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401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22:24:52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医学朋友好!今天晚上(2018年6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针灸学》组王群才和大家一起学习以下内容:十二经脉之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名称、定位、解剖位置、主治以及操作和注意事项等。敬请各位共同学习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手少阴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特点,以及相关腧穴的治疗。
                     在历史上,中医的经脉与内在脏腑的联系,是逐渐被发现的。
                     下葬于西汉文帝时代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其中的≪十一脉灸经≫就缺乏与内在脏腑的联系,但是有阴阳属性,有走向,没有腧穴。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也有相似的出土古医书。这是那个时代的经脉学术特点,也是早期的“原生态”理论。
                     后来,经脉理论不仅与脏腑理论结合起来了,而且有了腧穴和针刺治疗方法。
                    心经与小肠经的联系,也是理论构建的结果。当然,这需要临床资料的支撑。
                    中医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进步。
402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22:03:1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6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的“肺痨”。
                       肺痨就是现在的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800~1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这个疾病的,我们期待,王红霞主任带给大家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红霞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有关“肺痨”的诊治要点。
                       肺痨这个病,现在一般对等于“肺结核”,西方曾经把肺结核称为“白色恐怖”,很多患者被集中、隔离在修道院里,过着痛苦的生活。
在中国古代,林黛玉那样的富贵人家,也难以幸免。
                      当然,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不一样。
                      西方医学强调肺结核的致病微生物,结核杆菌在发病过程之中的作用;中医则从“劳伤”的角度,重视正气的作用。
                      正气不仅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有关系,而且与人的精神关系密切。林黛玉忧思悲伤,“悲伤肺”与她得肺痨有关系。
                      中医的治疗,也不是仅仅需要抗结核菌,而是辨证论治。
                      如今,很多耐药的结核病人,都需要借助中医药的作用。我本人就治疗过几例这样的患者,经过抗结核四联疗法之后,两三个月病情不见好转,然后用上中医药治疗,很快出现了阴影吸收、有的地方就硬结钙化了。
                      这足以说明,中医药在痨病治疗上的重要性。
                      林黛玉的悲剧,不是没钱治病,而是对于这个病的认识不足,心情不好。
                      我们处在中西医并存、并重的时代,可以互相配合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当然,单独使用中医药治疗,有很多单验方,也有很多有效复方。如何选择?关键看医生的水平与病人自己的认识,是否选择正确的诊治方法。
403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21:49:3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6月1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讲述《中药学》中的“泻下药”这一章节的内容。
                    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
                    攻下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润下药: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富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
                    峻下逐水药: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霍立轩讲述《中药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泻下药”的有关内容。
                   病在内,在下部,可以因势利导,使用下法,让郁积的热邪、宿食糟粕、瘀血、水饮痰浊,可以从肠道顺利排出去。驱邪以扶正,邪去正才安。
                  《内经》认为“攻里不远寒”,一般使用寒凉药泻下为主。但是,如果属于“寒积”于内,就应该用“温下”的方药,以便方药与病证完全契合。
                   攻逐水饮、痰浊、瘀血的药物,也属于下法,是顺势而为的治疗有效方法。
                   因此,中医的攻下药,不同于西医的泻下药,不仅仅局限于通便,而是借助于“六腑以通为顺”,气机下行,帮助正气驱邪外出,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404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21:46:5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2018年6月19日)是周二,晚上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的第七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五行学说是如何指导中医学认识人体构造、如何认识疾病的性质、如何治疗疾病的。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大智慧。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自然生成”、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五个系统乃至每个系统之中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络状态,即所谓“五行大系”。五行大系还寻求和规定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统摄自然与人事。
      中医学很早就把五行学说应用到医学领域之中了。那么,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学是怎样利用五行学说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结构?又是如何解释身体病理变化的?如何根据五行学说来制定治疗疾病的法则?以及,如何认识药物的性味归经和主治功效的?
       让我们共同期待张海涛带来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张海涛   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协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优秀青年中医骨干人才;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编委。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河北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教授。参加省级科研课题一项,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崇尚辨病、辨脉、辨证、辨体质相结合,善用经方。主要从事脾胃病、呼吸病和肿瘤的研究与治疗工作,对多种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调护与康复积累了较多经验。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基础》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五行学说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五行与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了五大系统。
     五行是古人构建的哲学体系,是为了把握天地万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其具体的做法,是“整体时空化”,把时间、空间,都按照五行生克相关的思想联系起来。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基因,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泉,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其中富含着天地万物自然生成的大道理。
   《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
      天之五气,地之五味,本来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是互相隔离的,分别具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十种物质要素,然而借助人的五脏六腑,天之五气,地之五味统一起来,一起形成人,一起供养人。
      当然,天之五气与地之五味分离,也可以促成人的死亡。
      东西南北中空间的五方,春夏秋冬时间的四季,在五行的指导下,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结合起来了。
405
 楼主| 发表于 2018-6-20 21:55:1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2018年6月20日,周三)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内科学》的肺胀。   
                    肺胀是久咳、支饮、哮喘、肺痨等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其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灵枢·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指出喘、咳、满是肺胀的三大症候。据湖南中医药大学对古代文献研究:在肺胀的稳定期出现排名前三的是:外感六淫、饮食失调、七情内伤,分别占31.3%、21.9%、18.8%,而在肺胀的急性期我们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而此时止咳平喘药出现频次最高,同时中医应用三伏贴冬病夏治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敬请关注王秀民带来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肺胀”的诊治要点。

