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绝学特效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4 21:1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针灸绝学特效穴
腕痛太溪肘阴陵,
肩刺条口中渚颈,
背痛内环腰印上,
手麻后溪透劳宫。
颞颌关节手三里,
髋求合谷跟大陵。
肋间丘墟膝曲池,
踝痛合谷泻无踪。
头痛前针中脘穴,
后寻至阴偏太冲。
胃痛中脘胆胆囊,
急腹三里肾精灵。
上牙下关下合谷,
咽痛廉泉目光明。
臀针奇穴向腋窝,
网球肘泻冲阳轻。
痛经十七椎下刺,
口疮玉枕不留情。
乳痛肩井痔支沟,
休厥失语刺人中。
扁桃体炎二商血,
心胸内关加膻中。
取穴一般健侧刺,
疾重双痛双穴攻。
针灸秘传特效穴
清刘国光

  应灸七十证

  中风 中风者,卒然中倒,人事无知,口眼㖞斜是也。方书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医之乏效者,必须用灸。或未经疗治者,急灸无妨。当其初中之时,先灸百会,或灸尺泽。如口噤者,灸风池。左瘫右痪者,灸风市。如两额暴痛,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失音不语,灸客主人。如因痰而中者,灸环跳穴可也。 百会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令,旋毛陷中,可容指处。《医宗金鉴》云:直上耳尖顶陷中是也。) 尺泽穴(肘中动脉处,即肘弯内横纹当中,屈肘纹见,《金鉴》云:屈肘横纹筋骨罅中。) 风市穴(端立,垂手于股外,中指尖到处。) 客主人(两耳前骨工宛中间,开口即穴处。) 环跳穴(在髀枢中,侧卧,屈上足、伸下足取之。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环跳穴处。) 风池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内。)

  尸厥 《金鉴》云:尸厥者,类中风之称也。谓其形厥而气不厥,口鼻无气,状类死尸,而脉自动也。延医不及,急宜灸大敦穴。倘有四肢厥冷,宜灸内庭,又灸行间,不可误也。 大敦穴(足大指端,去爪韭菜许毛中《金鉴》云:外侧聚毛中。) 内庭穴(足大指内,次指本节前歧骨外间陷中。) 行间(足大指次指歧骨缝间动脉应手陷中。)

  偏风 偏风者,或左肢不遂,或右肢不遂。在左者为瘫,血虚也。右者为痪,气虚也。左瘫右痪者,气血两虚也。总宜先灸百会,次灸合谷。如一偏疼痛,手臂不仁,拘挛难伸,灸手之里,兼灸腕骨。倘痛甚不能提物,灸肩髃。两手挛痛,臂细无力,灸曲池。半身不遂,灸环跳。按穴灸之,自然却病。 百会穴(见中风。) 合谷(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即虎口,两叉骨缝中。) 手三里(曲池下二寸锐骨端,按之肉起。) 腕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即小指直上处。) 肩髃(肩端两骨间。) 曲池(屈手按胸,肘弯横纹尖尽处) 环跳(见中风。)

  眩晕 眩,目花也。晕,头昏也。其病之因有五:一曰无痰不眩,一曰无火不晕,一曰木动生风,一曰水不涵木,一曰土虚木摇是也。医者莫分,药多罔效,灸神庭穴,自获安全。若未中机,再灸肝俞必验。 神庭(从鼻上直入发际五分,即眉心上三寸五分。) 肝俞(八节下,各开二寸。)

  痿症 经曰:肺热叶焦发为痿躄,痿躄者,足软而不能步也。其症有五,不可不明。盖痿躄属肺,脉痿属心,筋痿属肝,肉痿属脾,骨痿属肾也。总当先灸足三里,甚则灸三阴。灸法得宜,较汤散为胜也。 足三里(膝下三寸,外廉,以手掌按膝头中指到处,股外旁也。膝盖骨下三寸,在骨外廉两筋肉分宛宛中,平坐垂足,取之在背,《金鉴》作大筋肉。) 三阴(足内踝上三寸,大骨下陷中。)

  痹症 痹者,即俗称为风气也,症由风寒湿之气杂合为病。益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往往蔓延不愈。倘三气痹痛,灸环跳,兼灸脾俞、肾俞。足痹不仁,灸腰俞。如手臂作痛,不能提举,灸尺泽。两腿麻木,不能步履,灸风市。按图而灸,庶乎肢体自若耳。 环跳(见中风。) 脾俞(十脊骨下,各开二寸。) 肾俞(十三脊下,各开二寸,亦有一寸半。《金鉴》云:与脐平。) 腰俞(尾尻骨节上窔间。) 尺泽、风市(皆见中风。)

  劳伤 五劳者,烦冗劳心,谋虑劳肝,过思劳脾,过忧劳肺,色欲劳损。七伤者,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房劳思虑伤心肾也。至于骨蒸劳热,药石乏效者,先灸大椎,并灸胆俞。久嗽劳热者,灸肺俞。久虚不食者,灸上脘。真气虚弱者,灸气海。男子血损者,灸天枢。女子阴虚,灸足三里。凡有一切虚损劳瘵,及至形神大惫,惟灸膏肓穴,可冀挽回,否则无救矣。 大椎(三节颈项下,第一脊骨上间。) 胆俞(第九脊下,各开二寸。《金鉴》云:各俞皆去脊中二寸,故不从寸半之说。) 肺俞(三椎骨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金鉴》云:以手搭肩,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处。) 上脘(脐上五寸。) 气海(脐下一寸五分。) 天枢(脐两旁,各开二寸许陷中。) 足三里(见痿症。) 膏肓(四椎骨下,两旁各开三寸五分,《金鉴》云:正坐曲脊,从髀骨上角,摸索至髀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按其中一间空处,是其穴也。)

