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经钩考:《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04:46:27 | 只看该作者
2、溯源

中国文化史学界、哲学史学界认为,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及古典哲学的总源头。故有“中华文化,肇始于《易》”(杨力《周易与中医学》)之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文化层面及哲学层面而言,《内经》与《周易》有渊源关系。以易学哲学史而言,《内经》与《周易》之经、传及易学皆有瓜葛。但这既不意味着中医是易学的一个分支,亦非医源于易。

今本《周易》分“经”与“传”两部分。《易经》成书于西周时期,乃是一部筮书,即算卦的书,出自卜史官之手。《易传》成书于战国秦汉间,乃是一部哲学书,出自受道家影响的孔门儒生经师之手。二者相差好几百年,其性质完全不同,应分别对待。而易学则指研究推演解释《易经》与《易传》的相关著述。

当代著名易学大家、北大教授朱伯崑《周易通释》说:

易学则是对《易经》所作的种种解释。广义的“易学”包括作为“十翼”的《易传》;狭义的“易学”,专指“十翼”之外对《易经》的解释。

朱伯崑《易学基础教程》将易学“周易知识系统”归纳如下:
就本篇而言,与《易经》、《易传》及易学皆有瓜葛。

首先,本篇八卦卦名——乾、坤、艮、兑、震、巽、坎、离,源于《易》之八卦。《易经》全书六十四卦,包括卦形64个、卦名64个、卦辞64条、爻辞384条、用九1条、用六1条,除了卦形之外,文字共450(所谓辞,就是长短不等的一段话,有的只有几个字),经文共4940个字。而《易经》六十四卦乃由八卦相重而来。《易经》本是占筮书,就是通过蓍草的演变,以求得一卦,根据所得卦象和卦爻辞,以定吉凶祸福。本篇八卦不只卦名与《易》有瓜葛,而天人相应之内容即由古代星占术——九宫八风太一占演变而来。此术渗入医学,并加以改造,来解释人体的生理与病理。

其次,本篇八卦所示方位与季节,与战国时期《说卦传》“帝出乎震”这一章有微妙关系。虽《说卦传》中亦有八卦五行之取象类比推演,如“坎为水”、“离为火”,但并未明示其配属关系且亦非齐全。而八卦与五行相配,实源于西汉京房《京氏易传》八宫卦气说;太一游九宫,则是受《易纬·乾凿度》“太一下九宫”之说而来;八卦气对自然界与人体的影响,则与《易纬·通卦验》有关。

本篇九宫,指东汉以前《易纬》家之说,乃术数家所指的九个方位。以震、离、兑、坎、巽、坤、乾、艮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宫,合为九宫。

所谓九宫,它包含着一个神话在内,即天神坐着北斗这架车子,巡视八方,每方有一处宫室,以为帝之行宫。恐怕这就是取名曰“宫”的本义。(张灿玾《黄帝内经文献研究》)

九宫之名,虽不知确切记载于何时何书,或最早见于《易纬·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九宫数,或由《大戴礼记·明堂》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而来。

对于九宫的考辨,清胡渭《易图明辨·卷二·九宫》言之甚详。胡渭说(摘引)

后世以九宫为《河图》,实造端于《明堂》、《月令》之说。今考小戴言天子居明堂九室,依四时十二月之序,而大戴则分九室三条而言之。南曰明堂,其本名。二九四共为十五,七五三共为十五,六一八亦共为十五,纵横十五,妙合自然。后世九宫之数,实权舆于此。九宫,盖即明堂九室,故《隋志》有《九宫经》,依托黄帝。九宫不见于《汉书》,至张衡始两言之。上与律历、卜筮并称,下与卦候、风角相埒,非图纬妖妄不经者比。九宫之数纵横十五,不知起于何时。数家取九室之数,配以八卦、五行,名之曰九宫。

东坡苏氏曰:“世之通于数者,论参伍错综,则以九宫言之。九宫不经见,见于《乾凿度》,曰:‘太乙行九宫。’九宫之数,以九一三七为四方,以二四六八为四隅,而五为中宫,经纬四隅;交络相值,无不得十五者。”张衡所称九宫,不过如《明堂》、《月令》之说,而《易纬·乾凿度》则以为太一下行之数,涉于诞矣。九宫,非《河图》也。自《乾凿度》有“《河图》之文”之语,刘瑜有“《河图》九房”之称,而世遂以九宫为《河图》矣。又有指此为《洛书》者,盖以九畴之故。然九畴有次第,无方位也。强配八卦以附会之数,岂理也哉?

