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1:5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一(2018年10月22日20:3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一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咳嗽。

           咳嗽是以咳嗽阵作为主证的肺系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为咳嗽。咳嗽的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关于小儿咳嗽的记载,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该书对小儿咳嗽的病因、病机、病位等进行了论述,认识到小儿咳嗽多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病位主要在肺。小儿时期,许多外感、内伤性疾病及传染病都可兼见咳嗽症状,如果咳嗽不是其突出的表现,则不属于本病。咳嗽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气管支气管炎。

            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发病率极高,正确合理处理小儿咳嗽是防止咳嗽传变为肺炎喘嗽的重要措施,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了“咳嗽”的有关内容。

           小儿脏腑娇嫩,皮肤毛窍疏松薄弱,容易外受风寒,影响肺气不利,出现鼻塞咳嗽。

           这是外邪引发的疾病。

           当然,还有因为喂养不当,气血不足,脏腑不调,虚汗淋漓的内伤咳嗽。

            所以,《内经》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是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上发病率极高,但是,小儿脏器轻灵,随拨随应,只要正确治疗,合理处理,小儿咳嗽也很容易治愈。

           临床上要区分,是突发、偶然一次的咳嗽,还是经常的慢性咳嗽,两者病因病机不一样,治疗也不可一概而论。
53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21:55:2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3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培红副秘书长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故《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那么,气对于人体都有哪些作用?气是如何运动的呢?

        请大家关注张培红副秘书长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气”、“气机病证”的有关内容。

         中医的经典之中,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气一元论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尽管不同的学者表述的语言、文辞有所不同,但是实质是一样的。也就是,世界从哪里来?

         中医、中国文化,都认为世界是逐渐形成,在没有天地的时候,叫“先天”,那时充满宇宙六合的就是气,后来有了天地(阴阳),逐渐生成万物。

世界是逐渐生成的,不是神造的。

         在中医的世界里,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之中,没有真空,天地之间都是“有形的气”与“无形的气”。

         所以说,气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

       《内经》说:“血气者,人之神”。《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53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21:31:57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8年10月24日)的一技术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武宁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学》,她讲述疟疾的有关内容。

            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常发牛于夏秋季节,但其它季节亦可发生。颈如险而瘿,水土之使然也,可皆海中之物,但得二味,投之于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类疾病:

           我国人民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虚甲骨义中就有“疟”字的记载,而疟疾之名,则首见于《内经》,《内经》对其病因.证候、治法作了详细的讨论:《素问·疟沦》指出疟疾的病因是“疟气”,“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该篇还描述了疟疾发作的典型症状:“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水”。





           让我们共同期待武宁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和讲述了疟疾的有关内容。

            疟这个字,造字的初心已经难以准确说清楚了,但是可以从证候的描述可以看出,它对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殷虚甲骨义中就有“疟”字的记载。



         《内经》对于疟疾的描述,可以看到“疟邪”对人体的折磨,就如同妖魔折磨和虐待人体,摧残:

       “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水”。



          中医讲的道理很深奥,《素问·疟沦》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生命热”。



          所谓“并”,就是聚集,是斗争,正气和邪气的斗争。
53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21:4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10.25)晚上8: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与大家一起学习《方剂学》中“理血剂”的相关内容。



        理血剂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剂两大部分。今天晚上我们主要学习理血剂,活血化瘀剂中的部分方剂,以及止血剂的丰富内容。涉及到的方剂有:温经汤、大黄䗪虫丸、槐花散、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等方。



       让我们一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fjx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方剂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其中“理血剂”的相关内容。

       气血是中医重要的学术概念,气生血,推动阴血,在脉中运行,维护生命健康。

       一旦,“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热伤阳络上出血,热伤阴脉下流红。”

        有出血,就要用止血剂。



      气血流通不顺畅,形成了瘀滞,就需要活血化瘀治疗。

        因此,理血剂主要包括“活血化瘀”和“止血”剂两大部分。



     今天晚上学习的温经汤、大黄䗪虫丸、槐花散、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等方,都是著名的理血剂,可以辨证选用。
53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22:2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五晚上(2018年10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云双讲述《中医诊断学》。

                  她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部分,原文选录。第一:望诊,望诊又分为神色形态部分和舌诊部分。

                  让我们一起期待来自北京的刘云双的讲述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zdx
                  祝贺刘云双讲述《中医诊断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四诊的历代经典和名家的有关论述。

                  中医对于望闻问切的研究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为的是“司外揣内”,断人体正气,精气神的盛衰,疾病的浅深,预后如何?可治与否?用何方法?有何忌宜?

