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69|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19 18:2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今通行本《伤寒论》有两个版本,即宋本与成(无己)注本。宋本原刻已无,而传世者乃明代赵开美复刻本,是后世《伤寒论》的标准版本。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是这样记述作者的,即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宋·林亿校正,明·赵开美校刻。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说:“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那么,相对于《伤寒论》这本著作而言,王叔和“撰次”是什么意思呢?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说:“所谓撰次,是指把仲景原著已散乱的条文,排列出具有条理性的条文来。”愚见此说未当。
金栋按:撰,撰写,撰著。次,次序,排列次序、编排次序。所谓撰次,指既有撰写,又有编排次序之义,非惟指编排次序而言。为什么如此说呢?可以与康平本《伤寒论》作对照,一目了然!
四川资中陈摇鲲说:“《康平伤寒论》是叶橘泉老人得诸于日本人大塚氏所赠,据云彼国尚有所谓《和气氏古本伤寒论》,其书名异而实同。康平为日本天皇年号,和气氏为私人名字,足以说明书名不代表作者。又云康平与和气氏本,同为唐卷子式抄本,这又说明其为唐时流传到日本的,因而能保存叔和编次之旧,更可以从叔和编本追溯到仲景的本来面目。”(《古本康平伤寒论·重版说明》)
所谓《康平伤寒论》,是指在唐朝流传到日本去的《伤寒论》。康平本是日本天皇康平三年侍医丹波雅忠抄录的《伤寒论》古传本。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即丹波雅忠抄写的时间是1060年,宋臣孙奇、林亿等校定的宋本《伤寒论》是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即是说丹波雅忠抄录的时间比林亿等校定的时间要早五、六年,康平本要早于宋本。康平本与宋本《伤寒论》的根本不同是:康平本的经文有许多是低一格、低两格排印的,且许多条文有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等,而宋本把低一格、低两格的条文一律上升一格、两格刊刻,把小字旁注和小字夹注、嵌注一律作为正文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康平本顶格写的是原文,低一格写的是准原文,低两格写的是追文(后人王叔和之发挥)。比如宋本小青龙汤证40条,小青龙汤服法中有“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康平本是小字旁注,宋本作为正文加以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又如宋本黄连汤证173条,服法中有“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共九字,康平本是小字旁注,宋本是作为正文加以刊刻,成为法定经文。再如宋本210条说:“夫实则譫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康平本“郑声者,重语也”是小字注文,宋本成为法定经文。而《外台秘要》在引此条时,“郑声者,重语也”这六个字,也是小字注文。
观《康平伤寒论》的小注、旁注、嵌注及低两格之文字等,当是王叔和撰写或发挥之义。若以今通行本即宋本《伤寒论》而言,此等文字或内容皆是正文刊刻流行,即法定经文传世。如此说来,所谓王叔和撰次,是指既有整理编排仲景《伤寒论》原著之义,又有叔和撰写补入增益、注释《伤寒论》之文。
以上述定义结合康本《伤寒论》来律定《伤寒杂病论·原序》,哪些是张仲景原序,哪些是王叔和追文、给予增文沾益者呢?
钱超尘教授《伤寒论文献通考》有一篇原文——《伤寒论序考》给予了详细考证。全文如下:
宋本《伤寒论序》始于“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止于“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而读《千金要方·卷一·治病略例第三》,孙思邈在引用“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至“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一大段文字时,没有指出这段文字出于张仲景《伤寒论序》;而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引《伤寒论序》时,明确写道“张仲景曰”。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29·禁经》中说他寻求方药几乎费尽移山心力:“余早慕方技,长崇医道,偶逢一法,岂惜千金?遂使名方异术,莫能隐秘。”而在所有“名方异术”之中,孙思邈最为敬仰张仲景,他说“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见《千金翼方·卷九》孙思邈小序),因此,对于引用张仲景的文字,必然郑重写出“张仲景曰”、“仲景曰”诸字,这是贯穿《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全书的体例。假使“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至“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一段长长的文字为《伤寒论序》所原有,那么孙思邈在引用这段文字之前必标示“张仲景曰”四字(《千金要方·卷26·序论》篇引张仲景一段文字,首先标以“仲景曰”可证),而在《治病略例第三》中没有写出“张仲景曰”,那么这段文字是否是张仲景《伤寒论序》中的文字就十分可疑了。待读康平本《伤寒论序》,此疑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原来康平本不但有小注、旁注,而且对后人增入的文字,一律比原来低两格排印。日本大冢敬节说:“本书之刻,专在存古态势,故行数、字数、旁书、嵌注,一莫所改窜。”可见康平本这种格式是自古相沿、无所更易的。康平本在《伤寒论序》“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句下,有一大段长长的文字,这就是“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这一大段,比张仲景《伤寒论序》低两格排印,表明这段文字原非仲景所写,而是后人的发挥。由于有康平本这种抄写和排印的古老格式作佐证,又有《千金要方》作证明,那么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在“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之下的一大段文字,不是仲景《伤寒论序》所原有,而是后人对《伤寒论序》的发挥或感想一类的文字,大约北宋林亿、孙奇等校定《伤寒论》的时候,把这段文字混入正文。
宋本、成无己本《伤寒论序》:“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康平本《伤寒论序》把“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字作为“博采众方”一句的小字注释在此句之下。细审上下文,依据康平本把这23字作注释看,不但于《伤寒论序》文气无伤,而且更觉雅洁。但是,如果把此23字当作正文原有字句看,虽文气稍显枝蔓外,而于内容则觉充实。我个人倾向于(金栋按:钱教授持谨慎态度而有此语,此当说“我考证认为”。)此23字原是注释之文,后来窜入正文。
由上可见,由于晋·王叔和增文沾益张仲景自序,致使后人误认为《伤寒杂病论》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成,遂使后人误读几千年。从内容分析,《伤寒论》与《内经》无关。据钱超尘教授考证,《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一书的基础上撰成的,属经方派,与医经派《内经》无关,与五行学说无关。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说:“《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代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增益之处,后人以用之多验。《汤液经》又以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1
发表于 2019-10-4 12:15:1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9-14 22:34
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877&extra=page%3D1

