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33|回复: 1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络”是“脉”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7-12-26 06: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络病学,12页。
         <内经>的经络是包括运行经气和运行血液的两大部分组成的。经运行经气,脉(脉管)运行血液。

点评

欢迎李老师指教。什么是经气?真气也,口鼻呼吸之天气。什么是血液?谷气也,营气所化。真气与谷气并而充身,说明气血合一,真气是运行的动力,谷气是人体的营养。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怎能分离?经者子午之道也,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09:50
2
发表于 2017-12-26 07: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络病学说的形成于发展
第一节 《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一.《内经》首次系统创立了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
    二.“经”、“脉”概念渐行分离,、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一)“脉”向运行血液的“脉管”转移
            (二)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三)“经”主指“经气”的运行通道
         16页     可见《内经》“行气血而营阴阳”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血”与“气”两种循环途径;来实现的,血液运行的通道即“心脉血液循环系统”,“气”则有相对独立的运行通道,我们认为应当是“经气环流系统”。前者与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基本相同,后者根据气的种种功能,似与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相吻合。

点评

李老师说的完全正确,气血的循环是卫气循环,即精气循环和营血循环两个循环一个系统,营行脉里,卫行脉外,五十而复大会。真气化膀胱之水为卫气。真气与营血并而充身。营卫皆是谷气,先生不要让真气坐冷板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0:17
3
发表于 2017-12-26 07: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血分离,阴阳决绝。生命就结束了。

点评

先生的血行脉道,气行经道何讲?  发表于 2017-12-26 10:19
4
发表于 2017-12-26 08: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打枪,后画靶。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为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引经据典,可以找到许许多多断章取义的“证据”。

点评

先生错矣,没有经典,何以为据。说中医,就要以经典为根据,没有经典的中医,全是伪中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0:23
5
发表于 2017-12-26 08: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与  “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的帖子,一起讨论。

点评

外邪侵入“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缪刺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0:26
6
发表于 2017-12-26 1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6 02:53 编辑

         第二章  络病学说的形成于发展
第一节 《黄帝内经》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
    一.《内经》首次系统创立了中医学的核心理论-----经络学说
    二.“经”、“脉”概念渐行分离,、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一)“脉”向运行血液的“脉管”转移
            (二)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初步成形
             (三)“经”主指“经气”的运行通道
         16页     可见《内经》“行气血而营阴阳”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血”与“气”两种循环途径来实现的,血液运行的通道即“心脉血液循环系统”,“气”则有相对独立的运行通道,我们认为应当是“经气环流系统”。前者与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基本相同,后者根据气的种种功能,似与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相吻合。
-----------------------------------------------------------------------------------------
        我没有说清楚,以上是吴以岭的著作《络病学》中的主线,不是中西医融合观的观点。我本人对于吴以岭的观点持反对态度。而且,我认为吴以岭对于叶天士关于络病的认识也是错误的,甚至于是有意曲解叶天士的原意。他认为“络就是微血管”,络病就是微血管病。为了这个说法,吴以岭曲解内经、六经传变、叶天士络病的原意。所以是先打枪,后画靶,这是理论研究的大忌。

点评

我谓中医,是经典的理法方药。后世之作,合经典则取,不合经典则弃,不能作为根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2-26 11:01
7
发表于 2017-12-26 1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中医毛也没继承下来,就知道整天创新。创新也就罢了,非得冒充经典。
8
发表于 2017-12-26 15: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看到《络病学》 16页 【 可见《内经》“行气血而营阴阳”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血”与“气”两种循环途径来实现的,血液运行的通道即“心脉血液循环系统”,“气”则有相对独立的运行通道,我们认为应当是“经气环流系统”。前者与西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基本相同,后者根据气的种种功能,似与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相吻合。】【络病学,12页。<内经>的经络是包括运行经气和运行血液的两大部分组成的。经运行经气,脉(脉管)运行血液。】这两段话,就知道《络病学》按照西医理论为标准,歪曲了《内经》的原意。

点评

先生说的正确  发表于 2017-12-26 21:59
9
发表于 2017-12-27 17: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7 21:43 编辑

   为了创新,修改中医经典中带有根本性的理论,不可取。

点评

还要揭露,不然的话,中医无法振兴,也无法融合。  发表于 2017-12-28 10:12
10
发表于 2017-12-28 06: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7-12-27 22:26 编辑

      中医“脉”具有双重含义:既是经络系统中以运行血液为主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属于奇恒之腑的独立实体脏器。
============================================================================
     在中医经典理论中的“脉”,与西医理论中的血管系统是两回事。中西医概念不能直接对接,不能偷换概念。奇恒之腑中的“脉”以及“血府”都不能解读为血液循环系统或者心血管系统。
     气血沿着经络运行,不能“偷换为”运行血液。
     这种偷换概念的把戏,愚弄了不少对于中医经典理论没有深入学习的西医以及中医爱好者。

      偷换概念。甚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
      

点评

说的好。  发表于 2017-12-28 10: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6 01:48 , Processed in 0.10139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