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84|回复: 1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嘉璐:八问中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2-6 16:2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2-6 16:30 编辑

中医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但要达到人民和时代的期望,中医需回答这八个问题
2018-01-31 许嘉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编者按:近日,首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在深圳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医药法以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医药发展。会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作书面主旨报告,从历史、文化角度剖析中西医差异,立足行业实际,从问题入手探讨中医未来发展之路,具有启迪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思考“中医文化”这一主题时,应该对“中医”一词的含义进行反思和审视。“中医”之“医”与“西医”之“医”并非同义词。“中医”之名,乃因西方医学进入中国而来,国人欲与之“区别”而兴起,至今不过百余年,但已在一般人心目中将两个“医”字等同看待。实则,二者有着巨大的差别。随着大众文化素养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从根底上理解中西医的差异。

中西医之别在于文化土壤不同

西医是文艺复兴后由宗教场所分化出来的,不可避免地带着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的烙印,但因同时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又本着“现代理念”(也可以说“工业化理念”)而发展。自其成为一种专业、职业、学科起,即被归为自然科学一类,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西方自古希腊—罗马开创的学术开始分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领域,而且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两个领域的距离越来越远,时至20世纪,两个领域已互不关涉,而且形成了严重的对立,但其二者的发展演变之路却十分相似:内部分支越来越多,学科越分越细,细到被西方自然科学家戏称的“碎片化”。这也正符合从中世纪到现代西方二元对立的理念。在这种历史、社会环境中,西方医学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人是物质的;身体和精神是二元的;人体就是一台台机器,由多种部件组成,是可以拆卸和组装的;最终人类对自身是可以完全认知的;任何认知必须经过实验的证明,经得起反复验证,因而所得结论具有普适性。

中医,则是中华民族在上万年的农耕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相处、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中,亲身体验、随时观察、不断总结而形成、发展、壮大的。这和中华民族对社会和宇宙的观察,和基于对主观和客观世界进行反思和冥想所得到的结论完全一致。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引用《黄帝内经》的一段文字为例: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岐伯曰:远乎哉问!夫治民与治自,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者也,夫唯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心藏”,盖即“非常道”“非常名”的奥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不可言说”。黄帝知其非语言可以表达,还是要问,目的是既治民,也治身,以达万世太平。岐伯以一个“远”字赞叹黄帝之问,不仅是针对黄帝意欲传于子孙而无有终时的意思,也有指其问已经高升至超越现实人间,进入玄而又玄的境界,也就是形而上层次的含义。随后,岐伯把“治民与治自,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贯连起来,也就是指出万事万物之理是相同的。而此理,不过就是“唯顺而已矣”。此“顺”字,也就是道家所崇仰的“自然”。这一思想,自南北朝到宋代,被儒家充分吸收,归结为“理”“天理即人理”,完成了从先秦比较笼统、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精细、理性的论述,而且“下学而上达”,影响了千年来的执政者,又普及于城乡百姓,使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根基筑得更深、更牢、更广。

与西方医学相对照,中医的特色就显现得更为清晰而深刻了:中华文化中的整体观(“万物一体”,“人”亦一体,身—家—国—天下一贯)、中和观(“允执厥中”)、同异观(“理一分殊”、共性与个性)等等。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疏通顺和,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中医”之“医”附上一个含义:此“中”字,即中庸、中道之“中”;中医者,中和之医也,它不只是形而下的“器”,同时也兼有形而上的“道”。

发展中医任重道远

如此一个世界上几乎是独有的、传承了几千年的医道,为什么在近百年来却抵不过只有不到200岁的西方医学,经历了多次几乎断绝的噩运,至今还需要人们呼喊,为自己是不是“科学”而辩争呢?根源就在其自身的停滞甚至后退,而这种停滞又是制度腐朽、积弱积贫、社会麻木、文化不振的结果。

关于中国医道和西方医学孰优孰劣的争论,大约起始于洋务运动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谈何容易!“体”既羸弱而不自信,怎能越过存在于“医”背后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差异?于是上世纪20~30年代甚至出现了“废止旧医”之议,而当时的政府崇尚西医,任中医自行生灭,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西医已呈压倒之势。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制订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中医从此获得了“起死回生”的大好机遇。中西医结合,这是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民族“中和”文化的体现。60多年来,中医的命运也有所起伏。幸亏国家保存、出版了大量优秀典籍,许多名医各有传承,同时有广大人民对中医的认可。古人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完全靠父子相承的期望已不适用于今天,我们可以把“三世”解读为师生相传的过程,这样就显现出中医重视经验积累、讲究继承和发展的精神了。现在,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中医的时代到来了。这真是国家兴则文化兴,文化兴则中医兴啊。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中医,制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小康社会对健康和康复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现在的确是中国医道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但是,我们做好飞向未来的准备了吗?我的回答是:没有,而且距离时代和人民的期望还很远。要积极而又稳步地把中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发挥出更大的威力,除了国家、社会的支持、保障之外,国际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中医自身也须回答并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此我列举几个问题:

第一,中医何以能够延绵数千年,屡遭社会动荡却能衰而复起?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自身的医学史之外,还应从文化学、社会学、民族学、欧洲史、殖民史、博物学(动、植、矿、土)、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等等多个领域的视角综合、融汇地考察。

第二,构成百年来中医沉寂乃至萧条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第三,中国医道是“科学”吗?说它是“伪科学”,“真科学”在哪里?判断真伪的依据是什么?这依据或曰标准是谁制定的?

