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新讨论 热实结胸证-急性腹膜炎证态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8: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亦之 发表于 2018-6-17 09:50
针灸医生面对急性腹膜炎患者同样束手无策,决不可贸然针刺,否则患者的胃肠道穿孔就成了针灸医生的责任, ...

    问题是,你知道不知道急性腹膜炎是个啥?你如果不知道,把急性腹膜炎当做肚子疼,请问先生,扎哪根神经?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6-17 18: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你会不会西医的触诊?板样腹是咋回事?肚子疼扎哪根神经?
33
 楼主| 发表于 2018-6-18 16: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你会不会西医的触诊?板样腹是咋回事?
       心下痛,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是什么意思?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5: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腹膜对感染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腹膜的面积相当于人体的体表面积,但其吸收等渗液的能力则大大超出皮肤,特别是膈腹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吸收能力极强,在腹膜炎早期能将大量渗液及毒素吸收。大陷胸汤通过其逐水利尿作用可使经腹膜吸收的大量渗液及毒素通过肾和肠排出体外,为机体消除感染提供有利条件,利于炎症的消退和局限化,同时也可消除胸腔的反应性积液和肺底部浸润。
35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5: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必须是全方位的融合,中医的所有证都要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这才能叫中西医融合。热实结胸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热实结胸证不解决,与之相关的阳明腑实证、大柴胡汤证、小结胸证、胸痹、膀胱蓄血证、痞证、肠痈、蓄血发黄证、热入血室证等等,就没有办法相互鉴别,也就不知道这些证之间的关系。这些证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正是急腹症的全部内容,我在《中西医融合观》这本书里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在即将出版的《中西医融合观之三》这本书里,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所有证都找到了相应的病理状态,在《中西医融合观续》这本书里完成了气血津液辩证的所有证的病理状态。这三本书共计150多个证都具有相应的病理状态。这是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
36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6: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热实结胸证的西医病理状态没有找准确,与其相关的证其病理状态都会出问题。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是一个证态,那么,阳明腑实-肠梗阻证态、大柴胡汤证-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证态、小柴胡汤-肝胆慢性炎症证态、小结胸证-胸腔感染证态、胸痹心痛-心绞痛证态、膀胱蓄血-盆腔脓肿证态、痞证-急性胃肠炎证态、肠痈-阑尾炎证态、蓄血发黄-宫外孕证态、热入血室-盆腔炎证态等等,与急性腹膜炎的关系必须符合西医的所有相应的病理状态的鉴别关系。
       说的再啰嗦一点:热实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大柴胡汤证、小结胸证、胸痹、膀胱蓄血证、痞证、肠痈、蓄血发黄证、热入血室证之间的演变关系与鉴别诊断,必须与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囊炎……)之间的演变关系与鉴别诊断相符合。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我已经完成了,而且前后没有矛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6: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上世纪70年代学习伤寒论,直到2000年发表: 热实结胸证实质再探讨【文章出处: 陕西中医 2000年 第3期 (第 141-142 页)文章作者: 李同宪 李月彩】用了30年的时间,才确定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攻克了《伤寒论》中的这个难点堡垒,我有底气,于2002年出版《伤寒论现代解读》,以后才有了《中西医融合观》以及之二,之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6: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够用临床实践证明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没有关系,那么,中西医融合观全部化为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医的板样腹是不是等于《伤寒论》中的 “心下痛,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
      
         西医的板样腹不等于《伤寒论》中的 “心下痛,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中西医融合观化为零。
         西医的板样腹等于《伤寒论》中的 “心下痛,按之石硬”,"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者"?中西医融合观就能够成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2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广大医务人员的顶层设计,不是我做的。我写的四本书都是广大医务人员创造的,不是我的。先生说的对极了。谢谢先生。
4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0 06: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的融合,是经历了一、二百年的时间,由数不清的中医、西医共同努力,然后水到渠成的。哪有什么顶层设计?
==============================================
         先生承认中西医融合是水到渠成,难能可贵。谢谢先生赐教。
          水到渠成,水到之前是不是应该先修渠,干渠、支渠、微渠……就是顶层设计,当然都是广大医务人员做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6 01:51 , Processed in 0.0537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