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361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22: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18年6月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内科学》的喘证。   
                   喘证,它是我们肺系疾病的常见类型。
                “喘,疾息也”,《灵枢·五阅五使》曰:“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曰“肺高则上气肩息”,也就是早在几千年前早已有了喘证的症状描述。

                   今天我们期待王秀民讲述喘证的概念、病因及辩证要点等,敬请关注。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喘证”的诊治要点。
                   喘分虚实,实喘多在肺;虚喘多在肾。
                   实喘往往有危险,虚喘多数病程长。
                  中医常说喘无善证,有根,因此,不论是虚喘还是实喘,都不能轻松大意,要仔细辨证论治。
                  现在常用“分型治疗”取代了辨证论治,大家需要注意。
                   如何把分型治疗的规则,与临床的辨证论治相结合,不出乎规矩之外,也不被分型所局限。这就需要心中有底,有依据。
362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21: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座预告:今晚的讲座提前到7点开始请大家按时收听
                    今天晚上(2018年6月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建辉讲《中医方剂学》“泻下剂”部分的有关内容。
                    主要涉及的方剂,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等。
                    下法,是中医学很重要的方法,此前,有些医学家擅长使用下法治疗疾病,它的发展历程很长,也有很多知识点。
                    我们一起期待,马建辉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马建辉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泻下剂”方药的使用方法,知识要点。
                    泻下方药的使用,主要是祛除内在的邪气、宿食糟粕,邪热积滞。
                 《黄帝内经》说“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因此,使用寒凉的泻下药,是很常见的。张仲景《伤寒论》的三承气汤,是代表方剂。
                  为何都是泻下方药,却需要“三承气”,而不是一个方剂加减?
                  这说明张仲景在运用泻下方法的时候,对于病机的把握是很严格的。除了三承气,还有桃核承气汤、陷胸汤、大柴胡汤等,都有攻下的作用,这说明不是“一泻了之”,使用泻下方剂不能简单从事。
                  当然,温里、和解、消导、补益,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不是任意为之。
                  中医驾驭复杂方药,具有大道从简的智慧,也有细致入微的具体策略。需要大家仔细体会。
363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22: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五(2018年6月8日),北京的刘云双预告说:

                    尊敬的曹老师好!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同道。各位师兄师姐,大家好!
                    我是曹东义教授的学生刘云双。受曹东义教授指示:本周五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云双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医诊断学》,在上周五,上海的黄小平院长为大家讲述了脉诊的部位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平脉:随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有哪些生理性变化以及病脉的各种脉象与主病。 届时敬请大家关注并给予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刘云双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各种脉象的形象与主病。
                    古代中医学家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摸索出来很多不同的脉象,成为重要的诊治依据,以此作为认定病情,进行治疗要点。
                    日本人学习中医,但是不能摸脉,只会摸肚子(腹诊)。他们不理解其中的奥妙。
                    30年前,朱良春大师去日本交流学术,他们找来20多个病人,让朱老摸脉断病。朱老均能诊治无误,很让日本人大惑不解。
                    日本友人问他:“为什么摸一段动脉,会有这么多学问?”
                    朱老略一沉思,为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竹管,烫几个眼,就能吹出余音绕梁的旋律,前提是懂得它。如果不懂笛子,用它就没有什么用了。即使是用来吹火也不行,跑气!
                   朱老一席话,让日本友人十分叹服。
364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22: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的董恩雷说:
                     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同道。各位师兄师姐,大家好!
                    本周六(2018年6月9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8:30准时由董恩雷继续为大家讲述《针灸学》。
                    我和大家学习分享的是:足阳明胃经和 足太阴脾经的腧穴、定位、主治、操作作用等。

                    届时敬请大家关注并给予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董恩雷讲述《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布的腧穴与主治病证。

                    中医针灸铜人铸造于宋代,用做考核针灸医师的操作技能。这说明古人对针灸穴位取穴与治疗是很细致,有严格要求的。
                   今天,通过人体解剖学的有关知识,对于腧穴的描述就会更细致。
                   古人对每一个腧穴的命名,都有一定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它与内在脏腑功能的联系,以及它所处的部位特点。

