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55|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个案》是“复杂科学”还是“超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8 13:0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8 13:22 编辑

       前言
       新医学研究者的新思路是放弃对经典、各家学说以及所有古代近代《医案》的研究,缩小研究范围,目标只锁定到建国后中西医结合时代造就出的一批顶尖临床家创下的最新经验上。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古代中医,因为最新经验里已经包含着经典的精髓,但经典却不涵盖最新经验。

       一、汇通派
          其实,建国后的汇通派已经改名为中西医结合。但为什么我今天还要专门提出汇通派?因为它与国家搞的中西医结合还有区别。汇通派人员都是传统派出身的中西医结合者。他们都没有读过中医或西医大学,文化程度不高,科学水平有限。但是他们还是创下了举世瞩目的临床业绩,技术水平登峰造极。他们把中医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尽管如此,他们却始终被不孕不育的难题所缠绕。就是说,汇通派自己不能直接培养下一代,所有的汇通派高级人才均出自旧中医门下。这一现象,百年来一直存在,却很少有人发现。一旦发现了这一现象,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认知古代中医。看来,古代中医还真没有那么简单。正因为传统派出身者,中医功底深厚,吸取了古代精髓,才有资格谈“参西”。参西之后,才能突飞猛进。
       中西医结合派根本没有中医功底,只知道中医就是草药(植物),压根不知中医里还有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这样也就不存在吸取不吸取古代精髓的问题了。他们完全依赖现代医学来理解中医,不想进入误区都拦不住。
       汇通派临床家创出的经验技术,含有古代精髓,更含有“参西”经验。所以才能在临床上表现的出神入化。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他们吸收了中医千古精华,经典中有价值的东西全都没有落下,与此同时,他们也必然会患有旧中医的“遗传疾病”--技术的隐秘性和封闭性。这种隐秘性和封闭性到了现代,严重到了不孕不育的程度。


       二、中医《个案》究竟有没有科学规律可寻?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揭开了很多古代留下的不解谜团,故有 “战无不胜”和“无坚不摧”之法号。但是到了中医这里,这两个头衔始终显示不出它的真实意义。被大家怀疑为浪得虚名。
       如今,中医界、西医界、科学界,三界之内,都称这门学科的技术内核为“黑箱子”。黑箱子其实就是“复杂科学”的意思,也就是向中医举起了白旗意思。如果人类三界都举起了白旗,中医的科学化,岂不是一场笑话?
       现代医学从白鼠身上获取的理论,只抓到了疾病的“共性”。如果把它换成自然界的老鼠,他们的理论就编不出来。白鼠和老鼠的区别在于白鼠只代表共性,而老鼠共性、个性全有。
       同理,中医的临床技术是建立在自然人体的基础上,共性个性全有,而且千年形成的特色就是更加突出个性。个性化治疗出来的经验称《个案》。在所有的科学家眼里,个性不代表“规律”,个性化治疗成果带有偶然性,《个案》也就没有规律可寻。
      这样一来,现代中医顶尖临床家出神入化的经验技术,就被科学家嗤之以鼻:
      1、“没有科学规律可寻的个人经验”;
      2、“没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个别案例”;
      3、“没有必然性的偶然经验”。

      去年我曾发表过一个帖子,提出中医的最大特色就是“人-病合一”的个体化、个性化治疗。中医的那一套“辨证论治”手法,针对的本质目标就是人体疾病的个性。
      但是,个体化、个性化治疗没有“共性”规律,或者说,中医是把“共性”与“个性”是混合在一起的。 科学家一旦来个“提公因式”,把中医的“共性”提出来,放弃个性,中医顿时就失去了特色。这才是令三界科学家最尴尬的事。
      如果把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同时顾及到,那么,现代科学的研究能力是无法达到的。这些年有人把中医说成“超科学”,估计道理就在这里。
      其实,共性规律不难找到,难找到的是个性规律。这不是矛盾了吗?个性岂有规律?
      其实,天下没有人想从个性里找规律。但是中医给我们留下的《个案》以及个性化特色治疗都是个性的东西,逼得我们不得不从他们的个性中去寻找规律。
      要从个性中找规律,首先要打破“个性没有规律”的一贯理念。依据辩证法,“没有规律”本身就是规律;偶然性本身包含着必然性。
      新中医的眼光盯得就是“个性”是否可以找到规律?建立什么认识体系才能寻到中医“个性”中的规律?这无疑是对全人类科学界、医学界、中医界一个严重挑战。常规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显然过时了。

点评

个性多了不就成了共性吗?为什么古人的思维一定要比今人落后呢?为什么不去比软古人思维模式在四维以上的先进性呢!  发表于 2017-6-12 11:2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4-28 13:43:33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医理论,请结合病例开讲吧!
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4:18:28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7-4-28 13:43
新中医理论,请结合病例开讲吧!