                   肺主气,肺气不利,容易造成肺胀。

                  当然,现在说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大多属于“肺胀”。

                 中医诊治肺胀,虽然是从脏腑辨证来划分的,也需要用八纲辨证,来划分其寒热虚实。
                 当然,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也可以参考选用。
                 辨证的目的,是为了治疗,为了恢复健康。
406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21:5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2018年6月21日)晚上,由刘敬章讲述《中医方剂学》,和大家一起学习和解剂的内容,包括逍遥散,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等等经典名方。

                    传承千年的经方,历久弥新,疗效显著,当今中医普遍重视,临床应用治病救人。

                    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真情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和解剂”的有关内容。
                    逍遥散是一个疏肝健脾很常用的方剂,对于肝郁脾虚证,以及众多情志不遂引起的各种病证,尤其是妇科疾病常把它作为主要方剂,进行加减。因此,就有了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
                   半夏泻心汤是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善于调和脾胃、和解胃肠,对于寒热错杂引起的痞满、腹痛、腹泻等,有很好的疗效,它也有很多相似的衍生方药、比如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也是一个系列,有同有异。它们的细微差别,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准医疗”。
                  这个精准,是象的精准,不是检测数据的差异。
                  中医这里所说的“心”、“泻心”,也不是心脏,而是心口、胃肠。
                  学中医,不能望文生义,需要下功夫,道术并重。
407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22:2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2018年6月2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萍霞与大家学习《中医诊断学》的病因辨证。
                    中医的辨证,是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用四诊所得的资料,在八纲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抓住疾病的本质,然后判断出疾病的名称,为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辨证的方法有多种,都是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等。
                    其中病因辨证,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可以看成是外感病辨证的基础。
                   我们一起期待,朱萍霞从遥远的新疆库尔勒,带给大家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朱萍霞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病因辨证”的有关内容与知识点。
                   中医所说的“病因”,虽然与西医一样,都是有病了才分析病因,但是,采用的方法有很大区别。
                   西医靠化验,影像等手段,推测疾病具体的外来或内在的生物物理等物质因素,中医则依据季节,心理情志,饮食起居来“审证求因”,而不是找具体生物物理的物质因素。
                  中医的病因,是“求出来的”,并且,即使“经络受病入脏腑”,也要向内求正气不足的原因,一定要“内外结合”,两点论,而不是单纯外因立论。
                  因此,张仲景说“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没有“正气虚”,就不会有“外邪伤”。
                  这是,中西医在病因学方面的重要区别。

                  中医,既可以“审证求因”,也可以“辨证论治”。
                 由此可见,求因虽然有利于治疗,但是更重要的是预防。
                 假如,伤寒病到了阳明阶段,外感寒邪的病因,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了。
408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22:04:4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6月2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澳门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俊青讲述《针灸学》,他和大家一起讨论足太阳膀胱经的有关内容。

