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ffaao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号学病理三大假说,1小分子酶假说,2症状受体病理构象假说,3小分子酶是第一级病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基本途径和手段

人们通过假说这种形式,往往提出了彼此观点相反的解释性理论。究竟哪一个理论是真理呢?这不依赖于个人的信仰或团体的公认,也不依赖于它能否作为某种方便的手段或工具,而在于它是否符合于客观的实际。这就是说,假说形成之后,还必须把主观认识见诸于客观实际,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给予检验。

首先,从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引伸出关于事实的结论(单称的观察陈述)。这是假说检验的演绎过程。 在这里应当明白,如果只是以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作为前提,那是不足以演绎出关于事实的陈述的。比如说,只以“所有伤寒病患者都长期发高烧”为前提,并不能演绎出:“张三将长期发高烧”,还必须有陈述先行条件的前提:“张三是个伤寒病患者”,而且,为了诊断“张三是个伤寒病患者”,还必须应用其他的病理学知识。由此可见,假说检验的演绎过程必须结合背景知识,在前提中引进先行条件的陈述以及其他的定律与原理。 从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其他知识一起引伸出来的关于事实的结论,它也许是个关于已知事实的陈述,也许是个关于未知事实的陈述。如果假说检验所演绎出来的是个关于已知事实的陈述.那么这就是对已知事实的解释。如果假说检验所演绎出来的是个关于未知事实的陈述,那么这就是对未知事实的预见。必须明确,解释已知的事实不过是对假说理论观点的“一般检验”,而预测未知的事实则是对假说理论观点的“严格检验”。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为了应用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去解释较复杂的已知事实或预测未知的事实,通常是需要作出一个辅助性假设来完成的。例如,1834年德国的天文学家培塞尔,他精密测量恒星的位置和整理前人的观测资料,发现天狼星的位置具有周期性的偏差度,忽左忽右地摆动。为什么会这样呢?培塞尔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有关天狼星的观测资料,在1844 年推测天狼星有个我们尚未知道的光度较弱而质量很大的伴星,它们两者围绕着共同的引力中心运行。由于这个伴星的引力而使天狼星的位置具有周期性的摆动现象。上述这个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去解释天狼星位置的周期性摆动现象和预测天狼星有个伴星的假设,就是一个可以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辅助性假设。又如1844-1845年间,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威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从天王星轨道的摄动去预测未知的海王星,这也是一个可以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辅助性假设。当假说检验的演绎过程完成之后,接着人们就通过实践检验从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引伸出来的事实结论。这是个事实的验证过程。 事实的验证过程,既可以采取经验的直接证实方式,也可以采用经验的间接证实方式。例如,根据人类居住的大地是球形的假说,必然引伸出以下的结论:人们从某一地点出发,保持同一方向往前旅行,总会回到当初出发的地点。要检查这个结论是否确实,人们只要作一次世界旅行,就可以从经验中直接查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这项活动的是麦哲伦及其同伴。 然而,并非任何事实的验证过程,都可以采取经验的直接证实方式,有时人们不得不采取经验的间接证实方式。比如,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而来的“海底扩张说”,认为地壳下面的对流物质(岩浆)不断地从海岭(海洋中央的海底山脉)涌出产生新的海底,新的海底形成后又逐渐从海岭两侧向外扩张(位移)。这样,海底就象传送带一样从中央海岭向着海沟(海洋与大陆块交界处的海洋最深部)移动,在它到达海沟后又向下俯冲,降回到地壳内部的深处去。依照这种设想则引伸出以下的结论:离中央海岭越近的海底越年青,离中央海岭越远的海底越年老。由于海底的移动速度每年大约数厘米,因此,海底物质从中央海岭涌出.然后一直移动到海沟又降回地壳内部,全部过程约2 亿至3 亿年时间。要检查这些有关海底年龄的陈述,就不可能用经验的直接证实方式。因为人类迄今的历史,只不过是地球演化史中的瞬间。可是,人们可以用岩层中所含的微量放射元素的自然衰变的现象,依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期和数量,计算出岩层的年龄。如天然铀会裂变为铅,从岩层中测定铀和铅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岩层的年龄。用这种方法对海洋中各个岛屿的岩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离中央海岭越近的确实越年青,离中央海岭越远的确实越年老。因而,海底扩张说关于海底新老的分布的预测得到了经验的间接证实。

