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开、阖、枢的问题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22: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14 21:52
谢谢先生的详细解答。

一个开和合的问题,中医学在历史上,都存在着这么多的不同的解释,可是中医学还 ...

读《内经》则会发现,其理论或与推演有关!而《伤寒杂病论》则源于临床实践,故屡试屡效!

点评

推演是认识,是对实践的认识。太阳不开,卫气怎卫外?阳明不合,营气怎入脉?少阳为枢,无枢,营卫如何协调。这是不是实践?伤寒是实践,不知六经,如何实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0:59
一般普遍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读《内经》则会发现,实非如此! 由《内经》可知,《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中医理论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0:04
这结论很重要,自古以来的学说,往往说起来好听,实践起来没多少行得通。从实践中来的,很多又难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行得通的有时候未必说得明。一个是文,用来说给被人听的,一个是质,用来实践的。没有文,就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08:4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0: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8-15 10:12 编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4 22:03
读《内经》则会发现,其理论或与推演有关!而《伤寒杂病论》则源于临床实践,故屡试屡效!

一般普遍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读《内经》则会发现,有时并非完全如此!
由《内经》可知,《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中医理论用这种比类推演等之方法,来说明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其结果是或然性,甚至不准确。因为没有临床基础,即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故而屡遭诟病,导致岐说各异,聚讼纷纭。

点评

《内经》的体系是天人合一,《内经》的实践是气化,《内经》的理论是生命与人体的神形合一,歧说来自不懂,达不到《内经》的认识,都是胡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1:09
比如说中医之“脾”,就是五行学说推演的结果。本论坛热议很久,持续不衰。而议论的结果,是否是岐意各说,聚讼纷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0:17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5 10:04
一般普遍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读《内经》则会发现,有时并非完全如此!
由《内经 ...

比如说中医之“脾”,就是五行学说推演的结果。本论坛热议很久,持续不衰。而议论的结果,是否是岐意各说,聚讼纷纭?!

点评

是临床实践的发展与不断总结的结果。众说纷纭,表示了不同的知识层次与学识的程度。  发表于 2018-8-15 10:21
这还是与临床有关系者!那些与临床无关者,又当如何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0:21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5 10:17
比如说中医之“脾”,就是五行学说推演的结果。本论坛热议很久,持续不衰。而议论的结果,是否是岐意各说 ...

这还是与临床有关系者!那些与临床无关者,又当如何理解?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正桐 发表于 2018-8-15 11:48
说中医是实践医学可能是为了贬低中医的理论水准,就像说一个层次很低的人办事一样,说个事就是个事,虽然 ...

比如五行学说就是一个挥不去的诟病!的确“高于实践”,然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

点评

孟子言: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可见能见到圣人的朝代也不多,有的朝代终其一朝也没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大牛。近代医学领域有些大家可能勉强够得上这标准,现在是中医低谷期,没有人说得清也正常,但我们不妨耐心等等,先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5 12:39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0: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16 06:30
1殷商时期屠杀奴隶,得到脏腑实体的知识

        通过屠杀俘虏,宰杀动物,认识到了五脏六腑的大 ...

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但并未见有“脏腑实体的知识”。

点评

殷商之后的文字、文化传承则是西周时期的《周易》之“经”——《易经》了。但该经文亦未见有“脏腑实体的知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6 10:24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0: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8-16 10:19
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但并未见有“脏腑实体的知识”。

殷商之后的文字、文化传承则是西周时期的《周易》之“经”——《易经》了。但该经文亦未见有“脏腑实体的知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0: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后,则是春秋末期老子《道德经》,为诸子百家之首。但文中亦未见有“脏腑实体的知识”。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0: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8-16 11:27 编辑

再以后,即春秋末期经孔子删定的《五经》、战国有如诸子百家、《易传》等古籍相继问世。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0: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16 06:32
2  五行配五脏是在祭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中医的零散的经验、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阴阳五行不 ...

关于五脏配五行的由来,早在三十多年前,赵洪钧《内经时代》就明确指出,源于儒家的祭礼。

点评

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医疗实践。考虑到该书没有出版,有些内容不便公开。  发表于 2018-8-16 17:43
原来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还是个医学专家!  发表于 2018-8-16 13: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13:34 , Processed in 0.0524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