  咳嗽 先贤论咳嗽,以有声为咳,有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其初起多因于风寒,延久多成于虚损。若咳甚欲吐,灸身柱。因痰而嗽,灸足三里。气促咳逆,觉从左升,易于动怒者,灸肝俞。咳嗽见血者,灸肺俞,或灸行间。吐脓者,灸期门。日久成劳者,灸膏肓弗误。 身柱(大椎穴下三节骨下间,按其窔中。) 足三里(见痿症。) 肝俞(见眩晕。) 肺俞(见劳伤。) 行间(见尸厥。) 期门(两乳下,第二肋骨端。) 膏肓(见劳伤。)

  喘症 喘病之因有四:有因寒邪入肺而喘者,有因病阻肺气而喘者,有因水停心下而喘者,有因肾不纳气而喘者。统宜先灸天突,次灸中脘,甚则兼灸肺俞。所有哮喘不得卧者,须灸灵台。行动遂喘急者,须灸气海。得能按穴灸之,去沉疴犹拔刺耳。 天突(结喉下二寸陷中。) 中脘(脐上四寸。) 肺俞(见劳伤。) 灵台(六节骨下窔中。) 气海(见劳伤。)

  血症 书谓:吐血成升斗者属胃血也,其余咯血属心,呕血属肝,咳血属肺,唾血属肾。凡有一概血症,总当先灸胆俞。血痰灸其上脘。咯血喉中有声,灸其天突。如五劳七伤,诸虚百损而患血者,灸其膏肓,弗可缓也。据(管见),暴患之血症,实火为多,不宜辄灸;灸患之血症,虚火不少,用灸无妨,切须辨之。 胆俞、上脘(并见劳伤。) 天突(见喘症。) 膏肓(见劳伤。)
 汗症 汗有自盗之分,不可以不知也。盖自汗为阳虚,不因劳动而自出也。盗汗为阴虚,睡而汗出,醒而收也。灸其尺泽,可以奏勋。设未效者,膈俞灸之,必然全愈。 尺泽(见中风。) 膈俞(七脊下,各开二寸,正坐取之。)

  

  肺痿 久嗽肺虚,而成肺痿。痿者萎也,犹枝叶之萎落也。时吐涎沫,声音不扬,或嗽血丝,形容枯槁。斯症属虚者多,非肺痈属实之可比。当先灸其肺俞,兼灸膏肓可也。 肺俞、膏肓(皆见劳伤。)

  肺痈 久咳不已,胸中隐隐而疼,吐痰腥臭,或吐血脓,是为肺痈。痈者,壅也。良由风寒内郁,郁久成火,火刑金脏而成。法当灸其天突,兼服清肺之方,庶几有效。 天突(见喘症。)

  惊悸怔忡 《正传》曰:惊悸者,忽然若有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不静,其作也无时。医家虽有辨别,总灸上脘穴为宜。 上脘(见劳伤。)

  健忘 忘前失后,曰健忘也。良由精神短少、神志不交所致,亦有因思虑过度者,或因所愿不遂者,或因痰溷心者包。病因虽异,皆当灸百会一穴而记忆自强矣。 百会(见中风。)

  阳痿 阳痿者,阳物痿软而不举也。年老之人,则常有之。若少壮之人,是为真火衰惫,法当灸其气海。 气海(见劳伤。)

  阴痿 阳物收缩,卵阴入腹,皆为阴症也。法宜先灸气海,再灸大椎。 气海(见劳伤。) 大椎(见尸厥。)

  臌胀 倪氏论臌,有气、血、虫、水、单是也,论胀,有寒、热、虚、实、湿、食、瘀、积、肝、肾是也。方家必分五臌若何?十胀若何?余谓:臌胀在上,灸于上脘,在中;灸于中脘;在下,灸于下脘,或灸气海。至若胀及两胁者,灸于期门。胀及背腰者,灸于胃俞。胀至两腿者,灸足三里。胀至两足者,灸行间可也。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下脘(脐上二寸。) 气海(见劳伤。) 期门(见喘症。) 胃俞(十一节下,各开二寸。) 足三里(见痿症。) 行间(见尸厥。)

  肿满 先圣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脾主水谷,虚而失运,水谷停留,故成肿满也。后贤分而为四:一曰水肿,皮薄色嫩,按之成凹也,一曰气肿,皮厚色苍,按之即起也;一曰风肿,走注肿疼,皮肤麻木也;一曰瘀肿,肿而红亮,有血缕痕也。以上诸肿,宜灸内庭。如罔验者,行间、大敦皆可灸之。 内庭、行间、大敦(三穴皆见尸厥。)

  癥瘕 症有七,蚊、蛇、鳖、虱、肉、米,发也。瘕有八,青、黄、燥、血、脂、狐、蛇、鳖也。其实症者,征也,有块可征。瘕者,假也,假物成形。总之不外乎气血交滞。倘因气滞而成者,灸气海。因血凝而致者,灸天枢可耳。 气海、天枢(并见劳伤。)

