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针灸所依据的经络系统是臆想的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11-12 23:16:0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权威心脏病学综合性杂志《国际心脏病杂志》刊登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周嘉等医生撰写的《当代中国针刺麻醉心脏直视手术》论文,由于该杂志的影响因子达到6.802,该篇论文成为了近五年来SCI收录论文中关于针刺麻醉临床型研究排名第一的文章。其关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针药复合麻醉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医疗费用”的研究结论正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担任曙光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的周嘉医师率领研究团队,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100例针药复合麻醉下心脏手术的患者与同期全麻下行心脏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针药复合麻醉组的患者术前均在指导下行腹式呼吸锻炼,手术前15-20分钟针刺双侧三组特选穴位进行诱导,手术开始时和术中仅给予少量镇静和镇痛药物,术中患者始终保持浅睡眠状态下的自主呼吸,整个手术过程不用气管插管,两组病人心内直视操作均按相同的常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组均无手术死亡,与全麻相比,针药复合麻醉病人麻醉药用量可减少1/3-1/4,术后肺部感染减少近50%,重症监护时间减少1 /3,医疗费用可减少20%。
        周嘉医生团队此次选取的心脏手术病种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疾病,病人年龄平均51.3岁,年龄最大的74岁,手术均取得成功。不同于我国早期针刺麻醉手术单纯使用针灸的做法,周嘉研究团队采用的针灸及静吸复合麻醉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使病人处于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消除了早期针麻手术给病人带来的恐惧和不利的心理影响,更加符合医学伦理。手术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始终平稳,对脏腑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因此,该针药复合麻醉的改进技术成为了针刺麻醉研究的创新点。
        由于该篇论文中涉及的研究不仅再次证明了针刺麻醉的真实有效,而且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医疗费用的程度进行了准确统计,使得同样面临日益高涨医疗费用问题的诸多国际同行投来关注的目光。《国际心脏病杂志》编辑Tsung cheng对该篇文章倾注了很多心血,因为这位编辑本人也曾亲眼目睹过针刺麻醉手术,他为该篇论文配发了编者按,并在其中回顾了针刺麻醉下心内直视手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认为该篇论文“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相信“针刺麻醉,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必将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12
发表于 2017-11-12 23:23:31 | 只看该作者
不同于我国早期针刺麻醉手术单纯使用针灸的做法,周嘉研究团队采用的针灸及静吸复合麻醉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使病人处于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消除了早期针麻手术给病人带来的恐惧和不利的心理影响,更加符合医学伦理。
13
发表于 2017-11-13 09:27:0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外行,叫员外。
14
发表于 2017-11-13 09:5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7-11-13 10:03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1-13 08:13
经常针刺神经可以造成肌肉萎缩,经常按摩肌肉也造成肌肉萎缩,临床上我见过这样的患者,他们的肌肉萎缩是我 ...

伤寒六经传变也是由外向内横向关系。
15
发表于 2017-11-13 10:41:01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11-13 09:12
针灸不具备麻醉或者镇痛的功能,在战争年代,很多军人体内遗留弹片、子弹由于当时手术条件限制而没有取出 ...

针麻您不愿意承认,这个可以理解,毕竟那个年代造假的太多。

麻醉是高级要求,镇痛要求就比较低了。针刺镇痛,这个事实,全世界公认,否则针刺也不会在外国施行了。现在国际上搞针刺治疗的不止是中国人,欧美亚非都有,这个情况您应该了解吧?


再说,您连镇痛这个作用也否定的话,您认为针刺还有什么作用?(现在欧洲医学界只认可了镇痛作用,没有讲其他作用)


我想您是不是没有看清楚我前面的几条回复?希望您能认真看帖。


另外,体内弹片这个对比,不适合。

16
发表于 2017-11-14 08:24:44 | 只看该作者
            四肢除了运动功能之外,还有一种西医迄今为止还没有认识到的一种功能,即刺激特定的点,能够特异性的调节相应的内脏功能活动。
      经络,就是迄今为止,西医以及西方科学还没有认识到的一种功能,是功能而不是物质结构,针刺足三里治疗肚子痛,针刺合谷治疗牙疼,……,西方科学,西医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不承认这个事实,认为没有科学根据,不承认这个功能的存在,有必要研究根本不存在的功能的物质基础,物质结构吗?
        穴位是什么?西医,西方科学不知道穴位究竟是一种功能还是一种物质结构?穴位是一种什么功能?还是好几种功能的复合体?
       经络的解剖学结构没有研究清楚,但是,穴位的解剖学结构,显微镜下的结构,甚至于刺激穴位时的生物化学变化都研究的清清楚楚了,但是,穴位的功能究竟是什么?没有结论,甚至于没有人去认真追究。