今考《大戴礼记·明堂》篇说:“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此即胡渭说“九室三条”。

所谓九室,即五室四堂之义。清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说:“古明堂五室,画方九区,四正为堂,四隅为室,中央曰太庙太室。南曰明堂,北曰玄堂,东曰青阳,西曰总章。东北水室,东南木室,西南火室,西北金室。”

而三条指二九四一条、七五三一条、六一八一条。

为什么这样分配九室三条之数?北周卢辩说:“记用九室,谓法龟文,故取此数,以明其制也。”

所谓“龟文”,即传说中龟背纹理上的一个9种花点图案,汉儒谓之“九宫数”,宋儒刘牧谓之“河图”数,朱熹谓之“洛书”数。

当代易学大家朱伯崑《周易通释》说:

九宫数的出现,最初也同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宇宙论有关。当时的阴阳五行家之所以要将四时、五行、数字、方位、声音、颜色、气味等等排列组合成为一套宇宙模式,其目的不仅是要借此说明天地万物的生成运转,而且是为了说明圣人必须法天而治,按照自然法则来安排生产、祭祀、政治、军事等重要的活动。甚至天子的日常起居,饮食服饰等等,也必须上合天道,根据不同的时令而有所变化。比如《礼记·月令篇》提到的“明堂”制度就是一例。

关于明堂,在古书中有许多不同的记载,历代学者对其名称和制度争论不清。大体上如东汉蔡邕《明堂论》所说:明堂是西周时期政教合一的宫廷建筑,天子在此祭祀祖宗、上帝、颁布法令、处理政事,并且是贵族学习的地方。所以明堂又称清庙、太庙、太室、太学、辟雍等等。明堂建筑格局如图所示:九处房屋,东西南北各三室(其中四角房屋一室两名),东边一排称青阳,西边称总章,南边称明堂,北边称玄堂。中央一室上圆下方,称太庙太室。据《礼记·月令篇》宣称:春天三月,天子居东面青阳三室,夏天居南面明堂三室,秋天居西面总章三室,冬天居北面玄堂三室。另外每季抽出十八天,居住中央太庙太室。不仅居住不同房屋,而且要乘坐不同的车马,穿不同颜色的衣服(东青、南赤、西白、北玄、中黄),饮食亦各不同。总之,天子必须按阴阳五行次序来安排生活起居和祭祀、政事。否则就会阴阳失序,天降灾祸。
明堂九室图
上述明堂九室制度,只是阴阳五行家主观想象的产物,实际上周天子是否真像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大有疑问。

汉朝人又为明堂九室配上九个数字。《大戴礼记·明堂篇》称:“明堂者,古有之也。凡有九室。九室之制,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这个数字组合,又称九宫算。汉徐岳《数术记遗》称:“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其图如下:
   
九宫算图
                                                               太一下九宫图
九宫算在数学上称作三级幻方。图中任意一条连线上三个数字相加,其和皆为十五。所谓“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通过中央的四条连线称作四维,不通过中央的四条连线称作四正)这个数学幻方是何时由何人发现的?为什么将这一数字与明堂九室配合起来?现在已无法知道了。或许如李约瑟先生所说,《大戴记》的作者发现了一个数学幻方,又将它与明堂制结合,使之显得更为神奇。

汉代又有人将九宫数与八卦相配。早在《周易·说卦传》中,已按阴阳五行说将八卦与季节(四时八节)、方位(四正八方)相配,此即文王后天八卦方位。东汉纬书《周易乾凿度》对此论述更为明确,说:“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位在十二月。”《说卦传》虽将八卦配于八方,但没有提到以数字与之相配。《乾凿度》则以九宫数与八卦方位相结合,提出“太一行九宫”的说法:“易一阴一阳,合之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太一是汉朝祭祀的最高神,居住上天北极紫微宫中,主管阴阳气数之消息。汉人又认为八卦是太一神在地上八方的使者,因此太一神要按时下行,巡游八卦九宫,犹如古代天子巡视天下九州。太一下巡八卦的次序,正好是按九宫之数,先视察坎、坤、震、巽四宫,入中宫休息,再巡视乾、兑、艮、离四宫,然后上返紫宫。因此东汉郑玄注解《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而从于坤宫,又自此而从于震宫,又自此而从于巽宫。所行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于乾宫,又自此而从于兑宫,又自此而从于艮宫,又自此而从于离宫。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之星,而返于紫宫。行起从坎宫始,终于离宫也。”(《后汉书·张衡传》注引)。由此可见,明堂九室和八卦方位,原是战国秦汉间阴阳五行家所杜撰的社会制度和世界模式。后来有人为其配上数学幻方,从而形成所谓的九宫数。但是无论戴德还是郑玄,都没有说过九宫数与河图、洛书有什么关系。

