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32|回复: 29

量子纠缠与针灸引热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6 16: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量子纠缠与针灸”引热议:应鼓励中医学术创新,但须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

原创: 高新军 朱蕗鋆  
近日,发表在《中国针灸》上一篇题为《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引起社会热议。文中探讨了“量子纠缠理论指导下的直系亲属针灸互治”,并对15名患者亲属进行针刺试验证明此“猜想”。

因探讨内容超出一般人认知范围,9月13日文章在自媒体上被曝出后随即引发关注,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并质疑文章结论。


截至9月21日,网上相关信息报道转发量超过2万条。在调侃该论文研究结果、质疑论文评审机制的同时,部分网民也表达了对中医药研究体系的不信任。

可以看到,该论文刊登位置为“学术争鸣”栏目,文章作者或许出于理论探索的目的,向行业内人士提出自己新发现的观点,让大家就此学术问题进行讨论、争鸣。

中医药法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增强学术自信,坚持中医理论的主体性,鼓励多学科交叉,兼收并蓄、协同创新,不断丰富中医理论宝库”。

所以,单从作者勇于探索和期刊鼓励创新的角度来说,无疑值得肯定。但是,不难发现文章作者在学术研究上尚缺少严谨性和严肃性,此事件也暴露了期刊在审核机制上的一些不足。更何况,临床研究也应遵循科学原则,否则难以得到国际认可。

在中医药研究的严谨性上,我们应向屠呦呦学习。青蒿素的发现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大量的临床试验,并不是随性的。虽然屠呦呦看到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里关于青蒿的那段话时,得到的也是种灵感和猜想,但研究方案的设计经过了周密思考,并通过夜以继日的反复试验,才证明了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

因此,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必须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声明中所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不负责任、不严谨和夸大中医药疗效的言论和观点。我们始终坚信:用严谨和科学的态度传播正确的中医药知识是我们的社会担当。”

近几年,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备受关注。传统中药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国际大奖;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活产率提高10%,研究结果摘要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等等。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网络化布局。

我们应鼓励中医药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大胆创新,科学求证,把更多的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方法,突出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新媒体编辑 | 徐婧
发表于 2018-9-26 16: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公允、公正的评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9-26 16: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8-9-26 09:04 编辑

内容(已删除)发重了,抱歉!
发表于 2018-9-26 18: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截至9月21日,网上相关信息报道转发量超过2万条。在调侃该论文研究结果、质疑论文评审机制的同时,部分网民也表达了对中医药研究体系的不信任。
其实不仅是论文评审机制问题,更重要严肃的问题是研究经费从哪来?如果他是私人付出,那是他私人的问题;如果有申请国家研究经费,那应该追查谁负责审批,为什么国家经费可以如此随意发给涉及不属自己专业的“研究员”进行项目研究。(中医这种奇葩研究也不是第一次,但过去出了问题一直都是不了了之,希望新时代有新气象,从根源上治理学术腐败。)

所以,单从作者勇于探索和期刊鼓励创新的角度来说,无疑值得肯定。但是,不难发现文章作者在学术研究上尚缺少严谨性和严肃性,此事件也暴露了期刊在审核机制上的一些不足。
这是不折不扣的“和稀坭”。既然前面提出“论文评审机制”问题,为啥不找评审机制的相关负责人出来亮个相说句话以示负责?还把中医药法拉出来打掩护,实质是拿中医药法为恶劣的学术作风埋单,真是岂有此理。

看过几篇这新媒体的报道,觉得这帮人可能是倒骑驴集团的分支,如果不是帮着既得利益者们涂脂抹粉,至少是缺乏深度和勇气。



点评

如果要求每一项研究都要完美无瑕,如果有学术错误就要追究责任、罚款、甚至坐牢。恐怕就没人敢去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了! 应该是,学术争鸣,揭示错误,发展真理。 其实是中医研究的经费少之又少!要多争取经费,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6 21:25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讨论,百花齐放,需要心态平衡,公平公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21: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dffaaoo 发表于 2018-9-26 20:09
得到的也是种灵感和猜想?,

“《肘后备急方》里关于青蒿的那段话”与青蒿素的发现,不是灵感和猜想,是直接的继承、延续、提高的关系。

认为某些中药是“血肉有情之品”而效彰、某些温药“须阳气处于上升时”采收、某药形似某脏而有补某脏的作用、虫类善钻行而能通络、桂枝形伸展向上而能通脉助阳....之类,才是启发灵感和猜想,然后才被发现其真正功效和正确采收、炮制方法的。
发表于 2018-9-26 2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萧铁 发表于 2018-9-26 18:09
其实不仅是论文评审机制问题,更重要严肃的问题是研究经费从哪来?如果他是私人付出,那是他私人的问题;如 ...

如果要求每一项研究都要完美无瑕,如果有学术错误就要追究责任、罚款、甚至坐牢。恐怕就没人敢去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了!
应该是,学术争鸣,揭示错误,发展真理。

其实是中医研究的经费少之又少!要多争取经费,才能有更多的高端人才参加研究,才能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点评

学术错误和研究项目的管理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我提的是后者,不是前者。譬如这个项目怎么立案、谁评估、批准?研究/评估者有没有最基本的量子物理知识?中间有没有可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应该回应公众疑虑、从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6 21:53
发表于 2018-9-26 21: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柳之心 发表于 2018-9-26 21:25
如果要求每一项研究都要完美无瑕,如果有学术错误就要追究责任、罚款、甚至坐牢。恐怕就没人敢去研究发表 ...

学术错误和研究项目的管理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我提的是后者,不是前者。譬如这个项目怎么立案、谁评估、批准?研究/评估者有没有最基本的量子物理知识?中间有没有可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应该回应公众疑虑、从源头上去改进研究质量和管理的问题。但这个报道完全避开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源头去治理,怎么会有进步?有人故意把管理上的失误,讲成是所谓“学术问题”,完全是混淆2个性质不同的问题。
发表于 2018-9-26 2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8-9-26 20:01
学术讨论,百花齐放,需要心态平衡,公平公正。

扎妈治娃,这事和学术不沾边。要说和迷信沾边还可以。
发表于 2018-9-26 2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榆林发生一个案子。一家人请来“神官”(当地称职业迷信者)给十六岁女孩子治病,神官用擀面杖、鞭子等,殴打了女孩四小时,直至死亡。父母家人就在旁边眼睁睁看着。
当地有种迷信活动,就是“驱鬼”的意思,神官用鞭子之类的东西,打在病人身上,嘴里念念有词,一般鞭打都是象征性的,病人也会求饶,然后就结束了,整个过程就像排好演戏一样。我小时候在城里见过,后来城里没有了,乡下偏远的地方还有。这个案子里,神官看来是实心打人,直到把人打死。


按迷信的说法,是邪或者鬼,附在病人身上了,打病人实际上是打“邪”或鬼,病人求饶,是“邪”或鬼在求饶,打的它们不敢在病人身上停留,病就治好了。
说来也灵,一部分神志失常的病人就真的治好了。因为,这些病人,有许多是心理疾病或者诈病。


和扎妈治娃很像,是不是?呵呵

点评

把量子科技和“神官”混为一谈,是明显的葫芦僧行为!  发表于 2018-9-27 03: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3-29 13:38 , Processed in 0.1305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