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里面有五行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8-6-24 20:04:0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4 19:59
有学者考证,《伤寒论》里虽有五行的内容,但不是原著张仲景的意思,而是撰次者王叔和沾益的。

【原创】《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伤寒杂病论·原序》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云云,这三部经典“五行”思想充斥其中,而《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有“神医”、“医圣”之称的东汉张机仲景,其生平业绩及《伤寒杂病论》一书,在正史如《后汉书》、《三国志》等没有记载。
《伤寒杂病论》问世后不久,即已散乱,经后人整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本著作。王叔和撰次整理的《伤寒杂病论》,在正史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名“《张仲景方》或《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后离析为八种医书,见于《宋史·艺文志》。即如下:
《隋书·经籍志》云:“《张仲景方》十五卷。”
《旧唐书·经籍志》云:“《张仲景药方》十五卷。王叔和撰。”
《新唐书·艺文志》云:“王叔和《张仲景药方》十五卷。又《伤寒卒病论》十卷。”
《宋史·艺文志》云:“张仲景《脉经》一卷。又《五藏荣卫论》一卷。张仲景《伤寒论》十卷。《五藏论》一卷。《金匮要略方》三卷,张仲景撰,王叔和集。张仲景《疗黄经》一卷。又《口齿论》一卷。《金匮玉函经》八卷,王叔和集。”
钱超尘先生说:“仲景《伤寒杂病论》经魏太医令王叔和整理,名为《张仲景药方》十五卷,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至五代长兴三年以后,离析为八种26卷,著录于《宋史·艺文志》……因此,《张仲景药方》十五卷,是仲景遗著最早传本,最近仲景《伤寒杂病论》原貌。”(《伤寒论文献通考》)因此,无论是《伤寒杂病论·原序》,还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的具体内容,皆有王叔和撰次沾益的成分。
说“《伤寒杂病论》未见五行之踪迹”,似亦不妥。如《伤寒杂病论·原序》有“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伤寒论》之《平脉法第二》及《金匮要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等,皆有“五行”之踪迹,这怎么能说未见“五行”之踪迹呢?殊不知,有学者考证,此等文字或内容,乃王叔和撰次整理时补充沾益者,与原著《伤寒杂病论》无关。如民国儒医杨绍伊大夫,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及当代著名中医文献训诂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等考证认为,《伤寒杂病论·原序》有王叔和撰次整理时补入沾益的成分。亦有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伤寒论》卷第一《辨脉法》、《平脉法》和卷第二《伤寒例》这三篇内容,大部分是王叔和补入沾益者。而《金匮要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部分内容,亦是如此,即与王叔和撰集整理时补入沾益有关。
要言之,以《汉志·方技略》律之,《素问》、《九卷》和《八十一难》当属医经家(学派),五行思想充斥其中;《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有渊源,当属经方家(学派)。经方家本与“五行”无关,此乃其中之缘由也!
观《伤寒杂病论》全书之方剂,无论是论述外感伤寒热病,还是内伤杂病,大多未用“五行”思想辨证施治。说与“五行”思想有染者,那是王叔和撰集整理时补入沾益者。《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该书理、法、方、药俱备。“五行”思想虽经王叔和“补入沾益”,然在原著《伤寒论》112方和《金匮要略》262方中,并未用“五行”学说来讲“理、法、方、药”!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确与“五行”学说有关,但不知《伤寒杂病论》的哪个方子是这样用的?“治未病”思想,见于医经家之《内》、《难》著作,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有关。而《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开篇即讲“上工治未病”,与经方家似乎无关,所以前辈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以为非仲景原文”,不是空穴来风,是有道理的。
宋本《伤寒论》108、109两条,确与五行学说有关,然有注家认为此两条“与上下文义不属,似有遗误”(《医宗金鉴》)。《伤寒论·阳明病篇》说“阳明居中主土也”,虽与五行有关,但并未见用“五行”学说辨证施治之相关方剂;而太阴虚寒病证之主方理中汤(丸),其“中”字指代脾,或与五行有染。《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说“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虽与五行说有关,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另,《金匮要略》有“杂禁”三篇,即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其中第二十四、二十五篇有些内容,虽亦涉及“五行”思想,但与《金匮》262首方剂几无关系。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即指《伤寒论》112方与《金匮要略》262方,为何未见用“五行”学说辨证论治?这是因为《伤寒杂病论》源于《汤液经法》,与五行说无关。虽《伤寒杂病论》亦涉及有关“五行”思想,有学者考证,系王叔和撰次整理时补入沾益者,但并未直接融入《伤寒论》112方和《金匮》262方,即未能用五行学说去指导这些方剂。

点评

请问你为什么非得要把五行训诂考证没了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08:39
12
发表于 2018-6-24 22:4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6-24 22:42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4 19:55
读《内经》则会发现,五行是四时之代名词。说阴阳离不开五行,说五行离不开四时。有道是“阴阳五行四时者 ...


