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节 我为什么和怎样写《<内经>时代》?——《<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2:10 | 只看该作者
十三经: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部古籍,即《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于学官,定为五经。唐以“三礼”、“三传”合《诗》、《书》、《易》为“九经”;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至宋,列《孟子》于经部,始为“十三经”。
随着儒家之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定于一尊,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做注解。除注经之作外,又出现了对旧注进行解释和发挥的义疏。南宋以前,经与疏各单行,南宋绍兴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后复有十行本。……阮元以十行本为主,校以他本,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并撰《校勘记》,号为善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本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出版说明》1997年版)

5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3:01 | 只看该作者
蒋伯潜说:“彼时所谓‘经’者,仅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六经无《乐》,实际上仅有五经。但‘经’之外,又有释经之‘传’焉,如《春秋经》之传,著录于《汉志》者有《公羊传》、《榖梁传》、《左氏传》、《邹氏传》、《夹氏传》五种,今尚存前三种;又有附经之‘记’焉,如《礼》有《礼记》,《乐》虽无经而有《乐记》。《论语》者,记孔子之言行者也,故亦附于经类;《孝经》者,孔子后学论孝道者也,依托孔子,故亦附于经类;《尔雅》者,缀辑汉代经师诂经之辞而成者也,故亦附于经类;此解传记之属,《汉志》均入之《六艺略》中。而先秦时人记其理想的官制之《周官》,《汉志》亦附录《礼》类,刘歆又改称《周礼》,以其依托周公,故以附于经也。于是《易》、《书》、《诗》之外,《礼》则《周礼》、《礼记》并《仪礼》而为三,《春秋经》则随三传而分为三,加以《论语》、《孝经》、《尔雅》,凡十有二矣。《孟子》,在《汉志》尚列诸子略儒家中。但赵岐《孟子题辞》谓西汉文帝时曾立博士,则其地位,在汉世已列于经子之间。五代时蜀主孟昶石刻十一经,去《孝经》、《尔雅》,而入《孟子》,此孟子入经部之始。及朱子取《礼记》中之《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定位四书,以为孔、曾、思、孟四子道统之传,于此可见。《孟子》在经类中之地位,于以确定;经部唯一大丛书‘十三经’,亦至是始完成焉。此十三经,宋以前已各有注;其疏,则亦至南宋时始告完全。清高宗乾隆时,既刻十三经经文于石,立之太学,而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且附以校勘记。此十三经完成之经过也。”(《十三经概论·绪论·十三经之完成》)

5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3:53 | 只看该作者
十三经概论自序摘:十三经者,我国古代之丛书也;《易》、《书》、《诗》、《礼》、《春秋》五经为其中坚,余则附庸而已。
以传统的观念,定其等级,则五经为“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为《春秋经》之“传”;《礼记》为“记”;《孝经》虽独以经为书名,亦“记”也;《论语》为孔子之言行记录,亦“记”也;《孟子》本列诸子,而其体仿《论语》,则亦“记”尔;《尔雅》集录汉代经师之训诂,又其次矣。
以经学的立场,别其今古,则《易》为《费氏易》,《诗》为《毛诗》,虽本经今古文无大异,要皆为古文;《礼》之《周礼》,《春秋》之《左传》,皆古文;《尚书》则为伪古文;《仪礼》与《春秋》、《公羊传》、《榖梁传》及《孝经》皆今文;《论语》则为张禹混合之本,而篇目与今文之《鲁语》同;《礼记》本集七十子后学下及秦汉儒者之论文而成,本身无所谓今古,而其中如《王制》,则今文说也;《尔雅》本身亦无所谓今古,而其训诂,则古文说也;《孟子》,子也,故独无今古之别。
以现代的眼光,辨其性质,则《易》本卜筮之书,而寓哲理;《诗》本歌谣之集,纯为文学;《论语》、《孟子》记孔孟之懿行嘉言,与诸子论哲理之书相近;《春秋》为雏形粗具之编年史;《左传》详于记事,亦史也;《公羊》、《榖梁》详于义理之笺释,别为经解,而以大体言之,亦史也;《仪礼》记礼俗,《周礼》记官制,《尚书》记言者多,记事者少,皆史料;《礼记》半释《仪礼》各篇之义,半为通论,皆儒家言,《孝经》为后儒论孝之言,皆可隶之诸子之儒家;《周礼》,如余所揣度不缪,为战国才士之理想的官制,则亦可以成一家之言,而隶之诸子;《尔雅》直是杂录训诂,为字书辞典之滥觞。
故十三经之内容,实非常庞杂。虽然,于此可以见古代之文学焉,见古代所崇尚之卜筮焉,见儒家孔孟以下之哲理焉,见古代之史实焉,见古代之礼俗焉,见古人理想的或曾实行的官制焉,甚且见汉代经师之故训焉。吾人如欲了解古代之文化,终当于十三经中求之。
平心论之,谓经为专制思想之渊薮,读经足以酿成帝制者,是惩羹而吹虀(音计ji),因噎以废食也;谓学校教育科目繁多,吾国科学落后,尤当侧重,无暇遍读群经,则为时势所趋之事实。谓经为天经地义,天不变,道亦不变,故虽万世之后,亦必人人读经,故为盲从传统的尊经之说;谓经为古代文学哲理政俗所汇萃,固有文化之精华,不当完全屏弃,则又合于事理之谈也。故现行大学选修课中,列有“群经概论”一科。既曰“概论”,限于时间,若举十三经一一讲读,非仅为势所不能,抑亦为理所不必。爰特不揣谫陋,编著《十三经概论》一书,就所谓十三经者,首录解题,次述内容,俾教者可省编纂之劳,学者可得诵习之资,有志深造者亦可先获一概念焉。(蒋伯潜《十三经概论·自序》)

