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22: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18年9月22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董恩雷讲述《中医针灸学》下篇第一节针灸的治疗原则和配穴处方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处方组成和变化的规律、常用配穴法、特定穴位应用
         我们一起期待董恩雷届时对具体知识进行讲解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董恩雷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针灸的治疗原则和配穴处方内容。
         古人对于针刺穴位的发现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一开始,经脉是经脉,穴位与经脉没有固定联系,比如《十一脉灸经》就是这样的情况。
         后来逐渐了解了经脉与内在脏腑的关系,建立了经脉“昼夜五十度”的循环模式,经脉上也逐渐增加了针刺治疗的腧穴。
         经脉有阴阳属性,与内在脏腑互相关联。不同腧穴之间,也有互相联系的关系。
         因此,穴位配伍的具体内容,也受脏腑理论与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包括处方组成和变化的规律、常用配穴法、特定穴位应用 等。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21: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18年9月23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俞根初。

      俞根初,名肇源,字根初,又字行。因在家中排行第三,被乡间人称为俞三先生,为清代乾隆年间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陶里村人氏,是清代著名医家,“绍派伤寒”的创始人。传世著作为《通俗伤寒论》。俞根初学宗《内经》《难经》,辨治外感时病,遵循张仲景之旨,兼参温病学说,结合六淫治病理论,以六经辨证统摄三焦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从表里寒热论治外感病。在学术方面,既倡寒温合法,又统一外感病名和分类,创六经气化辨证体系,完善伤寒诊断方法,为伤寒立新法、创新方。勤于临床,勇于实践。用药芳香宣透,轻清灵动;既喜用果实,又擅用鲜品药汁。在不断地临床实践中,俞根初,进行了熔合伤寒与温病两种学说于一炉的有益探索,从而形成了寒温统一的六经气化辨证体系。

       后世相继有医家沿着俞根初提供的思路不断的进行着寒温统一的摸索。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江西名医万友生先后发表和出版了《寒温纵横》《寒温统一论》《热病学》等著作,更是掀起了寒温统一呼声的高潮。之后,这种呼声一直连绵不绝,至今不衰,很多医家,如方药中、裘沛然、时振声、张学文、邓铁涛等纷纷著书撰文,倡导寒温统一。

      可见,俞根初作为寒温统一的先行者,其影响力是远大的。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代医家俞根初的学术成就。

      清代温病学不能张仲景关于温病“不恶寒”的概念,也不说温病出现于春夏,而是四季皆有,所以,温病逐渐由“里热外发”,演化为由表证起病,可以泛发四季,成了“广义温病”。

      另外,张仲景的六经体系,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容纳不下后世新出现的方药。

      寒温统一,是几代人的梦想。

      如何统寒温?

     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俞根初的探索,有可贵之处,值得大家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2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一(2018年9月2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与各位同道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我们一起学习的主要内容:小儿内治给药方法与内治法则。药物外治法。小儿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灯火燋法。拔罐疗法。割治疗法。饮食疗法。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分享。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与内治法则。药物外治法。小儿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灯火燋法。拔罐疗法。割治疗法。饮食疗法等重要内容。
       人生天地之间,是自然而然,整体生成的。
《内经》说:“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形神一体,心身安康,才是健康。
     《内经》又说:“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不同的方法,都能治好病,不是单一物质对抗,可以和而不同,各显其能,共奏其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22: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9月25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她和大家一起讨论神志活动、呼吸运动、消化吸收、血液循行、水液代谢、生长生殖等有关内容。

                  在健康状态下,表现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活动;在病理状态下,则体现为患病机体的异常的生命现象。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的统一的系统整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协调平衡,阴阳匀平,气血和畅,维持着机体及其与环境的统一。神志活动、呼吸运动、血液循行、水液代谢、生长生殖等人体的基本机能活动,虽各为相关脏腑所主,具有各自的规律性,但又均为五脏功能互相协调配合的结果。

                 我们一起期待朱胜君为大家讲述神志活动、呼吸运动、血液循行与五脏调节的关系。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关于神志活动、呼吸运动、消化吸收、血液循行、水液代谢、生长生殖等有关内容。

                 生命进化的过程,是一个结构逐渐减分化的过程,也是“功能逐渐合化”的过程,而且结构越分化,越需要整体功能的支持,脑细胞最不耐缺氧,蚯蚓两断之后还能长成两个完整的生命体,就可以说明这些问题。

