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871|回复: 1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是“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5 22: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络”是“脉”

  “经络”是“脉”,经是经脉,络是络脉。本是清清楚楚的中医槪念,有人硬把经络与脉分离,扑空捉影,搞解剖无经络的游戏,否定中医之体的存在。

  《经脉》指出:“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可知内经论人体之经络指的就是经脉和络脉。“经脉为里”,故伏行分肉之间。“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由经脉分出而橫行,孙脉是络脉分出的分支。二者浮于表,故而常见。经脉以十二经脉为主,络脉以十五络脉为主。此外还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何为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决气)“夫脉者,血之府也。”(脉要精微论)脉行营气,营气即是谷气,谷气是五谷入胃化生出的宗气,营气和卫气。宗气积于胸,出于喉,贯通心脉,推动肺呼吸。营气是分泌津液后的精气,灌注入脉,生化为血,外荣四肢,内养五脏六腑,循脉流行,故称脉为血府。卫气是不入经的浮气,运行在四肢末端、分肉、皮肤之间,起着卫外固表的作用。故经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脉行谷气,亦行真气。“真气者,经气也。”“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刺节真邪)真气即是天气,天食人以五气,由口鼻呼吸出入。“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五十营)可知真气行于脉中,是谷气气化和运行的动力。真气与谷气合并充身,真气是经气,谷气是营血,血无气不行,气无血不藏,血中有气,气中有血,血行气令, 气行血行。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海论)十二正经分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三阴走五脏,三阳走六腑,由头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头,再由头走足。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络沟通。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定。

  经脉是五脏之道,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病即是邪“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风雨寒暑即是外邪,外邪侵入“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缪刺论)外邪由三阳经传向三阴经。饮食喜怒即是内邪滋生之因“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者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喜伤心气,悲伤肺气,寒饮伤脾气,三阴具伤。因此,中医治病,诊脉查邪是论治的重要手段。

  “肺朝百脉”,“气口成寸”,是言十二经脉与肺通连。手太阴肺经气口的脉象可以表达经脉脉象,故诊脉法取于寸口。脉象长说明气血调和为气治,脉象短说明气血不足无力为气病,数脉体有热邪而烦燥,大脉邪盛病势发展。邪盛于上则呼吸急促,邪盛于下则腹中胀满。代脉五脏气衰,细脉气血虚少,涩脉气滞心疼,形形色色的脉象是辨证诊治人体五脏六腑的根据。

  《经别》云:“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对人体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诊疗作用,后学者应深悟经脉概念,用于临床,诊治疾病。不应想入霏霏,任意篡改,搞经络与脉分离的蠢事。经脉既是中医的人体结构系统,又是人体内的生命通道,是中医之体,是中医立世的根据。

点评

脉,山有山脉,地有地脉,河有河脉,水有水脉。人体有静脉,有动脉,有经脉,有血脉,有气脉,有筋脉。不一而足。  发表于 2018-2-26 18:06
2
发表于 2017-12-26 06:58:53 | 只看该作者
        络病学,12页。
         <内经>的经络是包括运行经气和运行血液的两大部分组成的。经运行经气,脉(脉管)运行血液。

点评

欢迎李老师指教。什么是经气?真气也,口鼻呼吸之天气。什么是血液?谷气也,营气所化。真气与谷气并而充身,说明气血合一,真气是运行的动力,谷气是人体的营养。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怎能分离?经者子午之道也,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09:50
3
发表于 2017-12-26 07:53: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络病学说的形成于发展
第一节 《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一.《内经》首次系统创立了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
    二.“经”、“脉”概念渐行分离,、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一)“脉”向运行血液的“脉管”转移
            (二)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三)“经”主指“经气”的运行通道
         16页     可见《内经》“行气血而营阴阳”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血”与“气”两种循环途径;来实现的,血液运行的通道即“心脉血液循环系统”,“气”则有相对独立的运行通道,我们认为应当是“经气环流系统”。前者与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基本相同,后者根据气的种种功能,似与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相吻合。

点评

李老师说的完全正确,气血的循环是卫气循环,即精气循环和营血循环两个循环一个系统,营行脉里,卫行脉外,五十而复大会。真气化膀胱之水为卫气。真气与营血并而充身。营卫皆是谷气,先生不要让真气坐冷板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0:17
4
发表于 2017-12-26 07:55:17 | 只看该作者
       气血分离,阴阳决绝。生命就结束了。

点评

先生的血行脉道,气行经道何讲?  发表于 2017-12-26 10:19
5
发表于 2017-12-26 08:11:07 | 只看该作者
       先打枪,后画靶。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为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引经据典,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断章取义的“证据”。

点评

先生错矣,没有经典,何以为据。说中医,就要以经典为根据,没有经典的中医,全是伪中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0:23
6
发表于 2017-12-26 08:14:43 | 只看该作者
    请与  “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的帖子,一起讨论。

点评

外邪侵入“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缪刺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0:26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09:50:5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6 06:58
络病学,12页。
         的经络是包括运行经气和运行血液的两大部分组成的。经运行经气,脉(脉 ...

欢迎李老师指教。什么是经气?真气也,口鼻呼吸之天气。什么是血液?谷气也,营气所化。真气与谷气并而充身,说明气血合一,真气是运行的动力,谷气是人体的营养。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怎能分离?经者子午之道也,脉者血之府也,经脉字面之意是人体上下血的通道,血中有气,即是气血之道,怎会分而行之?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0:17:5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6 07:53
第二章  络病学说的形成于发展
第一节 《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一.《内经》首次系 ...

李老师说的完全正确,气血的循环是卫气循环,即精气循环和营血循环两个循环一个系统,营行脉里,卫行脉外,五十而复大会。真气化膀胱之水为卫气。真气与营血并而充身。营卫皆是谷气,先生不要让真气坐冷板凳。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0:23:0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6 08:11
先打枪,后画靶。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为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引经据典,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断章取义的“ ...

先生错矣,没有经典,何以为据。说中医,就要以经典为根据,没有经典的中医,全是伪中医。

点评

“没有经典,何以为据。说中医,就要以经典为根据,没有经典的中医,全是伪中医”。 赞成。离了经典,则中医无以为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0:5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6 10:26:2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2-26 08:14
请与  “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的帖子,一起讨论。


外邪侵入“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缪刺论)

点评

古人已经认识到了病邪侵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之规律,这便是医道之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8 17: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6 02:29 , Processed in 0.0910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