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扁鹊胜过12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13 10:3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扁鹊胜过120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扁鹊是春秋末期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司马迁在《史记》之中,记载了他的事迹,说他“名闻天下”,发明四诊合参,尤其擅长脉诊。他开创了妇科、儿科、老年病科、五官科,是医学集大成的宗师。
扁鹊这个称号,是赵人送给秦越人尊号,意思就是翩翩飞舞的喜鹊。
赵人所以这样命名秦越人,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是他们的祖先“中衍氏”长得像个鸟,赵人把鸟作为图腾,尊重喜鹊;第二是“灵鹊兆喜”,喜鹊经常给人报喜讯。第三是古人对于医学的渴望,有病的时候,希望医生尽快来,千里马也不如喜鹊快。现在的120也赶不上喜鹊,道路堵车,山河阻隔,急救飞机也需要停机的场地,而扁鹊不受这些条件限制,一下子就到了小院里,进屋救人,十分便捷,还能药到病除,起死回生。
赵简子昏迷5天,很多人感到慌乱不安,扁鹊摸脉之后,说其不出三日就可以醒过来。这样的诊断水平,即使是现在也难以超越。
扁鹊救治虢太子,首先用针刺、热敷,然后用汤药,有先有后,忙而不乱。即使是现在也很有特色,疗效突出。尤其是天下的人都夸奖扁鹊“能生死人”的时候,扁鹊不接受这样的夸张说法,不说自己是天使。他说病人的再生,是因为自己存在生机,自己不过是让他重新坐起来而已(“使之起耳”)。这种求实的态度,今天仍然值得中西医学习。
扁鹊认为自己兄弟三人之中,大哥善于治未病,虽然他不被人们了解,缺乏知名度,但是大哥矢志不渝的作风,是扁鹊推崇的榜样。
扁鹊生活的年代很早,他的医学论述之中看不到老子“道家理论”的影响,而托名的《黄帝内经》之中,200多处使用“道”。因此,在老子创立道家,孔子谈论儒学的时候,扁鹊创立了中医学体系。
扁鹊的脉学,重视呼吸与脉动的关系,重视脉动与气血循环的计算,摸脉可以“尽见五藏症结”,脉中有阴阳,有气血,有虚实,有寒热,有五脏,而不是脉搏只和心跳、循环有关系。扁鹊脉学影响了其后的张仲景、王叔和,也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医人。
2017、6、24
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0:37:32 | 只看该作者
《扁鹊文化与原创国医》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7年5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序言        3
引言:我与扁鹊的特殊缘分        4
第一章        扁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7
第一节、扁鹊不是流派,是宗师        8
1、不该把真实的扁鹊虚拟化        8
2、扁鹊脉学没有失传,仍然有踪可循        9
3、扁鹊不可能生于战国末期        10
4、扁鹊生于春秋末期可考可证        11
5、研究方法不当,扁鹊被众说纷纭        12
第二节、黄帝时代无扁鹊,太古扁鹊是臆测        13
1、误读《汉书•艺文志》,提出个人猜想        13
2、“在赵者名扁鹊”,有深厚历史渊源        13
3、赵简子时代,图腾崇拜仍然盛行        14
4、“太古扁鹊”的臆想成分很浓        15
第三节、扁鹊讲理不谈“道”,“黄帝内经”不离道        16
1、“道”是老子创立的元概念        16
2、孔夫子问道于老子,传承其学        17
3、扁鹊医学理论,讲阴阳不谈道        18
4、《黄帝内经》是托名,书中推崇“道”理论        18
第四节、对扁鹊著作进行考证,需结合时代特征        19
1、春秋末期,私人著作刚刚兴起        19
2、医学著作的形成,应当早于先秦诸子        20
3、扁鹊的著作,没有书名,也不写作者        21
4、师徒学术传承不断,是最可靠的线索        21
5、扁鹊的学术思想,在西汉年间已经分化        22
