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269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8:4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4年1月25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三十一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第三十一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青蒿主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治留热在骨节间,明目(《本经》)。李时珍曰∶青蒿得春木少阳之气最早,故所主之证,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也。按《月令 通纂》,言伏内庚日,采青蒿悬于门庭内,可辟邪气。阴干为末,冬至、元旦各服二钱亦良 。观此,则青蒿之治鬼疰伏尸,盖亦有所伏也。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具有退热除蒸之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
        白薇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69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39:1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24年1月26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体质肿瘤学》的三辨六法治肿瘤。三辨就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和中医辨体质相结合的辨证体系,体现的是以中医为主导,以西医做支持,中西医联合抗癌,尽可能多的绿色抗癌的诊疗思想。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平民百姓多年之所盼,更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唯一出路!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体质肿瘤学》的三辨六法治肿瘤。三辨就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和中医辨体质相结合的辨证体系,体现的是以中医为主导,以西医做支持,中西医联合抗癌,尽可能多的绿色抗癌的诊疗思想。
         2019年9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提到:癌症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要求,深入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其中提到:
      提升癌症中医药防治能力。制订完善癌症中医药防治指南、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癌症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法,探索创新符合中医理论的癌症诊疗模式,培养癌症中医药防治专业人才。 开展癌症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形成并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在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中,规范开展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和优势。 强化癌症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研究梳理中医药防癌知识并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内容。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4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4年1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这本书的内容。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 序言:健康长寿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不懈的追求,中医几千年以来,对此积累了深厚的理论,探索出丰富的经验。
        引言:养生保健是中医的一个理念,也是古人千百年来不懈的追求,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探索的道路曲曲折折,逐渐寻找出来一些正确的方法和理论,值得人们珍惜和借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随意创造,也不能推倒重来。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向外求仙药,是养生保健过程之中的早期阶段,向内”反求诸己”依靠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的养生保健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向内求的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有很深厚理论基础。
       第三节:柔性运动不竞技,快乐健身最受益。
      四、学八段锦,轻松健身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七、摇头摆尾去心火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第四节:取法太极,行气强体
       届时我们共同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外求内养找健康》 第二章:向内保养培正气,健康生活靠自己、 第三节:柔性运动不竞技,快乐健身最受益。 第四节:取法太极,行气强体
       太极拳是很流行的中国功夫,很有代表性的柔性健身运动,关于它的起源、流传有很多说法。综合各家观点,可以看出它在民间流传多年,在清末才逐渐成数,并变化出不同的流派。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河南温县的陈式太极拳流传比较早,河北永年的杨露禅杨式太极拳源出于陈氏,而有所变化。太极拳是杨露禅带到北京之后,在他的手里才得以被官家子弟练习,逐渐由民间走向了普及化的道路。具体的故事虽然有出入,但是主线比较明确。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杨露禅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店“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练习民间的拳法,并借陈德瑚家的大院子授徒。杨露禅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感谢王群才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269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09:40:47 | 只看该作者
今周日晚上(2024年1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神志病学》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各类精神、心理、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神志病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门重要的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学科。今天继续学习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奔豚气,祥情我们一起期待!!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导师王红霞主任讲座成功!她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中医神志病学》第十一章形神失和类疾病之奔豚气的有关内容。
          奔豚或者叫做奔豚气,是中医当中的病名诊断术语,中国古典医籍《金匮要略》里面有一个章节专门论述奔豚气。奔豚的特点是患者感觉有一股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感谢王红霞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5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04:5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2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
该书于2022年由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

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五、坚守道术并重逐渐走向复兴
(三)经典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祝贺河北中医霍立轩中医师在隆尧县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分享了由曹东义教授主编的《医经学派》一书第三章  医经学派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五、坚守道术并重逐渐走向复兴(三)经典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中医学关于人的认识,关于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药性等都属于理论;而四诊、药物采集、鉴别、炮制、针法、按摩、接骨等等,大多属于技术;每一个具体的医疗经历,经验教训,都属于经验。
理论的学习主要在学校里完成,当然在近代教育出现之前,都是师徒相传的,往往是学理寓于经验之内,未加别白。或者,取前人的著作来自学,使自己在理论上充分掌握中医学的基本规范。邓铁涛先生说:“经典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读的。”说的就是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朱良春先生说,书本记载的前人的经验,也必须经过自己的验证,才能叫做“经验”。无论中医与西医,在临床上都必须依据经验。他说:“术无道不远,道无术不行”,应该道术并重,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感谢霍立轩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点评