  痃癖 痃者,弦也,有若弓弦,腹有一条扛起,现于肌肉之外。癖者,僻也,隐僻于膂脊肠胃之后。皆宜灸下脘,或灸足三里。 下脘(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疝气 疝有七,寒、水、气、血、筋、狐、是也。时俗统称为小肠气。张子和谓疝气虽有七种,总不离乎肝病也。七疝之症,先宜灸气海,继宜灸中极,或灸三阴。若阴囊偏肿者,灸大敦有效。 气海(见劳伤。) 中极(脐下四寸。) 三阴(见痿症。) 大敦(见尸厥。)

  伏梁 伏梁者,心积也,起于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则令人烦心。当灸上脘,或灸中脘可安。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奔豚 奔豚者,肾积也,发于少腹,上至于心,如豚奔走状,上下无时,久则喘逆,骨痿少气。先灸气海,兼灸中极为是。 气海(见劳伤。) 中极(见疝气。)

  脚气 脚气者,两脚浮肿而重,湿脚气也。不红不肿而痛,干脚气也。不拘干湿,皆宜灸风市灸。倘或红肿,行步艰难,灸大敦穴可愈。 风市(见中风。) 大敦(见尸厥。)

  腹鸣 腹鸣者,腹中鸣响也。其因痰饮者,灸上脘。因胃寒而肠鸣者,灸胃俞穴,或灸足三里。 上脘(见劳伤。) 胃俞(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噎膈 噎膈之因有五: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属七情之变。凡药不能效者,上宜灸天突,中宜灸中脘,下灸足三里为要。 天突、中脘(见喘症。) 足三里(见痿症。)

  反胃 反胃者,饮食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良由脾胃阳虚,运行失职,不能熟腐水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即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法当灸中脘、下脘,兼灸膈俞。若未效者,再灸脾俞、胃俞,甚则灸足三里。 中脘(见喘症。) 下脘(见臌胀。) 膈俞(见汗症。) 脾俞(见痹症。) 胃俞(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霍乱 霍乱症,猝然心腹作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也。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谓之干霍乱也。急灸期门可愈。 期门(见臌胀。)

  头痛 头痛者,有外感、内伤之分。如痛无休息者为外感,时痛时止者属内伤。若因头风而痛,宜灸百会,并灸神庭,合谷、胆俞皆可灸之。若头痛如破,或因内伤,宜灸命门自痊。 百会(见中风。) 神庭(见眩晕。) 合谷(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即虎口两骨缝中。) 胆俞(见劳伤。) 命门(十四节骨下窔中。)

  心腹痛 真心痛者不可治。今云心痛者,皆胸中胃脘痛也。若胸腹痛者灸上脘,痛而不已灸行间,并灸膈俞。脐下冷痛,灸气海、关元。少腹寒痛,灸中极。夹脐而痛,上冲心痛,灸天枢。 上脘(见劳伤。) 行间(见尸厥。) 膈俞(见汗症。) 气海(见劳伤。) 中极(见疝气。) 天枢(见劳伤。) 关元(脐下三寸。)

  背痛 太阳之脉行身之背,忽被风湿所侵,则背膂强痛,宜灸身柱则瘳。 身柱(见咳嗽。)

  胁痛 胁痛在左,肝经受邪;在右,肝邪入肺。宜灸临泣可愈。 临泣(从两目中直上,入发际五分陷中。)

  腰痛 腰痛有四,当分灸之。如因房劳过度,则肾虚,灸肾俞穴。偶然欲跌则闪挫,灸气海穴。负重损伤,不能转侧,灸环跳穴。湿气下注,不能俯仰,灸腰俞穴。倘连腹而引痛者,灸命门穴则安。 肾俞(见痹症。) 气海(见劳伤。) 环跳(见中风。) 腰俞(见痹症。) 命门(见头痛。)耳聋耳鸣 《绳墨》曰:肾气充盛则耳聪,肾气虚败则耳聋,肾气不足则耳鸣,肾气结热则耳聋。经谓耳为肾窍,肾虚耳聋宜灸肾俞,耳鸣宜灸风池。初患者先灸百会为是。 肾俞(见痹症。) 风池、百会(并见中风。)

  目疾 眼科治目有五轮之分:两眦属心,曰血轮;乌珠属肝,曰风轮;两胞属脾,曰肉轮;白精属肺,曰气轮;瞳神属肾,曰水轮。其实肝开窍于目,总病实在乎肝。目初病者,先灸百会、上星、神庭三穴。日久内障起翳者,当灸临注。目KTKT而不了者,必须灸肾俞也。 百会(见中风。) 上星(从发际直上一寸,或眉心上四寸。) 神庭(见头痛。) 临泣(见胁痛。) 肾俞(见痹症。)

  咽喉 咽乃饮食之道,喉乃呼吸之区,不容纤邪所容,否则遂成喉症矣。咽喉疼痛者,当灸内庭。喉疮、喉风者,当灸天突为亟。 内庭(见尸厥。) 天突(见喘症。)

  齿痛 齿乃骨之余,肾主病也。然则因阳明火炽而痛者,有因风、因虫而痛者,亦有因虚而痛者,方药莫能奏捷,必当用灸。倘颊肿牙痛灸风池,红肿牙痛灸手三里,齿龋须灸内庭也。 风池(见中风。) 手三里(见偏风。) 内庭(见尸厥。)

  鼻血 鼻血者,因于肺肝有火也。肺窍在鼻,肝脏藏血,二经有火内炽则血沸腾,乘肺窍而出者也。急宜灸合谷穴一壮。 合谷穴(见偏风。)