6、扁鹊《内经》《外经》,名称应由刘向拟定        23
第五节、凝聚众人智慧,破解“扁鹊之谜”        24
1、“人物真实”的记载“故事未必真实”        24
2、“因事为文”和“因人为文”        25
3、应辨别“实录”与“传说”        25
4、扁鹊“重术”更“重道”        26
5、扁鹊“脉法”就是“扁鹊医学”        27
第六节、扁鹊文化的核心价值“利天下”        28
1、心里有天下,才能利天下        28
2、随俗为变,为的是利天下        29
3、谦虚有大爱,才能利天下        30
4、重然诺破规矩,是因为有大爱        31
第二章、扁鹊事迹再考证,《史记》记载最可靠        32
第一节、解读司马迁说的扁鹊学医        32
1、扁鹊曾经是一个旅舍经理        32
2、长桑君是一位神仙吗?        33
3、不为人知的学医过程        34
4、扁鹊有透视的特异功能吗?        35
第二节、扁鹊诊赵简子,医生参与大事件        35
1、赵简子的昏迷很蹊跷        36
2、晋国六卿之间激烈兼并        40
3、董安于死于“始祸”        45
4、赵襄子效法赵简子        48
5、赵武灵王补笔有凭证        51
第三节、扁鹊抢救虢太子,师徒联合创奇迹        58
1、司马迁与韩婴说的不一样        58
2、虢宫门前扁鹊“受审”        60
3、扁鹊到底有多少弟子?        61
4、虢太子暴厥而死是什么病?        62
5、扁鹊与众弟子一起抢救各显其能        65
6、虢太子在内丘的遗迹        67
第四节、扁鹊望诊齐桓侯,生死选择由自己        69
1、扁鹊来到齐国行医治病        69
2、职业良心与眼前利害考验着扁鹊        71
3、医患不和,齐侯丧失治疗良机        72
4、扁鹊痛说“六不治”        73
第五节、司马迁考证扁鹊,表述里籍有难处        74
1、“郣海”与“渤海郡”的变迁        75
2、“鄚州”与“鄭州”的差异        76
3、“卢医”与“卢人”的不同        77
4、司马迁用心良苦,后人误解        79
第三章、扁鹊的著作与学术成就        80
第一节、扁鹊著作之谜        80
1、扁鹊时代有医学著作吗        80
2、扁鹊内外经与黄帝内外经        81
3、扁鹊脉学存在于《脉经》        84
第二节、《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5
1、扁鹊论脉,首重阴阳        85
2、《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86
3、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        87
4、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90
5、扁鹊论诊损至脉        92
第三节、《难经》与扁鹊的关系        94
1、关于《难经》的历史记载        94
2、《难经》着重继承扁鹊脉学        95
3、《难经》讲理罕言“道”        97
4、《难经》对虚损病机的阐发        101
第四章、扁鹊医学的源头与影响        103
第一节、扁鹊继承前人的整体观        103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萌生于女娲        103
2、炼五色石蕴育五行学说        104
3、抟土造人启发中医气血理论        104
4、伏羲神话晚于女娲神话        105
5、伏羲创立哲学体系,综括天地万物        106
6、伏羲的时代也是医药萌生的时代        107
7、女娲伏羲神话对扁鹊的影响        108
第二节、龙文化对扁鹊的影响        109
1、龙文化八千年,寄托古人理想        109
2、虚拟的龙,体现智慧        111
3、中医之龙是藏象,“天地在心腹”        113
4、扁鹊“尽见五脏症结”体现龙文化        114
第三节、河图、洛书对扁鹊可能的影响        115
1、《河图》与《洛书》,有数无文字        115
2、天地相配合,生数与成数        116
