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481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21:54:4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9月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王红霞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痢疾”病的诊治问题。“痢疾”是中医的疾病名称,也是西医的一个病名,痢疾是一种传染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乙类传染病,西医又分为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疾病;痢疾的传染源是带菌者,传播方式是粪口传播;痢疾的高发人群是儿童,它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北方七八九月份是高峰期,西医对症抗菌治疗。而中医对本病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红霞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痢疾”病的诊治问题。

                 很有意思的是中医与西医,在这个疾病的命名上,达到了很罕见的一致。

                 “痢疾”最鲜明的特征是便下脓血。

                 中医看重的是里急后重,因此,气滞与湿热下注,是中医诊治的侧重点。
                 补虚和泻实经常被选用,当然,清热利湿,或者温散寒湿,消食导滞,也可根据证候与病机来选择。也有补益正气,健脾,解毒的治法。

                 西医则重在杀菌,一旦细菌耐药,或者病人体质太虚,日久不愈,也很棘手。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道术并重,复兴中医。

482
 楼主| 发表于 2018-9-3 22:35:2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

           周一(2018年9月3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我们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和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及第四节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胚胎。新生命诞生之后,始终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其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差异,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知识,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儿的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古人用“纯阳”、“稚阴稚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等来概括。现代归纳为: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先天因素、外感因素、食伤因素居多。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掌握这些特点,对于做好儿童保健和临床诊疗用药、疾病预防工作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小儿年龄分期、小儿生长发育及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儿科号称“哑科” ,因此,记住这些内容都很重要。



           中医向来重视时空条件对生命的影响,从胎教开始就有这样的论述。

           儿童成长的过程的特点,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

           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先天因素、外感因素、食伤因素等。



           尤其是治疗上,不要用重剂。

           因为,小儿脏器清灵,稚阴稚阳,随拨随应。
483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22:0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8-9-4 22:05 编辑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9月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认为舌、鼻、口、目、耳五官分别联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灵枢·五阅五使》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张培红主任带领大家共同温习五官的生理功能,以及五官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请大家关注收听。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授《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对于五官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舌、鼻、口、目、耳五官,不是独立的器官,而是通过血脉经络分别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五脏之外候,也可以称为“五阅五使”。

       人是一个整体,内外有别,也内外相关。

       五脏气血精华,都有一定通道与头部的五官联系在一起。五官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脏腑功能的支持;五脏的异常变化,也可以在五官上有所表现。

       因此,中医通过望五官的色、望眼神、望舌,了解人的听力、嗅觉情况,来判断内在脏腑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李东垣说“脾胃一虚,九窍不通”,讲的是共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整体状况可以影响五官。

       这一点,也很重要。

484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22:2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8年9月5日)由武宁继续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便秘的内容。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本篇所论便秘,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并结合辨病处理。让我们一起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便秘的有关内容。
                 中医重视升降出入,便秘日久就会影响气机升降。
               《内经》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历代医家治疗便秘的方法很多,有的从内科阳气虚不能推动入手,有的从阴液亏虚,不能滋润进行治疗。
                有的从外感过程中,热邪与宿食糟粕凝结,或者热邪伤阴肠道干燥立论者。
                张仲景发明的麻子仁丸很常用,这也需要辨证论治,才能有效。他说:“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西医因为长期便秘而切除结肠的事情,并不少见。
                由此可见,便秘的治疗,可以发挥中医的优势。
485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21:2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18年9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来自河北医科大学西学中的雷宝淳和大家一起分享《方剂学》中的“安神剂”。安神剂是具有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按照功用分为重镇安神剂和滋养安神剂。本节主要涉及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朱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和甘麦大枣汤共6首方剂。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雷宝淳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安神剂”的有关内容。
                中医重视精气神,心主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因此,中医的安神剂是独具特色的学术理论。
                心安神定,脏腑功能正常,身体健康。
                心不安,十二官危。

                有安神作用的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朱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和甘麦大枣汤等方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恢复心神的安定。

486
 楼主| 发表于 2018-9-7 21:2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晚上(2018年9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来自河北医科大学西学中的雷宝淳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医诊断学》中症状鉴别诊断部分的往来寒热,烦热和微热三个症状的
                   鉴别诊断。这些症状是由于发热的时间,部位,热势的轻重程度和自觉症状的不同而区分的。症状是问诊的重要内容,也是辨证的重要依据,而且寒热是十问歌的第一问,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雷宝淳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症状鉴别诊断部分的往来寒热,烦热和微热三个症状的鉴别诊断问题。
                  不同的热型,代表不同的病机。
                  这些发热,由于发热的时间,部位,热势的轻重程度和伴随症状的不同,而被中医区分为不同的病理意义。
                《内经·热论》《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讨论的都是以发热为主的疾病,研究的是一类疾病的病机,以及其他诊治的共有规律。
                  寒热往来、烦热、微热,以及发热恶寒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不一定一成不变,这是中医的特点。
                  六经病变、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各阶段的发热不一样,互相转化,因此,需要辨证论治。

