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法护航,中西医结合事业长足发展(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27 17:4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药法中涉及中西医结合的条文对确保中西医结合事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包括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育等均获得了法律保障。
  •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用西医或单用中医。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中医药法提出的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途径,不仅仅是举办“西学中”班,更重要的是继续办好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医药事业发展受到国法保障。该法实施一年以来,中医药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中医药法相应条款明确提出有关中西医结合的法律规定,令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深受鼓舞,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育机构及学术团体等,在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医药法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医药法有关中西医结合的条款。
  “国家鼓励中医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列入中医药法第一章总则的第三条第三款,表明国家对我国并存、并用、并重的中医学和西医学,总体要求是“促进中西医结合”。
  此外,“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列入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第三十六条第二款。“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列入第五章中医药科学研究第三十八条。这说明中医药法把中西医结合列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条款具有前瞻思维,体现创新驱动等理念,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使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充满自信和希望。笔者现谈一谈对中医药法有关中西医结合规定的认识。
  标志着“中西医结合”成为法定概念
  “中西医结合”写进中医药法,受到法律保护,标志着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不得或不宜随意用“中西医配合”“中西医汇聚”等概念替代或取代,甚至淡化或否定“中西医结合”概念。必须依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概念,如“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等。直到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发展,实现科学层面的不断结合,真正做到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融会贯通。希望在中医药法的解读、宣传等过程中,在守法、执法、监督等过程中,在制定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等依法行政过程中,坚持全面、系统、统筹,有法必依,依法发展“中西医结合”。
  标志着国家鼓励中西医结合发展
  “促进中西医结合”“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这三个出自不同条款的法律语句,点明了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关键与核心问题,对确保中西医结合事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西医结合科研机构等的建立和发展也有了法律保障和法律依据。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包括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育等均获得了法律保障。
  中西医结合医疗优势明显
  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效果优于单用西医或单用中医。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据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医院587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374个,中西医结合诊所7747个。这些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已建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首先设置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教育制度,开拓了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学历教育途径。中医药法提出的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途径,不仅仅是举办“西学中”班,更重要的是继续办好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
  1993年,中西医结合医学被列为二级学科,高等医学院校自1993年开始招收培养中西医结合本科生,从而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高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基地成为中医药法提出的“国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重要基础。
  中西医结合科研机构有了一定发展
  福建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均设有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或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也分布于全国各医药院校、各级各类医院等。这些科研机构,都是中医药法提出的“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阵地。
  中西医结合成果累累
  20世纪60~90年代,中西医结合科研取得许多重大成果,被称为中西医结合科研的黄金时代,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教授(西学中)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陈可冀院士及其团队标志性科研成果——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促进中医理论和实践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有力证明中西医结合研究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现代化发展。
  另有,北京大学医学部韩济生院士(西学中)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以及“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决定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的有效性”研究,获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为针刺镇痛及针麻的原理研究作出重大贡献。针刺麻醉下手术,是我国“西学中”人员受传统中医针刺止痛的启示,首先试探性地不用药物麻醉,将针刺止痛运用于手术止痛获得成功,并逐步扩大临床应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访华团参观了著名中西医结合胸外科专家辛育龄教授(西学中)在针麻下成功切除肺叶手术,震惊了全世界,形成了全世界的“针灸热”“针灸研究热”,促进了针灸疗法走向世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沈自尹院士(西学中)拜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为师,师生密切合作共同首创中医藏象学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开创中医理论及中西医结合理论现代科学研究的先锋。他们率领其团队首创运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性腺轴、甲状腺轴”等研究中医藏象学说“肾本质”和“证”本质,并创造了“生理性肾虚”“病理性肾虚”“隐潜证”“微观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等新理论概念,已在学术界普遍推广应用。其领衔的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我国对中医理论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科研典范。
  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尚天裕(西学中)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创始人之一,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和中国接骨学的主要原创者和奠基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对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原理进行了生物力学等系统研究,也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中西医结合科研的典范,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治”“内外兼治”“医患配合”四大新疗法、新理论、新体系,从而打破了西医“广泛固定、完全休息”的传统观念。并且,疗效显著,骨折愈合日期较过去缩短了三分之一,全部疗程缩短了二分之一,95%以上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病人少受痛苦,医疗费用很低,骨折病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率由过去的 5%~7%下降至0.04%,获得国际骨科学界称赞。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磊石院士(西学中)是我国现代肾脏病学科的开拓者。黎磊石院士生前率其精锐团队专注于单味中药雷公藤、大黄、冬虫夏草防治肾脏疾病的深入系统研究,包括中药的生药学、药理、毒理、治疗机制、疗效、副作用等,且绝不“浅尝辄止”,而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地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水平,进行系列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是极有深度的中西医结合科研,闪烁着他的中西医结合科研思想和智慧,树立了单味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榜样和典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相信,在中医药法的保驾护航下,中西医结合科研定会再创辉煌。 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为实现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梦想,携手合作,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已艰苦卓绝奋斗了多年。在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愿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牢记初心、继续前进,像我国中西医结合老前辈那样矢志不渝地奋斗,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陈士奎)

2
发表于 2018-7-28 08:35:21 | 只看该作者
论坛上的朋友,哪个能说出“中西医结合”是何东东?我在此预言:修改《中医药法》时,会不提“中西医结合”!就像《中医药法》不提被官方文件中说惯了的“中医现代化”一样。
3
发表于 2018-7-28 08:43:0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未来的高端医学人才,一定是中西结合的医生。
4
发表于 2018-7-28 08:46:35 | 只看该作者
西学中,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一个对生理解剖门清的外科医生,学点针灸,那不是太小儿科的事情了吗?如果一个外科医生,经过再学习中医的针灸,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揭开中医经络之谜,那就要快多了。

点评

此话有理。一个好的西医如果能虚心学习中医,会比一般人更有建树。  发表于 2018-7-28 08:51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8-7-28 09:11:54 | 只看该作者
让所谓的纯中医,去揭示经络之谜,那是一件很可笑的,也是不可能的。纯中医研究经络之谜,那就是恍兮惚兮,恍恍惚惚,迷迷糊糊。

谢谢二位总版的表扬。
6
发表于 2018-7-28 09:2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7-28 10:35 编辑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象的背后,是有物的,他不是无水之源的,不能只是恍兮惚兮,而忘记了其中有物的,不能断章取义的。所以,揭示象,也要揭示物。这就是深入的去认识。依靠哲学和象学可以,但是,更深入的实体物质,还是需要知道的。知道了象的背后的物质属性,那认识就更深入,也更清楚了。这个时候,中医学的现代化,也就到来了。
7
发表于 2018-7-28 09:26: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现代化,中医学的科技化,依靠纯中医,那是没戏的。所以,所谓的纯中医们,看不见,也理解不了中医学的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了,他们也就被淘汰了,所以,他们拼命的反对中医学的现代化。再就是,无知的人,对于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就会反对。这是愚昧者的态度。就如,井底的蛤蟆,他怎么会相信,天还有那么大。
8
发表于 2018-7-28 10:37:56 | 只看该作者
松鼠一定会说,河水很深的,会淹死人的,事实也一定会是,松鼠下河,就会被淹死。老牛,一定会说,河水很浅的。这说的都是实话,可惜,这些实话,都是以自己的能力为标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3 19:16 , Processed in 0.05533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