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焦汇释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8-10-11 0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病的三焦辨证中的三焦是什么?
    湿温、暑湿、湿热弥漫三焦,西医怎么解释?
2
发表于 2018-10-11 07: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一一对应,是机械唯物论。

       任何一个功能的实现,都是全身结构参与的结果,只是某一个器官,某几个器官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已。一个器官脱离整体,什么功能也不能实现。许多功能没有直接完成他的器官与结构,是全身结构共同完成的。诸如:水电解质平衡、离子通道、离子泵、心理活动、免疫力、自愈力、抵抗力、情绪、表情、体温、精神面貌、痒、麻、酸、胀感觉……是哪个器官完成的?或者哪几个器官完成的?没有一个科学家、西医专家提问这些问题!!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是什么?肺仅仅是呼吸器官吗?余类推。

        而对于中医,则要求每一个概念都要用西方科学给与一个确定的定义,否则就是不科学,就是概念混乱!

         三焦,在不同的学派,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辨证论治理论中……含义是不同的,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可能给与一个通用的、一成不变的定义,也不可能是西医的解剖学、组织学结构。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 不要追求机械唯物论的、一一对应的解剖学结构。
3
发表于 2018-10-11 07: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的难点,请大家广泛讨论。
      在脏腑辨证中,三焦出现的很少。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辩证中三焦是重点。
4
发表于 2018-10-11 07: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8-10-11 00:05 编辑

温病条辨


  卷一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卷二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
秋燥  
5
发表于 2018-10-18 1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以西医机械唯物论为标准,一定找到相对应的解剖学结构。三焦,在不同的语境下,在不同的中医学派中,含义不一样。不可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解剖学结构与之相对应。中医的其他概念,余类推。
6
发表于 2018-10-18 15: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考证,焦,是椎骨。
7
发表于 2018-10-18 15: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三焦的考证
      三焦是一个特殊的腑,由上焦、中焦、下焦三部分组成。自《内经》和《难经》以后,历代以来,对三焦之腑的“有形”和“无形”,存在很大争议。迄今为止,中医学对三焦的解释,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对三焦主要功能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一般认为,三焦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运行水液、保持水液的正常敷布和运行。
      三焦的“有形”和“无形”,是中医学的一个历史性遗留问题。中医学对脏腑的研究、对经络的研究、对诊疗方法的研究,都必然涉及三焦“有形”和“无形”的问题。因此,应该从根本上弄清的实质和实际意义。
根据古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所谓“焦”,是由“樵”逐渐演变过来的。“樵”相当于“椎”,即脊椎。《内经》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如《灵枢背腧篇》说:“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由此可见,古代医家是将人的椎骨称为“焦”。每一椎骨即是一焦。从第一胸椎至骶椎共二十一椎,古称二十一樵,亦称二十一节,每一节即是一焦。由此可知,所谓“焦”,是古代的解剖学概念,其实质是椎骨。
       所谓“上、中、下三焦”,是以椎骨为标志将人的整个胸腹腔依次划分为三部分。每七节椎骨为一部分,二十一节椎骨共分三部分,三七二十一,合起来,则为上焦、中焦和下焦。即:上七椎为上焦,中间七椎为中焦,下七椎为下焦。由此可知,三焦的实质,实际是整个胸腹腔,上、中、下三焦是将整个胸腹腔划分为三部分,是以椎骨为标志划分的。当然,也可以从前面划分,这在《内经》和《难经》中都有详细论述。比如,以胸膈和脐为标志,也可以把胸腹腔划分为上中下三焦。
      古时代的医学文献表明,古代医家将内有包容物的囊性器官都称“府”。比如,脉为血之府。头为精明之府,膀胱为净府,胸为气之府等。人的胸腹腔包容五脏六腑和多种器官,故为人身最大的“府”,古称“外府”或“孤府”。如《中藏经》说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由此可以看出,三焦是人体最大的“府”,其实质,是人的整个胸腹腔。它包容着人的诸脏诸腑。故为大府,亦称孤府。
     《素问调经论》说:“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这是指上焦的功能,主要概括了心和肺的功能。《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这是指中焦的功能,主要概括了脾胃以及大肠小肠对饮食物消化吸收和输布的生理功能。《灵枢营卫生会篇》还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这是指下焦的功能,主要概括了肾与膀胱及大肠的功能。以上可以看出,上、中、下三焦的这些功能,实际是相关脏腑的功能。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这是对上、中、下三焦主要功能的高度概括。

点评

言之有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8 15:38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8-10-20 16: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看这个概念是在哪一个学派、哪一部著作里、哪一个时期出现的,运用的,其含义是不同的。
9
发表于 2018-10-20 16: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不可通约性的问题,同一个词汇,概念不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8 19:54 , Processed in 0.1243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