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症状在病理反应中实际地位或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12 03: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症状在病理反应中实际地位或作用
症状存在于不同的病理反应中。
而症状并不一定与疾病有作用关系,或者是是由疾病直接产生的。
症状也完全可以独立于疾病而存在,表现。
症状也完全可以不是由于疾病的作用却与疾病同时存在。
如呼吸困难,可以是由呼吸系统组织病理变化而直接产生的症状。

但是像食少,这种症状与炎症同时存在,就不能不用炎症反应的作用来说明。
因为在与炎症有关的病理联级反应中,不论是生理物质或组织结构,在现有的生理学并不是病理学研究中,都没有能与消化减弱相关的联级反应,能建立起物质或组织结构的联系的存在的基础。
或者不能以炎症的病理反应来说明食少是如何产生的。


2017.6.12

在各类疾病中存在的症状,肯定是与病理反应相关的。
但并不一定就是由病理结果产生的。
(病理结果应是最后一级的反应结果,如炎症中的组织损伤。)
也不一定就是病理联级反应中的某一级产生的。
而每一种病理联级反应,实际者可以分成,生理性的与病理性的不同组成部分的。
如果症状不是联级反应中病理部分产生的结果,就应是联级反应中生理性部分的反应产生的结果。
在病理性生理反应中,由于生理反应较强或较频,其中会有物质扩散而改变了与症状相关的生理联级反应中的受体构象,从而将这种联级反应增加或减弱。
当这种构象及物质的合成改变积累到某种程度时,显现了,才有了能感知的状态,就是症状了。
而在达到了显现感知的程度时,其中的气体的酶物质扩散也达到了较强的强度浓度。
同时又有了新的一轮的物质扩散影响加强了症状相关的病理性的生理反应而演变成了实际的真正的病理反应了。
而与症状相关的联级反应和相关的物质扩散就是各种病理反应的第一级原因或者是病因,或是启动子启动物质的来源。


2017.6.13
独立于病理反应的症状的存在。
有很多的症状并不是表现的疾病中的。
如口渴,少力,食欲差。
这些也都与相关的生理物质合成联级反应的改变有关。
也都是相关合成组织细胞受体的构象减少或增加了生理物质的结果。

但这与病理反应中的与病理联级反应中的生理部分联级反应的物质扩散产生的症状的联级反应是不相同的。
这种只有症状的联级反应中的受体构象变化的原因,只与症状本身的联级反应的过强或过频有关。
是在联级反应中的休息状态或暂时性失活中有了气体的酶的密度增加,产生的离子对于本联级反应中的细胞受体的构象变化的作用,而有的构象的病理变化。
上级信号物质不能与受体正常结合而有了物质合成增加或减少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症状宏观表现了。
这种气体的酶的密度增加,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扩散形式的。
而与病理相关的是它扩散形式的。
这种只有症状的表现,实际也增加了各生理系的气体的酶的密度。
但是由于仅是一方面的气体的密度增加,没有与疾病相关的生理联级中的气体的酶密度的增加,不能产生相应的离子密度以形成信号物质或启动子物质,也就没有实际的病理反应或疾病产生了。
2017.6.1
2
发表于 2017-11-12 06:07:36 | 只看该作者
      1      正常的生理反应与异常的病理反应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是相对而言的。
       2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作为一个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性和关系;每一个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又分为不同的层级,各层级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联系;不同子系统的不同层级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所以,一个功能的出现,是机体整体运作,在不同的子系统,不同的层级之间相关联的结构与功能共同参与的结果。
      3      单一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可以作用于一个子系统,或者作用于多个子系统,机体的代偿功能与自愈力可以化解致病因素,不出现病理变化,也不出现症状。致病因素突破代偿功能,出现症状。
      4      多个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致病因素突破代偿功能,出现症状,这个症状可能与致病因素无关,也可能与致病因素作用的子系统无关。这是因为子系统与层级之间的复杂联系造成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
发表于 2017-11-12 06:24:35 | 只看该作者
症状学:是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是医师向患者进行疾病调查的第一步,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主要依据,也是反映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疾病的症状很多,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疾病又可以有某些相同的症状,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临床所有资料,综合分析,切忌单凭某一个或者几个症状而作出诊断。

通常来说,所谓症状都是指疾病中的人体不适的表现,例如疼痛,瘫痪等,当然有些症状与生理反应是有联系的,应该加以区别。
4
发表于 2017-11-12 06:28:47 | 只看该作者
          迄今为止,系统内各子系统、各层级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还没有充分认识,只是认识到一个单因素例如:吸烟,作用到人体,引起临床表现例如:肺癌的大致概率,结论是有关系,仅此而已。对于吸烟通过哪些子系统、哪些层级之间的联系引起肺癌,知之甚少,以至于无法解释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必然联系。余类推。
5
发表于 2017-11-12 11:18: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6:38:33 | 只看该作者

