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五脏与阴阳五行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5 21: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罗盘,科学性毋容置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罗盘,又称“风水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测量工具,从古使用至今,从中国流传到欧美国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6 09:0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06: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心与小肠相表里……功能,都是由临床实践的验证反推出来的,而且与方剂相关。其中,还具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发表于 2018-7-16 08: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说的好,周气运动的周期是天道365天,阴阳是日月运动,五行是日月五星的互动。  发表于 昨天 23:17
================================
日月星辰的一周360,不是365天。
发表于 2018-7-16 09: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7-16 09:09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7-15 21:53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罗盘,科学性毋容置疑。


罗盘,又称“风水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测量工具,从古使用至今,从中国流传到欧美国家。
罗盘为圆形,因此定向可达360种,此向与一年之天数(约360天)相应,这是古人“人天相应”思想的运用之例。

点评

360不是天数,是度数,是最大数,是太极的极限数,用Ⅰ360Ⅰ表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6 10:13
发表于 2018-7-16 1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7-16 01:02
罗盘,又称“风水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测量工具,从古使用至今,从中国流传到欧美国家。
罗盘为 ...

360不是天数,是度数,是最大数,是太极的极限数,用Ⅰ360Ⅰ表示。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0: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论的发展。
       《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补充、注解,直至明清时期,中医脏腑学说趋于完善。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述了五脏六腑的轻重、大小、长短、阔狭、容量等,将五脏、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体(筋、脉、肉、皮、骨髓)等纳入五行的范畴,说明脏腑器官之间及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对于杂病,则以五脏为中心,分列病证并阐述其证治
      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治病以五脏为纲,配合五腑(六腑除三焦外)、五官、五志等进行辨证,认为五脏的发病特点是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并对五脏为病的常见症状作了归纳,立法用药颇具匠心,对后世影响很深。
        创立脏腑学说的医家是张元素(1131~1234年),字洁古,金朝之易州(河北省易县军士村,今水口村)人,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氏对祖国医学的的最大贡献是在《内经》脏腑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以言病机的学说(还没有阴阳),将脏腑的正常情况、疾病情况,把药物的使用与脏腑的标本寒热虚实的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脏脏辩证论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就是这一体系的结晶,最能反映其学术观点。张元素以研究脏腑病机为中心,成为一派医家之开山。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方法成为易水学派师弟相传的家法,其弟子李东垣、王好古均为中国医学史上青史留名的人物。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元代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首次正面概况了肝的生理功能,提出“肝司疏泄”(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可见,肝主疏泄是在肝气郁结,肝火之后,提出来的。这个时候,还没有肝阴,肝阳之说。
       李杲以脾胃理论,阐发内伤热中证,不落窠臼,独创新义,自成一家,形成了较系统的脾胃藏象理论,对后世医家薛己、张介宾、李中梓、叶桂等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薛己首创脾统血,薛已的脾胃理论渊源于《内经》,上承东垣之学。不仅认识到脾胃气血之本,而且从《内经》“脾裹血”引申发展,首创脾统血理论,指出:“血藏于脾土,故云脾统血”(薛己《妇人大全良方•月经不调方论第五》)。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0: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时期,中医理论完善成熟。
         中医理论完善,主要是命门之火与脾胃学说。
         脾胃藏象理论,经历了从《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李东垣的《脾胃论》方趋形成,直到明清.叶氏胃阴学说的创立,使脾胃藏象在阴阳、气血、升降、温燥、刚柔,方方面更趋完善,从而给后世治疗脾胃病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
          明清时期与经典中医理论的区别。明清时期:1  命门相火;2  脾为后天之本;3   肝肾同源;4  五脏和胃有了完整的阴阳之分;5  脏腑功能,人体一切功能都认为是“气化”过程。
     说明中医理论的发生、发展是开放的,是逐步形成的,是把临床实践的验证的正确结论归类于阴阳五行的框架之内,即格物致知,放到阴阳五行的格子里。即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格物致知)把人体所有功能按照阴阳五行进行归类。即先有临床实践,后有脏象经络。藏象是由临床实践反推、归类而形成的,不完全是由阴阳五行推演出来的。藏象的概念,是由日常用语转化为祭祀、神学语言,再转化为哲学语言,医学家用哲学语言(概念)归类医疗实践的正确结论,再转化为医学概念,形成了中医藏象理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7-16 1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7-16 02:48 编辑

       我们现在看到的藏象理论与阴阳五行的完美融合,是经过2000多年的临床实践的验证、磨合的结果。肾阴肾阳、脾阴脾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肾同源、肾为命门之火……都是在《内经》之后直到清朝,历代医学家以临床实践的验证,与阴阳五行相结合,逐步完善的。
        阴阳五行与五脏的联系,不是一朝一夕,几年、几十年完成的,而是经历了2000多年的临床实践的验证完成的。
发表于 2018-7-16 1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不是问五脏和五行咋勾搭的,是问五脏和五行咋勾搭上的吧?

点评

医学,是治病救人的学问,是人命关天的技术,怎么能拿着医学开涮呢?难道你就不会有害病的一天吗?  发表于 2018-7-16 12: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3-29 23:00 , Processed in 0.0591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