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汇释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02:37:08 | 只看该作者

肝、心、脾、肺、肾之五脏(藏、臟),其名称虽源于解剖,读《内经》则会发现,其生理功能更多的是靠取象比类之方法而来!而脏所以是五个,不是四个(以四时论脏应是四个——天人相应)或六个(《难经》是六个),则源于五行,所以习惯上称“五脏(六腑)”!




点评

请教您一个问题:西医脏器的生理功能是怎么发现的?是解剖发现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4 08:49
五脏的生理功能是什么?是储(贮)藏精气!经文明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脏别论》) 五脏为什么能贮藏精气,因为其气象地属阴,借用《素问·五脏别论篇》的话,此五者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4 02:59
5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02:59:1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0-4 02:37
肝、心、脾、肺、肾之五脏(藏、臟),其名称虽源于解剖,读《内经》则会发现,其生理功能更多的是靠取象 ...

五脏的生理功能是什么?是储(贮)藏精气!经文明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脏别论》)

五脏为什么能贮藏精气,因为其气象地属阴,借用《素问·五脏别论篇》的话,此五者乃“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是否靠取象而来?若以《易》比附之,诚如《易传·坤象》所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点评

为什么说五脏贮藏的是精气呢?余云岫《灵素商兑》说:“《灵》《素》中所云五藏六府者,大体皆以肝、心、脾、肺、肾为五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素问·金匮真言论》)。原其所以区别藏府之界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4 03:26
5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03:26:16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0-4 02:59
五脏的生理功能是什么?是储(贮)藏精气!经文明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为什么说五脏贮藏的是精气呢?余云岫《灵素商兑》说:《灵》《素》中所云五藏六府者,大体皆以肝、心、脾、肺、肾为五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府(《素问·金匮真言论》)。原其所以区别藏府之界说,与其命名之意,则《素问·五脏别论篇》有定义焉。其言曰:‘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释之者曰:‘精气为满,水谷为实。精气质清,藏而不泻,故但有充满而无积实。水谷质浊,传化不藏,故但有积实而无充满。’然则《灵》《素》之所谓五藏六府者,其意义燎然可明矣。彼以为肝、心、脾、肺、肾者,剖之而肥厚多实质,或不见空洞,不睹他物,又不得其出入之路,于是以为但有精气流行充满于其间,而无传化疏泄之用,藏而不泻,故名之为藏。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皆为囊橐腔洞之形,或贮液体,或贮固体,而胆胃膀胱又显然有出入之口,乃以为司传化疏泄之机,充实他物之库,故名之为府。”

金栋按:余云岫以西医之生理解剖来诋毁中医的五藏六府,认为“此其谬误。凡稍知生理、解剖者,皆能晓然”,盖其不知中医“区别藏府之界说与其命名之意”耳!

点评

没看出是谬误,而是另一种解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4 10:33
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03:48:51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五脏贮藏的精气具体是什么呢?读《内经》则会发现,内容如下:

1、五神


人之神,合言之则由心脏所主藏,即“心主神志”而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分言之则神分为五,即“神、魂、魄、意、志”,由五脏所主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灵枢·九针论》说:“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因五神由五脏所藏,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六节藏象论》说:“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三部九候论》说:“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
王冰注:“所谓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也。以其皆神气居之,故云神藏五也。”

《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藏神)……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肺藏魄)……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藏魂)……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脾藏营,营舍意)。”


五脏之精气,如《素问·解精微论》所说:“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以此类推,则“木之精为魂,土之精为意,金之精为魄”。五行之精气,即魂、神、意、魄、志,《内经》是以四时五行论五脏,则五行之精气,亦即五脏之精气,实则五脏所藏之五神也。《金匮真言论》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王冰注:“精,谓精气也。木精之气其神魂……火精之气其神神……土精之气其神意……金精之气其神魄……水精之气其神志。”马莳《素问注证发微》:“木精之气其神魂,所谓精者魂也;……火精之气其神神,所谓精者神也;……土精之气其神意,所谓精者意也;……金精之气其神魄,所谓精者魄也;……水精之气其神志,所谓精者志也。”《类经三卷·藏象类四》注:“木之精气,藏于肝曰魂……火之精气,藏于心曰神……土之精气,藏于脾曰意……金之精气,藏于肺曰魄……水之精气,藏于肾曰志。”正此之谓也。