  脑漏 胆移热于脑,脑漏黄浊之水,由鼻而出,甚则腥秽。亦有鼻塞不闻香臭者。均宜灸上星穴可也。 上星(见目病。)

  脱颏 颏者,口之下唇至末之处,俗名下巴也。有因气虚而脱者,有因呵欠而脱者,皆可灸风池穴。 风池(见中风。)

  遗精 书谓有梦精出为梦遗,无梦自遗为精滑。大凡梦遗者,由于相火之强。精滑者,由于心肾之损。拟方当分虚实,灸法统宜于关元、中极及之阴交。设未瘥者,再灸肾俞可耳。 关元(见心腹痛。) 中极(见疝气。) 三阴交(见痿症。) 肾俞(见痹症。)

  浊症 丹溪曰:浊症之因有二,肥人多湿热,瘦人多肾虚。总之肾虚之质,下焦空豁则湿热阻于精窍,而成赤白浊也。当灸关元,兼灸行间自痊。 关元(见心腹痛。) 行间(见尸厥。)

  淋痛 滴沥涩痛谓之淋,急满不通谓之闭。五淋之别,虽有气、砂、血、膏、劳之异,然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若小便赤涩,灸其下脘。小便痛沥,灸其关元。五淋之症,皆宜灸其中极。 下脘(见臌胀。) 关元(见心腹痛。) 中极(见疝气。)

  溺血 经谓胞移热于膀胱则溺血,是症未有不本于热者。当灸关元数忙。 关元(见心腹痛。)

  遗溺 遗溺者,由于中气虚衰,不能摄固所致。老年下元不足,孩提脬气未固多有之。总当灸其三阴。若小便频数者灸大敦,小儿遗尿者灸气海。 三阴(见痿症。) 大敦(见尸厥。) 气海(见劳伤。)

  便血 便血之症,有肠风,有脏毒。如下鲜血,大便燥结,名曰肠风。血色黯浊,大便溏泻,名曰脏毒。脏毒者灸肾俞,肠风者灸会阳。 肾俞(见痹症。) 会阳(尾尻骨两旁,各开二寸,尻骨节上两旁,各开寸半亦可。)

  脱肛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肺热则肛藏,肺虚则肛脱。或因肠风痔漏,或因久痢久泻,或因产妇用力太早,或因小儿叫啼伤气。总须上灸百会,下灸会阳。 百会(见中风。) 会阳(见便血。)

  痔疮 古人论痔,有牝、牡、虫、血之分。其实皆大肠积热所致。当灸会阳几壮,庶冀而安。 会阳(见便血。)

  泄泻 泄泻有五,乃脾虚、肾虚、湿寒、湿热、食积也。脾虚则食少便频,肾虚则五更作泻,湿寒则便溏溺白,湿热则下利肠垢,食泻则吞酸嗳腐。在医家当分而治,在灸家先取天枢,其次会阳之穴。 天枢(见劳伤。) 会阳(见便血。)

  痢疾 古人以赤痢为湿热,伤于血分;白痢为湿寒,伤于气分。凡初患赤白痢积者,法当灸其天枢,兼之中脘。如日久不愈,脾肾两伤者,当灸脾俞,兼之会阳也。 天枢(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脾俞(见痹症。) 会阳(见便血。)

  伤寒 伤寒者,由冬令伤于寒邪,法当辛散。其误治也,变为结胸,宜灸期门。若妇人经水适来,邪热入于血室,昼则明了,夜则谵语,亦灸期门之穴。若饮水过多腹胀者,灸其中脘。余热解不尽者,当灸曲池可也。 期门(见咳嗽。) 中脘(见喘症。) 曲池(见偏风。)

  热病 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当用辛凉之剂。设未效者,当灸上脘。若烦闷者,须灸行间。 上脘(见劳伤。) 行间(见尸厥。)

  疟疾 疟疾之病,由夏令先受暑邪,至秋时发为疟疾。秋风欲入,伏暑欲出,表里交争,寒热成矣。连日发者则浅,隔日发者则深,隔两日发者则更深矣。诸般疟疾,法当先灸大椎。痰盛之体,灸其尺泽。日久不已,灸其内庭。按穴灸之,则疟自遁。 大椎(见劳伤。) 尺泽(见中风。) 内庭(见尸厥。)

  黄疸 黄疸有五,曰阳黄、阴黄、酒疸、谷疸及女劳疸。其病本皆不离乎湿也。应灸之穴有四,即上脘、肝俞、胆俞、脾俞是也。 上脘(见劳伤。) 肝俞(见眩晕。) 胆俞(见劳伤。) 脾俞(见痹症。)

  癫病 经谓重阴者癫,癫则多喜,若痴若呆,或笑或泣,缘于所谋不遂而致也。当灸身柱一穴。 身柱(见咳嗽。)

  痫症 痫症者,忽倒无知,神昏牙闭,角弓反张,抽搐流涎。古人分为五痫,有马鸣、羊嘶、牛吼、犬吠、猪啼等语,究属痰涎蓄于经络也。灸家不须细别,当其初发之时,先灸百会,兼灸上脘。每发每灸,日渐自瘥。 百会(见中风。) 上脘(见劳伤。)

  癞病 癞病,疠风也,俗称为大麻风。良由湿胜则生风,风胜则生虫,所以皮肤脱落,肌肉浮紫,满躯作痒,状若虫行。宜灸曲池可愈。 曲池(见偏风。)