第四,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政要,甚至主管医药卫生的高官,纷纷跑到中国来看中医,或在该国的中医诊所就诊,而中国不少有钱人却要到国外找医生?

第五,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相信中医(《中国青年报》2006年调查),而在高级知识分子的情况与之倒置?

第六,中医以治未病、欲病、已病和助人康复著称,何以现在“养生”的商业气氛浓于医界?世界独有的成系统、有理论的养生学怎样走向世界?“亚健康”其实就是“欲病”,中医怎样担当起解决这一现代社会相当普遍性困扰的重担?

第七,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中,中医应该并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

第八,“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药物保障等方面,需要采取些什么措施?志在中医的年轻人,应该先打好什么样的基础?是中华人文、中国哲学、中医基本医理?还是解剖学、西方病理学、药物学、传染病学?

…………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发展中医之道、弘扬中医之“仁术”“精诚”的精神,并不是和西医唱对台戏,更不是反对或排斥西医,但是要想达到中西医并重、结合和融汇仍需要不断努力,这是一个跨越式的提高和发展。

http://mp.weixin.qq.com/s/ts8uJ951S4oprEF7TJ4kSQ

2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6:3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8-2-6 17:40 编辑

http://zyxdh.66rt.com/thread-475-1-2.html
3
发表于 2018-2-6 18:1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8-2-6 18:26 编辑

第一,中医何以能够延绵数千年,屡遭社会动荡却能衰而复起?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自身的医学史之外,还应从文化学、社会学、民族学、欧洲史、殖民史、博物学(动、植、矿、土)、物理学、气象学、天文学等等多个领域的视角综合、融汇地考察。
——————————————————————————————————
      就是因为“有效”。如果没效,早就消失了。


第二,构成百年来中医沉寂乃至萧条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主要因素是由于中西医市场竞争的结果,这个因素起决定作用,其它因素都是次要因素。


第三,中国医道是“科学”吗?说它是“伪科学”,“真科学”在哪里?判断真伪的依据是什么?这依据或曰标准是谁制定的?
————————————————————————————————————————————————
        中医是经验医学,属于经验科学范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问。



第四,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政要,甚至主管医药卫生的高官,纷纷跑到中国来看中医,或在该国的中医诊所就诊,而中国不少有钱人却要到国外找医生?
——————————————————————————————————————————
       外国高官到中医看中医,是因为西医没治好。中国有钱人到外国看病,是因为中国的中医和西医都没有好办法。这种差别,在于病种、病人的区别。


第五,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相信中医(《中国青年报》2006年调查),而在高级知识分子的情况与之倒置?
——————————————————————————————
       高级知识分子更相信科学靠谱,但并不了哪种效果更好。实际上,有些病西医效果不好,中医效果也不好。不相信中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得到中医治病的实惠效果。如果遇到中医高手,就相信了。一些平庸中医效果不好,反而影响了中医的形象。


第六,中医以治未病、欲病、已病和助人康复著称,何以现在“养生”的商业气氛浓于医界?世界独有的成系统、有理论的养生学怎样走向世界?“亚健康”其实就是“欲病”,中医怎样担当起解决这一现代社会相当普遍性困扰的重担?
————————————————————————————————————————————
       中医在养生方面胜过西医。


第七,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中,中医应该并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
————————————————————————————
       不是中医说了算,是患者说了算。

第八,“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药物保障等方面,需要采取些什么措施?志在中医的年轻人,应该先打好什么样的基础?是中华人文、中国哲学、中医基本医理?还是解剖学、西方病理学、药物学、传染病学?

