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68|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19 18:2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今通行本《伤寒论》有两个版本,即宋本与成(无己)注本。宋本原刻已无,而传世者乃明代赵开美复刻本,是后世《伤寒论》的标准版本。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是这样记述作者的,即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说:“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那么,相对于《伤寒论》这本著作而言,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呢?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说:“所谓撰次,是指把仲景原著已散乱的条文,排列出具有条理性的条文来。”愚见此说未当。
金栋按:撰,撰写,撰著。次,次序,排列次序、编排次序。所谓撰次,指既有撰写,又有编排次序之义,非惟指编排次序而言。为什么如此说呢?可以与康平本《伤寒论》作对照,一目了然!
四川资中陈摇鲲说:“《康平伤寒论》是叶橘泉老人得诸于日本人大塚氏所赠,据云彼国尚有所谓《和气氏古本伤寒论》,其书名异而实同。康平为日本天皇年号,和气氏为私人名字,足以说明书名不代表作者。又云康平与和气氏本,同为唐卷子式抄本,这又说明其为唐时流传到日本的,因而能保存叔和编次之旧,更可以从叔和编本追溯到仲景的本来面目。”(《古本康平伤寒论·重版说明》)
所谓《康平伤寒论》,是指在唐朝流传到日本去的《伤寒论》。康平本是日本天皇康平三年侍医丹波雅忠抄录的《伤寒论》古传本。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即丹波雅忠抄写的时间是1060年,宋臣孙奇、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是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即是说丹波雅忠抄录的时间比林亿等校定的时间要早五、六年,康平本要早于宋本。康平本与宋本《伤寒论》的根本不同是:康平本的经文有许多是低一格、低两格排印的,且许多条文有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等,而宋本把低一格、低两格的条文一律上升一格、两格刊刻,把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一律作为正文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康平本顶格写的是原文,低一格写的是准原文,低两格写的是追文(后人王叔和之发挥)。比如宋本小青龙汤证40条,小青龙汤服法中有“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康平本是小字旁注,宋本作为正文加以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又如宋本黄连汤证173条,服法中有“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共九字,康平本是小字旁注,宋本是作为正文加以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再如宋本210条说:“夫实则譫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康平本“郑声者,重语也”是小字注文,宋本成为法定经文。而《外台秘要》在引此条时,“郑声者,重语也”这六个字,也是小字注文。
观《康平伤寒论》的小注、旁注、嵌注及低两格之文字等,当是王叔和撰写或发挥之义。若以今通行本即宋本《伤寒论》而言,此等文字或内容皆是正文刊刻流行,即法定经文传世。如此说来,所谓王叔和撰次,是指既有整理编排仲景《伤寒论》原著之义,又有叔和撰写补入增益、注释《伤寒论》之文。
以上述定义结合康本《伤寒论》来律定《伤寒杂病论·原序》,哪些是张仲景原序,哪些是王叔和追文、给予增文沾益者呢?
钱超尘教授《伤寒论文献通考》有一篇原文——《伤寒论序考》给予了详细考证。全文如下:
宋本《伤寒论序》始于“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止于“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而读《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孙思邈在引用“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至“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一大段文字时,没有指出这段文字出于张仲景《伤寒论序》;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引《伤寒论序》时,明确写道“张仲景曰”。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29·禁经》中说他寻求方药几乎费尽移山心力:“余早慕方技,长崇医道,偶逢一法,岂惜千金?遂使名方异术,莫能隐秘。”而在所有“名方异术”之中,孙思邈最为敬仰张仲景,他说“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见《千金翼方·卷九》孙思邈小序),因此,对于引用张仲景的文字,必然郑重写出“张仲景曰”、“仲景曰”诸字,这是贯穿《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全书的体例。假使“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至“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一段长长的文字为《伤寒论序》所原有,那么孙思邈在引用这段文字之前必标示“张仲景曰”四字(《千金要方·卷26·序论》篇引张仲景一段文字,首先标以“仲景曰”可证),而在《治病略例第三》中没有写出“张仲景曰”,那么这段文字是否是张仲景《伤寒论序》中的文字就十分可疑了。待读康平本《伤寒论序》,此疑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原来康平本不但有小注、旁注,而且对后人增入的文字,一律比原来低两格排印。日本大冢敬节说:“本书之刻,专在存古态势,故行数、字数、旁书、嵌注,一莫所改窜。”可见康平本这种格式是自古相沿、无所更易的。康平本在《伤寒论序》“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句下,有一大段长长的文字,这就是“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这一大段,比张仲景《伤寒论序》低两格排印,表明这段文字原非仲景所写,而是后人的发挥。由于有康平本这种抄写和排印的古老格式作佐证,又有《千金要方》作证明,那么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在“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之下的一大段文字,不是仲景《伤寒论序》所原有,而是后人对《伤寒论序》的发挥或感想一类的文字,大约北宋林亿、孙奇等校定《伤寒论》的时候,把这段文字混入正文。
宋本、成无己本《伤寒论序》:“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康平本《伤寒论序》把“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字作为“博采众方”一句的小字注释在此句之下。细审上下文,依据康平本把这23字作注释看,不但于《伤寒论序》文气无伤,而且更觉雅洁。但是,如果把此23字当作正文原有字句看,虽文气稍显枝蔓外,而于内容则觉充实。我个人倾向于(金栋按:钱教授持谨慎态度而有此语,此当说“我考证认为”。)此23字原是注释之文,后来窜入正文。
由上可见,由于晋·王叔和增文沾益张仲景自序,致使后人误认为《伤寒杂病论》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成,遂使后人误读几千年。从内容分析,《伤寒论》与《内经》无关。据钱超尘教授考证,《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一书的基础上撰成的,属经方派,与医经派《内经》无关,与五行学说无关。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说:“《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代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增益之处,后人以用之多验。《汤液经》又以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点评