仲景书的六经是人体六经,《内经》之外,何来六经?
40
发表于 2019-10-4 08:27:35 | 只看该作者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我认为这儿撰次的撰并不是写作的意思,而是编纂的意思。古代的书籍都是以竹简或帛书,写在竹简上的更早一些,一个竹简一个竹简中间用草绳连接,叫做编,编做一集,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就是一篇;汉代以后比较重要的书写在帛书上,卷作一轴,叫做一卷,所以《汉书 艺文志》有多少多少篇,多少多少卷,篇和卷是明确分开的,实际代表了当时书籍是以竹简成篇的形式保存的还是写在帛书上的以卷的形式存在的。

无论是篇还是卷,当时的情况都写不了多少字,一本书往往要分成很多篇很多卷,两者都不容易保存,时间久了非常容易散落,前后的次序就容易凌乱,所以需要不断有人编辑整理,重新定次序。

撰,形声。字从手,从巽(xùn),巽亦声。“巽”义为“辅助”、“翼辅”。“手”与“巽”联合起来表示“动手帮助”。 重新编次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劳动,也要动手付出心血,但是并不能以有撰次就得出是王叔和写作的结论,至于哪些是王叔和所写,更是捕风捉影,立论依据不足。古代文章的写作非常困难,比如竹简上要用刀刻,这往往不是作者自己去写 ,而是找人帮忙,类似于写好了文章雇人刻到石碑上,所以以后撰和写有了一定的混同,不过在汉代还是有意义区别的。

《伤寒杂病论》写成肯定会参考很多前人的著作,又有张仲景的自己的创造,说它参考了《汤液》就否定仲景吸收了《内经》,这中间没有因果关系。为什么不是它既参考了《汤液》又参考了《内经》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9
发表于 2019-10-4 07:44:49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9-10-3 23:27
你的暑温是急性脑炎在挑战现代医学科学!!

说对了,很给力,谢谢你!
38
发表于 2019-10-4 07:27: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7
发表于 2019-10-4 07:26:0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9-14 14:34
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877&extra=page%3D1

          五脏风寒聚积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五脏与《内经》无关??
36
发表于 2019-10-4 07:20:14 | 只看该作者
       挑战常识!
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4 02:43:51 | 只看该作者
章太炎寻出《伤寒论》王叔和按语

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 ... 6719789144777687559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7:20:0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9-12 09:20
今通行本《伤寒论》作者这样写的: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即今本《伤寒论》是张仲景、王叔和二人合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3
发表于 2018-9-15 05:29:31 | 只看该作者
请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脏腑经络与《内经》有没有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7 19:31 , Processed in 0.0580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