                   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人体之后背、阳面,主一身之阳,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经脉线最长,穴位也最多,可主一身之疾病(脏腑病与四肢病),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学习掌握这条经脉的相关知识,对于养生疗疾均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期待张俊青的讲解!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张俊青讲述《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与相关的诊治要点。
                   中医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人体的整体性。比如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肝主筋,肾主骨,全身都有皮脉筋骨肉,这是内脏与肢体整体性的一种联系方式。
                  通过经络运行气血,来沟通内脏与肢体,与体表的联系,也是整体观的一种联系方式。

                  足太阳膀胱经,行走的道路最长,主一身之表,其上有很多腧穴与脏腑紧密联系,这是很独特的地方。
                  因此,足太阳膀胱经在中医诊治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8-6-24 22:52: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6月24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黄元御。黄元御(1705一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究,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出生在世代儒门书香之家,生活在“康乾盛世”,良好的家风熏陶,繁荣的时代文化氛围,造就了黄元御。他“少负奇才,聪明过人”,才华横溢,抱负高远。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正当黄元御风华正茂之时,不幸左目误治失明,从此弃儒学医,精研经典,立志云:“不能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黄元御的一生博极群书,尤邃于《易经》,诸子百家,糜不精熟,并又博极医源,著述颇丰。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四圣悬枢》《四圣心源》《周易悬象》《道德悬解》等。黄元御的医学理论要点是:立中气,升降立论;重阳气,扶阳抑阴。“中气升降,是生阴阳”,继推论肝、肺、心、肾“四维”以全机变;论病皆从中气升降立论,认为“百病之源,源于阳衰土湿”。故应泻水补火,扶阳抑阴,补火建中,温阳补土。黄元御的学术观点对今天中医的复兴和发展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今天的中医之所以凋零式微,固然有近百年民族沧桑、崇洋媚外、文化观念的变迁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学中医的人忘记了要努力学习《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本草经》。即使有一小部分人知道读经,也基本上没有人深研经文详细的理论来历,这就是“易”与“道”。《易》学叙述变化丶弥纶万有丶洁净精微、博大渊涵。它与老子《道德经》一起,以天人相应为宗旨。叙述天人一气,共此阴阳,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中医之所以能几千年而不泯灭,就是因为有华夏文化的源头在激流。黄元御的所论所述,不仅给了今天中医教育方式以反思,而且也给了有志于中医人士以极大的反思!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清代名医黄元御的学术成就。
          黄元御是一个命运坎坷的著名医学家,他因为误治导致一个眼睛失明而不能参加科举,发奋读书,成了名医。
          也许是他自己勤奋,也许是他当年对于传统文化研究很深,因此,在《四圣心源》中,全面阐发了“时空升降”的中医原理,这个原理就是《河图洛书》的原理,也是此后彭子益《圆运动古医学》的原理,也是历史上中医学派争鸣的原因所在。
          读懂黄元御,以及他身后的彭子益,是不容易的。需要读很多书,更需要《历史学》方法的指导,寻根溯源,才能站得高,看得清。

           没有高度,各执己见,就容易自以为是,裹足不前。
           只有融古创新,才能发展中医。
           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有些人还没进入殿堂,就做课题,搞“领先成果”了。
           急功近利,浮躁乱造,不能发展中医。
41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22:1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8-6-25 22:15 编辑

               今天晚上(2018年6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讲述《中药学》中的“利水渗湿药”这一章节的内容。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物味多甘淡或苦,主归膀胱、小肠、肾、脾经,作用趋向偏于下行,淡能渗利,苦能降泄。
                   根据利水渗湿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利水渗湿药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一、利水消肿药:本类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服药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故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二、利尿通淋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
                   三、利湿退黄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胆经。苦寒则能清泄湿热,故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作用。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今天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霍立轩讲述《中药学》成功!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利水渗湿药”等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

                   利水渗湿是中医独特的学术思想。

                 《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火升水降,是天性;水火既济,是生命的需要。
                   这个过程一旦停止,人体的生命就完结了。它们的交流和运行,没有太过不及,人体健康才有保障。
                   水湿停留体内,可以变成痰饮,影响气血运行,产生各种疾病。

                   根据利水渗湿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利水渗湿药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临床治病的时候,还需要灵活配合健脾补肾,行气化湿,祛痰化瘀,温阳益气不同法则,都不是祛湿药的简单组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03:06 , Processed in 0.0524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