————————————————————————————————————————————
       中西医都需要学。学好学不好,与智商有很大关系。光有智商高,没有高明的老师,仍然要走弯路。自学成高手者虽有,但为数极少。只有精通中医又精通西医的人,才能把中医学到最高境界。不懂西医的人,不可能达到中医的最高境界,因为中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问。

点评

王教授这样的回答,还不如小学生的水平!  发表于 2018-2-7 11:49
许:第五,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相信中医(《中国青年报》2006年调查),而在高级知识分子的情况与之倒置? —————————————————————————————— 王:高级知识分子更相信科学靠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6 22:50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8-2-6 22:02:01 | 只看该作者
但是,我们做好飞向未来的准备了吗?我的回答是:没有,而且距离时代和人民的期望还很远。要积极而又稳步地把中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发挥出更大的威力,除了国家、社会的支持、保障之外,国际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中医自身也须回答并解决一系列问题,就此我列举几个问题:

这段话似乎是说,只要能回答接着列出的八个问题,中医算是“做好飞向未来的准备”。真的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如果中医界/官僚集团不愿检讨这40年来究竟中医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什么成绩,为什么全国许多战线都能够从落后于世界一举走到世界前面,而中医却连自己的主场都失守(如这两天关于农村人历史上第一次首选西医而非中医的讨论);甚至不要说40年了,那个所谓中医“战略家”和邓国医合推的中医发展战略也有10年了,除了发掘出几个13、14岁开始临床的天才国医大师外,不知还有什么成就可以说是“做好飞向未来的准备”?

再说了,这个发言和那些问题有可能是倒骑驴集团的写手们给他准备的,对这些所谓问题,倒骑驴集团早有无关痛痒的答案,根本就是假议题。





5
发表于 2018-2-6 22:46:08 | 只看该作者
只要这些文人发言,就云遮雾罩。

们是不是可以给“中医”之“医”附上一个含义:此“中”字,即中庸、中道之“中”;中医者,中和之医也,它不只是形而下的“器”,同时也兼有形而上的“道”。
-------------
哪里来的这么多说词啊?中医就是治病的技术,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张仲景有这么些多余的话吗?
6
发表于 2018-2-6 22:50:1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2-6 18:12
第一,中医何以能够延绵数千年,屡遭社会动荡却能衰而复起?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需要更深入地研究自身的医 ...

许:第五,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相信中医(《中国青年报》2006年调查),而在高级知识分子的情况与之倒置?
——————————————————————————————
王:高级知识分子更相信科学靠谱,但并不了哪种效果更好。实际上,有些病西医效果不好,中医效果也不好。不相信中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得到中医治病的实惠效果。如果遇到中医高手,就相信了。一些平庸中医效果不好,反而影响了中医的形象。


王教授,我对这一条有不同意见。
高级知识分子相信西医,普通百姓相信中医,这个信息没有根据。提到的那份调查,未必靠得住。

点评

这个信息我也不知是怎样个调查法,有待更准确的资料。  发表于 2018-2-7 14:31
7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09:43:54 | 只看该作者
许嘉璐先生八问中医问的太好了,好就好在八问完全是从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完全符合中医界文化中医的主流观点,代表了文化界和知识界对文化中医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思考,具有广泛代表性。因此,中医界关注和回答许嘉璐先生的八个问题是应该的、必须的、理所当然的。但是我看了许嘉璐先生的八问中医有个基本的看法就是许嘉璐先生不懂医、不懂中医。有哪位中医老师知道我从哪里看出来许嘉璐先生不懂医、不懂中医吗?有的话请指出来。谢谢。

点评

我觉得这八个问题都是纯外行瞎扯,有空了咱们一个一个聊聊。 现在也就奇了怪了。议论中医的都不是医生。攻击中医的方舟子何祚庥张功耀,支持中医的如文人和官员。 攻击中医的好批判,因为他们都胡说八道,普通老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8 10:58
8
发表于 2018-2-8 10:34:11 | 只看该作者
        许嘉璐,缺乏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常识。
        1   不敢承认中医是世界封建文化顶峰的产物(辩证唯物论的肇始);西医是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顶峰的产物(机械唯物论)。
        2    没有研究过中国与欧洲历史发展的时间差,医学发展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仅仅100多年的历史,中医(辩证唯物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辩证唯物论)不期而遇。
        3     黑格尔不知道绝对精神之前是什么?马克思不知道物质之前是什么?中国古代哲学知道是:无、无极。
         这是中医理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这些话很多人看不懂,许嘉璐未必看得懂。
9
发表于 2018-2-8 10:35:5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已解决了以上问题。参看《中西医融合观》
10
发表于 2018-2-8 10:58:0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8-2-8 09:43
许嘉璐先生八问中医问的太好了,好就好在八问完全是从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完全符合中医界文化中医的主流观点 ...

我觉得这八个问题都是纯外行瞎扯,有空了咱们一个一个聊聊。
现在也就奇了怪了。议论中医的都不是医生。攻击中医的方舟子何祚庥张功耀,支持中医的如文人和官员。
攻击中医的好批判,因为他们都胡说八道,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出来。
支持中医的文人和官员,他们支持中医的理由,却经常让中医尴尬。
网络谚语: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真正有资格评论中医的,只有西医。不是医学专业,你有什么能力评论中医?
西医评论中医,虽然有对有错,可是人家有那个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30 11:17 , Processed in 0.0584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