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思考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有经验后有理论”是中医千古不变的发展法则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7-4-24 15:01:21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4 11:02
《内经》是两汉时期成书,王叔和是西晋人,是否本末倒置?

---------------------------------------- ...

如果中医真正的经典不是《黄帝内经》,那中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伤寒论》的基础上了?先生自己认同吗?

点评

中医理论体系的精、气、血、津液、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针刺学说、养生学说、诊法学说等,难道不是见于《内经》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4 15:21
42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5:11: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4 15:16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4 14:35
请问先生,仲景被推为医圣,是哪个年代的事?

请问先生,仲景被推为医圣,是哪个年代的事?
------------------------------------------------------------------------

仲景成圣的年代不详,至少是在宋元时代以前。
这中间大约又有七八百年。在这七八百年期间,很多的名人经不住历史岁月的洗刷,故不能成圣。
而仲景历经数百年沧桑,依然不褪其色,故成圣。


其实,仲景什么年代成圣,关系都不大。伤寒论以及后世发现的杂病论是不是仲景手笔,关系也不大。
问题的关键在于《伤寒论》这部经验方选集,以及配套的使用说明,都经得起岁月的洗刷,经得起后世的验证,才得以延续后世。 仲景只不过是个中医界的文化符号,医圣指的不是仲景这个人,而是伤寒论这部书。

为什么伤寒论这部
经验方选集能够成圣?唯一的答案就是它来源于实践经验。而不是臆想。


43
发表于 2017-4-24 15:21:0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4 15:01
如果中医真正的经典不是《黄帝内经》,那中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伤寒论》的基础上了?先生自己认同吗?

中医理论体系的精、气、血、津液、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针刺学说、养生学说、诊法学说等,难道不是见于《内经》吗?
4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5:26:18 | 只看该作者
早期中医历史上最有名的三个人:叔和、葛洪、孙思邈,都是以传承经验方而成名的。 中医最主要的资料就是《伤寒论》、《杂病论》、《肘后方》、《千金方》。

至于使用说明,历朝历代都有不同,但都是依据经验方的使用情况来编写的。
正所谓:千变的理论,永恒的草药!
45
发表于 2017-4-24 15:34:59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4 15:11
请问先生,仲景被推为医圣,是哪个年代的事?
------------------------------------------------------ ...

临床观察,在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过程中,肯定有个理论框架,而这个框架或是虚构的、臆测的。
4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5:46: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史上推崇的,与现代中医界推崇的重点有所不同。
古代推崇的是《伤寒论》、《杂病论》、《肘后方》、《千金方》。
现代人推崇的是《易经》、《内经》。
看出区别了吧?
过去医家注重治已病,现代中医注重治未病。
《伤寒论》、《杂病论》、《肘后方》、《千金方》等都是治已病的;
《易经》和《内经》是治未病的。因为时代不同了,已病市场已被西医占去了,
给中医只剩下了未病。中医也就只能用《易经》和《内经》来卜治。


4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6: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4 16:15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4 15:34
临床观察,在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过程中,肯定有个理论框架,而这个框架或是虚构的、臆测的。

临床观察,在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过程中,肯定有个理论框架,而这个框架或是虚构的、臆测的。
---------------------------------------------------------------------------------------------------


理论框架分为基础、支撑、顶层三大部分。
对于高新技术学科,是基础决定顶层;
对于固有技术学科,是顶层决定基础。


现代技术科学框架的基础都是虚构的。例如数学,就是虚构的。因为世界上没有1、2、3、4、5这些自然数;
但到了顶层,却是真实的。
中医的经验属于顶层,用什么样的框架来支撑它?用什么样的基础来拖住它,这都是人类构思出来的。

千万不要相信古代人比现代人更聪明!古代人几千年都只会乘坐独轮车和两轮车出行,独轮车是古代最聪明的人--诸葛亮发明的,三国称:“木牛流马”。车辆--四轮化问题,古代两千年都解决不了。
如此简单的四轮车都造不了,怎么还能设计医学理论框架?
如果理解成“说明书”倒还确切些!
中医内经,绝对够不上一套理论框架。
因为它既没有顶层,也没有基础,俗话称“上不顶天,下不落地”。在空中设置支撑,什么意义都没有。









48
发表于 2017-4-24 16:15:49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4 15:26
早期中医历史上最有名的三个人:叔和、葛洪、孙思邈,都是以传承经验方而成名的。  中医最主要的资料就是《 ...

如此说来,那就等于中医只有草药了,没有理论的必要了?
49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6:18:33 | 只看该作者
小董:你知道四轮车的困难在哪里吗?
50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6:3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4 16:31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4-24 16:15
如此说来,那就等于中医只有草药了,没有理论的必要了?

如此说来,那就等于中医只有草药了,没有理论的必要了?
--------------------------------------------------------------------------------------
河间先生误解了!
古代中医有什么,或者没什么,那都是古人的事情。
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

古人留下来的才是我们的。
怎么看待?怎么继承?

一个捡破烂的人,也可以完全依靠捡破烂把儿子供到博士。
但儿子当了博士,不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做贡献,返回去继承父亲留下来的破烂框,
不是说捡破烂不是为国家建设,而是大材小用了!
看到你们中医的大才们,完全可以为人类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把优秀的才华全都费到那无济于事的理论研究中去,
对人类对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05:40 , Processed in 0.1148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