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太极、太极图与中医阴阳说简析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7:46:50 | 只看该作者
又,当代著名易学大家、中国易医学创始人、中医学家杨力《周易与中医学》认为“至今的太极图则是在双鱼图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图如下(见前面)

故杨力说:“事实上,太极图既不是出自道家,亦非邵雍、周敦颐所创,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确系源自《道藏》所载《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但只不过是把道士的修炼图发挥为宇宙发生图而已。道家修炼的太极图,明显地是在《周易参同契》水火匡廓图的基础上为作道丹修炼目的而作画的,并非真正的太极图,而是儒道相合的产物。”(《周易与中医学》)

就上述周敦颐《太极图》之演变,与我们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分析比较,真正的太极阴阳图当是后出。故当代学者史幼波说:“可以肯定的是,周敦颐先生的太极图问世在先,而伏羲先天图传之在后,应是后人伪托伏羲之名而作。”(《新儒学的开山之作:史幼波<周子通书><太极图说>讲记》)很有道理。我们熟悉的太极阴阳图,由《参同契》“月体纳甲”推演而来,即来源于月相的消息盈虚,与月相晦朔弦望有关。

由上可见,我们熟悉的太极阴阳图,其源有三:传统观点认为源于①明清时期由月体纳甲推演而来,现代观点认为源于②盘旋的龙蛇和③双鱼图之演化。然而,无论是“盘旋的龙蛇”,还是“双鱼图”之演化,以及《参同契》月体纳甲推演之太极图,这些图从战国至唐朝皆未有之。而《内经》乃战国秦汉时期之文章,与此等太极图无缘,并无启程关系。自宋朝有了太极图,明清以后之医家如张介宾等,便以之推演附会《内经》理论。从此便有了医易同源之说。清·高世栻《素问直解》说:“阴阳之理,本于太极”,乃宋儒附会推演《易》学之说。以图演示了太极生两仪(阴阳)等宇宙事物变化的过程。殊不知,战国秦汉时之阴阳,源于太阳,“太阳崇拜是汉代开始明确的”(阿城《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82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7:52:18 | 只看该作者
阴阳的原始概念是朴素的,最初含义指日光的向背,与太阳(日)的照射有关。凡日之所照之处为阳(向日者),日之未照之处为阴(背日者)。

《说文·阜部》说:“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段注:“闇,闭门也。闭门则为幽暗,故以为高、明之反。《谷梁传》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注曰:‘日之所照为阳,然则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可知矣。’《水经注》引服虔曰:‘水南曰阴。’《公羊》桓十六年传曰:‘山北曰阴。’”又说:“阳,高明也。”段注:“不言山南曰昜者,阴之解可错见也。山南曰阳,故从阜。毛《传》曰:‘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

王庆其《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说:

原始的阴阳概念只是日常观念,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不涉及宇宙观和人生观。它的基本意义是阳光照射到与否,由此繁衍出阴晴、地形方位、明暗、冷暖等意思。春秋后期,人们对阴阳的认识逐渐超越原有范围,成为普适性概念。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说:

阴阳,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本义是指日照的向背。《说文通训定声》:“侌(阴)者见云不见日,昜(阳)者云开而见日。”后遂用以指两种相互对立的气或气的两种状态。《国语·周语上》:“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战国时阴阳概念则进一步被用来称谓世界上两种最基本的矛盾势力或属性。凡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等为阳,凡静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虚弱的等为阴,并认识到阴阳的相互作用对万物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校教参程士德《内经》说: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由自然界实指之实物演变而来。作为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主要代表相反相成的两种属性,用以说明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古人认为,阴阳的运动变化,决定着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是自然界的总规律。

若“日之所照之处为阳”——向日者,则“日之未照之处为阴”——背日者,当是阳、阴的原始概念。若“由自然界实指之实物演变而来”的话,这个实物即是“日”——太阳,故有“日为阳”之称。而“月为阴”或是当时儒生、智者及医家受“日为阳”之启示,增补演绎对举为文而为之。有人认为“月为阴”是错误的,此乃取象比类推演而来——由太阳之“日”对举推演。因“天有日月”(《灵枢·邪客》)且“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易·系辞》)及《淮南子·天文训》说:“天地之袭精为阴阳……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者阳之主也……月者阴之宗也。……日月者,天之使也。”何错之有?虽非“阴”之本义或原始之义,然《内经》已取象比类而演绎传承。如《素问·阴阳离合论》、《六节藏象论》及《灵枢·阴阳系日月》篇所说“日为阳,月为阴”与篇名等,不正是说阴阳就是日月吗!《系辞上》亦说:“阴阳之义配日月。”此时尚未有以月相的消息盈虚推演而成的太极阴阳图。

