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28|回复: 1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与医经理论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7 14: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中医经典著作。传统观点认为,该书是以“《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经理论为依据编撰而成。也就是说,《伤寒杂病论》之理,是以“《素问》《灵枢》《难经》”等医经理论为依据,来制定其治法、方剂和药物组成。

试问,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有哪些方剂是用《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

点评

走火入魔了!  发表于 2018-7-7 20:31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15: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llyyjj 发表于 2018-7-7 15:03
这问题提的太难。这是正经中医问题,要下点功夫把中医基础理论和伤寒论方方义串讲起来,这种正经学问在论坛 ...

不是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吗!这个问题怎么“提的太难”了呢?!

点评

至平至易,是讲学习态度的。伤寒论、内经,那么多内容。让大家怎么谈?我请大家给五行十个生克各举一个例子,几年了没有人举出来,您一下子要大家谈113方,岂不是太难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5 17:41
“仲景之道,至平至易”这话是柯韵伯说的,他也是有感于人们玄化张仲景著作,致使仲景学说脱离本义而发出的提醒。只是多数人没有得到提醒。 现代中医岳美中谈张仲景: “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7 15:41
3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2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7-7 19:28
先生说一说《伤寒杂病论》的理,行吗?

《伤寒杂病论》的理是什么?看看班固怎么说: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班固《汉志·方技略》

经方是什么?


经方古代记载医方之书。姚明煇《汉志注解》:“经方者,乃上古相传之医方,后世莫能出其范围,故冠以经名也。”或谓久经实践检验的效方,称之为经方。此与“时方”对举之“经方”涵义不同。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第四章 经方学派》认为:

“经方”这个概念,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经方”概念是不一样的。

前期(汉)“经方”的概念就是经验方(简称验方),经验方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在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创造的经验。《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经方十一家是指经验方而言(汉以后,如晋陈延之《小品方》、晋葛洪《肘后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皆属经验方)。

后期的概念是“经论方”,所谓“论”是指仲景方,就限定在张仲景那几百个方子上(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的方子)。宋以后所称的“经方”实际就是指张仲景的方子。

经方是从宋以后兴盛起来的。宋以前没有“经论方”这个概念,宋以前还没有把张仲景尊为医圣,《伤寒论》也还没有提到这个高度。经论方的突起是在宋以后,这个时候就有“经方”、“时方”两大壁垒了。时方的代表是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所谓“时方”就是时行的方子。不能说时方都是新创新的方子,只是当时医生习惯用的方子。



点评

因为《伤寒杂病论》就是“经方”,故经方之理即是《伤寒杂病论》之“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8 19:33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班固《汉志·方技略》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7 22:58
班固所说的“经方”,是否就是《伤寒杂病论》之理?!读班固之“理”,是否如柯韵伯所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7 21:1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21: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7 21:13
《伤寒杂病论》的理是什么?看看班固怎么说:

班固所说的“经方”,是否就是《伤寒杂病论》之理?!读班固之“理”,是否如柯韵伯所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

点评

有道是神农尝百草而立《本草经》,伊尹调百味而创《汤液经》,仲景广汤液而撰《伤寒论》。从《本草经》、《汤液经》到《伤寒论》,“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一脉相承。可见,《汉志·方技略》之“经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8 15:28
班固所说的“经方”,怎是《伤寒杂病论》之理?什么是伤寒,什么是杂病?先生指鹿为马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7 23:30
5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21: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志·方技略》经方家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宋·王应麟《汉志考证》说:“《内经素问》有《汤液醪醴论》。《事物纪原》:‘《汤液经》出于商伊尹。’《郊祀志》:‘莽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作乐其上,顺风作液汤。’皇甫谧曰:‘仲景论《伊尹汤液》为十数卷’。”

清·姚振宗《后汉艺文志》说:“按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皇甫谧曰:仲景论伊尹汤液为数十卷。按汉志经方家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仲景论定者,盖即是书。”

金栋按:民国儒医杨绍伊大夫,当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及弟子冯世纶教授,日本汉方医学大家大塚敬节先生,及著名中医文献训诂学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钱超尘等学者考证,认为《伤寒论》乃取材于《汤液经法》,与《内经》无渊源关系。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数十,明抄本作“十数”),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宋·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伤寒论序》:“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论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