                 虽然,中医不做化验,也不做透视,超声,放射检查,但是也有自身独特的检查方法,有独特理论指导,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因此,要做一名好中医,一定要努力学习前人的有关论述,充分吸收古人的成就,才能“闻得其阴,论得其阳,不出千里,决者至众”,像扁鹊,华佗,仲景那样,“名闻天下”,成为苍生大医。

53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1:25:3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7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下篇治疗各论内容
           包括哮喘、肺痨、呕吐、胃痛、腹痛、黄疸、泄泻各个病症的治疗方法
           我们一起期待王群才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下篇治疗各论内容           包括哮喘、肺痨、呕吐、胃痛、腹痛、黄疸、泄泻各个病症的治疗方法。

          中医和西医治病的原理不一样,主要是为了挖掘和提升“内在的卫生资源”,让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恢复和提升,来达到生命健康的目的。
          因此,不同的疾病,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方法,依据脏腑经络学说,可以在远离病灶,远离脏腑的指端,以及体表的腧穴,进行针刺治疗,这是“整体观念”,以及“内外相关”理论的体现,是东方哲学智慧,历经千辛万苦被创造出来。

         随着针刺治疗向西方的传播,有些人盗用中医的知识产权,用所谓“干针”技术,替代针灸学的名词,换了马甲,要达到“去中国化”,“去中医化”的目的。

5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8 21:53:3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8年10月28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谈论“水肿”病的诊治问题。
                  水肿属于西医学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包括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等。 而属于中医的一个疾病,在本节讨论的水肿主要以肾性水肿为主,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中医对本病有独特的认识与治疗。
                 我们一起期待,王红霞主任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王红霞主任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谈论“水肿”病的诊治问题。
                 中华文化极为重视水火,《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我们这个地球之所以有生机,就是因为有水。但是,只有水,没有火,也不行,就会像彗星一样,也不会有生命。

                人体与天地阴阳是一个整体,水液在体内的运行,分布,与脏腑机能的正常是分不开的。一旦,肺脾肾,以及三焦水道,功能下降,阳气不足,就会发生水肿病。

                尽管西医学中水肿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但是中医的治疗,要按照自己独特的理论,指导中医用药,而不是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
                中西医可以互相参照,却不可以互相代替。

5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1:47:0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一晚上(2018年10月2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与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以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为主证的肺系疾病。肺炎喘嗽的病名首见于清代谢玉琼的《麻科活人全书》,是作者对麻疹过程中出现的气促发喘鼻煽胸高变证的命名。肺炎喘嗽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
            肺炎喘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见,是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单病种统计的首位病种。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重者越多。
            敬请期待马京雪医师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医师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肺炎喘嗽的有关内容。
            肺为娇脏,儿童为稚阴稚阳,因此,风邪很容易犯肺,伤肺,咳嗽在儿科很常见。
            咳嗽及时治疗,也很容易。但是,由于体质虚弱,或者护养不当,或者治疗失误,就容易耽搁病情,逐渐成为肺炎。
            肺炎喘嗽尽管属于西医命名的疾病,有细菌和病毒感染之分,但是中医诊治的时候,不用考虑西医关于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而依据伤寒和温病的理论,辨证论治,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如果不按照中医传统的理论去认识肺炎,而是用西医的病原学作指导,就不知道如何治疗了。
           严格说来,如果使用汤药,那么西医的病原学不能做中医治疗的事前指导,只能勉强做中医“所以有效的现代解释”而已。否则,就会陷入“没有根据”,“动则见尤”的被动局面。

53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22:04:4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0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灵枢·营卫生会》“岐伯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灵枢·邪客》曰:“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那么,元气、宗气、营气、卫气是如何生成的?又是怎样分布的?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具有哪些生理病理特点?

        请关注朱胜君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有关内容。

      

        气,在中华文化之中,在中医的元典《内经》里,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元气说”,或者叫“气一元论”,是说天地万物,都来于气。



       气生成了天地、生成了万物,但是,气没有消失,而是充满整个宇宙。有的时候“聚而成形”,成为可见的形体;有的时候“散而为气”,成为“惚兮恍兮”的暗物质、暗能量。



      气在人体之中,也是这样。

      人始生之初,是一团精气,然后,有了分化,成为有形的形体与无形的气血阴阳。

        

        全身都弥漫着来源于元气的气,由于部位不同,作用各异,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名称。

      这是中医独特的世界观,也是独特方法论。

      中医靠着这些认识,指导临床诊治疾病、养生保健;也靠这些认识,世代相传,不断发展。
540
发表于 2018-10-31 13:06:31 | 只看该作者
马京雪 发表于 2018-10-30 22:04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8年10月30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

京雪很不错呀,认真负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00:19 , Processed in 0.07012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