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1|回复: 9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0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君为主,臣为辅,佐为助,使为用,制方之原也。逆则攻,从则顺,反则异,正则宜,治病之法也。必热必寒必散必收者,君之主也;不宜不明不授不行者,臣之辅也;能授能令能合能分,佐之助也;或劫或开或击或散,使之用也。破寒必热,逐热必寒,去燥必濡,除湿必渗者,逆则攻也。治惊则平,治损须益,治留须攻,治坚须溃者,从则顺也。热病用寒药,而导寒攻热者必热,如阳明病发热,大便硬者,大承气汤、酒制大黄热服之类是也。寒病用热药,而导热去寒者必寒,如少阴病下利,服附子、干姜不止者,白通加人尿、猪胆之类是也。塞病用通药,而导通除塞者必塞,如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者,柴胡加龙骨、牡蛎之类是也。

通病用塞药,而导塞止通者必通,如太阳中风下利,心下痞硬者,十枣汤之类是也。反则异也,治远以大,治近以小,治主以缓,治客以急。正则宜也,至真大要论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或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故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咸苦盐平是也。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阴中之阳,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温凉是也。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味浓则泄,盐寒酸苦是也。《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故治病制方者,须本此说而推之。

http://qihuangzhishu.com/768/14.htm
发表于 2018-8-26 10: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此文是对君臣佐使配伍法则和逆从反正治疗法则的解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06: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8-8-26 02:07
学习了!此文是对君臣佐使配伍法则和逆从反正治疗法则的解读。

谢谢 杏林先生光顾。
对这类临床实用的资料,感兴趣者寥寥无几;而对那些基本理论却蜂拥而上,争吵不休。实在是一种怪现象。
发表于 2018-8-29 14: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8-29 11:18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8-28 22:03
谢谢 杏林先生光顾。
对这类临床实用的资料,感兴趣者寥寥无几;而对那些基本理论却蜂拥而上,争吵不休 ...

谢谢千总评分、评述!
对中医基本理论执疑不断,争吵不休,却冷于中医临床,确实是本论坛中的一种怪象,观其参与人群,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医学专业之外的涉猎者,他们中有些人无论怎么看中医理论都不顺眼、不完整、不科学、不现代,故而执疑、批驳、刁难、贬低多于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当然,其中也有支持、维护中医的人士。另一类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之内的少壮派或叫创新派,他们有活力和创新意愿,有些人敢于大胆否定(假设),但却缺乏小心求证,若否定中医基本理论中一些早已形成共识并能指导临床的内容,这样将会影响中医基本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当然,其中也有热心对中医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与举措者。以上两类人群中从负面看待中医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都戴着科学或现代医学的眼镜看待中医,二是自以为是,唯我正确,在学术交流中也难以使用平静、平等、平和的语言,常在交流中顽固坚持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观点与别人纠缠不清,三是乐于理论争辩,轻于临床应用,所以就形成了本论坛中对那些基本理论蜂拥而上,争吵不休,却对临床不感兴趣的怪象。
以上仅个人管见,不当之处,请千总指正!

点评

真情实感,客观公正。  发表于 2018-8-29 18:1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8-29 19: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8-28 22:03
谢谢 杏林先生光顾。
对这类临床实用的资料,感兴趣者寥寥无几;而对那些基本理论却蜂拥而上,争吵不休 ...

谢谢千总在4楼对我回帖的评分和点评!
发表于 2019-4-2 07: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文拜读,奉上敬意。
发表于 2019-4-3 1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是怎么逆从反正的?
发表于 2019-4-4 21: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转载。此文出自清朝叶桂、叶天士之作“叶选医衡”,是作者读“内经”之悟。其序云;
近世医理不明,医学荒杂,治病不辨三因虚实,一概笼统用药,以致虚虚实实,杀人如麻,曷胜悼叹!良由不肯留心前人论病论脉论治诸说,遂至越规矩,弃绳墨,师心自用。若欲脱去陈方旧论,而独辟新奇,殊不知仲景而下,如河间、丹溪、东垣、洁古、海藏诸贤,衡证衡脉,用药立方,丝丝入扣,不偏不倚,如物之有衡焉。法有定衡,不及于衡者,扩而充之;太过于衡者,约而敛之,庶可以起沉而不误人。命余早岁业医,深陋俗习,渴欲抗衡前人,以为近日医流砥柱,汇采前人论病论脉论治,精确不磨之说,以成上下卷,标其目为医衡,垂作模楷,则三因辨,虚实分,自无笼统用药之弊,不特后学可为衡鉴。即余之惟日孳孳,长恐误人者,亦未尝敢越比衡中也,窃愿持衡不失,得进而抗衡前人,斯幸矣!


何为医衡?【衡证衡脉,用药立方,丝丝入扣,不偏不倚,如物之有衡焉。法有定衡,不及于衡者,扩而充之;太过于衡者,约而敛之,庶可以起沉而不误人。
为何失衡?【医理不明,医学荒杂,治病不辨三因虚实,一概笼统用药,以致虚虚实实,杀人如麻,曷胜悼叹!
切中当前中医时弊,一是理,理在内经;二是衡,衡是法,法在伤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3-29 18:45 , Processed in 0.0599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