   


实标过程

以上是对假说检验的途径和手段所作的一般概括。现如今对检验假说的实标过程再作些考察。总的说来,对假说理论观点的一股检验是早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就开始了,而对假说理论观点的严格检验则是后于假说的形成过程。

为什么说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就开始对假说的理论观点作出一般检验呢?首先,在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研究者的初始假定是尝试性的、多元的。人们经过反复的考察而从中择优,选定一个能对较多事实作出较为完满解释的猜想。这就是说,最初假定的选择过程就伴随着一般的检验。其次,在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研究者必须为被选定的理论观点作出广泛的辩护,系统而综合地解释已知的相关事实,寻求经验证据的支持。这就是进一步对假说的理论观点给予一般的检验。

前已说过,解释已知事实的“丰度”如何,这不过是对假说理论观点的一般检验,它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预测未知的事实,才能使假说的理论观点受到严格的检验。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事实才能为假说的理论观点作辩护?究竟它们能给予理论观点多大的支持?在这里首先应当注意,与假说相关的已知事实可区分为两类:一类已知事实是形成某个初步假定时就被考察和引用过的。它们是研究者预先选择和安排的,研究者本来就是为了说明这些事实而特意构想出某种理论观点的。所认这类事实对理论观点只能给予“虚假支持”,并不能予真正支持;另一类已知事实是作出初步假定时未曾考察和引用过的。它们之所以被看作是与某种理论观点相关的事实,那是在形成某种理论观点之后,由于通过推论而认识到的。这类事实对理论观点能够给予一般强度的支持。其次,有些相关事实是在理论观点形成之后而被人们新发现的,但它们并不是依据这种理论的预测而被发现的,而是由于另一种研究工作而被发现的。只是在它们被发现之后,人们通过推论而认识到它们与这种理论观点是相关的。这类事实则更明显地给予理论观点一般强度的支持。比如说: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位天文学家彭柴斯和威尔逊检测了他们那台射电望远镜里的干扰背景噪音,想探索一下究竟是什么?由于射电讯号均匀来自天空的各个方向,这就证明了不是来自地面源。通过研究探知,原来是一种黑体辐射,其源的温度才3K 左右。与此项研究进展的同时,普林斯顿大学的狄克及其同事(仅距贝尔电话实验室30 英里)正独立地从理论上研究引起宇宙膨胀的原始火球(即大爆炸)的能量是如何发生的。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虽然爆炸的初始温度可能为1010 K,而且辐射的波长也非常短,但由于膨胀,温度会冷却下来。他们按照其理论,预言冷却后的温度为5K 左右,接近于彭柴斯与威尔逊在贝尔电话实脸室所发现的引起宇宙噪音辐射的温度。经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观测到的这种辐射或许确系宇宙的起始爆炸所遗留下的。这种辐射已经在宇宙中持续了很久,不断地丧失了能量,到今天它的温度不再是1010K ,而是3K 了。这种性质的辐射非常有利于大爆炸理论,因为它在稳恒态理论中是丝毫不起作用的。”(S.J.英格利斯著:《行星恒星星系》,科学出版社,第473-474页)

理论观点形成之后新发现的有关事实,除了这类由其他研究工作发现的而可以用这种理论观点给予解释的之外,另一类则是应用这种理论观点作出预测才发现的。后面这类事实能给理论很高强度的支持。比如,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线在引力场中必定是弯曲的。他预测星光在太阳表面附近通过时将偏折。由于太阳附近的星光只能在日全食期间看到,所以这个结论首次于1919年被英国考察队在非洲观察日全食时所检验。1919 年日全食的观察以及以后别的观察都证实了太阳引力场中光线偏折的预言。虽然在定性的验证上爱因斯坦的预测是成功的,但在定量的验证上并不是很理想的,观测值比预言值要大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狄克又提出了标量-张量理论给予解释。我们可以说,1919年日全食观察到星光偏折这个事实,它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测的,也是后来狄克的标量-张量理论能解释的。可是它对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支持将超过对狄克标量张量理论的支持。

