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5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1:27:36 | 只看该作者
                 预告:本周五(2018年11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萍霞讲述《中医诊断学》。

                她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部分,原文选录。上周黄小平讲了第二:闻诊,问诊,切诊,这一部分内容。本周给大家汇报四诊当中的“脉诊”

               让我们一起期待来自新疆的朱萍霞讲述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朱萍霞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部分“原文选录”之中的“脉诊”内容。

              关于脉诊的神秘性,中医界有“胸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慨,也有的人说“熟读王叔和(《脉经》),不如临证多”。
              中医传到日本之后,他们也许是感觉脉诊很难把握,就不摸脉,只会摸肚子(腹诊)。
              二三十年前,朱良春国医大师到日本访问,日本一些学者组织20多名患者来摸脉,然后由朱良春先生写出诊治情况,符合率很高,日本人大惑不解,向朱老求教。
             朱老略一沉思,就说:
             你们见过中国的笛子吧?只不过是一根竹管,上边有很多孔,演奏者却可以吹出余音绕梁,关键是他们懂得音乐。否则,用笛子做竹管来使用,还不如一个吹火棍,因为“一吹它就跑气儿!”
             朱老一席似乎是玩笑的比喻,把中医复杂脉诊的意义和学习脉诊的价值,说得很透彻。

55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21:49: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下篇治疗各论内容:
        包括癃闭、水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的具体内

        请大家届时关注王群才讲解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下篇治疗各论内容:
        主要包括癃闭、水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的具体内

      《内经》说: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又说: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黄帝内经》认为,根据不同病情,根据天时地域之宜,分别使用针刺、艾灸、药物、导引按跷、砭石等治疗方法,或者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治疗。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因此,针灸可以治疗很多病,或者说能够治疗所有的疾病。

55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9:0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8-11-12 19:08 编辑

                 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血证”病的诊治问题。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在占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
                本病属于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多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血证的范围相当广泛,凡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科病证,均属本证的范围。本节讨论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血证”病的诊治问题,主要是血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在占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内科常见的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
               中医认为“血气者,人之神。”血在人体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血的生成与运行,与很多脏腑有关系,也和很多内外因素密不可分。
               中医这个认识与西医不同,西方古代有“四体液学说”,认为发烧、疼痛,还有很多病都是“血液太多”,所以“放血疗法”在西方很盛行,美国总统华盛就是被错误的过度放血而致死的。

              中医认为出血,有很多原因,火热妄行,气不统血,都是常见原因,当然,有些失血的原因错综复杂,需要仔细辨认,辨证论治才能有好的效果。

5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2:01:14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一(2018年11月12日20: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口疮。
              小儿频繁发作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单位时间内超过一定次数,即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古代医籍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与本病接近。
              反复呼吸道感染多见于6个月—6岁的小儿,1—3岁的幼儿更为常见。以冬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时易反复发病不已,夏天有自然缓解的趋势,一般到学龄期前后明显好转。如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咳喘、心悸、水肿、痹症等病症,甚至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部位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有发热,周身不适为特征。若果满口糜烂,色红疼痛者,称为口糜;溃疡发生在口唇两侧者,称为燕口疮。口疮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指出口疮的发病与火热之邪上攻有关。本病属于西医学口炎范畴,包括溃疡性口炎、疱疹性口炎、口角炎等。
            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2—4岁多见。一般预后良好。体虚患儿,口疮可以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体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合理治疗小儿时期疾病是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决定一生体质的重要措施。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口疮”的有关内容。
            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偶尔一次的感冒不一样,古代所描述的虚人外感、体虚感冒与本病接近。多见于1—3岁的幼儿,也可以在成人之中的体虚、产后出现,老年人也较为为常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气候变化剧烈时易反复作。
           我当年主持过相关课题,治疗了几千例儿童的反复感冒、咳嗽、哮喘。
           这类病儿,不能单纯补虚,也不能单纯清火。单纯补虚容易上火,单纯清火不能尽快提升抗病能力,必须“清补结合,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缓解期与发作期,连续观察治疗,密切观察证候变化,做到“随证治之。”
           反复口腔溃疡,也和患儿喂养不当,体质气阴不足,虚火上炎等,有一定关系。
           儿童的疾病,脏器轻灵,往往随拨随应,容易治愈。
           尽管,独生子女,或者目前放开二胎之后,人们普遍重视儿童的健康,但是,很多人对“三分饥和寒”的喂养护理要求,做不好,因此,才容易出现“复感儿”日久不愈。