又,《灵枢·刺节真邪》说:“阴阳者,寒暑也。”《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系辞下》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由此可见,日月、阴阳、寒暑对举为文,其原始之义即一年四时气象(候)之变化规律。所以胡天雄《素问补识》说:“阴阳之原始意义,寒暑而已。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是谓四时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类经附翼·大宝论》说:“天地之和者,惟此日也;万物之生者,亦惟此日也。设无此日,则天地虽大,一寒质耳,岂非六合尽冰壶,乾坤皆地狱乎!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这是因为太阳能提供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能量。阳(日)气如此重要,可为什么流传至今、习惯上仍称“阴阳”而不是“阳阴”?或与殷朝母系时代崇阴有关。

郭扬《易经求正解》说:

《归藏》以纯坤为首卦,《周易》以纯乾为首卦。乾为天,坤为地,所谓“天尊而地卑”,贵贱有别。乾为父,坤为母。乾健而坤顺,故坤必承乾,如同说女必须从男。乾为阳,坤为阴。庄子说:“《易》以道阴阳。”但是在《易系传》中有一段话说:“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既称乾坤,下文就应称“阳”、“阴”,才与天地、刚柔等词组的顺序相一致。称“阴”、“阳”既与上下文的词组顺序不合,那么,其中必有原因。我们认为:称坤、乾,乃与“阴”、“阳”相一致,这是《归藏》卦的提法,反映“殷道亲亲”崇重母系。周代既然“尊尊”重父系,照《易系传》第五章的“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明明是乾在上,而坤在下。何以不少的地方称“阴”、“阳”而不称“阳”、“阴”呢?依我们推测,称阴阳是夏殷代以来的用语,在社会间已有了根深蒂固的基础,周朝虽抬乾抑坤,但一些习用术语还没有全部改过来。后代易学家又往往因为“阴”、“阳”的提法有更悠久的历史根源,不便轻易,才出现了《易传》中词组顺序不一致的矛盾。

《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理论,用阴阳说解释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及宇宙事物的变化,与先秦诸子百家、两汉典籍如《老子》、《庄子》、《吕氏春秋》、《易传》、《淮南子》、《礼记》、《春秋繁露》、《史记》、《汉书》及《白虎通》等比较,《内经》运用的最为成功。所不同者,《内经》不以“推天道以论人事”为政治目的及处世哲学,乃以论人体生命医学科学为最终目的。现在我们熟悉的太极阴阳图,是明清以后才有的,《内经》时代未见有之。殊不知,以《内经》之阴阳说,完全可以推演出太极阴阳图,为什么不说现在的太极阴阳图是由《内经》推演而来、而硬要将其塞进《内经》及中医理论呢?故虽亦有八卦(《灵枢·九宫八风》篇)之名称,但那是初步改造过的占星术内容、占星家之痕迹,而《内经》并未用八卦说医理,未附会《易经》之八卦。

综上所述,太极即无极。有注家认为,太极是无(如韩康伯)即宇宙本源,尚未形成元气的阶段,无形无象,虚豁寂寞,亦名太虚(如张介宾)此无形之时,“图于何有?”儒家认为,太极是有,可谓之“一”,即一个整体、“天地未分之前的一团混沌元气”,按现代理解,就是一个天体宇宙。如果用图表示,即一个圆圈矣!此太极图又于阴阳何有?若太极内含阴阳的话(太极生两仪)始见于宋儒(如周敦颐、朱熹)而以太极图之形式表示阴阳的话,则是(元)明清以后的事了(月体纳甲之推演)中医阴阳说见于《内经》,远远早于与太极、太极图有关的内含阴阳说,可见它们之间并没有渊源传承关系。天体宇宙之神秘玄奥,现代天文学家以现代科学之方法,通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与研究,给予了至善唯真之诠释,感兴趣者,可参阅相关著作,得以解惑。