正常的生理反应与异常的病理反应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是相对而言的






但这与病理反应中的与病理联级反应中的生理部分联级反应的物质扩散产生的症状的联级反应是不相同的。
这种只有症状的联级反应中的受体构象变化的原因,只与症状本身的联级反应的过强或过频有关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6:42:22 | 只看该作者
致病因素突破代偿功能,出现症状,这个症状可能与致病因素无关

但这与病理反应中的与病理联级反应中的生理部分联级反应的物质扩散产生的症状的联级反应是不相同的。
这种只有症状的联级反应中的受体构象变化的原因,只与症状本身的联级反应的过强或过频有关。
是在联级反应中的休息状态或暂时性失活中有了气体的酶的密度增加,产生的离子对于本联级反应中的细胞受体的构象变化的作用,而有的构象的病理变化。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18:2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7-11-12 18:27 编辑

病理学药理学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或困惑是不能找到在生理或病联级或药理学称的级联反应的最上一级的病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并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各类疾病普遍的原因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研究发现的仅限于那些联级反应中的下级病理变化。
如最近的癌症的介入疗法的新发现乳酸就是癌症的联级的病理变化的某一级的病理物质,但是其生成显然是要受到更上级病理物质的影响作用才形成的,而最上级的反应就是在生物信号系统关于流体的酶中的病理变化!
在生理反应的最上级存在有很多种的结构变化,或是在分子水平的结构或构象的病理变化,这些结构变化不同于那些下级的组织细胞的结构变化。
这些分子水平的结构变化直接的可以影响到一些信号物质合成反应,或能增加及减少这些信号物质的生理合成量或浓度而变成病性浓度,及对相关的生理功产生病性影响。
但是这还并不是最有病理学研究价值的部分,最有价值的在于这些信号物质的合成量的病理变化却还能影响到各生理系统产生实际的疾病反应。
但是至今的病理学却不知道这种关系作用的存在,当然也不知的信号系统的分子水平的结构或构象的病理变化的存在。
像这类自噬的生理功能也同样有它们的上级反应物质的作用存在,一旦这些上级的结构变化产生的信号系统的物质浓度有病理改变,这些生理物质也同样要有病理性的变化,或功能增强或功能减弱了,从而也会产生相应的一些疾病反应。
但是如果病理学不能研究发现这些最上一级的病理的形成,就不能真正治愈相关的疾病。
研究发现的那些联级中的各下级的生理功能物质在多也没有实际的价值!
对于生理或病理反应联级中各级的研究,除最上一级的与生物信号物质有关的部分,生理学病理学都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发现,这些并不是本书要讨论的内容。
本书所研究讨论的主要是在联级或级联反应的最上一级的,关于信号物质的合成的病理变化的原因,与相关的受体蛋白质在分子水平的结构或构象的病理变化的原因,以及更为重要的一种新的生理物质在信号系统的病理反应要中的信号作用的研究发现。
这种对于生理学还是未知的生理物质的研究发现与其它很多的生理物质的发现是不同研究的方式。
并不是已实验等知道了生理物质的化学组成,在研究它们的生理活性。
这种生理物质并不是已在实验中被发现检测到了,而是根据在信号系统的病理反应的研究结合反馈功能的作用,以严密度的精确逻辑推演猜想或构想得到的,其难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生理物质的研究发现比如NO,还有最近的细胞自噬的发现,相对来说那些研究要简单很多。
也与另一生理物质NO的发现有些相似。
NO本身也是在实验中被推测应存在的某种物质,并不是在开始就发现的它的化学组成的。
而这种在信号系统的生理物质并不与实验有关,是纯理论的分析推导的结果,这又与物理学中的引力波的猜想有些相同。
当然关于这种重要的生理物质本身化学组成,也有相当的推导,可以实验室中做合成实验,以检测它的非常特殊化学性质。
本书的重点或基础主要在第一章和第二章。
因为是关于人体生理系统中有一种未知化学物质的存在推导的根据。
如果推导本身不合理,逻辑不清晰,以后的关于这种物质研究讨论就根本没有必要了。
但由于药理学生物化学在关于受体的分子水平方面研究还只是初步,受到相关技术的制约,不能对于这些超精细结构有充分的研究,加之病理学药理整体的对于信号物质的病理变化本身也很少有研究,或者也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困难较大,本书的内容要想得到实验方面的证明,在未来的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可能都是不能实现的。
而这对于医学科学的实际进步都是很大的损失。
由于生理学病理学不能知道在分子水平的变化及一种未知生理物质扩散产生信号作用与各种疾病形成有密切关联作用的存在,在研究疾病中只是对于那些下级的病理反应的发现及药物应,就永远的不能治愈各种疾病。或者不能达到与中药相同的能治愈疾病的作用!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2 21:51:39 | 只看该作者
由生物反反馈机制失效的逻辑分析,可以推导应有一种新的生物化学物质广泛的存在于生物信号系统中

