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经络的本义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23: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18-7-18 12:39
有证据能说明古人知道人体有淋巴和神经这东东吗?如果没有,先生所谓《内经》把“那一堆缠绕在一起的血管、 ...

谢谢指教。只是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还没有经过论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2: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19 05:14 编辑
萧铁 发表于 2018-7-18 22:05
我在别的帖子说过,内经里的“气化”说本质上是个“黑盒子标签”,先生把这个说法看成是“解谜”内经的关键 ...

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把经络解读为血管还是解读为神经,都是走不通的。

这条路走不通,也许我们开始对经络的理解就错了。我们没走对路。

所以逼着我们去反思。《内经》经络的原义到底是指的什么?

其实《内经》里讲得很清楚,古人一直也是这样认识的。“径而直者为经,支而横者为络”

只是年代久远,经的纵行的本义已经不明显,络的缠绕的本义也不明显了。

络为什么现代的意思是连接?就是因为络丝的时候要经常检查和接续断的线头,现代络丝的操作还有要注意检查和连接线头的要求。

古代汉语的概念往往表达一个复杂的隐喻,实际代表了《内经》对这个事物某些内在特性的认识。它把这个特性 通过概念的选择传达给读者,背后有深思熟虑和反复甄选,名实相副。这些《内经》不会明着说,但读的人就会产生某些非常有意义的联想,从而更快的理解《内经》所阐述的医学概念。

这种隐喻传达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常常要结合当时这个字来源的具体实际,不能因为络的连接就看不到它的缠绕,不能因为古代卫兵巡逻需要经常反复环绕巡视就只看到“卫”环绕的表面含义而看不到它防卫的本质。

神经的粗细在人肉眼可及的范围,依照《内经》研究的水平,他不可能不看到。与《内经》同时期的古希腊医学分述了动脉、静脉、神经。把它描述了,可是对当时的治疗有什么用么?

《素问 解精微论》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


对于学生哭泣时眼泪是怎么来的疑问,黄帝很不愿意回答,因为他认为探讨这些道理对治疗意义不大。对治疗没有明确指导意义的知识《内经》是不屑于探究的,也不屑于记载,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实用理性,这没有对和错,只是古人方法论视角下的自然选择。

《内经》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你看到它们的不同,只是增添了更多凌乱的知识,真正的智者是要找到它们之间潜在的共同点,浑束以为一,使零乱的知识碎片条理化、系统化,这才是《内经》追求的目标。

与其说古人没有看到,不如说他没有描述,或者说他认为分开意义不大(至少在当时条件下是如此,看不出在当时条件下把它们分开对人体气化的过程阐述能有什么帮助),反而增添了知识的散碎零乱,过于零碎的知识反而妨碍对人体之道的把握和理解,这是《内经》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采取了和西医不一样的分类方式(当然中医在前),这是和他对人体气化过程的理解休戚相关的。

中国根据地形的变化可以分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分别有不同的名称,当然也可以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省直辖市,根据作战的需要分为不同的军区,它们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而分类的,为什么只有西医的分类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中医的北方战区相当于西医的平原还是高原?如果这样问下去,永远也说不清楚,中医的南方战区也有平原啊?这个提问方法就错了。

古人眼中的经络包括神经和血管,主要指的血管(脉 ),中医主要是看这块。纵行的那些 叫做经,再在这个基础上划分为十二正经,横行缠绕在一起的神经+血管叫做络,再分析下去有十五大络、孙络等等。

分类的方法很简单:“径而直者为经,支而横者为络”。不管是神经还是 血管,只要符合这个要求就可以进来,人家根本就不是以神经还是血管来分的经络。


要了解中医的理论,必须明了中医分类的视角,不能以西医的视角去解读中医。

中医和西医的概念可以相互比较,但不能相互替代。它只在自己的理论体系是相互切合的,逻辑才是统一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4: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化的主体是营卫,要理解气化视角下的经络,必须首先研究营卫学说。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4: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18-7-19 01:42
Yeah yeah yeah,先生何不找2个蚕茧做个打结实验去证明穴位形成的原理,写进下一本书里估计可以大卖,能 ...

取类比象在于思路的启发,概念的隐喻,并不是就把它做为研究对象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4: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说喻象不需要验证啊。咱俩强调的重点不一样。我强调过去所做的验证方法可能不合适,因为对经文和概念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提问的方法就不对啊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5: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对内经来说,先要做的是诠释和理解。还不是验证。古人条件下做出的结论,很多带有时代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对的。还有数术的参与,这也是《内经》时代的显学。当时条件下是有合理性的,现在已经不适应发展了。这还真不是靠验证,而是顺着《内经》的思路,在现代的技术水平条件下重新做一遍。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9 15: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18-7-19 06:27
我认为“经络的原意是血管”这说法有些语病,应该从脉讲起。脉的原意肯定是血管。而血对应的是气,中医的气 ...

经络是气化学说用到血管上进而系统化的结果。主要看你对中医的气化怎么理解了。中医的经络本身就不是血脉,它是动态演化的,气化是它的核心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2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21 14:23 编辑

再说说经络的络字。

络字左边绞丝旁,说明这个字的原始含义来自丝绸业。右边是个“各”字,这代表什么呢?

《説文解字》:各,異辭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各”的字义是古今变化比较大的,即使到了汉代,各的含义已经有了很大的演变,古义已经不明显了。

我认为(XIACAI):各字可能也来源于络,是从络中取了一部分转化过来的。

各字的上半部是“「夂」”,在甲骨文字形似手抓线状,络丝过程中需要一只手抓住丝线,另一只手转动丝籰,才能把丝线缠绕到丝籰上,各字可能就是会意了这个过程。下面的那个口可能代表丝籰。

络丝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silk/gy0202.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22: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络丝上面一般有个钩子,类似于个定滑轮,导致丝线走行的方向不一致,先上后下,所以慢慢“各”字有了不一致的意思。
“复”、“後”、“降”等带有「夂」的字都有表示下降的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22: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7-21 23:52 编辑

「夂」现在通常的解释是“止”的反义,代表前进,脚趾向前。

大批部队向前,把敌人的城市包围,这也是各的字形,从其字形上看,还有点聚拢包绕的意味,不过古代的“各”好像有点贬义,象形字典把“各”解释为异族军队入侵。如果是讨伐不义的敌人古人叫做“正”,正的讨伐本义消失后,后人另造“征”字代替。《内经》中的“正气”就是讨伐入侵外邪的正义之师

《内经》还经常说“邪客”,客当时代表外来之邪侵犯并停留的含义。客当时还是个贬义词,现在这个贬义已经没有了。

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后世再造“略”字代替。略是各加田,是夺占别人的土地,侵是抢夺别人的财产,不过古代抢夺别人的土地从战胜的一方讲,好像是光荣的事,属于开疆拓土,所以能够抢夺别人土地的或者有这个长远规划的就是雄才大略,谋略、经略之才,都是很有能力的人。

http://www.vividict.com/WordInfo.aspx?id=323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正是立竿测影得到的最短杆影,最短杆影也是南北方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06: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3 06:14 , Processed in 0.0648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