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441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22:26:3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24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与大家一起学习“藏象学说”中关于肝的藏象内容。
        《黄帝内经》中对肝的记载主要是:《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那么,如何理解肝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呢?
         请关注今天晚上张海涛的讲述与分享。
         张海涛   主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温泉疗养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北省优秀青年中医骨干人才;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医学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编委。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河北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教授。参加省级科研课题一项,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崇尚辨病、辨脉、辨证、辨体质相结合,善用经方。主要从事脾胃病、呼吸病和肿瘤的研究与治疗工作,对多种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调护与康复积累了较多经验。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海涛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他和与大家一起讨论了“藏象学说”中关于肝的藏象内容。
        《黄帝内经》中对肝的记载,不用结构说功能,而是讲关系,是一个联系广泛的时空组合,以及人体各组织之间自然存在的依存关系。如果用解剖做标准,这就把西医认为没什么关系的东西,“强行”联系在一起,似乎牵强附会,其实是“西眼看中医”,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都看不懂,越看越不顺眼。

         这就是中医独特的”整体时空观“,是生成论,而不是构成论: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这些论述说明,肝不是一个局限在腹腔里的一个器官,而是“时空化”的普遍联系。
        中医这样做,不是故意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正确认识人体与天地万物的联系,为了更好地把握健康,更好地进行治疗。
        肝的病证,中医也是用时空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中医治疗肝的病,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都不是物理化学的描述,而是“时空化”的表述。
442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21:2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8年7月2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武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内科学》厥证的有关内容。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病情轻者,短时间苏醒醒后无后遗症;病情重者,昏厥时间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环境恶化等直接间接导致了人体气机突然逆乱,升降异常,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等而引起厥证。
                   中医学认为厥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禀赋异常;情志内伤;暑邪内传;体虚劳倦久病;饮食不节;蛔虫内扰;本节主要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五磨饮子等方药来治疗厥证收效显著。敬请期待大家的聆听~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厥证”的有关内容。
                   春秋末期的医祖扁鹊,曾经带领徒弟几人,成功抢救了虢太子的尸厥证,他最早探讨和论述了尸厥的病机。治疗上,先用针刺促苏醒,然后用热熨调阴阳,再用汤药恢复脏腑功能,让濒死的虢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天下的人,都说扁鹊“能生死人”,扁鹊没有接受这样的赞扬,他的回答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值得大家效法和敬仰。
                   张仲景尊崇扁鹊,在《伤寒论》之中,不仅提出了很多治疗厥证的有效方剂,而且还在“厥阴篇”,对于反复四肢逆冷,发热连绵的复杂病情,做了深刻的论述,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治病。
                  后世医家,不断探索,时起大证,创造奇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4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21:4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晚上(2018年7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的有关内容。根据进度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温里剂》,本次讲座主要讲述温里剂的概述和“温中祛寒剂”中的方剂,涉及到的方剂有理中丸汤、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等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
                   敬请期待李源的讲述和分享,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方剂学》成功!他主要讲述了“温里剂”的概述和“温中祛寒剂”中的方剂。
                   所谓温里剂,就是针对“里虚寒”的病证,有外来“直中”到里边的,也有“阳虚生内寒”造成的,治疗上都需要“温里散寒”,因此,有共性,也有很多常用的药物和代表性方剂。

                  温里剂常用的方剂有理中丸汤、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等,它们有联系,也有区别,加减变化的方式很多,也反映医学家临证应变的能力,或者叫辨证论治的水平。
                  中医治病的方法很多,可以使用方剂,也可以用非药物疗法,有“千方百计、活法巧治”的法宝,这不是“不规范”,也不是落后。
                  那些所谓“最好”、“唯一正确”的治疗方药,都是视野狭隘,“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西化”理念。
                  但是,有的时候考试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所谓“标准答案”,都是用教材作为评判对错的标准。

                  好在,“医术确有专长”的考核,要求的是“考核”,而不是“考试”。
                  大家一起努力吧,只要你的理论达到了一定水平,就能发挥好,甚至可以“游刃有余”。
444
 楼主| 发表于 2018-7-27 21:4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晚上(2018年7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上海黄小平院长为大家讲述《中医诊断学》。
                  接着上周刘云双师妹讲的肝与胆病辩证里面的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血虚证等内容。
                 本周将和大家一起学习脏腑辨证的,第五节:肾与膀胱病辨证。还有肾的主要症状: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膀胱湿热证。

                 届时敬请大家关注并给予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黄小平院长为大家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
                 他和大家讲了肝辨证的部分内容,以及肾与膀胱病辨证。
                 肾主水,内有真阴真阳,是水火之脏,为先天之本,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所以能主生殖。
                 很多古代医家认为,“肾无实证”,所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不纳气证等,都属于与肾有关的虚证。

                 膀胱湿热证,多属于实证。

                脏虚,腑实,也就是“阳道常实,阴道常虚”,脏腑相关,表里相连的一般规律。

445
 楼主| 发表于 2018-7-28 21:56: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7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杜明明讲述《中医针灸学》的足厥阴肝经以及督脉的走形、腧穴和主治病证。
                   根据出土的马王堆《十一脉灸经》,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可以看出经脉与腧穴,并不是同时发现的,是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之中,逐渐被认识的。
                  经脉就像地上的江河,虽然纵横交错,但是一样“有序”地从青藏高原而来,奔流到海,也携带者各种物质、能量与信息,沟通了大地山川,跨越了时空,繁衍了中华民族。
                  古代的医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学。
                  
                  我们一起期待,杜明明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杜明明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肝脉、督脉的有关知识。
                 《内经》说:“厥阴常多血少气”,又说肝藏血,主筋,在志为怒。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痛,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骨行)内热。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
                 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中出血。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由此可见,《内经》记载的关于足厥阴肝脉的病很多,治疗方法也很丰富。