  疹病 肌发红点,有若蚊咬者为热疹,细粒透显者为风疹,不透出者为隐疹。隐疹宜灸曲池,风疹、热疹宜乎合谷、环跳。 曲池(见偏风。) 合谷(见偏风。) 环跳(见中风。)

  痰疾 痰属湿,津液所化也。流则为津,行则为液,聚则为痰,上则为涎。其实百病兼痰为多也,灸其上脘,痰自化矣。 上脘(见劳伤。)

  饮食 胃司纳受,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设脾胃衰弱,则失消纳之权。若饮食不思,灸其上脘。饮食少减,灸其中脘。饮食不化,灸其下脘,或灸天枢。食不下、欲干呕者,宜灸胆俞穴也。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下脘(见臌胀。) 天枢(见劳伤。) 胆俞(见劳伤。)

  调经 月经者,一月一至也。超前退后,谓云不调。女子经水不调者,当灸气海,兼灸中极。妇人月水枯闭者,当灸腰俞可愈。 气海(见劳伤。) 中极(见疝气。) 腰俞(见痹症。)

  血崩 血崩之症,良由肝脾两伤。盖肝不能藏,脾不能统,所以经血忽崩。宜灸气海、大敦二穴。 气海(见劳伤。) 大敦(见尸厥。)

  带下 古人治带,有五色之论,而分五脏之疗。又以赤属血、白属气之说。其实带下之病,本在乎带脉,以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然,故名也。法当灸关元数壮。 关元(见心腹痛。)

  种子 女子不孕之故,由伤其冲任也。若三因之邪伤其冲任之脉,则有月经不调、漏崩带下。或因宿血积于胞中,或因胞寒、胞热,或因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皆不能成孕也。当灸中极为要。 中极(见疝气。)

  胎漏 怀胎数月,而经水偶下者,谓之胎漏也。由于劳力损伤,或由冲脉有热,或由气怒伤肝,皆能致之也。宜灸关元自止。 关元(见心腹痛。)

  产后 产后之疴,莫能尽述,应灸之症,姑略详之。恶露不行,宜灸中极。恶露不止,宜灸气海,或灸关元。关元、中极只离一寸,一欲其行,一欲其止,分寸不准,灾害并至矣。 中极(见疝气。) 气海(见劳伤。) 关元(见心腹痛。)

  胞衣不下 胞衣停滞者,或因气力疲败,或因恶露所阻,皆令不下也。服诸药罔效者,当灸中极立下。 中极(见疝气。)

  惊风 惊风者,有急慢之分焉。急惊者,忽然搐搦,身体壮热,面红唇赤,牙闭痰迷,兼之二便不通,宜灸身柱、曲池。慢惊者,缓缓搐搦,身体温和,面色淡黄,或睡露睛,兼之大便青色,宜灸腕骨、尺泽。若闭目、摇头、额汗、昏睡、面青、肢厥、频吐清水,此慢脾风,不可救也。 身柱(见咳嗽。) 曲池(见偏风。) 腕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即小指直上处。) 尺泽(见中风。)

  疳劳 小儿疳劳之症,面黄形瘦,肚大露筋,尿如米泔,午后潮热。皆因肥甘无节,停滞中州,传化迟滞,肠胃内伤,则生积热,热盛生疳。宜灸下脘、胃俞,自然告痊。 下脘、胃俞(并见臌胀。) 以上七十症,按穴灸之,自无差忒。若遇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痰核疬串、无名肿毒,皆于患处灸之,使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即愈。
针灸特效穴

2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21:16:26 | 只看该作者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郭华东(野雪)