3、天地之数,左旋与右旋        116
4、炎黄变废为宝,启迪扁鹊智慧        117
第四节、扁鹊医学体现内外相关、内病外治        118
1、扁鹊脉法,西医认可的部分        118
2、扁鹊阴阳脉法,让人与自然连在一起        119
3、扁鹊脉行“五十度”与卫气“五十营”        119
4、精密计算的“损至”脉影响深远        121
第五节、对扁鹊治虚损思想继承与发展        123
1、扁鹊虚损脉对《内》《难》的影响        123
2、张仲景继承扁鹊虚损理论        126
3、《辅行诀》吸收虚损理论        129
4、金元医学争鸣与虚损病机        135
5、邓铁涛、朱良春先生论虚损        145
6、曹东义继承发展虚损思想        149
后记        157
3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0:38:08 | 只看该作者
扁鹊论脉,首重阴阳
《脉经》引用扁鹊的原文说:“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扁鹊这种按照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一日分为四时”来谈论脉象的理论,是贯彻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也是动态的变化。
扁鹊认为,脉象除了一天之中不同时段不一样之外,一年四季的脉象也不一样,而且表现出“阴阳六经”分段主时、分时段旺盛的特点。
扁鹊说:“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阳明之脉,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大前小后,状如科斗,其至跳。五月、六月甲子王。少阴之脉紧细,动摇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甲子王。太阴之脉、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厥阴之脉,沉短以紧,动摇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子王。”
这种上半年三阳脉旺,下半年三阴经脉旺的学术特点,把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与大自然的阴阳之气的变化相关联,体现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理念。当然,这里论述的脉象的衰、旺,都是生理现象,而不是病态的脉象变化。
医生诊治疾病,既要熟悉生理状态下的脉象,也要了解病理状态之下脉象变化的道理,所以,扁鹊很快就讲到了病理状态下的脉象:
扁鹊说:“厥阴之脉急弦,动摇至六分以上,病迟脉寒,少腹痛引腰,形喘者死;脉缓者可治。刺足厥阴入五分。少阳之脉,乍短乍长,乍大乍小,动摇至六分以上。病头痛,胁下满,呕可治;扰即死(一作伛可治,偃即死)。刺两季肋端足少阳也,入七分。阳明之脉,洪大以浮,其来滑而跳,大前细后,状如科斗,动摇至三分以上。病眩头痛,腹满痛,呕可治;扰即死。刺脐上四寸,脐下三寸,各六分。从二月至八月,阳脉在表;从八月至正月,阳脉在里。”
上述论述的内容,仅涉及到厥阴、少阳、阳明三脉的病理变化,既有形象的不正常,也有“动摇几分”程度上的差异,并且把脉象与疾病的证候紧密联系起来,其主要反应体内寒热之气的变化,也与四时阴阳变化有很大关系,并且很看重自然界阴阳变化对人体脉象变化的决定作用。
扁鹊除了对六经脉象比较重视,还对“附阳脉”与“附阴脉”的关系很看重。
扁鹊说:“附阳脉强,附阴脉弱。至即惊,实则细而沉。不即泄,泄即烦;烦即渴,渴即腹满;满即扰,扰即肠;即脉代,乍至乍不至。大而沉即咳,咳即上气,上气甚则肩息,肩息甚则口舌血出,血出甚即鼻血出。”
扁鹊对于寸口脉,也有很多研究,他说:“变出寸口,阴阳表里,以互相乘。如风有道,阴脉乘阳也。寸口中,前后溢者,行风。寸口中,外实内不满者,三风、四温。寸口者,劳风。劳风者,大病亦发,快行汗出亦发。软风者,上下微微扶骨,是其诊也。表缓腹内急者,软风也。猥雷实夹者,飘风。”
《素问》讨论过“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的问题,认为全身的气血都可以“变见于气口”,气口就是寸口,因为手腕之后脉搏跳动的地方只有一寸之地。《难经》有“独取寸口”之说。这都与扁鹊重视寸口脉,有学术上的继承关系。