《灵枢·九宫八风》篇乃采用文王后天八卦方位说。其源流如下:

《易·说卦传》八卦方位→孟喜卦气说→焦延寿《焦氏易林》→京房《京氏易传》八宫卦气说(与五行结缘)→《大戴礼记·明堂》九室说(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易纬·乾凿度》九宫说(太一下九宫)、《易纬·通卦验》八卦气→《九宫八风》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3:35:18 | 只看该作者
用现代的话说,是否这就是科学?

点评

试问同道——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3 23:51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3:51:2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0-23 23:35
用现代的话说,是否这就是科学?

试问同道——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吗?

点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146&extra=page%3D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4 00:04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0:04:39 | 只看该作者
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0:1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0:1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0:2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0-24 00:34 编辑

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说:

九,一加八之和也。宫,人为规定的空间也。九宫,九块规定的空间也。

九宫,在平面上组成的是“井”字形加四周边框的一个周周正正的平面图。九宫,九块小正方形。九宫,中间一宫,周围八宫。

以天文为坐标,中华先贤创制出了循时而行的人文,创制出了时空物三位一体的时空观,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九宫。

一定的空间对应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对应一定的空间。用时间对应空间,用空间对应时间;时间与空间,统一在了九宫里。

九宫之理,源于洛书。九宫之名,源于《灵枢》,源于本篇。九宫之形,源于本篇。“始于一,终于九”的针刺之纲纪,实际上是九宫之数。九宫之理、九宫之数、九宫之形,都是表达远古天文历法的。

九宫,位于中央的一宫是核心是统领,位于四周八方的八宫是枝干是随从。中央之宫,司令之宫,统帅八宫。八宫,一对应于八节,二对应于八方。八宫,实质上是中央之宫演化出的时间与空间。八风者,一宫一风,八宫八风。八风,一对应于八节,二对应于八方。八节者,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简称之为两分两至加四立。八方者,东南西北四方加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隅也。由于立九宫而后知八方的风向,所以名“九宫八风”也。”

金栋按:“九宫之理,源于洛书”,刘明武先生《换个方法读内经》考证认为“在彝族文化里,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表达的”。彝族洛书图形与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一“洛书”图形吻合。古代医家言之,当始于张介宾《类经图翼》。《类经图翼·二卷·运气下》有“九宫八风图”和“九宫星野图”,其中在“九宫星野图”下解释说:“此即《洛书》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也。此数上、中、下三层,横皆十五;左、中、右三层,纵皆十五;巽中乾、坤中艮,四隅皆十五。故《奇门》家曰:‘纵横十五在其中也。’”但在《类经二十七卷·运气三十五·九宫八风》却有“然河图宫九,而此居惟八”之语,这是为何?

《类经》成书早,《图翼》成书晚。张介宾早年以“河图”释九宫,疑与刘牧《易数钩易图》有关。据易学史,河图、洛书之说,始于宋初道士陈抟。传说其将河图、洛书授予刘牧,而刘牧《易数钩隐图》乃以图九(河图是九数)、书十(洛书是十数)传之,与朱熹《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之书九、图十正相反。而传统流行的河图、洛书是朱熹《周易本义》之首图。或是张介宾早年参考刘牧之说,疑有误,晚年参考朱熹之说并从之。

刘先生又说“九宫之名,源于《灵枢》,源于本篇”,或有不当。九宫之名,虽不知确切记载于何时何书,或最早见于《易纬·乾凿度》,但非首见于《灵枢经》本篇。
2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2:2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0-25 02:54 编辑