囟会玉枕穴,头风立时松。

申脉连金门,神庭有奇功。

痰饮风池刺,无痰合谷容。

丝竹透率谷,头风一针同。

若然灸风池,亦见疗效宏。

悬颅携颔厌,针在偏头中。

头痛难禁时,强间并丰隆。

束骨连天柱,项强及恶风。

温溜和期门,项强伤寒同。

偏正针列却,太渊泻可充。

风伤项急时,风府意浓浓。

承浆头项强,头剧丝竹空。

偏正泻列缺,后溪气息通。

头晕并目眩,风池指下逢。

脑晕兼目赤,攒竹泻之成。

伤寒头痛者,外关显奇能。

头项难回顾,承浆风府声。

疬疮从何治,五里臂臑争。

若是瘿气者,浮白了无痕。

头痛有眩晕,百会且相从。

乳鹅少商血,瘰疬海天朋。

攒竹沿皮刺,可治眉间疼。

若并眼昏疾,不避头维锋。

         
脐八卦诊法 
  脐八卦诊法,是将脐按八卦分布,配属人体各部及脏腑,根据其不同的变化来诊察人体各部位及脏腑的疾病。

一、脐八卦分属
  脐八卦居于腹之正中,可以遍观胸腹全身疾病,其八卦图有两种,一为先天八卦图,一为后天八卦图。其脐的划分,首先以脐为中心划一条垂直线和一条横线,再从其两线交点处划两条斜线,以呈米字型。根据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不同分属,配以相应卦位和脏腑。
1.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主要配属人体外在的各部。如垂直线的上点为乾属头,下点为坤属足;其横线左点为离属耳,右点为坎属目;其左耳之上点为兑属口,下点为震属腹;其右目之上点为巽属额,下点为艮属手(见图10-1)。
2.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主要配属五脏六腑。如:垂直线的上点为离属心,下点为坎属肾;其横线的左点为震属肝,右点为兑属肺;其横线左点肝之上点为巽属胆,下点为艮属胃;其横线右点肺之上点为坤属脾,下点为乾属大肠(见图10-2). 二、脐八卦诊法
  因为脐八卦分属不同,所以在诊断疾病上也有所区别。先天八卦多用于诊测各种疼痛、肿瘤病症,后天八卦多用于诊测各种脏腑杂病。
  临床诊病中,脐八卦诊主要用于触诊,根据各区域出现的疼痛来诊测相应部位及脏腑的疾病。其触诊步骤为,依顺时针方向按压,由轻渐重下压,按有疼痛不适者为疾病。脐诊范围不宜过大,不得超过直径为五寸的范围。
  对于小儿进行脐诊时,可采用视诊法,视其颜色、凸凹、形态、血络、斑点等,对照上列定位即可诊测疾病。

第十章第三节 脐部色诊 

  脐部色诊,主要观察脐部色泽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一般脐部的色泽改变,多提示内脏寒热的变化。
1. 脐色白
脐色症白无光泽,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临床可见气促心悸、头晕乏力、虚浮食少、唇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常与脐下陷、腹凉并见。
2. 脐色赤
脐色红赤、甚至有疮疖,表示心火重、热毒内蕴,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内应于脾,或腑气不通,阳明热毒内蕴、毒溢于脐,可与口渴面赤、舌质红、苔黄乾、便结、心烦等全身症状并见。
3. 脐色黑
脐色黑为肾阳衰微、命火败绝的凶讯,亦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临症险恶,常与急促息微、神识昏迷等危象并见。
4. 脐色黄
脐色发黄,并有油性分泌物渗出,发痒,为湿热蕴积脾胃或肝胆湿热之兆,常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肉,内生湿热所致。证见身热起伏或无热,脘痞满闷,呕恶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5. 脐色青
脐色发青或青蓝,为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中州,常与腹皮寒冷、拘急板滞并见。常有腹痛隐隐,喜按就温,肠鸣泄泻,四肢欠温,口淡食少,多涎,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迟或紧。此外,痛证亦可出现脐色发青。
6. 脐色紫
脐色发紫,色泽晦枯,或见瘀斑,为内有瘀积之色。腹腔症积和盆腔肿瘤亦可反应于脐,重者可见脐腹肌肤甲错、干燥如鱼鳞,腹内可触及包块,腹皮拘急拒按,全身可见口乾夜热、善忘、面色黧黑。

第十章第四节 脐形态与脐位主病 

  正常人脐位于人体正中,脐环圆整,轮廓宽余,肌肉厚实,脐深,色泽明润,按之有力。应手如有根蒂之脐,为神气内守,元气充盛,说明身体健康无病。若脐的形态和脐的位置发生改变,则提示人体内脏可能发生疾病。因此,观察脐的变化对诊断疾病有重要意义。

一、脐形态主病
1. 圆形肚脐
肚脐圆圆,下半部丰厚而朝上,这是男性中最好的一种。这种肚脐表明血压正常,肝、肠和胃等内脏都健康,而且此类人精力充沛。
2. 满月形肚脐
脐如满月般丰满调和,下腹有弹性,这种脐表明女性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3. 浅小形肚脐
肚脐眼又浅又小,具有这样肚脐者,不论男女,身体都较虚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浑身乏力。气功出偏差和精神障碍者,常见这种肚脐。
4. 海蛇形肚脐
因静脉扩张使肚脐周围如海蛇缠绕一般,这种肚脐是肝硬变等肝脏疾病常见的征兆。
5. 凸出形肚脐
肚脐外突为水肿的凶兆,提示严重水肿。脐外突凸又为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此外还可见卵巢囊肿。
6. 陷凹形肚脐
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及暴吐之后。此外,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毒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良。当腹内发生炎症变化时,如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可向内凹陷。

二、脐位主病

1. 肚脐上移
肚脐向上延长几乎成三角形,为气逆、气滞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常以郁怒为诱因,多与胀满、呕吐并见。此外,内有症瘕、积聚亦可牵提致脐上移。临床常提示,不论男女,肚脐上移多为胃、胆囊和胰脏有病。
2. 肚脐下移
脐位下移,为肾虚、中气不足表现,多兼见腹壁松弛虚软,常提示内脏下垂。证见少气无力,动则息促,头晕眼花,腹部坠胀,脉虚无力,舌淡苔白等中气下陷证,提示有胃下垂、肝肾下垂及脱肛、子宫脱出等。
3. 肚脐偏右
肚脐偏向右侧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偏瘫。此外,肚脐偏右尚提示,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4.肚脐偏左
为血虚,见于高血压、右侧肢体偏瘫。此外,肚脐偏左提示,肠胃不佳、便秘、大肠粘连等症。

1;

肾虚腰痛脚软无力

用杜仲一两、半水半酒煎成一碗、日服三次、三日能行动七日全愈。乃古方
2;草药治肝大

用黑墨草煮猪肝吃。(百发百中)

3;肾亏

方一、用当归丸二至四只和鸡(不论公鸡或项鸡)一起煲服。如病久服一合当归丸。

方二、用半斤黄糖和三花酒半斤共蒸服。

以上两方均为有效方

4;一貼可以长寿的中医祖传祕方

传贵州省有一村落的几户居民, 世代长寿, 在该省政府工作的一位彭女朋友, 奉派前往调查, 其中一户, 父130岁, 母120岁, 长公子90几岁, 次公子80几岁, 彭女朋友问该村居民为何这么长寿, 老者遂将其祖传中医秘方公开, 彭女朋友除呈覆上级外, 更依方配制给她母亲服用, 服食二月之后, 痼疾豁然而愈, 遂发愿广告亲友. 7 R- ?' {0 c$ N1 c% M
弘扬仲景,光大国医3 ~3 d( f+ s2 {: s# r
      适应症:腰酸背痛, 月经不调, 病后失调, 强身补脑, 增强食欲, 遗精, 失眠, 有病治病, 无病益寿延年, 男女老幼无不咸宜. 