如前所述,对假说的理论观点作出严格的检验,这是通过实践考察它的预测来进行的。如果它的预测在实践的验证中是成功的,那它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证。虽然预测的成功并不能完全证实理论,因为从肯定后件(预测)到肯定前件(理论),这样的推理是不具有必然性的。但预测的成功却对理论提供了高强度的支持。它是人们对不同理论作出评估与选择的一个主要标准。

与此相反,如果理论的预测在实践的验证中是失败的,那也并不意味着理论已被证伪。尽管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这样的推理是具有必然性的。但是,理论的预测并不是简单地从假说基本理论观点直接引伸出来的。通常是应用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背景知识建立辅助性假设得出的。因而,预测的失败可以过变更辅助性假设来解决,关键是看由新的辅助性假设引出的预测能否证实。

研究者为了解答一系列相继出现的疑难问题,将应用假说基本理论观点与背景知识不断地作出新的辅助性假设,这样就不仅是对未知事实不断地作出新的预测,同时,也是修改和发展原有假说的内容。如果新的预测越来越多地被证实,那就是表明假说内容的修改和发展是越来越接近于客观实际,它的逼真性程度是越来越高了。因而,它与对立假说的竞争能力则在增长着。反之,如果新的预测不能被证实,或越来越少地被证实,那么它与对立假说的竞争能力则在衰退着,它被淘汰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了。

综上所述,假说检验的最后结果就是构成一幅对立假说的竞争与历史地更替的图景。

点评

人们在生活的实际经验中,会观察到无数的事实。  发表于 2019-3-28 05:00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5:50:17 | 只看该作者
如今,我们进一步论述指导检验假说的一般准则。大致说来,人们检验假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当力求作出严格的检验,但不可忽视一般检验的意义

圆满地解释已知事实与成功地预测未知事实是大不相同的,后者给予理论的支持强度远远超过前者。所以,在检验假说的理论观点时,研究者首先应当集中精力去预侧未知的事实。而且越是大胆新颖的预测就越是对理论的严峻考验。如果这种大胆新颖的预测在实践的验证中成功,那将给争理论特高强度的支持。然而,研究者也不可以忽视对已知事实作出圆满的解释。凡是构造假说的理论观点时未曾引用过的相关已知事实,无论是在理论观点形成之后发现的,还是在理论观点形成之前发现的,只要能够给予它们比较圆满的解释,它们都将作为支持理论的经验证据,都能发挥为理论辩护的作用。。

(二)应当改进辅助性假设为理论辩解,但不可作出特设性假设

在假说检验的过程中,预测的失败即出现了“反常”。这并不意味着假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已被证伪。研究者可以通过改进辅助理假设继续为理论作出辩解。但这种辩解本身也必须是可检验的。例如,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天文观测资料,预计某个慧星通过近日点的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如果到时某个慧星虽是回到太阳附近,但并不处在近日点上,那么这个“反常”并不能证伪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可以用一个辅助性假设来辩解。比如说,这个慧里由于受太阳系边缘某处的一个未知行星的引力而推迟了到达近日点的日期。这是可以通过天文观测给予检验的。所以,建立这样一个辅助性假设来辩解是允许的。但是,如果把上述预测慧星近日点日期的失败,说成是由于“远方宇宙来客”使用人类来曾掌握的某种技术手段“捉弄”造成的,那么这就无法检验了。我们把这种为了保护某种理论观点而特意建立的又是无法检验的假设叫做特设性假设。提出特设性假设是不合理的,应当避免。

(三)应当把假说的个别检验活动看作是相对的,但不否定它作为假说相对逼真性的指标

对假说理论来说,个别的检验活动无论是出现了成功的有利的结果,还是出现失败的不利结果,都不能达到绝对地判定理论观点的真理性。这意味着不存在什么“判决性的实验”【所谓“判决性实验”是指:从两个相互竞争的假说H1 和H2 分别引伸出关于事实的矛盾命题,即:“如果Hl,那么e”;“如果H2,那么非e ”。然后,安排一次实验用于检查事实e,有人认为这样就可以驳倒其中的一个假说而支持另一个假说。如果实验的结果为肯定e,那么就可以确证H1而驳倒H2;如果实验的结果为否定e,那么就可以驳倒Hl 而确证H2。通过这样一次实验就可以在两个假说之中作出抉择,判决取舍,所以被称为“判决性实验”】。科学史上所说的“判决性实验”,并不具有“终审”判决的意义。

