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经络的本义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8-7-18 05: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8 03:21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17 15:40
总起来说,古代经就是指纺织中纵行的丝线,络则是指纺织中把丝线缠绕加工的一道工序。这是经络最原本的含义 ...

所以《内经》建构理论时索性采取了个简单的分类方法,把所有纵行的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都叫做经,所有从主干中分出的横行的缠绕在一起的那一堆东东都叫做 “络”(支而横者为络)无论是动脉、静脉、淋巴还是神经,《内经》都把它们放在一起了。这就是《内经》的态度。

一一这个说法很有新意,

那么,经脉的脉,络脉的脉,关于脉的本义,其字源学的考察又是如何的呢?愿闻其详。
2
发表于 2018-7-18 11: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8 03:36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7-17 23:02
《前漢·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脉,本义血管。血脉和经络是两个概念。

……经络指什么,本来是很清楚的。《内经》说:
“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
“夫经脉十二者,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灵枢•海论》)
“脉者,血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答曰:……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灵枢•脉度》)”
可见,经络或经脉是人体中无所不至的、运送气血的隧道系统。
据现代医学所知,人体中无所不至而且呈网络分布的隧道只有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其中,运送气血的主要是循环系统。故可断言,经络或经脉的本意就是西医说的循环系统的血管。

……现有早于《内经》的医学文献,是著名的出土文物马王堆医书。其中的两种灸经,还只有脉的概念,而且只有十一脉。故此说发展的轨迹是,从“脉”到“经脉”、“络脉”再到“经络”。《内经》总提时,仍多称“经脉”,分述时,称经脉、络脉。
总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这一简称很容易使人忘记它是定语,是形容词,它限定的东西是“脉”,也就是血管。

……不过要再强调一遍: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脉就是血管,经脉指大血管,络脉指小血管。无论从今《内经》叙述时的实指来看,还是从文字学看,脉就是那时医学家看到的血管,而且古人确切知道血液是在经络中运行的。

经络的本意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97

3
发表于 2018-7-19 13: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7-19 05:30 编辑

经络的本意是血管。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渐渐具有了新的内涵,不再是解剖的、形态结构的单位,而是成了生理的、功能结构的单位。是一系列相关相近的生理功能或生理过程的集合。具体言,是血管、神经系统、结缔组织的部分功能的集合。所以,从解剖学上去寻找经络的“独立”存在,就成为了一条走不通的道路。经络的概念是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与内涵的,但十四经脉及其循环,在解剖学层面上讲,是不存在的,是主观构建的产物。

袁其伦先生提出了经络本质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提出了经络的外周物质基础是“血管及其交感性(内脏性)神经复合结构”。这是对中医经络学说的发扬,也同样是对现代生理学、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

经络的物质基础,是血管及其交感性(内脏性)神经复合结构。经络、穴位的生理效应,是可以观察,可以重复验证的。比方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节改善心脏及循环系统生理功能,针刺人中穴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针刺落枕穴可以缓解减轻颈部肌肉痉挛,这些都是可观察,可重复验证的。



经络是生理学的概念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183

经络是客观存在的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id=70696&extra=

点评

经络的本意是血管。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渐渐具有了新的内涵,不再是解剖的、形态结构的单位,而是成了生理的、功能结构的单位。 -------------------------------------------------- 经络本意是血管,为什么会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1 23:0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3 19:57 , Processed in 0.0531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