83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09:13:32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
阴阳是什么?
阴阳长得什么样子?
阴阳是有形还是无形?
金栋答曰:阴阳有形——太阳是也。阴阳无形——所谓“大象无形”、“大道无形”是也。
84
发表于 2017-3-10 15:31:36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你选择了中医,不论是为了职业或是研究目标,均应摒弃疑古思想,因为疑古思想与你的选择是南辕北辙的!尊古而不泥古,是研究中医的最佳选择!关于阴阳,有人见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于是就从室内走出,看看天是什么样子,或是看看月亮是什么样子,看看水是什么样子。如此刻舟求剑,就是不懂太极之故!白昼就是太极内的阳面,天与日就都有了;黑夜就是太极的阴面,地与月就都有了。在地球环境之内,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最高值就是火;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最低值就是水。若没有太极的框定,生存环境就谈不上了!

太极图,即阴阳两鱼图。不管其在历史上出现的早晚,都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一点也不为过。根据太极图之命名可知,古代先民的太极思维由来已久。

点评

传说八卦是由伏羲仰观俯察而画。实际上,传说中的伏羲时期相当于原始社会的中期,当时尚未发明文字,人们的思维水平极为低下,所掌握的知识也很贫乏,不仅不可能从哲学的高度去理解世界,甚至连神的观念也没有产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9 16:17
《灵枢。九宫八风》》有:“太一日游”之语,“太一”即太乙,即古北极星,北极星每日作一次圆周运动,便叫“北辰”。也有称之“天元”者。马融曰:“易有太极,谓北辰也。”虞翻曰:“太极,太一也。”依此注,亦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0 15:38
85
发表于 2017-3-10 15:38:19 | 只看该作者
逸农 发表于 2017-3-10 15:31
只要你选择了中医,不论是为了职业或是研究目标,均应摒弃疑古思想,因为疑古思想与你的选择是南辕北辙的! ...

《灵枢。九宫八风》》有:“太一日游”之语,“太一”即太乙,即古北极星,北极星每日作一次圆周运动,便叫“北辰”。也有称之“天元”者。马融曰:“易有太极,谓北辰也。”虞翻曰:“太极,太一也。”依此
注,亦可备一说。
张介宾《类经》注:“太一,北辰也。……盖太者至尊之称,一者万数之始,为天元之主宰,故曰太一,即北极也。”

虽虞翻说“太极,太一”,而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亦尊之说“太极就是太一。太一是整体的,绝对的‘一’
在《内经》全书中,“太一”一词共11见,多指北极星,亦名北辰、北极。

点评

太一就是六分之一  发表于 2017-3-11 07:59
86
发表于 2017-3-10 16:03:4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证实,中国古代先民对北斗和极星的崇拜,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太极就是太一已无异议。内经的太极思维也是渊源有自。、古人早已说了,太极生两仪,还说太极与阴阳无关,岂不是自设藩障?




点评

古人早已说了——古人有多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1 16:02
太极生两仪,就是生阴阳吗?见于何时?请举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1 15:59
请问先生:太极与阴阳有关,见于何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11 15:58
87
发表于 2017-3-10 16:13:0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9 09:13
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
阴阳是什么?
阴阳长得什么样子?

阴阳有形,太阳也?确实因阳光而有昼夜阴阳,但古人看的更为深远。《晋书·天文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
88
发表于 2017-3-10 16:1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逸农 于 2017-3-10 16:24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3-9 09:13
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
阴阳是什么?
阴阳长得什么样子?

大象无形?昼夜是在地球上形成的象,大得无可想象而已!

点评

汗颜  发表于 2017-3-11 07:58
89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15:58:02 | 只看该作者
逸农 发表于 2017-3-10 16:03
根据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证实,中国古代先民对北斗和极星的崇拜,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太极就是太一已 ...

请问先生:太极与阴阳有关,见于何时?
9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15:59:34 | 只看该作者
逸农 发表于 2017-3-10 16:03
根据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证实,中国古代先民对北斗和极星的崇拜,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太极就是太一已 ...

太极生两仪,就是生阴阳吗?见于何时?请举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20:27 , Processed in 0.0725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