      中医配方内容:杜仲 三钱 甘草 二钱 熟地 三钱 茯苓 三钱 白芍 三钱 玉竹 三钱 大茴 三钱 川芎 二钱 肉桂 三钱 秦芄 二钱 防风 二钱 前胡 三钱 牛夕 三钱 续断 二钱 陈皮 二钱 灵仙 五钱 羌活 二钱 枣仁 五钱 大枣 五个 木瓜 二钱 沙参 五钱 枸杞 五钱  
5;多种中医验方

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处方:肉桂12  炮姜12  当归10  川芎10  赤勺10  桃仁10  香附子10  五灵脂12  生蒲黄12  元胡12  琥珀3  共为细末

用法:取药面适量以60度白酒调膏敷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敷5--6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宫颈糜烂特效验方处方:黄柏  枯矾  炒五倍子各60  雄黄15  乳香  冰片各3  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先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阴道灌洗,将带线棉球放入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内浸湿,再蘸上药面纳入阴道,紧帖敷于宫颈上,每日一次以愈为度.


面瘫膏治疗面神经麻痹处方:荆芥  防风  桂枝  川芎  当归  赤勺  白附子  胆南星  僵蚕各50  全蝎30  蜈蚣10条,麻油1000  黄丹500  单位:克

制法:上药除黄丹外,浸入麻油内24小时,用文火熬至药枯过滤,弃去药渣,继续炼油至滴水成珠,下丹,试老嫩适宜,向锅内喷洒凉水去火毒,再将膏药倒入凉水盆内,拉扯数次,揉成佗,每日换水,7天后加热摊膏,大小以将下关,颊车,四百,地仓等穴完全覆盖为宜,3日一换,直至痊愈.

治疗骨质增生方


白芍、狗脊、牛膝、各20克,仙灵脾、威灵仙各18克,熟地、杜仲、桑寄生各15克,党参、茯苓、当归各12克。鹿角胶(烊化),川芎、防风、独活、甘草各6克,细辛3克。
本人用此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3例,治愈37例,好转15例,1例无效。10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疗程中休息间隔2-3天后接下一个疗程。禁忌:鱼、羊肉、鸭肉、公鸡、烟酒等发物。


乳腺炎外治法

处方: 仙人掌90g      白矾10g     用法:共捣烂外敷

口疮秘方
这个方子我用了三十余例,疗效特别好,学了别人那么多东西,今天将之献出吧! 药物:蛴螬2克  蚕茧3克  明矾4克

制法:将蚕茧剪一小口,去蛹,装入明矾,瓦上焙焦,同蛴螬共研成细粉,每用少许涂患处,日3次.1--3天治愈.

石榴皮治疗烧伤处方:石榴皮500g, 
用法:上药加水500ml,文火煎成250ml,过滤加少许防腐剂备用.用时以此药浸湿纱布多块贴于创面,如无渗液,不必换药,伤口愈合时纱布自行脱落.效果很好,易于临床取材,大家可以放心用,我用此方治疗烧伤,没有一例感染的

一:苦来笑去散       治虫吃牙痛治愈效果100/100

处方:雄黄三分   元明粉五钱    蓖卜一分  冰片一分   薄荷脑五分
制法:共研细末置于瓶中备用,在患者牙痛难忍时,取药面豆大许放于牙空内,外用豆大棉花一块,沾酒精塞于孔上,用牙咬住棉花其痛立止.
二:牙痛验方     

处方:卜 荷 良姜   毕卜  细辛各五分.   

用法;共为细末搽于患处立时既愈.

治泌尿系结石方


此方是在别处抄来的,试过几次,疗效还可以.

基本方    金钱草30  鸡内金15  枳壳20  陈皮10  广木香10 当归20       炒麦芽30  炒大白10  甘草15
功效:清热利湿 化淤止痛  理气化石
另一方:上方去陈皮 大白 加佛手10  狗脊15  川断15  车前子20
用法:上药加水2000ML ,煎药1500ML 日服4次,每次200ML <<服后连续起蹲50次>>

腰突方:海马5份,穿山甲、地龙、鳖甲、人参、三七、细辛、龙骨各3份;血竭,樟脑、没药、朱砂、牛膝、熟地、莪术、全蝎、、蜈蚣、马钱子、麦冬各2份。

将上药粉碎,过100目筛子,搅匀。治疗方法:每次取60G为1剂药,用蜂蜜调成糊状,帖于腰突病变处。每剂药贴三天,8剂药一个疗程。不需配合服用其他药物。总有效率94%。CT复查19例还纳(彭出型及其他类型)。药物局部刺激经络俞穴(主要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所谓俞穴),可激发全身经气。

