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与医经理论有关系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8-7-8 17: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思邈的千金方,景岳全书……跟着谁走了?张仲景就不能看看内经,从中学习一点知识?先生你不学习一点西医?
12
发表于 2018-7-8 17: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围绕主题发言。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与医经理论有关系吗?
      
试问,在《伤寒论》112首方和《金匮要略》262首方剂中,有哪些方剂是用《内》《难》中哪一篇、哪一句的理论为指导而制定的?
===============================================
         
请作者及其支持者先拿出自己的看法。
13
发表于 2018-7-9 07: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8 23:55 编辑

        《汉志·方技略》说:“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
     1    班固所说的“经方”,是否就是《伤寒杂病论》方剂之理?!读班固之“理”,是否如柯韵伯所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班固是不是看过,学习过《伤寒杂病论》。
          请金栋先生明示。
    2    金栋先生引经据典,但是金栋先生没有给与自己的明确答复,【班固所说的“经方”,是否就是《伤寒杂病论》方剂之理?!】?既然班固所说的“经方”,就是《伤寒杂病论》方剂之理,那么班固所说的“经方”就是《伤寒杂病论》方剂。请金栋先生和明示。
    3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班固《汉志·方技略》

     诚如:金栋先生之说,经方就是《伤寒杂病论》方剂之理,请先生说说:五苦六辛”是什么?
14
发表于 2018-7-9 08: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志·方技略》说:“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物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这就是《伤寒杂病论》之理,也是《伤寒杂病论》方剂之理。也就是说,班固深入研究《伤寒杂病论》之后,作出的总结。是不是这个意思?
        请先生明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18-7-9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9 00:51 编辑

     《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与医经理论有关系吗?
       本来是讨论《伤寒杂病论》与《内经》的关系, 金栋先生绕了一个弯,讨论艺文志与《伤寒杂病论》之间有直接联系,艺文志总结了《伤寒杂病论》的理,因此反证《伤寒杂病论》与《内经》无关?
      请金栋先生明示。
16
发表于 2018-7-9 08: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古代记载医方之书。姚明煇《汉志注解》:“经方者,乃上古相传之医方,后世莫能出其范围,故冠以经名也。”或谓久经实践检验的效方,称之为经方。此与“时方”对举之“经方”涵义不同。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第四章 经方学派》认为:
       “经方”这个概念,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经方”概念是不一样的。
前期(汉)“经方”的概念就是经验方(简称验方),经验方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在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创造的经验。《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经方十一家是指经验方而言(汉以后,如晋陈延之《小品方》、晋葛洪《肘后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皆属经验方)。
         后期的概念是“经论方”,所谓“论”是指仲景方,就限定在张仲景那几百个方子上(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的方子)。宋以后所称的“经方”实际就是指张仲景的方子。
      经方是从宋以后兴盛起来的。宋以前没有“经论方”这个概念,宋以前还没有把张仲景尊为医圣,《伤寒论》也还没有提到这个高度。经论方的突起是在宋以后,这个时候就有“经方”、“时方”两大壁垒了。时方的代表是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所谓“时方”就是时行的方子。不能说时方都是新创新的方子,只是当时医生习惯用的方子。
============================================
       1    姚明煇《汉志注解》:“经方者,乃上古相传之医方,“  任应秋: 前期(汉)“经方”的概念就是经验方(简称验方)与班固说的经方,是不是一回事??《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剂是不是经验方?这可是班固铁定的“经方”,班固铁定的“经方”之理。
       2   《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经方十一家是指经验方而言(汉以后,如晋陈延之《小品方》、晋葛洪《肘后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皆属经验方)。
        这种分类符合事实吗?!!汉朝以后的方剂,成了经验方,没有医理,没有四气五味,没有辨证论治……的经验方!!
      3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他想过没有:经方是什么?为什么后世人拿《伤寒杂病论》惹出这么多祸害??
      4    姚明煇《汉志注解》:“经方者,乃上古相传之医方,“  任应秋: 前期(汉)“经方”的概念就是经验方(简称验方)
            自己随便这么一说,有什么根据?这些现代人张口一胡诌,忽悠的一大群人不安生,惹出多少祸害。
17
发表于 2018-7-9 09: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历史学家(班固),怎么能够给一个医学家(张仲景)讲解、规定一部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之理!那不是郭沫若讲解外科手术原理吗!
18
发表于 2018-7-9 0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9 01:17 编辑

      《伤寒杂病论》也不可能仅仅来源于汤液经,而且至今为止,汤液经的原貌没有人知道。不能只拿汤液经说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9
发表于 2018-7-9 09: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7-9 01:10
“五苦六辛”,《汉书》注家无解,医家中至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始有说,殊牵强。以《汉书·律历志》为 ...

       胡希恕可以评价《伤寒杂病论》,张子和怎么就牵强附会了呢??
20
发表于 2018-7-9 09: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苦六辛”一词出自《汉书•方技略》,古代医书中都未对其有过详细记载,现代医家比较推崇张子和对其所作出的解释,即“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辛者,六腑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

有五苦六辛作用的方剂如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18:22 , Processed in 0.0542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