扁鹊还论述了脉象所反映的阴阳变化,这里的阴阳,或指表里深浅,或指部位前后,是扁鹊阴阳脉法的突出特点。
扁鹊说:“从阴趋阳者,风邪。一来调,一来速,鬼邪也。阴缓阳急者,表有风来入脏也。阴急者,风已抱阳入腹。上逯逯,下宛宛,不能至阳,流饮也。上下血微,阴强者,为漏癖;阳强者,酒癖也。伛偷不过,微反阳,澹浆也。阴扶骨绝者,从寸口前顿趣于阴,汗水也。来调四布者,欲病水也。阴脉不偷,阳脉伤,复少津。寸口中,后大前兑,至阳而实者,癖食。小过阳一分者,七日癖;二分者,十日癖;三分者,十五日癖;四分者,二十日癖;四分中伏不过者,半岁癖。敦敦不至胃阴一分,饮饵癖也。外勾者,久癖也。内卷者,十日以还。外强内弱者,裹大核也,并浮而弦者,汁核。并浮紧而数,如沉,病暑食粥(一作微)。有内紧而伏,麦饭若饼。寸口脉倚阳,紧细以微,瓜菜皮也;若倚如紧,荠藏菜也。赜赜无数,生肉癖也;附阳者,炙肉癖也。小倚生,浮大如故,生麦豆也。”
这些临床证候与脉象关系的论述,也许经历了多少代人的不懈探索、补充与修改,但是,在流传的过程之中更容易失传。这些脉象的临床意义,也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少有人能读懂、会用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0:38:56 | 只看该作者
《脉经》记载的“扁鹊脉法”
扁鹊的脉法流传到魏晋时代,也许有不同的流派,就好像儒家的经典“诗分三家”,《易》有几派一样,扁鹊脉学在流传之中,也会有不同的传本。
王叔和《脉经•卷五•扁鹊脉法》是单独一节,这一节的内容,与上面一节不一样。
“扁鹊曰:人一息脉二至谓平脉,体形无苦。人一息脉三至谓病脉。一息四至谓痹者,脱脉气,其眼睛青者,死。人一息脉五至以上,死,不可治也。都(一作声)息病,脉来动,取极五至,病有六、七至也。”
这是从脉搏至数的快慢,来区分病情的一种脉法,这里的“一息”就相当于“一吸”,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呼一吸,“呼吸定息”的“一息”。在一定程度上,脉搏越快,疾病的程度越严重。
“扁鹊曰:平和之气,不缓不急,不滑不涩,不存不亡,不短不长,不俯不仰,不从不横,此谓平脉,肾(身)受如此,身无苦也。”
这是扁鹊对正常脉象的描述,是建立标准脉象。这种标准的脉象,反映的是身体气血之间、脏腑之间、阴阳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因此是健康状态。
“扁鹊曰:脉气弦急,病在肝。少食多厌,里急多言,头眩目痛,腹满,筋挛,癫疾上气,少腹积坚,时时唾血,咽喉中干。相病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在,候脉要诀岂不微乎?脉浮如数,无热者,风也。若浮如数,而有热者,气也。脉洪大者,又两乳房动,脉复数,加有寒热,此伤寒病也。若羸长病,如脉浮溢寸口,复有微热,此疰气病也。如复咳又多热,乍剧乍瘥,难治也。又疗无剧者,易瘥;不咳者,易治也。”
这段论述,只提提到病在肝,没有说其他脏腑,好像是扁鹊在讲课、传授弟子的语录,就像《论语》那样。这是否为王叔和节选的内容,很难说清楚了。后半部分论述“相病之法”,提到“视色听声”,这就是扁鹊四诊合参的思想,虽然他擅长脉诊,但是也很注重听声、望色,这都是“观其外应”,察知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也是中医学独特的学术特征,是“内外相关”的体现。
其中提到“风”病、“气”病、“伤寒病”、“疰气病”,不知道是否属于扁鹊的原话、原病名?据我所知,“伤寒病”是《难经》《阴阳大论》之后才有的病名,此前都称之为“热病”。《素问•热论》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所说的“伤寒”,是指“伤于寒”的病因,而不是作为病名。另外,扁鹊对反复咳嗽伴有发热的病情判断,是“难治”,这也相当于肺痨,也就是肺结核病的特征。并且,并确认为“疗无剧者,易瘥”,这也是经验之谈。临床上治疗之后,不加重的咳嗽病,容易治愈。而治疗之后咳嗽不减轻的病人,又可能属于难治病。这都是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的“经验概括”。
通过脉证判断病情,有这样“内外相关”的理论指导,才会有系统的“内病外治”措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9 17:14 , Processed in 0.0484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