《易·说卦传》八卦方位
《易·说卦传》云: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万物出乎,震,东方也。
齐乎,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
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
,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
战乎,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
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
,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朱熹《周易本义》说:“右见《说卦》。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说:“崔觐曰:帝者,天之王气也。至春分,则震王而万物出生。[疏]《乾凿度》以为八卦分散用事之序。帝,天皇大帝,阳之主,即太乙也。太乙所临之地,即为王气,故云‘帝者,天之王气也’。震正东方,《乾凿度》曰‘位在二月’,故‘至春分,则震气王而万物出生’。乾阳出于震出,故曰‘帝出乎震’。”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说:“《说卦》以八卦配四时。古代历法,约言之,一年四时共三百六十日。用八除之,得四十五日。《说卦》分一年为八季节,每卦配一季节,占四十五日。……《说卦》又以八卦配八方。”

金栋按:《说卦传》这一章(第五章),乃以八卦定八方(四正四隅)与八个季节(四立、二分、二至)。朱伯崑《周易通释》说:“《说卦》在阐发《易经》时表现出……是将八卦震、巽、离、坤、兑、乾、坎、艮排列,以八卦配八方,以八卦配八个节气的意向。但文中没有完整地表述出来,只以举例的方式给了示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2:32:50 | 只看该作者
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说:
这一章所说的八卦模型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型,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这个模型就是被后人称为后天八卦的八卦模型。这个模型虽然在《说卦传》里就已经排定了,但在当时并没有被称为“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直到邵雍在《观物外篇》中说“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也”,认为这是文王八卦,是地道,是从伏羲八卦天道发展而来的,它才被命名为“后天八卦”或“文王八卦”。

《说卦传》第五章里,有六卦直接给定了方位,余下的坤、兑两卦,照顺序排也可以排定。这六卦是:“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也者……南方之卦也”,“乾,西北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这六卦的位置确定之后,坤在离卦的后面,坤就应该在西南,坤之后是兑,兑就在正西方。这样就得出了后天八卦的方位排列,这就是一个思维模型,一个思维平台,中国人用的就是这个思维平台。

这种方位应该说是《易传》的代表性方位,这种方位与时序相配,用来说明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合一的规律。以四正卦配上四时,四正卦是正东方震卦、正南方离卦、正西方兑卦、正北方坎卦,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所以东方震卦就代表春分,离卦就代表夏至,兑卦就代表秋分,坎卦就代表冬至。再以“四隅卦”分别配以“四立”,就是艮为立春,巽为立夏,坤为立秋,乾为立冬。这就是宇宙模型,宇宙就是时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再配以五行,因为从文献考察来看,“五方”观念是“五行”的源头之一,五方早就有了五行的规定性,所以依据八卦的方位是可以配以五行的。而且《说卦传》在阐述八卦的取象时,已经说了“乾为金”、“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而其他四卦也隐含了五行属性,如“坤为地”、“艮为山”,地和山都属土;“兑为毁折,为刚卤”,隐含具有金的属性;“震为决躁,为蕃鲜”,隐含具有木的属性。乾兑为金,坤艮为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还可以配上数字,这些数字依据洛书(金栋按:应说九宫数)中数的安排,就是乾六、坤二、震三、巽四、坎一、离九、艮八、兑七。

这也可以看成是二体三用模型,二体是阴阳,三用就是五行。阴阳和五行,应该说是起源于一个系统,五行来源于符号,阴阳来源于卦爻。阴阳五行是一个系统,水火是一对阴阳,金木是一对阴阳,加上中间的土,就是三,所以中间这个土很重要,它不占四时而统领四时,不占四方而统领四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7:11:3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 11:03
《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原文】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 ...

九宫八风太一占——中国古代之星占医学!

点评

1997年春,在阜阳县双古堆发掘了西汉汝阴侯墓,在出土文物中,有一面“太乙九宫占盘”,《文物》1978年第八期《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说:“太乙九宫占盘的正面,是按八卦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6 21:25
星占学,古代“医卜星相”迷信术数之属!——现代谓之“伪科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6 11:03
九宫与医学结缘,并非偶然。《内经》是那个时代之作品,《易纬》九宫占术把节候气象的变化与统治者的行为和政治上的得失联系起来,用以占验阴阳灾异及人事的吉凶祸福。此术渗入医学,并加以改造,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6 10: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01:45 , Processed in 0.0592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