《内经》说:“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

  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446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21:47:3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7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胃痛”病的诊治问题。
                      “胃痛”是中医的疾病名称,西医认为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这是不同医学的疾病观有差异。

                      胃痛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

                      中医对胃痛的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胃痛”的有关内容。

                     胃痛是中医的病名,应该坚持。中医是“以无为本”,中医建立的所有疾病名称,都是为了破除它,“立是为了破”,不是拿出来作证据,证明给别人看。
                     西医“以有为本”,必须有“证据”,这个证据是为了手术,或者直接对病灶的治疗。
                     中医不是这样认识问题,中医不做手术,在远离病灶的地方就能治疗疾病。比如针灸足三里,就能治疗胃痛,而且很有效。
                     西医发现的病灶,只是结果,不是得病的原因,因此,所谓直接针对病灶,也不是“根治”,而是针对结果的“姑息治疗”,无论背后还能拿出多少病灶证据,都是病理结果,而不是得病原因。
                    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自立”,才能做到“中西医并重”,否则,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要求中医,就让中医处于“既发现不了疾病,也评价不了治疗结果”的尴尬境地,成了“盲人式的医学”,就永远不可能“中西医并重”,中医就只能是二等医学,处于从属地位了。
                    所以,坚持中医病名意义重大,这是突破西医技术壁垒,走向中医复兴的必由之路。

447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22:14: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周一,2018年7月3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
                    她将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有关内容,以及第十四章:安神药、和第十五章:平盰息风药的有关知识。
                    我们一起期待,陈静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x
                    祝贺陈静主任讲述《中药学》成功!
                    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盰息风药的有关知识。
                    中医有独特的学术理论,人的精神不是只与大脑皮层有关系,而是分属于五脏,所谓安神药,不是西药的安定,而是依据人体的气血巡行规律,心肾之间的水火既济,营卫和谐通畅来发挥作用。
                   所谓平肝熄风,不是镇静缓解肌肉痉挛,而是依据阴阳气血的关系,养肝肾之阴血,让筋脉得到滋养,而逐渐恢复其柔韧性。
                   学习中医学、中药学,一定要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不要陷入“简单对抗”的化学用药思维模式。
448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22:10:0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7月31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与大家一起学习“藏象学说”中关于肾的藏象内容。
                  《黄帝内经》中对肾的记载主要是:《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那么,如何理解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呢?
                   请关注今天晚上张培红副秘书长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肾藏象学说的有关内容。
                   中医把人体结构时空化,治疗也是时空化的。

                   这一思想来源于《河图》与《洛书》,是整体生成的生命观。

                   肾主水,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合于冬天,配北方,黑色,寒冷,在下边。
                   水从天上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水属于坎卦,其中有真阴真阳,是水火之脏,是生命之根。
                   命根,命根,肾为先天,主生殖,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惊恐伤肾,劳欲过度也伤肾。
                   补肾风靡一时,人人都知道。
44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 22:17:5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8月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秀民为大家讲述中医内科学的痞满的辨证论治。                  
                   痞满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而《景岳全书》:“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同时《伤寒论》对本病证的理法方药论述颇详,如谓“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心下痞,按之濡”,提出了痞的基本概念,;并指出该病病机是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并拟定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治疗大法,其所创诸泻心汤乃治痞满之祖方,一直为后世医家所运总。《丹溪心法·痞》将痞满与胀满作了区分:“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在治疗上丹溪特别反对一见痞满便滥用利药攻下,认为中气重伤,痞满更甚。                                
                   今天晚上我们期待王秀民的讲述和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秀民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痞证”的有关诊治内容。
                   痞证是中医特有的疾病名称,它来源于中医关于人体“气机运行不畅”的有关理论,不是某个器官的病灶。
                   中医认为,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行的基本形式,在外邪和内在脏腑功能低下、饮食劳倦损伤等因素作用下,造成气机壅滞,痞塞不通,升降失常,出入失序,就形成了“痞证”。
                   治疗痞证,也要靠中医的脏腑理论指导,联系气机运行,升降出入的学说,进行干预和调节,恢复人体故有的升降出入,也就达到了健康的目的。
                   对于痞证的辨证论治,可以体现中医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对于中医理论把握的水平。
                   熟读经典,密切联系临床,是学习好中医的关键。
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21:58:2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周四(2018年8月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的有关内容。根据进度我们继续往下学习《温里剂》的相关内容,本次讲座主要讲述温里剂的“回阳救逆剂”和“温经散寒剂”中的方剂,主要涉及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剂的临床要点,应用指征。
                    敬请期待李源的讲述和分享,一起学习。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李源讲述《中医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温里剂的“回阳救逆剂”和“温经散寒剂”方剂的有关内容。

                   所谓“回阳救逆”,针对的病证主要是因为外感和内伤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阳气衰微,或者暴脱的情况,甚至有虚阳外越、脱绝于外,即将衰亡的危重病情。

                   面对这样的病情,必须“急救回阳”,才能挽救病人的危重病情。

                   由于阳气衰竭的时候,阴液也许会有不同程度的虚损;或者阴、血与阳气三者俱不足;或者阴阳格拒,互不配合协调;或者阳虚欲绝的时候,同时见到血脉不通的情况。所以,就表现出一些病机的细微差别。
                   治疗这类阳气衰微的时候,也就可以分成不同的方剂,主要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四逆加人参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代表性的方剂。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能体会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就是中医的精准。
                  这与厨师炒菜的厨艺表现相似,一样的食材,选择不同的配料,有的“少许”,有的“适量”,就能变成不同的菜系,做到美味可口,以适合不同的口味,而不是绝对不变的固定套路、数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8 19:38 , Processed in 0.0531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