                  毫无疑问,经络,腧穴,是构建和谐人体的重要组织,尽管现在还没有找到“经络的本质”,但这不影响中医人对经络与腧穴的运用。

                 人体通过经络与腧穴,不仅把人体的整体性建立起来,而且还是“内病外治”的物质基础。
365
 楼主| 发表于 2018-6-10 22: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18年6月10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喻嘉言。喻嘉言名喻昌,字嘉言,晚年自号西昌老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今江西新建县人,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长州的张璐、歙县的吴谦并称为“清初三大名医”。喻嘉言的一生自儒而禅,自禅而医,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自幼能文,博览群书,喜爱国棋,在医学、佛学和棋艺等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被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列为清初“十四圣人”之一。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等。在《伤寒论》研究方面主要提出了“三纲学说”,成为伤寒错简重订派的主要人物,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并又提出温病三纲学说以及以保阴为主的温病治疗原则,对后世温病学起到了一定启发作用。喻嘉言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也很值得今天为医者去学习、去继承、去借鉴。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喻嘉言的学术成就。
喻嘉言《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对王叔和编述仲景《伤寒论》的具体做法,大为不满,而且几乎对所有曾经研究过《伤寒论》、校注过《伤寒论》的学者,都不满意。他说:“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王实之流,非不互有阐发,然不过为叔和之功臣耳,未见为仲景之功臣也。”“林亿不辨朱紫菽粟;”成无己“其注释之差,十居六七”;“程德斋作《伤寒钤法》,尤多不经;”连首倡错简的“国朝王履”,也被喻嘉言斥为“虽有深心,漫无卓识,亦何足取?”只有方有执是个例外,喻嘉言称其《伤寒条辨》“大得尊经之旨,然未免失之过激。”
                 喻嘉言对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把《伤寒论》太阳篇,分为寒伤营,风伤卫,风寒两伤营卫的做法大加赞赏。提出了他著名的三纲学说,他说:“春夏秋之伤温、伤热,明以冬月伤寒为大纲矣;至伤寒六经中,又以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

                  喻嘉言虽然也继承吴又可瘟疫之气从口鼻而入的主张,但他对吴又可的学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他说:“有谓疫邪无形象、声臭、定时、定方可言,是以一岁之中,长幼莫不病此,至病伤寒者,百无一二;治法,非疏里,则表不透;非战汗,则病不解。愈摹愈远,究竟所指之疫,乃为伤寒、伤温、伤暑热之正病。疏里,则下早可知;战汗,则失表可知;只足自呈败阙耳!”
                喻嘉言从仲景《伤寒论·评脉篇》受到启发,提出了温疫的三焦辨证学说。他说:“昌幸微窥仲景一斑,其《平脉篇》中云:‘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凡二百六十九字,阐发奥理,全非伤寒中所有事,乃论疫邪从入之门,变病之总。所谓赤文绿字,开天辟地之宝符,人自不识耳!”他从这些文字之中,体会出了深刻的“微言大义”,经过进一步发挥,阐发出三焦辨证学说,他说:“篇中大意,谓人之鼻气通于天,故阳中雾露之邪者为清邪,从鼻息而上入于阳。入则发热、头痛、项强颈挛,正与俗称大头瘟、蛤蟆瘟之说符也;人之口气通于地,故阴中水土之邪者为饮食浊味,从口舌而下入于阴。入则其人必先内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清便下重、脐筑湫痛,正与俗称绞肠瘟、软脚瘟之说符也。然从鼻从口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依次分布上下。故中焦受邪,因而不治;中焦不治,则胃中为浊,营卫不通,血凝不流,其酿变即现中焦,俗称瓜瓤瘟、疙瘩瘟等证,则又阳毒痈脓,阴毒遍身青紫之类也。此三焦定位之邪也。”
               喻嘉言所说的三焦辨证,虽然是对瘟疫而言,但对整个温热病也都是适用的。
366
 楼主| 发表于 2018-6-11 22: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2018年6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霍立轩继续讲述《中药学》,今天学习第二章“清热药”中关于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和清退虚热药的内容。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证候。
                   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霍立轩讲述《中医学》成功!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三类清热药的功效,知识点。也就是第二章“清热药”中关于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和清退虚热药的内容。

                   里热证的出现,有很多原因,治疗的方法与方剂,也相应分成了很多类,有的是“广谱”的清解气分热的药物,有的能够入血分“清热凉血”。有的可以清热利湿,有的则可以清热养阴。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
                  毒,一般是邪气厚重、猛烈;毒有寒毒、湿毒、热毒、温毒等不同特点与说法。

                  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证候。
                  湿热多出现在暑热季节,所谓“暑必夹湿”,凉生燥,热生湿。湿热容易弥漫三焦,其性粘滞,不容易迅速消退。