中医理论愚昧落后荒诞不经,中医学关于人的认识,关于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药性等都属于古人瞎琢磨的产物,这些理论没那么神秘。这只是古人瞎寻思的结果。这些理论,其实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2-2 12:45
2696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05:4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4年1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继续为大家讲述《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扁鹊故里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的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扁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继续为大家讲述了《扁鹊学术思想研究》之扁鹊故里。
        关于扁鹊的里籍问题,历史上众多学者一直认为他是靠近渤海湾的鄚州人,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些学者认为扁鹊应该是泰山脚下的“卢人”。经过细致考证,可以看出另立“扁鹊卢人”之说是对杨雄《法言》的误解。
杨雄是为了说明“卢医有真假”,“医多卢”不是赞扬卢医,也不是为了论证扁鹊的祖籍,而为了批评“售伪”的庸医。后人不察,把批评当表扬,误出“扁鹊卢人”之说。
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寻根溯源,探索扁鹊里籍问题。
       关于扁鹊里籍的记载,最早的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韩婴,他在《韩诗外传》之中第一次提出扁鹊的里籍,是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在扁鹊师徒路过虢国,打算进入宫内救治虢太子的时候,韩婴记录扁鹊自我介绍时说:“入言鄭(鄚)医秦越人能治之。”
      司马迁为了避免抄错而郡县并称
司马迁写《史记·扁鹊传》,开头就说:“扁鹊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其中有些文字,如“渤海”的“渤”字、“鄭”字,都是古代与现在传抄过程之中出现的讹误字,本来应该是郣、郣海、鄚,需要仔细辨别。
       感谢张培红院长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7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0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4年1月31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路志正路老的《医林集腋》的内容,包括治肝不忘调脾、调理脾胃法在胸痹治疗中的运用、益气健脾法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五泻心汤的临床运用、扶阳抑阴法治疗尿毒症两例、从师临证有得、半日特诊话方药,敬请王秀民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王秀民主任在石家庄市中医院讲座成功!她继续与大家一起学习了路志正路先生《医林集腋》治肝不忘调脾、调理脾胃法在胸痹治疗中的运用、益气健脾法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五泻心汤的临床运用、扶阳抑阴法治疗尿毒症两例、从师临证有得、半日特诊话方药的有关内容。
        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著名中医内科学家,上禀中医世家传承,早年悬壶乡里,名重荆楚,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上溯经典,下及各家,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法十八字诀。
       路志正先生认为现代胸痹发病与中焦脾胃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在临证时擅长从脾胃着手,以调理脾胃之法辨治胸痹,然脾胃功能正常的前提是肝疏泄功能的正常,肝失调达疏畅,则中州失运,津液输布受阻,水湿痰浊壅滞,胸阳失舒而成胸痹,所谓“土得木而达”“土壅木郁”,故调脾疏肝是胸痹治本之道。肝之疏泄功能无恙,则脾胃升降适度,脾之运化正常,而无胸痹之虞。
       路老认为脾胃为气机之枢,如张琦《素问释义》云:“中枢旋转,水木因之而主升,火金因之而右降。”若升降有序,气机通畅,人即安康。若中焦脾胃有病,升降失司,气机不畅,则阻碍胸中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进而影响到心,即可诱发或加重胸痹。临证十分重视中焦气机的调畅,主张调理脾胃当重升降,且常意欲升清则稍配降浊之品,希其降浊而少佐升清之味,从而使升降相因,出入相济。如化湿时用荷梗轻清升脾阳,藿梗和中降胃气;燥湿时用白术治气虚,枳实消气滞;治痰时用瓜蒌滑利豁痰浊,薤白辛散开胸气;治闭时用菖蒲主开心孔,利九窍,郁金主行入心破血气。又因肺主治节,有宣发肃降之用,对脾胃气机的升降有直接的影响,肺气宣发,则脾气能升,肺气清肃,则胃气顺降,故临证时而选用杏仁、枇杷叶、桔梗、苏子等,以加强其清肃降浊之功。
        感谢王秀民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269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12:07:12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4年2月1日)我们将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来共同温习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
        今天分享各论部分第三十二讲“泻下药概述及大黄”,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为主要书目,与大家共同温习了临床中药学的知识内容第三十二讲“泻下药概述及大黄”,内容为上述药味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大黄(Rheum palmatum L.) 别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主产我国甘肃、青海、西藏;此外,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陕西也有少量生产。野生、栽培或半栽培,产量甚大。为常用中药和重要出口商品。以根茎及根部入药。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