《灵枢·本神》:“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可以治之也。”五脏之精,即精神魂魄意之五神也。


由此可见,精即精气、精神,精、气、神三者一也,
胡天雄《素问补识》云:“其实古代精、气、神三字是通用的,精气、精神可以互用。‘精神内守’即‘精气内守’,‘精神乃治’即‘精气乃治’。《三十六难》‘谓精神之所舍’即‘谓精气之所舍’。《史·扁鹊传》‘精神不能止邪气’即‘精气不能止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王冰次注:“精气内持,故其气从,邪不能为害。”《素问补识》:“天雄按:王注精神为精气,与邪气为对待,与《史记·扁鹊传》‘精神不能止邪气’,精、邪对举同。《内经》中凡精神即精气。”)《素问补识》所云甚是。此五脏所藏精气之一五神也。《素问补识》:“王云:‘精,谓精气也。木精之气其神魂。’马、张各家,均本王注。天雄按:《解精微论》云:‘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以此类推之,木之精为魂,土之精为意,金之精为魄,各家可无异义。这就是‘五藏主藏精’的实际意义。”

2、五藏精气
五神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五脏所藏的精气,而五脏所藏的精气是指血、脉、营、气、精。故五脏所藏在《内经》中,有时五神之名称与五脏所藏之精气并称或混称。

如《灵枢·本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藏篇》:“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


对于五脏神与五脏精之关系,如《太素·卷第六·脏腑之一》注说:“肝、心、脾、肺、肾,谓之五脏,藏精气也。血、脉、营、气、精,谓之五精气,舍五神也。”杨上善予以阐释,甚明。

又《素问·调经论》:“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经文中“神、气、血、肉、志”五脏所藏之名称,不与五神、五精气相吻合,盖互文也。
张琦《素问释义》:“五神脏,当云‘肝藏魂、脾藏意’,而此以血、肉言者,以本篇主血气身形立说故也。盖互文见意耳。”《素问补识》:“[心藏神,肺藏气],按《灵·本神》篇例,言心藏神,则肺当言藏魄;言肺藏气,则心当言藏脉。今心言藏神而不言藏脉、肺言藏气而不言藏魄者,因脉与魄无有余不足之分,不便下文之发挥。余三藏同。”

然“脾藏肉”者,非“脾藏营,营舍意”,何也?“肉”乃五体之一,脾主肉,《素问·五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实亦指代脾也。
《太素·卷第二十四·虚实补泻》注:“脾藏肉者,脾主于肉,故曰藏肉,非正藏肉,脾于营以为正也。脾藏营,营以舍意及智二神,以脾营血,谷气最大,故二神舍也。”高士宗《素问直解》:“脾藏身形之肉,则形有余不足,脾所主也。”

3、五脏谓精气,六腑化水谷、藏浊气
        
五脏藏精气,六腑传化物。五脏的精气是由六腑化生而来。《素问·五藏别论篇》:“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灵枢·本藏篇》:“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五脏藏精气,可以称有精气,而六腑化水谷、传化物,当云藏浊气。如《灵枢·小针解》:“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而《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前言五藏六府之精,后言五藏盛,可见“六府之精”非实指,疑系习惯用语使然,当云“五藏之精”。
《素问补识》云:“此云‘五藏六府之精’,六府二字是‘因此以及彼’的习惯用语,无实际意义,故下文只云‘五藏盛乃能泻’,不及六府。”

“五脏藏精气,六腑传化物”,或与古人观察到的实际解剖亦有关系。余云岫《灵素商兑·五藏六府第三》说:“然则《灵·素》之所谓五藏六府者,其意义燎然可明矣。彼以为肝、心、脾、肺、肾者,剖之而肥厚多实质,或不见空洞,不睹他物,又不得其出入之路,于是以为但有精气流行充满于其间,而无传化疏泄之用,藏而不泻,故名之为藏。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皆为囊橐腔洞之形,或贮液体,或贮固体,而胆、胃、膀胱又显然有出入之口,乃以为司传化疏泄之机,充实他物之库,故名之为府。”余先生是以此来批驳《内经》五脏六腑之非者,说道:“此其谬误,凡稍知生理、解剖者,皆能晓然。”但其非者非,而上述“剖之而肥厚多实质,或不见空洞,不睹他物,又不得其出入之路,于是以为但有精气流行充满于其间,而无传化疏泄之用,藏而不泻,故名之为藏。”者等,或可是。五脏解剖可见,多是实质性器官,或曰其实质正精气之所藏也。然“《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乃四时的五脏”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乃四时五行之五脏。