                中医强调整体自然生成,对于日益繁纷复杂的结构,只强调“内外表里”,概括其功能合化为“升降出入”。
              《内经》说:“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生命是一个圈,内外的划分,“中”就是内。内有“神机”,外有“气立”。
               有内外,就有出入;没有出入,就没有生命。
               因此,《内经》说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学会了“升降出入”,就懂得了中医:
               生命的有序,就是符合自然万物的升降大道,也就是河图洛书所表述的“自然生成”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1: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三晚上(2018年9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河北中医学院的武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讨论鼓胀的内容 。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鼓胀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水胀》篇载:  “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较详细地描述了鼓    鼓胀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水胀》篇载:  “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之肝水、脾水,肾水,均以腹大胀满为主要表现,亦与鼓胀类似。《诸病源候论·水蛊候》认为本病发病与感受“水毒”有关,将“水毒气结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者,称为“水蛊”。  《诸病源候论·水症候》提出鼓胀的病机是“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腹内”。
                 敬请期待武宁和大家一起学习鼓胀有关内容。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臌胀”的有关内容。
                 中医历来有风、痨、臌、噎“四大难证”的说法。
                “臌胀”的形成,大多是逐渐形成的,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疑难杂症。
                久病多虚,臌胀与肺脾肾的关系最密切,肺主气,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肾主水,为元气之根。
                其中一个脏腑功能底下,或者虚损到一定程度,都会发生臌胀;几个脏腑同时有病,更容易发生臌胀。
                因此,治疗臌胀一定要仔细分析,每个脏腑的情况,使治疗方药与病机紧密联系。
                当然,有很多臌胀患者,存在肝郁气滞,或者心血瘀阻的问题。因此,辨证论治十分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21: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四(9.27)晚上8: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建辉与大家一起分享《方剂学》中的“固涩剂”。

固涩剂是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以治气血精津滑脱丧失之证的方剂,属于“十剂”中“涩可固脱”的范围。根据功能不同,本类方剂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和固崩止带5类,涉及方剂11首。上周由雷宝淳讲述了前三类,今天由马建辉讲述后两类,包括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固冲汤,易黄汤5首方剂。

       让我们一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马建辉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固涩剂”的有关内容。

       中医认为“涩可固脱”,《内经》说:“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升降出入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出的太慢(涩、秘)、太快(滑、泻)都是毛病。
       《素问·痹论》说:“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又说:“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五运六气之中,火运太过,就会见到“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疮疡留毒。”
       人到老年,则“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固涩剂可以治气血精津滑脱丧失之证,临床常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和固崩止带等治疗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2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
                今天是周五(2018年9月28日),由我们《中医诊断学》小组的朱萍霞给大家讲述“抽搐和失血”这一章节的有关内容。
                抽搐是由多种病因作用于筋脉而产生的,如气血亏损,火热炽盛,风湿,寒凝,顽痰所致的筋脉拘急,皆可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失血是指不循经而妄行,溢出脉道,就是出血个症状,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临床上有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下血等。
                请大家一起期待朱萍霞来自新疆库尔勒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朱萍霞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抽搐和失血”的有关内容。

                它们都是与血有关系的病证。
                肝藏血,主筋。
                热邪或其它原因造成“血不养筋”,就会发生抽搐。

                血在经脉之中循行,需要脾统血,肝藏血,心主血。
                一旦脏腑不和,统血,藏血,主血的功能不正常,就会出现失血。也就是血不循经而妄行,溢出脉道,而见到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下血等。


               治疗抽搐和出血,都需要辨证论治。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16: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晚上(2018年9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世界中联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来自澳门针灸学会的张俊青理事长讲述《针灸学》。

                   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请大家一起期待张俊青的讲座。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张俊青讲述《针灸学》成功!
                   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中风病的针灸治疗的有关内容。
                   由于我去北京开会,没能及时收听和评论,很抱歉。
                   后来一听,觉得内容很丰富,值得学习,可以多听几遍。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22: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18年9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头痛”病的诊治问题。

                  头痛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头痛等,中医对本病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头痛”的有关内容。
                  头痛这个病很常见,中医把它作为一个病名确立起来,而不是作为症状,这是因为中医“以无为本”,“立”这个病名就是为了破,要把它转化为“无”。
                  所以不必过多关注它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因为中医的治疗不是直接解决病灶,而是按照邪正斗争、扶正祛邪,恢复人体自身的升降出入,气血阴阳的平衡和谐。
                  有的头痛容易治,也有不容易治疗的头痛,华佗因为曹操的头风病而被杀害,是很有名、很特殊的“医患矛盾”。
                 《华佗传》说他“年且百岁,犹有壮容”,一个老中医有这样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华佗何罪?
                  怀璧其罪!
                  华佗“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不愿意做官,有人却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耻以医见业”,误解他、抹黑他。
                  华佗只想做一个民间医生却不能,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中医命运坎坷的缩影。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 2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一(2018年10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儿童保健,中医儿童保健学强调重视先天“保胎”和“胎教”,出生之前的干预可使儿童先天禀赋充盛,而出生之后的调护则能够保证小儿健康发育成长。内容从父母婚配、受孕,到胎养、护胎、胎教,直至发育成熟,都有很详细的论述。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等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是我国首创;养胎、护胎、胎教理念体现了中医“优生”、“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的观点。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第二节新生儿期保健和第三节婴儿期保健,这两个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小儿刚刚脱离母体,娇嫩无比,气血未充,脏腑柔弱,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适应和调节能力常不足,抵抗力弱,完全依赖成人的悉心调护,稍有疏忽,容易患有疾病,甚至夭折,这两个时期也是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人生时期,所以这两个时期的保健工作极其重要。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有关小儿科优生优育,幼儿保健等有关内容。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扁鹊“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中医儿科学萌芽和建立于春秋战国之际,历代医家都有所研究与发展。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重视脏腑辨证,其中的六味地黄丸流传千年,至今长盛不衰,扩展运用到了更广泛的领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3-29 19:10 , Processed in 0.05538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