过,严格说来,那还不是《毛选补注》。总之,《补注》给我的感觉,恰如数十、上百、数百年之后重生,看到原来有人对自己前世的著作下了如此大功夫。于是,现在自觉死而无憾,因为即便数十、上百、数百年之后出现此书,我地下有知,也含笑于九泉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5:13 | 只看该作者
我和金大夫素不相识。《补注》上网之初,我也完全不知道。

这是因为,2011年3月4日,我突患重症心肌梗塞。侥幸不死之后,精力大减。不能读书,不能看报,不能看电视,不能下棋打牌,不能面对微机屏幕,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下床,于是静养三年没有上网。今年春天,自觉略好,于是又试着上网。没料到上网当天,就发现了《补注》。作者的网名:河间金栋。于是请朋友查找作者的情况。信息迅速反馈。原来金栋就是作者的真实名讳,也确实是河间人。2013年,他曾经通过我的博客和我联系,而我当时处于闭关状态,于是失之交臂。这一点也使我感慨,因为金栋不但是河北人,和我算是本省同乡,还有河间是中医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流派的发源地。大约九百年之前,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刘完素,人称刘河间和金栋同籍。看来,人杰地灵之说很有道理。

我和金大夫还有点关系。他198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1981年我开始在那里工作。只是我不敢自称和他有师生的名分,因为我从来没有给他上过课。但无论如何,我俩算是有缘。

还使我感慨的是,金栋大夫就是一位在一个县级市医院和中医院工作的临床大夫。他也没有什么家学渊源。按说他这样的经历和条件,不大会对《时代》这种有些学究气,距离临床较远的著作感兴趣,而且下这么大的功夫作《补注》。换言之,即便是有人为《时代》做注,也最可能出现在学院、研究院那种学术中心,至少作者应该是研究生毕业,特别是研究医史文献的研究生。然而,应该出现的没有出现,很难出现的事情出现了。岂非令人感慨!

4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5:5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仔细想来也不奇怪。比如,《时代》在我曾经做研究生的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很敏感。那里的某些人,很可能至今对此很头痛。我的名字和著作,成为那里的心病。即便是多数人对《时代》颇有好感,也不大有魄力给《时代》做注,且不说有无足够的卓识和能力,更不要说那些对《时代》反感者。那里的人也很难虚下心来。

金大夫的临床水平必然相当出色,据说他获得过很多荣誉,自然是一方名医。我猜测他的家境不错,即不必为稻粱谋而疲于奔波。他也肯定不是对挣钱、做官很在意,而是对学术有广泛兴趣。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和条件,才有可能做《补注》这样的工作。

金大夫是一位很务实而且思想开放的人。他对中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和我有略同的见解。特别是对如何中西医结合,理解很深刻。他说:“中西汇通,优势互补;中西合参,赛过神仙;现代中医当五诊:望闻问切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6:35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最使我感慨的是,金大夫的《补注》下得功夫非常大。他已经为此花费了三、四年的业余时间,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深入。特别是,他发现了我的很多不足。《时代》中的小毛病,自然不少。比如,引用文献的错讹脱漏和错别字等,金大夫发现的大概有几十处。这些问题,新版的编辑都没有发现,也很少有老读者指出过。

金大夫还发现了比较大的错误。如我当年想当然地说,《玄应书》是一种东汉的谶纬书(见学苑版70页),实属臆测。犯了科学研究的大忌。如果《时代》中有三个以上的此种臆测,就应该付之一炬。还好,这样的问题大约只此一处,但我还是要感谢金大夫的指出。

人很容易犯错误,写一本较长的书,更容易出现毛病,但我不想以此为自己辩护,也不想以当年的条件不好为借口打掩护。比如黄帝的正妻嫘祖,由于我当年找的是一个小印刷厂,它的铅字字库里,没有这个嫘字(早期的微机字库里,也大多没有此字),无奈就用了螺字。正式出版时我忘了此事,于是留下了错误。但错误就是错误,要勇于承认和纠正。这正是人和电脑不同的地方,人会自觉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承认错误就是直面真理,是学者必备的品格。

6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7:06 | 只看该作者
至此我想说一下,《补注》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此书的价值。

1985年的《<内经>时代》,是自己印行的。那时没有互联网,个人也没有微机。即不可能在网络上发表著作,而且一切都要亲自手工完成。当时我的月薪只有50多元,不可能印行篇幅很大的书,还要考虑到读者的承受能力。于是《时代》的预设规模,只能短小简练。

我对《时代》的价值相当自信,但还是没有料到,那样一本很薄的书,影响之大出乎我的预期。

7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7:40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有些反应,我在“六十自述”中有点交代。这里再比较全地把当年的几位师友的评价,摘要列出。
马伯英来信(马兄是我的研究生同学,颇有文名)
红军兄:
(前略)
此书(按:指《时代》)宏论迭出,尤其首节和跋,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兄真战将也!今后战场形势,尚须拭目以待。兄自尤当谨慎。
上月请张赞臣老出席上海医史分会活动,介绍医界春秋社。完了以后,先生非常激动。即为兄之《论争》慷慨陈词。耿耿铁骨,令人起敬。他说到有人劝他出来发表声明或讲话以谴责你,此老断然拒绝。后来(前不久)还专程到中医研究院讲明他的立场。他还是称赞你的才气,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他认为,不过是有些文字表达不理想而已,而一些人存心挑剔。(后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8:04 | 只看该作者
周一谋来信(周先生曾任原北京中医学院讲师,后任湖南中医学院医学史教授,和我颇有缘——研究生面试时他就在场,当即许为远器)
洪钧同志:
赐寄大作《<内经>时代》及惠函业已收到,非常感谢。
大作旁征博引,对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很有创见。全书笔酣墨畅,才气横溢,锐不可当,可喜可贺。我已向研究生作了推荐,还将向本科生介绍。(后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8:22 | 只看该作者
江晓原来信(江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等)
赵先生:
近在廖大夫育群处见大作《<内经>时代》,拜读之下,大快我心。与习见之言《内经》诸书迥异。夫旁搜远绍,博采众家,此正吾国学者极为缺乏之作风。尤可贵者,言医书不囿于医籍而及于百家、天文、星命、音乐、语言等。世颇有所谓“专家”、“学者”,皓首穷经,专营一艺,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既而故步自封,夜郎自大,曾不知天地之广。或有稍越其藩篱者,则概以“芜杂”、“不务正业”斥之。此种风气,真可为之长太息也。(后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8:41 | 只看该作者
郭文友来信(1987年,郭兄为《四川中医》主编,人以为川中中医学问无出其右)
洪钧兄: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大函及大著《<内经>时代》、《近代中西医论争史》(附“医学发展不能跨越分析归纳阶段”一文)早已奉到。甚感谢。唯以患病良久迟迟未复,殊以为歉,尚祁见谅是幸。
病中通读大著一过,宛如服了一帖强心药,兴奋到了不知所以然。我敢断言,大著是二十世纪中医界所出现的少数几个奇迹之一。吾兄亦为二十世纪中医界出现的少数几个奇才之一。天才及天才巨制,不是每一个世纪都能产生的。我能读此巨著,得识吾兄,实在是三生有幸。(后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14:51 , Processed in 0.0540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