任何一次检验活动都不是绝对精确和严格的,而且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例如:17 世纪的化学家波义耳,曾以这样的实验去“证实”燃素说。他把容器里的金属加热,经过测定,金属加热后的重量加重了。似乎这就是表明金属加热时,有“燃素”穿过容器到金属里面去了,因而金属的重量增加了。波义耳当时没有估计到瓶里的一部分气体和炽热的金属化合,而在打开瓶塞时,外界的空气又补充进去了。一直到了18世纪,拉瓦锡、罗蒙诺索夫等化学家又校验了波义耳的这个实验,他们把放进金属的容器密封,经加热后不打开瓶塞就加以称量。结果发现重量没有变化,并没有什么“燃素”钻进瓶中和金属结合。

个别检验活动的相对性,还由于人类的具体实践总是不完备的,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科学史上常有这种情形,一个假说的理论内容虽包含有部分的真理,可是,由于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的局限性,这个理论所包含的部分真理未能给予确证。相反的,曾经一度被人们“判定”为谬误。例如:关于一种化学元素可以转变为另一种化学元素的观点,先前的化学家鉴于中世纪炼金术士长期的失败经验,就认为这是个既谬误又可笑的想法。然而,当代的核物理实验却高度地确证了一种化学元素可以转变为另一种化学元素的观点。

由此可见,个别的检验活动不具有绝对判定的意义。但是,这并不是说个别的检验活动是没有意义的。认识是个发展的过程,科学理论只是对客观现实的近似描述,只具有一定程度的逼真性,评估一个理论的逼真度,不可能采用以它所包含的真实内容减去它所包含的虚假内容这样的抽象公式来实现。对一个理论的逼真度作出绝对的评估是办不到的。人们只能评估一个理论的相对逼真度,而它的指标就是由迄今为止个别检验活动的记录综合构成的。

总之,假说的检验活动是历史发展的。任何个别的单独的检验活动都不足以判定理论的真理性。它们只能作为评估理论相对逼真度指标的参考。

(四)应当拒斥与之竞争的假说,但不忽视合理地评价彼此竞争的假说

人们既然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论观点来解答相同的问题,这样也就形成了不同假说的竞争。研究者不仅需要为自己的理论作出辩护,而且还需要驳斥与它竞争的理论。驳斥与它竞争的理论,也就是间接地为自己的理论作辩护。如果没有能力向竞争的理论挑战,或者没有能力应战来自竞争理论的攻击,那就是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已丧失竞争的能力而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它将被淘汰或暂时被淘汰。一个具有竞争能力的成长着的理论,它既是能够不断地“消化”自己的“反例”,而且能够不断地提供与它竞争的理论的“反例”,以拒斥与它竞争的假说。

由于假说检验的完成是个历史的过程。无论在哪个时期对竞争假说作出评估,都必然带有相对的时间性指标。“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第562 页)对竞争的评价来说也是如此。一方面,肯定彼此竞争的假说经过一定的检验后,能够对它们作出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肯定这种合理评价是历史的、相对的。它将随着实践检验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而日益完备起来。

点评

人们在生活的实际经验中,会观察到无数的事实。  发表于 2019-3-28 05:0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5:50:43 | 只看该作者

相关名言

编辑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说是科学的天梯。——歌德

科学假说在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先导和纽带的作用。——周海中

科学家必须具备想象力,这样才能想象出肉眼观察不到的事物如何发生,如何作用,并构思出假说。——贝弗里奇

点评

假说作为一种猜想,它是在科学知识的土壤里生长的。  发表于 2019-3-28 05:37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5:54:49 | 只看该作者
句话说,哥白尼对于科学的伟大贡献只是把夭文学从地球静止的观念解放出来,因而促进了以后的发展,至于他对天体运行的解释,并不比托勒密高明许多,因而在当时并不算有什么进步,特别是他的理论里还混淆有许多不正确的、非科学的见解。假使在他死后150 年间没有出现一系列的天才,将他的工作完成,取得他所没有得到的决定性的证据,天文学便不会发生伟大的进展,而他的体系也不会流传到今天。”