4、精气有多义

精气在《内经》中,非专指五脏所藏之“血、脉、营、气、精”及五神等精气神者,虽言“《内经》中凡精神即精气”,然非“凡精气即精神”,精气尚有他义。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精气:同正气,泛指构成和维持生命的精华物质及其功能。《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具体如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又如饮食化生的精微物质-营气、卫气等。《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者,精气也。’”

精气一词,在《内经》全书中共见38次。精气简称精,形容其细微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精气之义汇总如下:


4.1水谷之精
由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及运动状态,其形为津液,故亦称津液。
《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4.2呼吸之气

人生命赖以生存的天气,即氧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咙,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

4.3生命之精

⑴先天之精,生殖之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
⑵元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⑶脏腑之精。
《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⑷营气、卫气。
《灵枢·营卫生会》:“营卫者,精气也。”
《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4.4神志、精神

《灵枢·平人绝谷》:“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灵枢·大惑论》:“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感,则精气乱。”

4.5胜气,五脏亢盛之气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实相并也。”
吴昆《素问吴注》:“‘五精’,五脏之精气也。‘并’,合而入之也。五脏精气各藏其脏则不病,若合而并于一脏,则邪气实之,各显其志,心则喜,肺则悲,肝则忧,脾则畏,肾则恐也。”

4.6正气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张介宾《类经十四卷·疾病类十六》注:“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愚按:……盖实言邪气,实宜写也。虚言正气,虚宜补也。”
胡天雄《素问补识》:“此邪气与精气对举,与‘精乃亡,邪伤肝也’、‘无出其精,独出其邪气也’等精、邪对举同,乃临证辨析邪、正虚实之大纲。”


点评

条分缕析,历历在目。赞一个!  发表于 2018-10-5 10:58
链接如下: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48942-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4 04:0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04:07:51 | 只看该作者
综合以上拙见,不知是否摸着点边际?请同道指正,谢了!
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04:09:1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0-4 03:48
那么,五脏贮藏的精气具体是什么呢?读《内经》则会发现,内容如下:

1、五神

链接如下: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48942-1-1.html

5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04:12:0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0-2 13:37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广义之神和人心理活动的狭义之神,都属于(中枢神经)大脑的功能 ...

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46125-1-1.html

点评

脑不主神明!很简单,西医理论中没有神明这个概念!脑主神明是个伪命题。  发表于 2018-10-4 07:41
58
发表于 2018-10-4 07:38:12 | 只看该作者
       精气神,分之为三,合则为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单独讨论精、气、神。
       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现代哲学、现代医学给与精气神一个合理而准确的解释,而不是分别给与精、气、神一个(现代科学、哲学、医学)定义、本质。
        在我的下一本书中,将讨论这个问题,是融合观的一个重点。简而言之,在生态学领域内,精气神与物质能量信息是一个象态:精-物质、结构象态;气-能量、功能象态;神-信息、调控象态。
         敬请各位关注《中西医融合观之三     融合观》这本书的出版。
59
发表于 2018-10-4 07:47:09 | 只看该作者
       脑不主神明!很简单,西医理论中没有神明这个概念!脑主神明是个伪命题。
        西医,不知道神明是何物?思维意识是不是神明,等不等于神明,还需要论证!运用西方科学、西方哲学、西医还不能够给与“神明”一个准确的的定义。
60
发表于 2018-10-4 08:49:59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8-10-4 02:37
肝、心、脾、肺、肾之五脏(藏、臟),其名称虽源于解剖,读《内经》则会发现,其生理功能更多的是靠取象 ...

请教您一个问题:西医脏器的生理功能是怎么发现的?是解剖发现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4-30 14:37 , Processed in 0.0992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