新中医理论,请结合病例开讲吧!

-------------------------------------------------------------

作为工程专家和心理学家,我只会讲解新中医的新思维,新进展。尚无能力“结合病例开讲
,还请原谅!

点评

原来和董先生是同行,佩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8 21:09
嗯,强人所难了。对不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8 16:0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4-28 14:58:28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中医给我们留下的《个案》以及个性化特色治疗都是个性的东西,逼得我们不得不从他们的个性中去寻找规律。
      要从个性中找规律,首先要打破“个性没有规律”的一贯理念。依据辩证法,“没有规律”本身就是规律;偶然性本身包含着必然性。
      新中医的眼光盯得就是“个性”是否可以找到规律?建立什么认识体系才能寻到中医“个性”中的规律?这无疑是对全人类科学界、医学界、中医界一个严重挑战。常规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显然过时了。

——辨证论治,证型证候,就是中医的共性。每一个具体证的表现存在,及治疗方法,都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
发表于 2017-4-28 16:01:34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8 14:18
新中医理论,请结合病例开讲吧!

-------------------------------------------------------------

嗯,强人所难了。对不起。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6:3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8 16:39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4-28 14:58
但是中医给我们留下的《个案》以及个性化特色治疗都是个性的东西,逼得我们不得不从他们的个性中去寻找规律 ...

辨证论治,证型证候,就是中医的共性。每一个具体证的表现存在,及治疗方法,都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
陈先生好!
好久没有看到您的贴在了。
我的意思是中医,是把共性与个性混杂一起的,没有区分开来,也不能分开。
如今,中西医结合派将其区分开来,中医原有的特色也就丧失殆尽。
体证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千变万化。中医的每一首处方,都是不能重复的。
这就叫“个性化治疗”。
套别人的处方来用,或许套得准,只能取得一点疗效,但这不是中医特色。
为什么现代中西医结合派的临床家都达不到传统派临床家的水平?
不是他们科学水平低,而是他们没有掌握绝窍。仅仅用“共性”理论来指导处方。

7
发表于 2017-4-28 16:5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4-28 11:06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8 08:38
辨证论治,证型证候,就是中医的共性。每一个具体证的表现存在,及治疗方法,都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 ...

体证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千变万化。中医的每一首处方,都是不能重复的。
这就叫“个性化治疗”。

——证的组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治疗的方药从而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

但单个的证,其表现与治疗,在本质上是单一的,可以重复的。

至于现象层面的复杂化、多样化,只是现象层面的,非本质层面的。西医治疗疾病,也同样存在着个体化治疗,同一疾病可选用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样的药物,如抗菌药,抗感冒药,降压药,降糖药等。
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17:0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28 17:16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4-28 16:54
体证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治疗方法千变万化。中医的每一首处方,都是不能重复的。
这就叫“个性化治疗” ...

——证的组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治疗的方药从而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
但单个的证,其表现与治疗,在本质是单一的,可以重复的。
至于现象层面的复杂化、多样化,只是现象层面的,非本质层面的。西医治疗疾病,也同样存在着个体化治疗,同一疾病可选用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样的药物,如抗菌药,抗感冒药,降压药,降糖药等。
-----------------------------------------------------------------------------
先生所说的疾病本质层的东西,其实就是病理。这也是现代医学的观点。
中医形成于古代,没有病理概念。所以“证”,也不是针对病理的,而是针对个体的。
同一病理下,因人的不同,可以表现出有多个“证”。
这一现象的出现,才让我们认识到,证与病理之间不是一个等号关系。
同一病理下的不同人,病理反应及病理过程都是有区别的,只不过有的区别大,有的区别小而已。
对于微弱区别把握,才是中医的真谛。
为什么自古至今,看病好的中医人数极少,就是把握不了这个区别。






9
发表于 2017-4-28 17:16:04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8 09:09
——证的组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治疗的方药从而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
但单个的证,其表现与治疗,在本质 ...

先生所说的疾病本质层面的东西,其实就是病理。这也是现代医学的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的本质,不是病理,而是病因。

比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凝血症,在现代医学里,不是独立的疾病,只是症状(其实是病理)。
10
发表于 2017-4-28 17:18:34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28 09:09
——证的组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治疗的方药从而也可以是千变万化的。
但单个的证,其表现与治疗,在本质 ...

中医形成于古代,没有病理概念。所以“证”,也不是针对病理的,而是针对个体的。

——古人的确没有病理的概念。

证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病理概念,与症状,及病因区别而存在。中医是极为强调对证治疗,而不是对症治疗,即已经将病理从症状概念中区分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07:58 , Processed in 0.1136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