治疗面瘫秘方
阿胶25G  桂皮25G  研磨用4两好醋拌匀成膏状摊在布上贴对侧面部,日换一次,并用三棱针在口内找有明显的血管放血.      疗效肯定

给疮搬家
疮生在多骨处,溃破后不易敛口,可在疮将溃未溃时。用此法把他搬到骨少的地方。待破了再搬就无效了,更应注意向下挪容易,向上搬挪较难。处方,蜗牛四分  麝香二分  蟾酥二分
用法,共为细末用少许,清水调之。用新笔蘸此药水划道。将预挪之疮圈住,接着圈再划一道,至于挪到的地方,再用小针将此处轻轻刺破,点一点同样的药水,再用小膏药贴住,一二日即从此处透出脓毒,其原疮处随之自消,此法效果惊人。

接骨麻药秘方

15g      川乌7g      草乌7g      生半夏10g     生南星10g      白芥子10g      白胡椒10g      筚拨7g  蟾酥6g            

处方:细辛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装瓶备用.用时以上药酒精一两外擦患处,5分钟后任你抽,搬而无痛.

注意:皮损勿用,有大毒!
高血压泡脚秘方



处方:寄生10g     牛膝10g     茺蔚子10g       桑叶10g      菊花10g    勾藤30g     明矾30g     桑枝20g
用法:水煎泡脚45~60分钟后,用拇指按摩涌泉穴10分钟,一周一疗程.可连续用3~4疗程.此方疗效显著,一般用1~2天即可头目清爽,夜寐安定,血压逐降,血压稳定后可以改为2~3天泡一次,巩固疗效.经数百例,疗效满意.  野慈姑碾面,95%酒精泡一周.取酊涂患处,治疗买管炎,糖尿病坏疽初期.

3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21:21:40 | 只看该作者
南通市中医院吴震西教授经验方.



型病例:南昌西湖区委离休干部张**阿姨.左下肢糖尿病坏疽,西医建议截肢.用慈姑酊十天见效.40天痊愈.治疗中积极控制血糖.

6;治胃病特效验方;这个偏方治好了我妈和我们周围好几个人的胃病.并且治的都是有多年胃病且病情很重的人.我妈的胃病症状是吐酸水,胃疼,吃过很多种胃药,多年不愈,还有一个邻居是因年轻是爱喝凉啤酒落下的胃病.吃了这个偏方一个星期就好了,并且很彻底.我妈自从三年前吃过这个偏方后一次也没范过胃病.
如下: 利特灵+维生素B1 吃法:
第一天晚上吃一次,每次每种药两粒.一共四粒(以后每次都是吃这些)
第二天吃两次,早晚各一次
第三四五天,每天吃三次,早中晚各一次
第六天吃两次,早晚各一次
第七天晚上吃一次,
(注:我一亲戚,亦告诉我一方,专治胃溃疡,100%有效。白及(及上面加个草字头)、积实各一辆,共末,分成10包;利特灵20片。服法:每天晚饭前半小时煎服一包,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2片利特灵。)

7;腰间盘突出特效验方

生芪120克 当归30克 熟地30克 制川乌30克 制附子30克 黑小豆30克 麻黄15克 细辛18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防风30克 蜂蜜150克 鲜生姜45克 枣21枚 杞子30克 菟丝子30克 补骨脂30克 仙灵脾30克
   加冷水2500MI(七到八碗)文火煎三个半小时,煮取600ML(一碗半),日分3次,饭后服。七日为一个疗程。可连服一至两个疗程。
   此方名“加味改良乌头汤”,是一位出家老和尚秘传方子,愈人无算。老和尚慈悲,将方子交与上会下如法师,法师传与我。我不敢私密,公诸海上,普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慈悲种福田,施与众生乐。

8;治关节炎特效验方

治疗方法:新鲜小蓟2份,蓖麻子1份去皮,捣成膏,均匀敷于关节上,厚度约五分硬币厚,外用塑料薄膜包扎,上盖毛巾,4小时后关节处发热,可见米粒及豆粒大小红色斑疹,微痒。敷药时间一般夏季4-6小时,春秋季节6-8小时,注意不可敷药时间过长,以免起水泡。
     治疗效果:共治疗32例,28例敷药一次痊愈,4例敷药二次痊愈。
体会:小蓟(别名剌儿菜)甘凉,内服具有凉血止血,止痛祛瘀,消痈肿,外用借其祛瘀止痛作用,治疗关节痹痛。蓖麻子甘辛平有毒,外用能祛风湿,开通关窍经络。止诸疼痛,主治风寒湿痹,两者合用起协同作用,故治疗关节炎效果显著。

9;治脚气特效验方

济世仙方为华山秘宗三宝之一,所授秘方均为百胜百绝,达到快速治愈的目的。

烈日炎炎的三伏盛夏,正是脚气患者痛苦之时,今将济世仙方《脚气粉》公开于世,以解燃眉之急。
中药成份:
吴茱萸 一两(炒糊) 白矾 一钱 (共压成细粉)
用法:先将薄荷一把放入水中烧开,待温时洗脚,凉干,再将药末分成三份,用鸡蛋清调
合成糊,涂病位处。
用量:每日一次,三次全愈。

10;治高血压圣方

降血压奇圣方--5天降血压--安全不复发

  配方:取新鲜莲藕2.5斤切碎,生芝麻1斤压碎,加冰糖1斤压碎

  放锅内蒸熟。取出等晾时分5等份。每天服用一份,一般5天可以降到

  正常血压。较重者再服5天。安全可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23:04 , Processed in 0.0530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