487
 楼主| 发表于 2018-9-8 21:5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18年9月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中篇第四节头针、耳针的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头针、耳针的部位、主治、操作、适应范围与注意事项等内容
        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讲述以上内容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篇第四节头针、耳针的有关内容。
        头为诸阳之会,扁鹊师徒抢救虢太子尸厥的时候,让徒弟子阳“厉针砥石,取外三阳五会”,就是在头部进行针刺治疗。
        抢救昏迷不醒的病人,老百姓也知道掐人中。头痛的时候,按摩太阳穴。这都是头针的具体运用。
        手三阳经脉,足三阳脉都能走到头部,三阴经的体外巡行,都不到头部。因此,头部的穴位,主要是为了调整三阳经的气血运行。
        后来,人们根据“生物全息律”,发明了头针和耳针,它们也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
        头针、耳针的部位、主治、操作、适应范围,与中医眼睛的“五轮学说”相似,而不是十二经脉的循行体现。
        人们在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里,创造了很多新到经验,比如穴位注射、电针、针刺麻醉等,都是近几十年创造的新方法。
488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21:45:4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9月9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柯韵伯(1662一?)。柯韵伯,名柯琴,字韵伯,号似峰,今浙江余姚人,后迁居今江苏常熟,为清代著名伤寒学家。著有《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书,合称《伤寒来苏集》等。柯韵伯用毕生精力研究《伤寒论》,认为“仲景治法,悉本《内经》”,故引经据典注解《伤寒论》,旨在使《伤寒论》义理更加明晰。柯韵伯对《伤寒论》原文的解读,对《伤寒论》方剂的分析,均着眼于临床实践。柯韵伯注解《伤寒论》的主要创见,是将三阴三阳比喻为“分区地面”,并提出了“六经为百病立法”的观点;且对《伤寒论》中的合病、并病、六经传变等,也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见解。柯韵伯还参合经气理论,以六经为纲,在相互比较中阐述方剂的功用,并从药性理论及气味形色的角度,对方药进行了解析;在谨守病机的前提下,又对方证相应进行了深入阐述,从而扩大了方剂应用的范围。柯韵伯的学术观点,不仅得到了同时代医家的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和敬仰。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代医家柯韵伯(1662一?)的学术成就。
                   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很著名,他用毕生精力研究《伤寒论》,着眼于临床实践,将三阴三阳比喻为“分区地面”,并提出了“六经为百病立法”的观点,影响深远。
                   柯韵伯的学术观点,不仅得到了同时代医家的认可,而且也得到了后世医家的广泛重视和敬仰。

                   张仲景写作《伤寒论》是为了研究外感热病过程的共有规律,把传染病放在六经(表、热、实与里、虚、寒)背景里进行研究和论述,实际上就是“八纲辨伤寒”,
                   这没有错,但是,这种平面式的敞开来看,不容易揭示六经病之间的复杂联系,不容易说清楚疾病发展与传变的过程。

                  “六经为百病立法”当时虽然有淡化传染病诊治的嫌疑,如今,疾病谱发生了变化,烈性传染病被控制,而代谢性疾病、内科杂病上升为多发病、常见病,所以柯韵伯的主张在当下,就有了突出的价值,可以说他是“经方治百病”的早期倡导者,具有跨越时代的“先见之明”。
48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21:51: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9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小儿的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
            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小儿的病理特点,并进行概括: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我在20多年之前,曾经主持一项科研课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临床与试验研究”,观察和治疗了几千例“复感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是“清补结合”的诊疗思路。因为,单纯清火,很难提高抗病能力;单纯补虚容易上火,因此用“清肺合剂”与“复感灵”中医药制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动物实验也证明其所以有效的道理,当然,由于不太善于总结和发表,一直沉寂20多年。
            至今,这些方法仍然行之有效,当年的“复感儿”的孩子,又来看“复感儿”,可见中医药的“可重复性”是很好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490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21:52:4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9月1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脏都具有五脏的部分功能,也是五脏的缩影和统一体。此即“五脏互藏”之意。故曰:“凡五脏之气必互相灌溉,故各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景岳全书·真脏脉》。我们在研究了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研究在整体活动中脏腑机能活动的调节机制和规律。

       今天共同学习“脏与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主任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脏与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是就是五行之间生克制化之间的复杂联系,反映在五脏的生理与病理之间。

       心火与肾水、肝木与肺金,脾土与四脏,它们的复杂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命的辉煌与顽强,脆弱与疾病,都离不开五行、五脏这种复杂关系。

       生命的复杂性,根源于其整体性,中医大智慧,善于驾驭这种复杂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9 08:43 , Processed in 0.0545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