      经络学说把体表与内脏功能联系起来了,而且具有特异性,这是西医没有发现的人体功能。经络学说把外部自然世界与人体功能联系起来了,这是西方科学没有发现的客观规律。
      这是经络学说的伟大之处,他打破了【西方科学】的神话!
       这个理论的建立,没有使用形式逻辑,没有使用科学实验方法!使用的方法是:取象比类。
        完成经络的功能,应该有其相应的结构,经络是调控系统的信息传导通道,其西医解剖学结构包括:周围神经系统,血管系统,血液中的激素、各种介质等等。穴位是感受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7-11-14 08:25: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的存在,撼动了西方科学的统治地位!一个正确的认识,相对真理,不完全来自于西方科学!没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这些物质构成的形态,结构,中医仍然能够认识疾病,疾病发展规律,同样能够找到治疗疾病的正确方法,证明了功能超越了物质结构,没有认识物质结构,中医同样能够解决人类的疾病问题!
         中医是什么?是偏重于从功能的角度看人体与疾病;西医是偏重于从结构的角度看人体与疾病。一元论是一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医是取象比类,西医是形式逻辑。从两个角度看,更全面一些!
          经络与藏象一样,不是西医的一种结构,或者几种结构,而是一类功能,经络是人体的网络联系功能,十四经脉只是网络联系的一种传导通路。针灸的机制与经络有关系,但不是一回事,针刺某一个穴位,既有其特异性的器官与之对应,又有非特异性的全身功能调控作用。针灸治病只是经络的一种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人体的调控功能是由心主宰的,中医的心包括西医的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这种网络联系功能,是调控功能的一部分,而且是具有形态结构的具体物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液内环境系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8
发表于 2017-11-14 08:47:25 | 只看该作者
       《灵枢.邪客篇》“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是说地上有十二条大河,相应地人也有十二条经脉,把人体的经脉或血管比喻为河水的流动。
     我们要准确地认识脏象经络,就要回到他们古代起源的源头,回到古代中国人的当时的社会状况,才能够正确把握它们的含义。古代就是把经络看做河流,腧穴看做河流上的交通交汇点,而河流则是物资,信息传输的通道。沿河流建立的栈道也是物资信息传输的通道。今天的河运、铁路、公路、地铁、通讯网络就是国家的经络系统,相当于国家调控系统的传导部分,也是物资信息转运通道。中国的调控中心是北京、上海,一个是政治信息中心(神经系统),一个是经济物资交流中心(循环系统),共同构成了国家中央调控系统。西医的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是一个统一的调控系统,大脑与心脏是调控中枢,周围神经系统与血管系统属于调控系统的传导部分(传入与传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9
发表于 2017-11-14 08:48:32 | 只看该作者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在甲骨文中俞字由三个部分组成A字部分代表房子,左下方的月画的是一条船,右下方画的是一个木或石柱。和起来的意思就是有河,有船,有拴船的柱子还有房子或仓库的地方。这就是码头。输字又给加上了车,意思是水陆码头。《说文》时期没有看到甲骨文的条件,俞字右下方的柱子给简化成立刀。结果被许慎解释为刻木为舟。
     取象比类:
        水陆码头,在长江不就是重庆,宜昌,武汉,南京吗!
        在黄河,不就是咸阳、西安、渭南,风陵渡,潼关,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等等吗!
         在古代,道路都是沿着河流建设的!你到秦岭看看,穿越秦岭的栈道都是沿着河流建造的?为什么,省事,省力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发表于 2017-11-14 08:50:02 | 只看该作者
         十二经水,古时中国版图上的清、渭、海、湖、汝、渑、淮、漯、江、河、济、漳等十二条河流。中医学用以比喻人体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犹水之在地。出《灵枢•经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
       我在飞机上反复观察山谷中的河流,只要有一块小盆地(在飞机上看是一个小坑),就会有人口聚集,成为村落、乡镇,就有政府机关,就是一个水陆码头!中医称为腧穴!河流,公路、铁路、电网就是经络!
         中医学的传统理论是把人的肌表、脏腑、头颈、胸腹、躯干、四肢、五官九窍、以及筋骨、血脉、气脉、腧穴等,都分别归属各“经”,用“经”和“络”把人的各部位和各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统一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使整个人体与天地阴阳、五行、河流分布、五运六气、一年四时、十二月、十二节、十二气、十二辰、方位、空间等建立对应关系。这是古代医家在“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对人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铸就了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经络最早的认识来源于脉即血管,特别是在四肢主干为纵向行走,因此称为:经脉,细小的分支形成网状称为:络,合称经络。这是经络的原始意义。
     随着针灸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发现针灸四肢穴位得气的传感方向与血管的走向一致,显然,这不是血的运动所致,而是气的运动所致,因此,把气血合二为一称为:气血,脉由运行血而转为运行气血,完成了对经络的建造。这是最简单的、直白的表述。
    随着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在中医学中的渗入,建立起十四经脉、奇经八脉等等的经络系统,作为针灸、按摩等等临床的指导理论。同时他又做为一种说理工具在辨证论治、药物归经等等方面应用。
    到了现代,对于经络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概念、现代医学语言表述经络理论,至今大致能够说明针灸通过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系统进行治疗疾病的原理。经络是一个多系统参与,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整合的调控系统,其中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其重要机制。
     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四肢与内脏具有相互连通的功能,而且具有特异性,规律性,运用一个简略的示意图表示出来了,这就是十四经脉图。如同地图,全国铁路运行图,航线图……一样,是理论上的图形或者说模型,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实际存在的。西医,西方科学,没有发现这个功能,更没有发现这个功能的结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6 02:20 , Processed in 0.0565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