1
每一种病理反应都起源于信号系统的信号物质的病理性增加或减少。
但是每一种生理物质的合成都是有生物反馈机制调节的。
在各生理物质的子系统中,这种机制都是有效的,而只与外来的其它系统的生理物质的扩散有关。
如甲亢的免疫求蛋白是这种激素病理增加的直接原因。
但是更进一步的,这种蛋白的来源是什么,病理学并不清楚。

免疫求蛋白其合成反应必定是病理性的而非生理性的,也必定与其子系统的病理增加合成无关,也一定有某种其它系统的生理物质的扩散有关。
而这种反应在人体中可能会有很多种,这像多米诺骨牌,但是却并不能是无限的进行下去的。
但这最后一个生理物质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必定是有某种未知的生理物质的扩散所影响产生的。
而这种未知的生理物质本身的合成绝对量并不可以增长,因为又要重复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于无限环之中了!
这种未知的生理物质只能是在分配量方面产生某种改变,而又扩散到其它生理系统中而增加了别的生理系统的生理物质。
如果假定在甲亢中有10种生理物质顺序前后的产生了作用,而这第10个生理物质的病理性增加的原因,应于这种未知的生理物质分配变化是相关的,或者是这种未知的生理物与这第10个生理物质的合成受体相结合,而病理性的增加这第10个生理物质的生理合成,从而变成了病理物质了。
而实际上这第10个生理物质,应是这一连串的生物化学反应中的第一反应物,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而这第一张牌的动力是来源于外部的!

2
实际就是在10个生理物质的超生理合成之外的,还应存在第11个或第一个生理物质,是这种生理物质首先在第10个超生理浓度合成的生理物质的合成反应中,与第10个生理物质的合成受体产生了结合反应,或是在这第10个生理物质的子系统的原有上级物质与受体结合之外,与受体结合而增加了第10个生理物质的生理合成浓度或病理合成量了!
当然也可以认为在假定的10个生理物质以外的其它的某种生理物质就是这第11个生理物质,比如在人体信号系统中有一千个生理物质。
这第11个物质可以是其中胜于的990个物质中的某一个物质,在它们的生理浓度并没有产生绝对数量的增加时,(而那10种物质都有超生理浓度绝对数量的合成增加),却因分配的变化而向其它生理系,如第10个生理物质系统产生的扩散,并结合于这第10个生理物质的合成受体,于是在信号系统就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至到形成实际的疾病反应了。
而这第11个生理物质的因分配产生的扩散就是疾病产生的根源或最上一级的病因了。
10
发表于 2017-11-13 20:02:52 | 只看该作者
症状在病理反应中实际地位或作用
症状存在于不同的病理反应中。
而症状并不一定与疾病有作用关系,或者是由疾病直接产生的。
症状也完全可以独立于疾病而存在,表现。

----------------------------------------------------------
这就句话说得有些靠谱!
把症状与病理捆得太死,
这就是西医思维。


绝大部分症状是由病理引发的。
一旦引发,部分症状就会独立存在,而不随病理的改善而消沉。
为什么有些病,西医已经改善了病理,症状仍然消除不了?
症状是按照症状的规律在发展,独立于病理。
这一点,中医虽不知道,但还是解决了大量的症状问题。
西医也不知道,所以束手无策。


有关症状自身的规律研究,正是新医学开辟的新领域之一。
西医没有专门研究症状的学科。中医将会有的。
这样可以把传统医学的优势发挥到更大。
但是,一定要明白,传统中医治的只是症状。
中医治病理将是另一个新领域。
通常分为两步治疗,第一步快速消除症状,因为症状演化有时更会更快速要人命。
要与症状发展抢时间。
待症状消除之后,接着治病理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点评

贬低中医 ,贬低别人,夸大你的新医学,到处骗人,到现在没有看见你的实质论文,你看我的实质论文《中医穴位按摩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于 2017-11-13 20: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8 16:50 , Processed in 0.0690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