先生治学硕果累累,是中医之幸!能遇见先生,是我等之幸!先生能光临论坛,是论坛之幸!  发表于 2018-6-20 18:5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6-19 21:02:56 | 只看该作者
      康平本伤寒论,汤液经,都是来历不明。
      堂堂正正的伤寒论,被来历不明的假货给灭了。
3
发表于 2018-6-20 07:12:10 | 只看该作者
         发现经过
         《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经过,及其承嗣关系,因文献资料匮乏而不甚清楚,仅从大冢敬节先生为印行《康平本伤寒论》的凡例及该书的跋中获知。《康平本伤寒论》系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先生于康平三年二月十七日(1060年)抄录,全书共1卷,12篇。和气朝臣嗣成先生于贞和二年十二月是五日(1346年)又抄录一本,全书共2卷。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后被高野山隐士山秋五徂收藏,再转入川越市利根川尚方先生收藏,和气朝臣嗣重的抄录本由和气氏自家收藏。其时还有其他几种抄本,但都限于收藏而未刊行。直至昭和丁丑年,(1937年),日本现代汉方医学家大冢敬节先生,在利根川尚方家藏遗书中发现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参校和气氏家藏抄录本,又对照《宋本伤寒论》和《注解伤寒论》,对其进行了校勘,并加以眉注,由日本汉方医学会刊行。1946年,我国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与大冢敬节先生互相交换著作而获得《康平本伤寒论》排印本,叶先生如获至宝,并准备在国内重印而函告大冢敬节先生,嗣后大冢敬节先生将《康平本伤寒论》原抄本赠叶橘泉先生。叶橘泉先生亲自校勘,并请陆渊雷、范行准、李畴人等名家作序,请余岩、洪贯之名人作跋,于1947年由上海千倾堂刊印发行。1954年上海千倾堂又再版印刷刊行,1986年湖南科技出版社根据1947年上海千倾堂版,重新排版印发,至此《康平本伤寒论》得以在国内广泛流传,而研究者日益增多。
4
发表于 2018-6-20 07:18:17 | 只看该作者
          《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经过,及其承嗣关系,因文献资料匮乏而不甚清楚,仅从大冢敬节先生为印行《康平本伤寒论》的凡例及该书的跋中获知。
====================================================
         康平本伤寒论,是不是伪书?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知道。
        1946年,我国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与大冢敬节先生互相交换著作而获得《康平本伤寒论》排印本,叶先生如获至宝。叶橘泉先生并没有考证是不是伪书?
       又,现按日人真柳诚发现宋人把大量方书中的'桂心' (药名) 改成 '桂枝',而康平本所采用的药名是'桂枝',而不是其他宋以前版本的'桂心'。所以基本否定康平本是宋以前的版本。而不是最善本,钱超尘先生在讲座上也否定康平本是宋前版本。

点评

孤证从疑!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知道,是孤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0 07:21
5
发表于 2018-6-20 07:21:3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6-19 23:18
《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经过,及其承嗣关系,因文献资料匮乏而不甚清楚,仅从大冢敬节先生为印行 ...

       孤证从疑!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知道,是孤证。

6
发表于 2018-6-20 07:24:06 | 只看该作者
    汤液经,至今没有看到的一本书!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这本书的原貌是什么?只能是猜测。
7
发表于 2018-6-20 07:43:20 | 只看该作者
   医学书籍是发展的,后人的评价、改正、修正很正常。只要临床证明是正确的,修改很正常,恢复原貌就是恢复错误。
       我们学习经典、学习理论中的精神实质,实际运用的不是照章办事。伤寒论中的每一个方剂是不是正确,验证方法只有临床实际,而不是文字考证。你能不能准确使用伤寒论的112方,依靠的是你师傅的临床经验与你自己的经验,绝对不是文字考证,如果以文字考证为标准,你一定失败。这和西医做手术一样,开始必须老师带你做,而不可能按照书本去做。曾经有过拿着手术图谱到手术室的笑料。
        实用内科学,我有第四版、第五版,现在已经出到第20版了吧?我们翻箱倒柜把第一版翻腾出来干什么?难道拿第一版否定第20版吗?看看20版那些内容是后人加入的?哪一个搞临床的这么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8-6-20 17:0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6-20 09:08 编辑

        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即丹波雅忠抄写的时间是1060年,宋臣孙奇、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是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即是说丹波雅忠抄录的时间比林亿等校定的时间要早五、六年,康平本要早于宋本。
         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问题是:日本人怎么从北宋国库了盗窃伤寒杂病论的?除非日本人早已混入北宋国家书府,为什么不早早把书偷出来?为什么一定要与北宋出版早5~6年抄出来?太巧了!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康平本是现代人“大冢敬节”的伪造!
9
发表于 2018-6-20 17:10:12 | 只看该作者
      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是刻在竹简上的,我没有见到竹简的原样,我想竹简上的字,大小是一样的,不会有旁注、小字或者镶嵌之类。第一部手抄本,一定是字体大小一致的。所以,字体大小一致的,就是竹简的原版。

点评

我想竹简上的字,大小是一样的——你想的不算数。  发表于 2018-6-20 18:50
10
发表于 2018-6-20 17:18:35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
       北宋政府花了那么多的财力人力,国家大臣参与,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我们的后代子孙不相信,反而相信日本偷窃的书是真的,以此否定中国的伤寒杂病论!黑白颠倒了吧。
       康平本的真伪尚不能定!怎么能用康平本否定宋本呢?

点评

不管哪里来的书,只要有价值就采用,否则,就弃之。  发表于 2018-6-20 18: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3 00:08 , Processed in 0.0609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