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节 黄帝及其臣子和八十一篇——《<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3:40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内经》何以要托名黄帝?《内经》之所以托名黄帝,是因为汉代“百家言黄帝”。而且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可见,当时的学者为了使自己的学说更容易为世人接受,托名著述成为一种风气。这清楚地说明,《黄帝内经》不过是托名黄帝而已,而且,最可能是汉代成书。
据战国秦汉古籍记载,黄帝是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圣人。但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黄帝既不是天生的圣人,也不是一个人,而是远古时代一个伟大的氏族,即黄帝氏族。“仰韶文化”,就是黄帝氏族文化的代表。
张岱年云:“黄帝: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华夏诸族共同尊奉的祖先。父少典为有熊国君,故号有熊氏。生存年代距今约4700年左右。本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祭享先祖与神灵,是神权时代最大的道义,也是民心之所向,故轩辕用干戈‘征不享’,得到了多数诸侯(部落首领)的支持。他‘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先‘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打败炎帝;复‘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时代,有苍颉造字,嫘祖养蚕,以及天文历算、百谷播种等多项成就。华夏后人乃奉黄帝为人文始祖。又其时多有部落战争,自黄帝始修德振兵,除暴安民,后世又奉黄帝为兵家始祖。黄帝及其大臣风后、力牧等均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十六篇,《风后》十三篇,《力牧》十五篇。其中或系后人依托,并且多已失传,然《黄帝兵法》思想,仍为后人称引。《尉缭子·天官》曰:‘黄帝邢德,可以百姓’,‘黄帝者,人事而已矣’,反映了黄帝兵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战国以后,黄帝又与老子并称为黄老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战国时齐稷下学者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又相传《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等六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著作。”(《中国哲学大辞典·人物·先秦》)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4:28 | 只看该作者
太史公曰:引文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结束语。
太史公:张守节云:“太史公,司马迁自谓也。《自叙传》云‘太史公曰先人有言’,又云‘太史公曰余闻之董生’,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明太史公,司马迁自号也。迁为太史公官,题赞首也。虞喜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非独迁。’”(《史记正义》)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谈为太史公……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谈,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历任太史令。司马谈死后,子迁继承父业,官职沿袭,后任中书令。公,迁尊其父之称谓。迁遵遗训,愤而作书,编撰《太史公记》——《史记》。司马谈说:“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汉典》)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5:08 | 只看该作者
⑶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汉典》)
《白虎通卷二·号》篇云:“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易》曰:‘黄帝、尧、舜氏作。’《书》曰:‘帝尧、帝舜。’”
应劭《风俗通义·皇霸篇·五帝》云:“《易传》、《礼记》、《春秋》、《国语》、太史公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
金栋按:应劭之说不确。《易传》、《春秋》等无五帝之说。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5:38 | 只看该作者
尚矣:意为时代久远,不易确论,审慎态度之徵。《史记索隐》云“尚,上也,言久远也。‘尚矣’文出《大戴礼》。”《史记·三代世表》:“五帝三代之记,尚矣。”《史记·历书》:“神农以前,尚矣。”《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6:03 | 只看该作者
百家:各种学术流派,原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即诸子百家。
《汉书·武帝纪》载:“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颜师古曰:“百家,谓诸子杂说,违背六经。”
“早在战国晚期,《荀子·非十二子》和《庄子·天下》等篇已开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评判。从学派的角度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先秦学术思想,始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收录了其父的这篇学术史名作。该文先列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然后分别评述其利弊得失。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校对国家图书时,受司马谈的影响,将先秦至汉代可以见到的文献,按照学术思想相近的原则进行了归纳。刘歆撰成《七略》,述其书名、篇目,总结学派的得失,在六家基础上,又增加了纵横、杂、农、小说四家,这样就成了‘十家’。由于小说家乃‘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是以君子弗为’,所以‘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七略》所列‘十家’以及除去小说家的‘九家’,又称‘九流十家’(《汉书·班彪传》)。《汉书·艺文志》上承《七略》,把凡是有著作流传下来的人物,统称为‘诸子’,共有‘百八十九家’,著作‘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孔德立《先秦诸子》)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6:32 | 只看该作者
⑹不雅:有欠典雅正统。《史记正义》:“驯,训也。谓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训。”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6:56 | 只看该作者
荐绅:搢,笏也,亦插也。绅,大带也。“徐广曰:‘荐绅,即缙绅也。古字假借。’”(《史记集解》)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汉典》)
荐绅先生:儒服之人;有官位的儒士;或指孔子。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7:27 | 只看该作者
大戴礼:即《大戴礼记》。《礼记》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通常说的《礼记》指《小戴礼记》。传统说法认为,《大戴礼记》是汉元帝时戴德所编,《小戴礼记》是其从兄之子戴圣所编。因二者为叔侄关系,固有大、小之别。
“大戴记,亦称《大戴礼》或《大戴礼记》,乃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德编纂。原有八十五篇,今本残缺,存三十九篇,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文物制度和儒家学说的参考书。”(《中国哲学大辞典·著作·经学》)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38:04 | 只看该作者
五帝德、帝姓系:《大戴礼·卷七》的两个篇名。司马迁《五帝本纪》的部分内容与此两篇应有同一出处。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17:41:43 | 只看该作者
他跟着汉武帝巡视全国: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史记·孝武本纪》)
汉武帝:汉代皇帝刘彻(前140~前87在位)的谥号。《史记正义》:“《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史记》作《今上本纪》云:“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因散佚,后褚先生补缺作《孝武本纪》。班固《汉书》有《武帝纪》,作“孝武皇帝”。应劭曰:“《礼·谥法》‘威强睿德曰武’。”
汉武帝刘彻统治的五十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经济繁荣、府库充溢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改革了一些制度,力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03:45 , Processed in 0.1128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