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原创】易图与《内经》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8 12: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8 12:18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4-24 19:54
由此可见,始于宋时之易图(或明清时代之太极图),与中医理论扯上了关系。使人认为中医与易学有 ...


您和金先生又错了!太极图是用的形式表达太极所代表的自然规律的。内经中字共出现269次。这个大都是指太极(一)。例如:《素问玉版论要》说的道在于一中的就是太极。怎么能说中医理论的产生与后世的太极图没有任何关系呢?

点评

没有根据的主观臆想。  发表于 2017-10-18 18:58
今本《内经》中虽用“道”字269次,但多以本原、过程、相互作用的意义出现,并反复强调天道、地道、人道及医道、诊道、治道等内容。但“道在于一”之“道”与“一”,怎么会是“太极”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15:28
《玉机真脏论》亦有“道在于一”这四个字,但无论如何亦难以理解此“道”与“太极”有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15:02
道怎么会是太极呢?道是无,太极是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14:44
发表于 2017-10-18 13: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之一,为《内经》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主要有阴阳模型、五行模型及象数模型,思维方式可分为形象思维、象数思维及辩证思维。

《周易》重象的思想影响于《内经》,使《内经》理论的建构重视对象的认识而轻视物质实体。

点评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周易》之“经”是卜筮书,《周易》之“传”是哲学书,二者应分别对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14:28
发表于 2017-10-18 13: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18 04:15
您和金先生又错了!太极图是用图的形式表达太极所代表的自然规律的。内经中道字共出现269次。这个道大 ...

《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的第十五篇
玉版论要 》。

原文与译文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译文:黄帝问道:我听说揆度、奇恒的诊法,运用的地方很多,而所指是不同的,究竟怎样运用呢?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译文:岐伯回答说:一般来说,〈揆度〉是用以衡量疾病的深浅。奇恒是辨别异于正常的疾病。请允许我从诊病的主要理数说起,五色、脉变、揆度、奇恒等,虽然所指不同,但道理只有一个。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译文:就是色脉之间有无神气。人体的气血随着四时的递迁,永远向前运转而不回折。如若回折了,就不能运转,就失去生机了!这个道理很重要,诊色脉是浅近的事,而微妙之处却在于观察神机。把它记录在玉版上,可以与玉机真藏论合参的。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译文:面容的五色变化,呈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其深浅顺逆之要领。如色见浅的,其病轻,可用五谷汤液调理,约十天就可以了;其色见深的,病重,就必须服用药剂治疗,大约二十一天才可恢复;如果其色过深,则其病更为严重,必定要用药酒治疗,须经过一百天左右,才可痊愈;假如神色枯槁,面容瘦削,就不能治愈,到一百天就要死了。

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译文:除此以外,如脉气短促而阳气虚脱的,必死;温热病而正气虚极的,亦必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译文:面色见于上下左右,必须辨别观察其要领。病色向上移的为逆,向下移的为顺;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的为逆,在右的为顺。如果病色变更,倒顺为逆,那就是重阳、重阴了,重阳、重阴的预后不好就会死。

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译文:假如到了阴阳相反之际,应尽快衡量其病情,果断的采用适当的方法,使阴阳平衡,这就在于揆度、奇恒的运用了。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译文:脉象搏击于指下,是邪盛正衰之象,或为痹证,或为壁证,或为寒热之气交合为病。如脉见孤绝,是阳气损耗;如脉见虚弱,而又兼下泄,为阴血损伤。凡脉见孤绝,预后都不良;脉见虚弱,预后当好。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胜,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可复数,论要毕矣。

译文:在诊脉时运用奇恒之法,从手太阴之寸口脉来研究。就所见之脉在四时、五行来说,不胜现象〈如春见长夏脉,夏见秋脉〉,为顺,预后良好。至于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终而复始的,假如四时气候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至此,则揆度、奇恒之要点都论述完了。



发表于 2017-10-18 13: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0-18 13:53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18 13:20
《黄帝内经》的《素问》部分的第十五篇
《玉版论要 》。

谢谢千总回复!傅老师的《黄帝内经译注》对其中道在于一的解释是其诊治之道在于把握一
其与您说的但道理只有一个相比,哪个更准确呢?
发表于 2017-10-18 14: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18 05:51
谢谢千总回复!傅老师的《黄帝内经译注》对其中道在于一的解释是其诊治之道在于把握一。
其与您说的但道 ...

傅老师的《黄帝内经译注》对其中道在于一的解释是其诊治之道在于把握一
其与您说的但道理只有一个相比,哪个更准确呢?

--------------------
这个问题问的好?“道在于一”,到底应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很重要。
中医诊治疾病的道理很多,九九归一,就是遵道,守道。就是揆度阴阳,把握奇恒。这个“”是什么呢?确实需要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18 13:10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之一,为《内经》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思维模型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主要有阴阳模 ...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周易》之“经”是卜筮书,《周易》之“传”是哲学书,二者应分别对待。
发表于 2017-10-18 14: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18 06:28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周易》之“经”是卜筮书,《周易》之“传”是哲学书,二者应分 ...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大部分。《周易》之“经”是卜筮书,《周易》之“传”是哲学书,二者应分别对待。
----------------

二者相比,“经”是本,“传”是标。虽然二者联系紧密,但没有人把它们混为一谈!不过,金栋先生,你到底是要讨论内经和周易的关系呢?还是要讨论“经”和“传”的关系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18 12:15
您和金先生又错了!太极图是用图的形式表达太极所代表的自然规律的。内经中道字共出现269次。这个道大 ...

道怎么会是太极呢?道是无,太极是有。
发表于 2017-10-18 15: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18 14:44
道怎么会是太极呢?道是无,太极是有。

广义的包括无极和太极。其中,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就是太极。另外,无极中没有阴阳。若仅仅是无极的话,这个概念对中医还有什么意义?

点评

阅读老子《道德经》十四章、二十五章、四十二章及《列子·天瑞》与《易·系辞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典籍有关对“道”的论述,可以这样认为: 道、太易(无)→一、太极(气、有)→二、两仪(天地、阴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8 15: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5: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智海 发表于 2017-10-18 12:15
您和金先生又错了!太极图是用图的形式表达太极所代表的自然规律的。内经中道字共出现269次。这个道大 ...

《玉机真脏论》亦有“道在于一”这四个字,但无论如何亦难以理解此“道”与“太极”有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17 07:52 , Processed in 0.1053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