  【功效与作用】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攻下药。

  【临床应用】用量3~30克,煎服。用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用适量,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药理研究】泻下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苷类,抑菌成分为游离性蒽醌。大黄不含土大黄苷,可作为鉴别正、伪品的依据之一。动物实验表明,提取物有泻下、抑菌、止血、促进胆汁分泌、降脂、降压和抗肿瘤作用,对消化系统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兴奋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感谢张慧康硕士的讲述和分享!

2699
发表于 2024-2-2 12:45:36 | 只看该作者
马京雪 发表于 2024-2-2 12:04
大家好!本周一(2024年1月2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中医师向各位同道分享由曹东义 ...

中医理论愚昧落后荒诞不经,中医学关于人的认识,关于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药性等都属于古人瞎琢磨的产物,这些理论没那么神秘。这只是古人瞎寻思的结果。这些理论,其实和先民们认为“天”没掉下来是因为有柱子撑着的“理论知识”一样,想法可爱,但正确的知识含量约等于0。这是人类早期对世界的懵懂猜测。但后面几千年,很多人仍然认为,了解了这玩意,就足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

这种思维方式,导致全体传统中医群体的狂妄无知。
2700
 楼主| 发表于 2024-2-9 17:43:25 | 只看该作者
        尊敬的曹东义老师,各位师兄师姐,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黄小平今天(2024年2月2日)和大家分享的是,山东中医学报于80年代初开启的专栏报道《名老中医之路》第二部,今天介绍的是时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做务量邓铁涛,题目是“万里云天万里路”

邓铁涛(1916-2019),中共党员,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战略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所长。1916年农历10月11日出生,1937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1年起在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及其附属医院任教并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80多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邓铁涛同志继承与创新中医理论学说,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作出卓越贡献。1962、197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两次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2003年任中医抗非专家顾问组组长,获“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2009年被国家人社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医大师”。2019年1月10日安然逝世,享年104岁。2019年1月11日,中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和中共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联合下发了《关于向邓铁涛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向邓铁涛同志学习。2019年9月29日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1年6月29日,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祝贺上海的中医黄小平院长讲座成功!他和大家分享了《名老中医之路》第二部,时任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做务量邓铁涛先生的文章,题目是“万里云天万里路”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具备医人‘医医、医国三境界,他说:“学医后感到自己文化基础薄弱,遂饥不择食地看书,文、史、哲及其他自然科学知识等都看,课外读书杂乱而无计划,贪多嚼不烂,花费了一些时间,但自己摸索着走路,付出了光阴作为代价,初步养成自学的信心与习惯,还是值得的。读书乱不好,但读书杂有好处,今天我仍然认为,知识面既要有深度,也应有广度。积累知识好比建筑金字塔,底宽顶尖,乃能巍然屹立。我们是社会上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除了医学领域之外,还有人生其他思想活动的领域。知识的广度可以使我们视野开阔,能帮助克服保守思想,能推动专业知识的深化与发展,文学、艺术使我们接触时代的脉搏与生活气息,因此在业医之余,也就成了我的爱好。 《内》、《难》、《伤寒》、《金匮》等古典医籍,经过反复多次地实践与教学,对它们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这些著作的重要性是大家所公认的,就不细说了。《内经》这一古典著作这么重要,说明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没有医学史的知识,不足以了解几千年来的成就与发展。因此,我对医学史有兴趣,而医学史又和中国通史息息相关。中学时代的历史知识远远不够,不得不涉猪一些通史。《内经》充满哲理,其理论的产生和古代哲学有血缘关系。金元时代我国医学的争鸣亦与当时哲学上的争论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明简要而又深刻:"儒之分始于宋,医之分始于金元。”
       经过艰难困苦的不断学习,逐渐提升自己,邓老成为大家敬仰的中医学家。
         感谢黄小平院长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9 21:11 , Processed in 0.0523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