以上乃杨绍伊所本的部分考证依据。

据杨绍伊《考次汤液经序》考证,今本《伤寒论》包括《汤液经》、张仲景《论广》和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三部分组成。并认为王叔和并非张仲景的衣钵弟子,不属经方家学派,王叔和的学术思想属于岐黄学派,即医经家。王叔和在对仲景《论广汤液》的基础上,重新编次整理,从而加上了一些岐黄学说,结果误导中医界几千年,从而使中医界许多志士仁人误认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与《内经》有关。但亦有不同意此说者。从医学流派而言,《内经》与《伤寒论》不属一个流派。一个是医经学派,一个是经方学派。《内经》重于中医理论,而《伤寒论》重于临床。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说:“《汤液经》见于《汉书·艺文志》,晋代皇甫谧于《甲乙经·序》中谓:‘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可见仲景著作大都取材于《汤液经》。谓为论广者,当不外以其个人的学识经验,或间有博采增益之处,后人以用之多验。《汤液经》又以失传,遂多误为张氏独出心裁的创作,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无稽过誉的推崇。……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其实细按其序文,绝非出自一人手笔,历来识者亦多疑是晋人作伪,近世杨绍伊辨之尤精。”(《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杨绍伊先生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撰写了有关《伤寒杂病论》经方的考证专著,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保存了《伊尹汤液经》的全部内容。杨先生通过经学考证、医理探讨,自认为辑复了商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故将该书命名为《伊尹汤液经》。……值得称赞者,作者以深厚的经学功底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中张仲景原序的真伪,即以“的是建安”、“均属晋音”,用“滴血验之”方法,证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二十三字为晋太医令王叔和加入,为经方学术师承脉络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考证资料。杨绍伊先生考证今传本《伤寒论》不是张仲景一人创作编写,张仲景非《伤寒论》的创作者,而是《汤液经》的传经大师。在编排条文时,他判断出哪些是商伊尹《汤液经》原文、哪些是后汉张仲景论广、哪些是西晋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即张仲景弟子整理其师的遗留论述),为研究经方发展史、《伤寒杂病论》成书、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冯世纶《解读伊尹汤液经·前言》)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说:“仲景书既有他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皇甫谧《甲乙经序》‘论广’一词可作明证;又有他编辑、总结汉末以前各重要医书的重要内容,而《伊尹汤液》构成了《伤寒论》的主体内容。”


点评

日本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先生,据《康平本伤寒论》分析认为,现在的《伤寒论》有“原文”、“传文”及“追文”或“注文”之分,但它们已混淆在一起了。 有古代学者及医界前辈考证,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主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2 09:27
6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5: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7 21:19
班固所说的“经方”,是否就是《伤寒杂病论》之理?!读班固之“理”,是否如柯韵伯所说“仲景之道,至平 ...

有道是神农尝百草而立《本草经》,伊尹调百味而创《汤液经》,仲景广汤液而撰《伤寒论》。从《本草经》、《汤液经》到《伤寒论》,“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一脉相承。可见,《汉志·方技略》之“经方”,乃仲景《伤寒杂病论》之“理”!
7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9: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7-8 17:13
先生说的对,【神农尝百草而立《本草经》】,立百草之气味。【伊尹调百味而创《汤液经》】,立药味之方剂 ...

《伤寒杂病论》不就是“经方”吗!
8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7 21:13
《伤寒杂病论》的理是什么?看看班固怎么说:

因为《伤寒杂病论》就是“经方”,故经方之理即是《伤寒杂病论》之“理”!
9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21: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8 15:28
有道是神农尝百草而立《本草经》,伊尹调百味而创《汤液经》,仲景广汤液而撰《伤寒论》。从《本草经》、 ...

可见,《汉志·方技略》之“经方”,即“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乃仲景《伤寒杂病论》方剂之“理”!

点评

据此,后人总结为“方证对应”是《伤寒杂病论》的核心理念,是有道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9 16:35
详玩之,《汉志·方技略》“经方”这段话,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后世所谓之“八纲”已寓其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9 09:21
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kqq.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8 21:5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21: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8 21:24
可见,《汉志·方技略》之“经方”,即“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 ...

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602c00102ykqq.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09:26 , Processed in 0.0659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