点评

有人说,假说作为一种猜想,它是在科学知识的土壤里生长的。  发表于 2019-3-28 05:37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5:58:41 | 只看该作者
如前所述,假说可以提出当时看来是多么异乎寻常的结论,但它必须包含有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特别是关于未知事实的推断。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假说,而是神话式的空谈。比如,大陆漂移说有关古地质史的猜想,虽是描述在人类史前已发生过的事,但它包含有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它曾推断出未知矿床的所在地。如从西非发现金刚石的矿床,可以推想到在南美洲的东南部,即在被设想为原先与西非拼合在一起的那个地区,也能找到同样的金刚石矿床。这是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事实确是如此。如今,大陆漂移说对于探矿工作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又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也是描述人类史前已发生的事,而且是不再重演的事,但进化论曾推断出地层里存在着类人猿的遗骸,这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的。到了1881 年,荷兰医生杜步亚果然在爪哇岛的地层中,发现了类人猿的一副头盖骨、大腿骨和几枚牙齿的化石,证实了达尔文关于类人猿遗骸的推断。
迷,假说可以提出当时看来是多么异乎寻常的结论,但它必须包含有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特别是关于未知事实的推断。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假说,而是神话式的空谈。比如,大陆漂移说有关古地质史的猜想,虽是描述在人类史前已发生过的事,但它包含有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它曾推断出未知矿床的所在地。如从西非发现金刚石的矿床,可以推想到在南美洲的东南部,即在被设想为原先与西非拼合在一起的那个地区,也能找到同样的金刚石矿床。这是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事实确是如此。如今,大陆漂移说对于探矿工作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又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也是描述人类史前已发生的事,而且是不再重演的事,但进化论曾推断出地层里存在着类人猿的遗骸,这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的。到了1881 年,荷兰医生杜步亚果然在爪哇岛的地层中,发现了类人猿的一副头盖骨、大腿骨和几枚牙齿的化石,证实了达尔文关于类人猿遗骸的推断。

点评

假说作为一种猜想,它是在科学知识的土壤里生长的。是不是呢?  发表于 2019-3-28 05:37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5:59:35 | 只看该作者
如前所述,假说可以提出当时看来是多么异乎寻常的结论,但它必须包含有可在实践中检验的结论,特别是关于未知事实的推断。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假说,而是神话式的空谈。

点评

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假说,而是神话式的空谈。  发表于 2019-3-28 05:01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6:00:50 | 只看该作者
个别检验活动的相对性,还由于人类的具体实践总是不完备的,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科学史上常有这种情形,一个假说的理论内容虽包含有部分的真理,可是,由于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的局限性,这个理论所包含的部分真理未能给予确证。相反的,曾经一度被人们“判定”为谬误。例如:关于一种化学元素可以转变为另一种化学元素的观点,先前的化学家鉴于中世纪炼金术士长期的失败经验,就认为这是个既谬误又可笑的想法。然而,当代的核物理实验却高度地确证了一种化学元素可以转变为另一种化学元素的观点。

点评

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假说,而是神话式的空谈。  发表于 2019-3-28 05:01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22:09:32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docin.com/p-2050616779.html

点评

http://www.docin.com/p-2050616779.html  发表于 2019-3-28 05:02
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假说,而是神话式的空谈。  发表于 2019-3-28 05:02
19
发表于 2018-9-26 21:1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医新思维 于 2018-9-26 21:15 编辑

楼主的思路被生化学及药理学所局限。
西药治病可能会产生小分子酶,
中医针药治病,在于刺激调动自身潜能。
与大分子酶、小分子酶都没有关系。

近期我感觉,英国袁琪伦先生的观点,多少倒还粘了一点边。
先生的假说不沾边。

点评

http://www.docin.com/p-2050616779.html  发表于 2019-3-28 05:02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1:34: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针药治病,在于刺激调动自身潜能

点评

http://www.docin.com/p-2050616779.html  发表于 2019-3-28 05: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26 22:37 , Processed in 0.0573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