5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6:2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郭沫若先生说:“润下作咸是从海水得来的观念,炎上作苦是物焦则变苦,曲直作酸是由木果得来,稼穑作甘是由酒酿得来。从革作辛想不出它的胚胎。本来辛味照现代生理学说来不是独立的味觉,它是痛感和温感合成的。假使侧重痛感来说,金属能给人以辛味,也说得过去。”(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科学出版社,1964年:61)
蒋伯潜先生说:“我国言五行者往往以与五味、五色、五方、五官、五脏等相配。至今中医尚以此诊病处方焉。说者乃谓水可制盐,故曰作咸。火焦味苦,故曰作苦。果实未熟时皆酸,故曰作酸。然则金之作辛,土之作甘,又将如何解之?”(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54)
五行配五味最好解,亦有牵强处。五行为什么与五方、五季那样配,至今没人说清楚。北方水、南方火、东方木、西方金、中央土,靠常识说不通。四时为配五行改为五时尤难为常人接受。我们何以能让现在的青年从信数理化,一下子接受这种学说呢?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7:04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我国地处北温带,从地理上看,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经过长期观察,古人认识到,春季多东风,其风柔和温煦,万木荣发,大地苍青。……秋季燥凉,西风扫落叶,犹如金戈挥舞,一派萧杀。田里庄稼收割,大地脱下绿装,给人以白空之感。”(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科学出版社,198293
简言之,木配以东、春、青,就是从春天里刮东风,万木荣发来的。金配以西、秋、白,就是从西风扫落叶,如金戈挥舞,给人以白空之感来的。这说得通吗?春天果然多东风,秋天果然多西风吗?现代气象资料不能证实这一点。难道真的古时也其风正,今世也其风不正吗!况且风不论东西又都要去配木的。这样解只能使现代学生怀疑五行说。现行《中医学基础》教材中,连这种解释也没有。一个五行归类表,加上几句《内经》等书中的话,就算交待了五行说的渊源。这样,学生接受的五行理论必然不牢靠。它经不起有心人稍稍一推敲。

5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7:47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郭沫若:(1892~1978)中国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4年初抵曰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运动。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面目。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旅居曰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旅日期间,积极支持中国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革命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著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甲申三百年祭》。所著《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等书对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思想家,颇多创见。(《辞海》)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8:20 | 只看该作者
⑵金属能给人以辛味:五行与五味相配乃比类推演而来,非指五行本身之口味。

5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8:44 | 只看该作者
⑶张子高:(1886~1976)中国化学教育家、化学史家。原名准,字芷皋,湖北枝江人。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曾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早年在美国化学家诺伊斯(Arthur Amos Noyes,1866~1936)和布雷(WilliamC.Bray,1873~1946)的指导下,对稀有元素定性分析体系中有关钨、钼、铌、钽的分离研究有贡献。毕生致力于化学教育工作,是中国最早讲授近代化学的学者之一,并最早倡议用近代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中国化学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化学史稿》等。(《辞海》)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29:14 | 只看该作者
⑷蒋伯潜:(1892~1956),名起龙,又名尹耕,以字行,现代学者、教育家,浙江富阳新关乡(今大源镇)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府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在阆苑小学、美新小学任教。
1920年夏,蒋伯潜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国文系,在钱玄同、胡适、鲁迅等名师熏陶下,学业日进。“五四”爱国运动中,积极参加游行示威,并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毕业后,先后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学教员、校长并在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中学等校任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讲授基本知识,诱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作文,主张多改少批,提高写作水平。1926年,参与策动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响应国民革命军。次年,任《三五日报》主笔,抨击时政,文名鹊起。抗日战争时期,应邀赴上海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同时兼任世界书局特邀编审。上海沦陷后回乡,从事著述,一度任富阳县立中学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上海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1948年,陈仪主持浙政时,出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延聘进步人士袁微子等共襄校务。建国后,应张宗祥之邀,任浙江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同时,被选为省第一届人大代表。此后,连续担任省、市人大代表。1955年秋,调任浙江文史馆研究员。蒋伯潜于经学、文学、校雠、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文思敏捷,著述等身。(百度百科)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01:30:04 | 只看该作者
⑸北方水、南方火、东方木、西方金、中央土:此乃五行配五方。为何这样配呢?
《白虎通·五行》:“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准也,养物平均,有准则也。木在东方,东方者,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躍触地而出也。火在南方,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为言委随也,言万物布施;火之为言化也,阳气用事,万物变化也。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土在中央,中央者土,土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
金栋按:先生言“水、火、木、金、土”之序乃《尚书·洪范》之次序,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孔《传》:“皆其生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21:45 , Processed in 0.0499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