                 清虚热药性多寒凉,具有凉血退虚热的功效。
                 虚热多发生在热病后期,邪气已经衰退,余热未清,阴液已虚,因此,清虚热一般不用苦寒,而是甘寒养阴,寓清热于补虚损之中。
367
 楼主| 发表于 2018-6-12 21: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今天(2018年6月12日)是周二,晚上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第六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大智慧。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自然生成”、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五个系统乃至每个系统之中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络状态,即所谓“五行大系”。五行大系还寻求和规定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统摄自然与人事。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对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的基本概念和含义,五行与阴阳的关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如何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五行之间是怎样维系相互平衡的?应该怎样认识五行之间平衡失调的?
              让我们共同期待张培红主任带来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五行学说”的有关内容。
              在过去的教材里,很多时候都把阴阳五行说成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过去认为这是拔高中医,说中医具有“科学性”,可以与西医“汇通”。其实,这往往矮化了中医。
               中医与西医不是一个体系,中医依靠生成论,有无相生,“以无为本”;
              西医依靠“构成论”,用结构说明功能,从结构出发,“以有为本”。
              但是,整个世界明物质只占6%左右,看不见 的“暗物质”占90%以上。
              生命就像计算机,看得见的硬件只有那么多,看不见的软件数不清。计算机不能运转,不一定是硬件的问题,因此只从硬件找原因,就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五行学说是“天人合一”的哲学
             西方的哲学四元素学说,印度佛教的四大学说,都没有“金”。因为自然界没有可以“金曰从革”当做工具使用的“金”,金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也是人类改造世界必不可少工具。就是说,“金曰从革”,社会革命需要金,建设也需要金。可以说,没有金属文明,就不会有文明世界。
            中华文化把“金”的巨大价值,体现在五行的哲学体系里,构建了“多元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体系”,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不被人们所了解,没有认识到它的伟大价值,甚至有人诟病、抹黑“五行学说”。
            所谓五行,是古人总结的一套学说,主要用来说明万事万物的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制约,达到生态平衡。是一个善于解决多因素平衡、和谐、共存的学问,是很可贵的理论方法。
             五行的具体内容,不能简单地从物质结构来理解,而应该从“时空整体”的角度看世界。
368
 楼主| 发表于 2018-6-13 21: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三(2018年6月13日)晚上由刘敬章继续讲述《中医内科学》之肺痈的证治内容。肺痈之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以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临床特征,病因为风热犯肺或者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炼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成痈成脓。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属于实热证候,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治疗以祛邪为主,随证治之。现代医学所说的肺脓肿、肺坏疽、支扩、肺结核空洞伴有化脓感染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敬请期待刘敬章与大家共同学习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肺痈的诊治要点。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之中说:“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可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内科病,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个病的病死率很高。
                   张仲景推测其病因病机说:“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对于这个病的治疗,张仲景说:“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又说:“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
                 这些方剂是否能够完全控制病情?
                 孙思邈《千金方》有“千金苇茎汤”一方,也被后人传诵。
                 朱良春先生上世纪挖掘民间中医经验,用金荞麦根“铁脚将军”草,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引起国家重视。如今,金荞麦片仍然在临床上使用。
369
 楼主| 发表于 2018-6-14 22: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四(2018年6月14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敬章来讲述,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之“和解剂”的内容。

                    和解剂属于治疗八法中的和法,和为贵,和为圣度。一般包括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和调和肠胃三个方面。

                    今天学习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柴胡达原饮,达原饮等的内容。

                    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
                    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和解剂的知识点。
                    和解剂是根据和法而确定的方剂。
                    虽然,《内经》不缺少关于和法的有关论述,但是明确提出和法,形成和解剂,却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
                    治疗外感病,《素问》说三日之前用汗法,三日之后用泄法。华佗增加了吐法,后人总结说张仲景发展为八法,其中就有和法。并且以柴胡汤、泻心汤为代表的方药也很重要。
                   中华文化,中为大本,和为达道(大道),和法的应用范围,大有越来越精彩的趋势。
370
 楼主| 发表于 2018-6-15 2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五(2018年6月1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敬章讲述《中医诊断学》之八纲辨证的部分内容。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虽然是八大纲领,但不出阴阳的范围,因此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八纲辨证需要有熟练的技巧,需要四诊合参,对疾病全面了解,掌握其要领,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理论,再以深厚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边临床边悟道,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我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八纲辨证的有关内容和知识点。

                 在历史上,明确提出“八纲辨证”的医学家,是元代医学家尚从善,他第一次在《伤寒纪玄妙用集》里边,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整合在一起,说它们是辨别伤寒病的重要因素,但是并没有“八纲”概括性的名词。

                  虽然八大纲领,高度概括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要素,但是,这只是归类方法。因此,有人说《伤寒论》句句皆法,字字皆法,397法,等等,说法不一,都是为了寻找与突出临床治病的规律性。

                 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病因病机辨证,脏腑经络辨证等一样,都需要深刻认识一般规律,也需要结合具体病情,熟练掌握四诊合参技巧,全面了解理法方药,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理论,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20:56 , Processed in 0.06167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