5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11:19:3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广泛地存在于脏腑、形体、官窍等器官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与液的区别:性质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其性较为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器官,起濡养作用者,称之为液:“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灵枢·五癃津液别》。
       那么,津液的概念是什么?津液又是如何生成、输布和代谢的?津液具有哪些生理功能?津液与五脏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接下来还要详细的阐述气、血、精、津、液五者之间的生理关系和病理影响机制。
       请关注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津液”的有关内容。
       在中医的体系里,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有的时候把“津”和“液”统称在一起,有的时候则分别来说。

      《内经》说:“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
       又说:“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由此可见,津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津液在身体之内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5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22:0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8年11月14日)的一技术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武宁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学》_遗精的内容。
        遗精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因梦而遗精的称“梦遗”,尤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的谓“滑精”。必须指出,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长期五性生是指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遗泄的病证+其中因梦而遗精的称“梦遗”,尤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的谓“滑精”。必须指出,凡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长期五性生活者,—一月遗精1-2次属生理现象?如遗精次数过多,每周2次以上,或清醒时流精,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态。   本病记载首见于《内经》,该书称遗精病为“精自下”,并对起病原因、兼见证候,均有闸述。《灵枢,本神》篇指出:“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
       让我们期待武宁的精彩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遗精的有关内容。
        遗精是一个患者难以启齿的疾病,也颇不容易求医问药,因此,很多人就如同《红楼梦》的一个病人那样久病不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自从中医学建立的时候开始,古人就很重视肾精的顾护,《黄帝内经》认为“肾藏精,主水,为先天之本”。其关于肾精与身体健康的论述也很细致,说有“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的生长和衰老的规律。又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阴阳)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因此,固护肾精,意义重大。
治疗遗精,也必须辨证论治,很多情况下不是滥用补药可以治愈的,需要清心火(相火),宁心神,固肾水,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本病。



55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7:0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11.15)晚上8: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建辉与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中“祛湿剂”的相关内容。

                   祛湿剂主要包括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湿化浊剂五大部分。今天晚上我们主要学习前两部分的内容。涉及到的方剂有: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当归拈痛汤等方剂。

                   让我们一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马建辉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其中“祛湿剂”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方剂为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等。
                  祛湿是中医独特的学术内容,湿是六气之一,也可以是六淫之一。
                  “凉生燥,热生湿”,夏天暑热,也是生机勃发的季节,万物繁茂,大地一派生机,如同人的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
                  一旦,人体的机能下降,脾失运化,就会造成湿邪内犯,水湿内停,产生很多相关疾病,中医治疗也分化湿、利湿、燥湿、逐湿的不同情况。


55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22:04:51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群友,中医同道们,大家好!
        本周五(11月16号)晚上8: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雷宝淳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医诊断学》附篇的歌诀选读。今天先学习《察舌辨证歌》和《诊色歌》两部分。两首歌诀均是望诊的内容,利用歌诀方便学习记忆。

     让我们一起期待雷宝淳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雷宝淳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附篇的歌诀选读。            

