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教授“我负中医,中医负我”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7-2-8 07: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2-7 23:43
风寒感冒,桂枝汤与麻黄汤,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了,用西药解热镇痛药治疗简单得很。使用西药治疗风 ...

仁海兄此言差矣。桂枝汤和麻黄汤的适应证最大的分别就是一是对表虚寒证一是对表实寒证,这里的虚和实间接可与cmonkey所说的体力不够与够的分别对得上,正气(体力)夺是虚,体力好却不是“实”的意思,不过,因为身体好的人对病毒反应激烈,才有“邪气盛”即“实”的表现。伤寒论没有讲体力分别,但从征候说是有汗与无汗的分别。

风寒感冒引起发热,国内许多西医简单地[滥]用激素把体温强压下来,对本来体虚的人做成很多后遗症,有些从小病治成重病,甚至死人。如果这些病家找到你要吃中药,还是要回归到桂枝汤上来。

如果说“桂枝汤与麻黄汤,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了”,如果不是指单用,那只能说是不会用。

2
发表于 2017-2-8 09: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7-2-8 08:12
仁海兄此言差矣。桂枝汤和麻黄汤的适应证最大的分别就是一是对表虚寒证一是对表实寒证,这里的虚和实间接 ...

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的区别,在于有汗与无汗,也就是表虚与表实,不是通常所说的正气夺、邪气实,否则,正气不虚,也不会产生麻黄汤证。

我与老兄的理解有些不同。先说桂枝汤和麻黄汤都是治表寒证的方剂(相对于表热证而言),这应该没有什么疑问。两者的区别用八纲辨证的作法去说明应该最合逻辑。八纲辨证按照张景岳的说法就是六变、即[表里][虚实][寒热]之辨。表虚和表实是说两者在[表里]这二变中同是表,但在[虚实]之二变中一是虚一是实,虚实的意思按内经的说法是正[气]夺为虚,邪盛为实,发病本身当然已经是正夺,但同是虚,程度有不同,还不太虚时如2~30岁的壮汉,对病毒的反应较之6~70岁的老人对于病毒的免疫反应一般会较为激烈,所以讲邪盛为实是说实证的判断是看病家对于病毒反应的激烈程度而言,不应理解为实是不虚的意思。我之前讲的没有这个意思,但别人怎样理解就由不得我了,只能这样澄清。

顺便再说,八纲辨证里没有“风”之辨。仲景时代对发热病主要理解为伤于寒,对伤于热的处理认识并不深,所以才有后来的温病学派。


3
发表于 2017-2-9 09: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金峰 发表于 2017-2-8 22:33
因为,中国文化里,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内容,那就是象思维。是由外而内的,从现象中,进行抽象的认识和描述 ...

“象思维”是啥?按老杨在49楼的说法,是“由外而内的,从现象中,进行抽象的认识和描述事物的方法”。此一说法其实已经是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更确切的说是化妆或重新包装),但这样一来,反而看不出所谓象思维和现代思维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而后面接着举的京剧、写意画等作为象思维的例子,属于艺术的范畴,而艺术可以超越现实,故其所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使有)无需与现实相一致,这与传统中医根据“象思维”对人体的认识进而发展出治病救人的证治方药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想用象思维去说明中医理法方药的合理性,就应该用中医本身的认识来说事;不这样做却反而找些与中医无关甚至没有可比性的话题来说事,只会让人觉得理不直气不壮。

其实传统中华文化里解释象思维最精辟的一句话是:“天垂象,见吉凶”,所有有关象思维的论述应该以此为起点。文字是思维的载体,中国的方块字当然与象思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说到中医里的象思维,当然有大量的例子,譬如“天有日月,人有二目”,但大家认为这样得出来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吗?

不管是象思维还是牛思维,也无论是东方思维还是西方思维,思维的目的都是只有一个:就是从客观世界的表象提升为理性的认识,亦即是易经里最重要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但这只是说主观意愿,客观的结果并不能仅凭主观意愿来决定,所以才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改革开放的关键原则。中医界很多人喜欢拿所谓象思维说事,极其量只能用来解释内经许多现代人看起来有些怪异的说法(如著名的肝左肺右,而不是“五行源于五星”或“小肠生产心脏”之类,因为内经根本就没有这种说法),但解释了它的来源不等于它就是对的,不是吗?所以我说,甭讲你是象思维牛思维,要证明对错就请拿出证据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15:15 , Processed in 0.0986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