说五行离不开四时不意味着四时能与五行平起平坐。毕竟,我们可以说五行是道,而不能说四时是道。再如:我们不能将人体的五行说成人体的四时;同样不能将中药的五行属性(甘苦酸辛咸)说成中药的四时属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08:39:5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4 20:04
【原创】《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伤寒杂病论·原 ...

请问你为什么非得要把五行训诂考证没了呢?

点评

本来没有《伤寒论》没有五行,你要给说没有,大家不同意,训诂考证了,真没有,大家才无话可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9:48
14
发表于 2018-6-25 09:08:4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4 16:04
【原创】《伤寒杂病论》为何未见“五行”之踪迹?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伤寒杂病论·原 ...

  是啊,既然,说阴阳离不开五行,说五行离不开四时,有道是“阴阳五行四时者,天地万物之道也”,不明于此,开口动手便错,那么,我与gl0101先生有同样的疑惑:
  为什么非要把五行训诂考证没了不可呢?


点评

读《内经》则会发现,什么“云云”之词,不是训诂考证将《伤寒论》之五行考证没了,而是《内经》之四时五行与张仲景原著《伤寒论》无关。《伤寒杂病论》本身就未用“五行说”去指导这些方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0:37
15
发表于 2018-6-25 10:37:47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8-6-25 09:08
  是啊,既然,说阴阳离不开五行,说五行离不开四时,有道是“阴阳五行四时者,天地万物之道也”,不明 ...

读《内经》则会发现,什么“云云”之词,不是训诂考证将《伤寒论》之五行考证没了,而是《内经》之四时五行与张仲景原著《伤寒论》无关。《伤寒杂病论》本身就未用“五行说”去指导这些方剂。

点评

以中医理论而言,《内经》之“五行说”,其目的是为了构建庞大的“天人相应”理论体系,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去归类,并推演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以临床而言,《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0:50
16
发表于 2018-6-25 10:50:4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5 10:37
读《内经》则会发现,什么“云云”之词,不是训诂考证将《伤寒论》之五行考证没了,而是《内经》之四时五 ...

以中医理论而言,《内经》之“五行说”,其目的是为了构建庞大的“天人相应”理论体系,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去归类,并推演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但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以临床而言,《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从《伤寒论》112方和《金匮要略》262方分析,并未见用《内经》“五行说”去指导这些方剂,故与《内经》之五行说无关。

要言之,我并未将《伤寒杂病论》的五行内容考证没了,而是这些方剂本身就没有用“五行说”来指导!

点评

五行说对伤寒论的意义有两个。我只说一个:这些方剂的创造过程肯定要用五行说。毕竟,甘苦酸辛咸作为中药的五行属性属于五行说的一部分。其中,酸苦咸的药性为阴;辛甘的药性为阳。您能说这些方剂的创造过程不考虑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1:34
既然《伤寒杂病论》本来就没有五行,那你还费事巴咧地训诂考证啥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1:29
要言之,我并未将《伤寒杂病论》的五行内容考证没了,而是这些方剂本身就没有用“五行说”来指导! ~~~~~~~~~~~~~~~~~~~~~~~~~~~~~~~~~~~~~~~~~~~~~~~~~~~~~~~~~~~ 说的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0:59
17
发表于 2018-6-25 10:59: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18-6-25 11:0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6-25 11:05 编辑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方”经典著作,是临床治病的方书,主要体现在这些方剂上。即便承认这部书与“五行说”有关,试问哪个方剂、又有多少首方剂是用“五行说”去指导、去理、去法的呢?
19
发表于 2018-6-25 11:1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6-25 11:39 编辑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确与五行相克有关,然在《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有几首、哪个方剂是用这个经典名句去指导的、去理论的?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5 11:29:1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6-25 10:50
以中医理论而言,《内经》之“五行说”,其目的是为了构建庞大的“天人相应”理论体系,以“比类取象”的 ...

既然《伤寒杂病论》本来就没有五行,那你还费事巴咧地训诂考证啥呢?

点评

消除一个误会,比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麻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9:52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知其所以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25 11: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0 02:59 , Processed in 0.0514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