        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察舌辨证歌》和《诊色歌》有着浓郁的中医特色,古人在学术传承的时候,很重视歌诀的利用。
中医说的童子功,主要是背诵的知识,这也是《内经》说的“先师口传心授”的内容。
        歌诀的内容往往很凝炼,概括性很强。
        不知道大家休息了没有,《素问》的大部分文字都是“韵律文”,很容易背诵,也就是具有“流行性元素”,这个特点是其传承千年的原因之一。
        保定市的学龄前儿童王玄一可以背诵《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将近一万字。
        当年,路志正大师下放农村,没有教材,他靠着背诵的知识,培养了两个儿子,他们虽然没有读过中医大学,但是回城不久就成了医生,很快就考上了研究生!
        这样的杏林佳话,是代不乏人,经常出现的。



55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7 21:49: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下篇治疗各论内容:
           包括崩漏、带下、胎位不正、滞产、乳少、阴挺、急惊风、遗尿、疳疾病症的具体内容
           届时王群才和大家共同学习以上内容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下篇治疗崩漏、带下、胎位不正、滞产、乳少、阴挺、急惊风、遗尿、疳疾病症的有关内容。
        针灸治疗的广泛性,在中医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不存在任何疑问的“普适技术”   ,只是西方医学传入之后,或者针灸治疗走出国门,才有了“质疑针灸疗效,问难针刺原理”的学术问题。
        研究针刺麻醉原理的时候,发现针刺可以促进神经递质内啡肽等类吗啡物质的合成与释放。
       目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法令,要限制麻醉药止痛药的使用,推动包括针灸治疗在内的替代疗法,要提供医保报销。
        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针刺治疗原理,推广这个技术,是一个有利因素。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22:05:2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1月18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一家陈实功。陈实功(1555一1636),字毓仁,号若虚,别号六和堂主人,明代崇川(今江苏南通)人,为明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外科三大学派之一“正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外科正宗》,在临床上提倡内外并治,刀针与药物相结合的临床治法;在学术上提出了“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的外科证治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著《医家五戒十要》,指出患者应人人平等,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为医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陈实功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医学成就,这与明代重教尊医的良好风气息息相关。明政府十分重视医学教育,除官办医学之外,还大大鼓励支持家传、师承及个人办医,并又大力实行世医制度,加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兴盛繁荣,使得中医学在明代,尤其是明代后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今,面对中医式微的情景,我们也应该大力提倡并重视中医教育,将院校之外的家传、师承弘扬起来,也可鼓励有实力的个人开办中医教育,并激励世医之家薪火相传,这样,中医何愁不能复兴!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明朝末年著名医学家陈实功的学术成就。
                 陈实功(1555一1636)是中医外科的代表人物,著有《外科正宗》,全书共12卷157篇对痈疽、疔疮、流注、瘰疬、瘿瘤、肠痈、痔疮、白癜风、烫伤、疥疮等外、伤、皮肤、五官科疾病,"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则微至疥癣,亦所不遗"。分析详尽,论治精辟,治法得当,并附若干医案,令人信服。
                中医外科的历史很悠久,《周礼》之中的“疡医”是鼻祖。《韩非子》说扁鹊“以刀刺骨”,“病者忍痛”,可以让“扁鹊尽巧”,那个时代麻醉药似乎还没有发明出来,手术的痛苦不言而喻。
                此后,华佗有了麻沸散,手术的痛苦降低了,但是,中医没有继承华佗开腹疗疾切除病灶的学术特点,只走了张仲景辨证论治的道路。否则,如果中医经常开腹做手术,《医林改错》这本书估计在孙思邈之前就出版了,不会等着王清任来写。
               陈实功先生《外科正宗》所治疗的“外科病”,大多病灶在体表,是“脏腑之外”的病。
               因此,他所说的“正宗”,与人们心目之中的开肠破肚不一样。
               这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医与西医不一样的地方。

              西医的外科,不是外治,是内治,是到里边去治。是“内病内治”思想指导下的技术。
              因此,西医的外科,不是陈实功《外科正宗》所论述的范围。
              西医的外科“不正宗”,与陈实功的“正宗”,可以说不是一个标准形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06:23 , Processed in 0.0735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